我是奉先-第2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吕布现在实行的还是募兵制,而不是义务兵役制,恐怕还得等到全国一统,才能更改征兵制度吧。
昊天军与奄蔡国的战争并不顺利,寒冷的天气,游牧民族的游击属性,使得战事进展的非常胶着。
每当昊天军向他们的国内挺进的时候,他们的主力部队就会分散,然后逃向更北方的草原和深山老林。
而当昊天军撤走的时候,他们又会像是顽强的野草一般冒了出来。
一开始的时候,他们还会上当,司马懿用粮草为诱饵,诱歼了一次奄蔡的大军,大概打死打伤了两万余人。
不过从此之后,奄蔡人再不相信任何汉军的招数,坚持以我为主,就是游击战。
张辽和司马懿认为把大汉的精锐耗费在这种战争上面就是巨大的浪费,他们号召北庭都护府下辖草原上的那些奴隶私掠队来奄蔡人的草原上来继续他们的工作。
只有这些更加心狠手辣,同样来去如风的私掠队伍和赏金猎人才适合对付那些打游击的奄蔡人。
法正也从长安回到了贵山城,他正在监督履行与安息帝国的联盟条约,大汉帝国正在帮助安息帝国修建他们自己的军工厂,第一批生产火枪和子弹的生产设备已经运到安息帝国了。
军工厂选在他们的旧都苏萨,也算是安息皇室的起源地。
大汉的工匠和技术工人也都到达苏萨,正在紧张的施工和组装,并且开始培训当地人如何使用设备,和手工结合制造火枪和子弹。
另外多达十万支燧发枪和两百万发子弹,已经交易给了安息帝国的皇室和部分地方政权,当然皇室占了大头。
花剌子模的陆军基地也已经修筑完成,西域都护府新成立的第三守备师,被派到花剌子模驻扎,这样一来,大汉就在花剌子模和康居都有驻军。
与安息帝国的谈判还在继续之中,法正是坚持一定要在安息帝国租借到一块地方,建立军事基地的。
不然丝绸之路如此漫长,真有需要武装保护的时候,从大宛等地调兵也远水不解近渴,大汉的商队可是越来越多,越来越大了。
在继续扩展陆上的丝绸之路的同时,越来越多的大汉的商船,借助先进的航海技术和大帆船的优异性能,正在不断的向西方探索而来。
因为东面是浩瀚的太平洋,沿着海岸线只能往北走,都是没有开发的荒野,整个西伯利亚和库页岛都是荒芜人烟的,所以只有向南向西。
向南向西,可以沿着越南的海岸线,当然现在好叫交州,既安全又有利可图,这面的蛮族非常喜欢东方的一切。
等到大汉的海商到达马来半岛,才发现这里已经成为一个统一的王国,叫做扶南,王室姓范,是从扶南国的开国王室手中篡权而来,有一点印度人的血统。
大汉商人受到了扶南王室的欢迎,其实扶南国建国伊始,就主动的与当时的东汉政权取得了联系,并且进行朝贡,得到了册封。
只是后来战事频繁,东汉国势衰弱,交通中断,两国断绝往来已有百年。
听说如今中原王朝,已经由新的统治者吕布取代了东汉刘氏政权,并且国势强盛,还开通了海上贸易路线。
扶南王室决定继续向新的中原王朝称臣纳贡,他们已经从与中原文明之间的贸易和文化交流中尝到了甜头,带动了他们的生产、经济和社会文明的发展。
而且现在虽然陆路交通仍然因为东吴与大汉的战事不很畅通,可是海路之上还是畅行无阻的,除了他们的对手林邑国以外,没有人在海路上设置障碍。
而扶南与林邑之间的战争,时打时停,陆地上双方势均力敌,海上则是扶南水军的天下。
东吴的新式水军虽然已经出现在交州沿海,不过他们并不阻拦各地之间的海上贸易,因为他们自己也从中受益良多。
而通过扶南,大汉的海商们也知道了在更远的西方,通过海路可以到达贵霜帝国和印度人的海港,甚至再往西可以到达安息帝国的港口。我是奉先
zj190128g
第426章 海军建设
于是越来越多的大汉财阀和豪族,开始投入了海上船队的建设,整个大汉帝国控制的沿海,如雨后春笋般的出现了更多的私人造船厂。(全本小说网,https://。)
吕布注意到这种现象之后,便让诸葛亮、沮授、贾诩、华歆等人研究出来一个切实可行的政策,来加强管理,他的原则就是鼓励海上贸易,但是坚决打击走私。
他下令由海军专门组建了一支海岸警备队,专门装备了航速快的二百吨的小帆船,负责沿海巡航、剿灭海盗、打击走私等一切不法活动。
黄海舰队也得到了大规模的扩建,吕布给大汉海军灌输的观点就是海军是百年大计,十年陆军,百年海军,海军必须平时就要坚持不断的壮大发展,保持高强度高品质的训练。
这样到需要海军出场的时候,才会来之能战,战之能胜。
海军的黄海舰队专门负责对外征战,他们每个季度都要组织一两次远洋演习,南下交州,北上西伯利亚,东至日本。
海军陆战队也在不断扩建之中,魏延从陆军大学毕业之后,被吕布派到了海军陆战队,和鲁肃一起主抓日常训练,每次远航训练,也都会有一部分海军陆战队参加。
他们会在剿灭海盗,征讨拒绝与大汉通商的日本列岛和朝鲜半岛的割据势力的战斗中,得到实战的机会。
当然了,最日常的实战机会,还是同东吴水军的斗智斗勇。
大汉的中央海军专门成立了长江口分舰队,以扫雷部队为主,开始破解建邺水域的水雷阵,现在扫雷的速度,已经超过了东吴水军布雷的速度。
这还要感谢鲁肃想出来的笨办法,他们铸造了一些浮动的炮台,外面覆盖有装甲板,里面安装了八寸火炮,就布置在水雷阵的外围。
一旦有东吴的舰船来布雷,就会遭到炮台的强烈炮击,八寸火炮,足足能够打出八百丈之遥,即使东吴在八百丈之外布雷,可是汉军也能前进八百丈不是?这炮台可是可以拖动的。
如果东吴水军想要晚上布雷,那他们就打错主意了,汉军已经发明了照明弹,这些炮台在晚上可以轮流发射照明弹,如果吴军敢来,就会发现突然间周围就亮如白昼了。
一开始,东吴水军可是吃了大亏,后来他们只能偶尔晚上偷着来布几颗雷,或者干脆就是白天在炮台的射程外布雷。
他们在长江之中的楼船虽然改装以后也安装了几门火炮,可是他们还没有技术能够制造八寸火炮。
所以射程不足的他们根本就对付不了汉军的浮动炮台,如此一来,就被汉军逐步蚕食推进,按照这个速度,再有几日就可以推进到建邺城外的江中了。
而且汉军的海军是东西对进的,上游的汉口的水雷阵早就被汉军扫荡干净了,他们从鄂县的海军基地出发,已经前进到了柴桑水域。
幸亏周瑜生前就做了安排,在柴桑的长江水道两侧修筑了炮台,安装了二十门六寸口径的火炮,又在江中设置了水雷阵,这才克制住了汉军的前进。
除非他们出动陆军先攻占两侧的炮台,不然是无法顶着二十门火炮去扫雷的。
不过,这个也只是暂时的办法,汉军的汉口造船厂正在建造五百吨级大帆船,到时候,仅凭大帆船的侧舷火力就足够对付这些岸上炮台的了。
所以孙权和张昭等人制定了庞大的移民计划,将大量的吴国百姓和魏国难民,从陆路送往交州,从水路运往夷洲,加紧了这两个地方的开发建设。
幸亏吴国一向富足,有大量的粮食储备,又较少遭遇旱灾、蝗灾,这才保证了百万魏国难民的食物供应。
东吴也开始借鉴魏国的成功经验,实行全民皆兵,不过他们的人口没有魏国多,即使如此,常备军的数量也有不足,而且在扬州和交州的腹地,甚至是夷洲,都有大量的山越人和蛮族的存在。
所以东吴虽然占地广阔,可是有大量的人口却是不服王化的,唯一的好处就是在镇压山越人和蛮族的战斗中,吴军获得了大量的实战经验。
而且这种情况正在好转,东吴的军队装备了越来越多的火器,并且不断有军校培养的新式军官加入吴军,战斗力和训练状况都在不断提升。
而且随着曹丕一起来投的还有大量的旧魏国的文武官员,虽然这些人的忠诚度还有待时间的检验,可是一些不是那么重要和致命的位置还是可以放心任用的。
孙权做为一国之主,这点容人的气量和胆略还是有的,俗话说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荀攸、荀彧、程昱等人在内政治理方面都是一把好手,曹丕在朝廷的议政之时也有过人见解。
至于陈宫、乐进、曹真等人治军、打仗方面也都有真才实学,不能当一军主将,当个副将还是绰绰有余的。
而且孙权、张昭、吕蒙也在暗地里花费功夫,分化瓦解这些旧魏国的文武群臣。
他们给曹丕一个高高在上的爵位,将他供养起来,却绝不给他一丁点的实权。
而且平时也禁止魏国的旧臣同他往来,这也是人之常情,没有人有反对意见。
孙权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魏国的君臣之间的感情只会越来越淡,而自己花费气力的笼络人心一定会收到回报。
而且吴国因为远离中原战场,从黄巾之乱开始,就有大量的北方士族,文人士子南迁避难。
从扬州到交州,这样的北迁名士比比皆是,而从孙策建立吴国开始,就一直是重视人才,礼贤下士,收买人心。
所以吴国的人才是层出不穷,文武兼备,而因为江南百姓大多都是从江北迁徙而来,还没有形成强大的地方宗族势力,所以一些国策新政都可以顺利的向下执行。
就好比全民皆兵的兵役制度,就推广的十分顺利。
百万魏国难民早已适应这样的兵役制度,而吴国百姓虽然人口少,却在长期的与艰难环境和南越蛮人的斗争中养成了坚韧善战的性格。我是奉先
zj190128g
第427章 朱崖洲
正因为吴国处于这种上升的势头之中,吕布才明智的没有立刻展开统一南北的战争,而是采取了一种保守的蚕食推进之策。全本小说网;HTTPS://щщщ。m;
首先就是以绝对优势的海军进行封锁,海上丝绸之路带来的巨大贸易利润,只有大汉的海商可以享受。
吴国的商船一经发现,视同走私,坚决予以打击。
二一零年九月,发生了一件足以改变天下大势的重要事件。
交州的南方,有一个郡叫做朱崖郡,不过它的大半领土却在半岛对面的一个海中大岛之上。
这个海中大岛叫做朱崖洲,朱崖郡也是因此岛得名。
不过岛上只有极少的汉人,大多数还是当地土着的南越蛮族,这些汉人还大多是犯下罪过的流放之人。
他们与当地人通婚之后,繁衍生息,倒是一点点让岛上的蛮族逐渐开化,不过即使如此也是人烟稀少。
而朱崖洲极大,宛若一块大陆一般。
魏国灭亡之后,百万魏国难民涌入东吴,其中有一些魏国百姓就被交州刺史陆逊安排,送往朱崖洲安置。
岛上气候炎热,没有明显的四季之分,即使冬天也依然如北方的夏天一般。
雨水充沛,很是适合种植水稻之类的粮食作物,养活自己倒是不难。
而且迁到朱崖洲的吴国百姓都要实行军屯,他们自给自足之余,甚至还可以上交不少的军粮。
不过毕竟还是偏远地区,又人口稀少,当地没有多少驻军,只有少量的交州州军维持治安罢了。
东吴的新式水军只在护送魏国难民登岛的时候来过一次,平时他们巡航不了这么远,他们也怕碰上大汉的海军舰队。
这一天,天气晴朗,站在海岸上能看出极远的距离。
朱崖洲,它的行政级别就相当于是一个县,只在海岸线建立了几个了望哨,有几个州军值更而已。
文昌海岸边,有一处非常长,风光极美的沙滩,金色的沙子在太阳光的照射下,更是一片金黄。
晴朗的天气下,大海和天空都是一样的湛蓝,连成一片。
几个州军靠在了望哨塔的阴凉里,吹着海风,聊着村里新来的魏国难民,谁家的大姑娘好看,谁家的寡妇更风骚之类没营养的话题。
就在几个人胡扯的时候,有人眼尖,看到了远处的水天一线的地方,出现了小黑点,“你们看,那是什么?”
众人纷纷扭头观瞧,“应该是来船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