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战国赵为王 >

第314章

战国赵为王-第314章

小说: 战国赵为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蔡泽嘿了一声,道:“一母同胞又如何?燕太后如今身处太后之位,自然是要在燕国之立场上去考虑问题!燕国和齐国素来有怨,只消遣一得力说客前往燕国,不愁燕国不发兵攻齐!一旦燕国发兵攻齐,那么齐国必定要调兵回援,楚国所面对之敌人便只剩三晋矣。”

    芈宸哈哈一笑,道:“既然如此,那么纲成君不如便走上燕国一趟,替大秦拉来这一个盟友?”

    蔡泽同样还以一个毫不示弱的表情:“不瞒阳泉君所言,吾正有此意!”

    这一下,轮到芈宸有点愣住了。

    等到回过神来之后,芈宸突然发现自己好像有点失算。

    蔡泽这个老小子不就是燕国人吗?

    所以蔡泽在燕国之中的人脉肯定是不少的。

    否则的话,蔡泽应该也不会如此果断的接下芈宸的这个话茬。

    如果蔡泽真的出使燕国成功,那芈宸岂不是白白送了一个大功给蔡泽?

    一想到这里,芈宸突然有种想要狠狠的抽自己一个耳光的冲动。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一直静静的听着蔡泽和芈宸争吵的秦王柱突然开口了:“既然纲成君主动请缨,那么这出使燕国一事便由纲成君来负责罢。”

    这一下就把芈宸还在嘴边的所有话都给统统堵回去了。

    这位秦国相邦心中郁闷不已,忍不住狠狠的翻了一个白眼。

    在这一次的议题上,芈宸显然被算计了一把,吃了一个暗亏。

    但马上芈宸就振作起了精神,狠狠的瞪了蔡泽一眼,心道:“老狐狸,这事情还没完呢!”

    的确,虽然说蔡泽出使燕国,让燕国去扯齐国后腿这件事情是确定了,但是燕国和秦国之间的距离毕竟是太远了,如果等到蔡泽赶到燕国并且得出一个结果然后回报的咸阳,起码也是一两个月的事情了。

    一两个月的事情,恐怕楚国那边黄花菜都凉了。

    所以说,到底要不要救援楚国,那就等不了燕国那边的反应了,只能够在今天就拿出一个章程来。

    芈宸觉得自己还没输。

 第五百三十八章 秦王柱的最终决定(第四更)

    又一场大辩论展开了。

    看着面前多少有些得意的蔡泽,芈宸心中是恨得牙痒痒的,决心一定要将对方的嚣张气焰给打压下去。

    于是芈宸开口道:“即便是那燕国真的如同纲成君所说能够出兵伐齐,那么齐国人也未必就一定回师。毕竟燕赵之间乃是盟友,只消赵王的一句话,可能燕国人便要被迫放弃这次伐齐行动了。”

    蔡泽闻言大摇其头,道:“不可能。那乐间乃是乐毅之子,平生之志向便是要完成其父当年未完成的事业,踏平整个齐国,又怎么可能会因为那赵王的一句话便撤军?”

    芈宸冷笑道:“即便齐国撤军了又如何,难道在秦国撤军之后,秦楚两国便能够稳稳的胜过三晋联军了?汝可莫要忘了在上一次的战争之中,大秦联合魏齐两国,尚且不是赵国的对手!”

    蔡泽继续摇头,道:“此次大战,和上次又有所不同。首先,武安君之能胜于王龁、王陵。其次,大秦经过了两年的休养生息,士卒的战斗力亦并非是当时可比。有此两点,那么纵使秦楚在面对三晋联军之时讨不到什么上风,亦不可能会轻易的溃败。”

    “不会轻易溃败,哈!”芈宸十分夸张的笑了起来:“纲成君,汝如此信誓旦旦,不如让汝领军出战算了。”

    大殿之中芈宸一派的大臣们顿时发出了一阵哄笑。

    蔡泽看上去并没有因此而着恼,而是摇头道:“若论领兵,吾远不如武安君,但若是论到这纵横诸国像君王陈述利害,武安君不如吾也。大王命吾出使燕国且让武安君出战,此正是大王圣明之处也,难道阳泉君对此有异议不成?”

    这一番话说下来,芈宸顿时就再一次的被蔡泽给噎住了。

    纵使在给芈宸两个胆子,也不敢当众质疑秦王柱的决定啊。

    蔡泽见芈宸哑口无言,便转过身来对着秦王柱说道:“臣请大王务必要发兵救援楚国,否则楚国之今日,便是大秦之明天矣!”

    这一番辩论和陈述下来,原本还有些摇摆不定的秦王柱也开始意动了。

    不得不说,以现在的这个情况来看,蔡泽的说法好像还真的就更加的合理一些。

    而且秦王柱也觉得,芈宸说的话未免也太丧气了一些。

    老说秦国打不过赵国,但是——寡人的大秦,哪里有这么弱嘛!

    当年秦国不过仅仅只有关中之地,尚且和楚国联手,一起抵抗了强大的晋国几百年时间。

    如今的秦国除了关中之外还有河西、有上郡、有北地郡和巴蜀,更有商鞅变法所带来的强大国力,比起春秋时期的秦国强了不知道多少。

    这样强大的秦国,怎么就一定打不过赵国了?

    虽然说秦王柱也承认赵国的确是如今天下的最强国,可最强国被逆袭的戏码又不是没有上演过。

    别的不说,前几年的秦国不也是从最强国的位置上被赵国给弄下来的么?

    赵丹小儿赢得,寡人赢不得?

    想着想着,秦王柱脸上的战意开始变得越发的浓郁了。

    阳泉君芈宸将这一切看在眼里,心中不由得大呼不妙。

    虽然秦王柱到现在为止都还没有表明自己的态度,但是芈宸毕竟当了秦王柱多年的小舅子,哪里不知道这位自家姐夫的脾气?看样子很显然秦王柱是已经倾向于蔡泽这边了。

    这怎么行?

    这个曾经出任过相邦之位的蔡泽,可是芈宸心目之中必须要搞死的头号政敌啊!

    所以下一刻,芈宸马上再一次的开口了:“大王,臣觉得出兵援楚之事大有不妥,有待商榷啊!”

    秦王柱被芈宸这一声从思考之中拉了出来,有些不快的问道:“阳泉君,这又是为何?”

    说实话,秦王柱觉得芈宸有些不知进退了。

    这才刚刚被蔡泽驳斥得哑口无言,怎么才过了这么一小会就又跳出来了呢?

    这是嫌被打脸还打得不够爽吗?

    芈宸这个时候可顾及不了这许多,直接就开口说道:“大王难道忘了之前在北地郡之中的义渠人叛乱吗?若是抽调大军前往援楚的话,那么一旦义渠人勾结赵国骑兵南下,又该如何处理?”

    芈宸的这番话一说出来,秦王柱和蔡泽就不约而同的皱起了眉头。

    这的确是一个很严肃的问题。

    说起来,义渠人在义渠胜的率领下发动叛乱并且攻占义渠城自立,已经是差不多一个半月之前的事情了。

    在得知了义渠人叛乱的消息之后,秦王柱立刻就调集了一支上万人的大军,前往北地郡之中平叛。

    得到了消息的义渠胜自知不敌,于是干脆将所有义渠城之中的民众统统挟裹出城,提前好几天向北而去,逃到赵国的朔方郡之中了。

    当秦国大军抵达义渠城的时候,除了见到城头上挂着包括秦国北地郡郡守以及义渠城中大小秦国官员的数百颗人头之外,收获的就只有一座空城了。

    于是秦国就有些尴尬了。

    如果大军进入到赵国朔方郡之中,这无疑就相当于是向赵国宣战。

    可如果不进去的话,那么义渠胜和他麾下的数万民众就成为了秦国西北边境上的一个很大的隐患。

    为了这件事情,秦王柱还特地派出使者前往赵国邯郸去拜见赵丹,希望赵丹能够将义渠胜这些叛徒交出来。

    但赵丹显然并不打算这么做。

    秦国使者都已经到了邯郸很久了,可直到现在都还在馆驿之中住着,没有见到赵丹的面呢。

    一来二去的,秦王柱也就只能够暂时将义渠人这个问题给搁置了。

    但是当这个问题现在被芈宸提出来之后,秦王柱才发现——这还真就成了一个麻烦了。

    说实话,如果是义渠胜自己那几万人,其实问题还不算很大。

    可要是加上赵国朔方、河套两郡之中的兵马,这麻烦就大了。

    两年前李牧率领着赵国骑兵在关中盆地纵横来去,让咸阳城中所有秦国君臣都提心吊胆的情形,秦王柱可还是历历在目呢。

    就在此时,蔡泽突然开口道:“大王,其实这义渠人的问题,亦不是不能够解决。”

    “哦?”秦王柱双目一亮,忙对着蔡泽说道:“纲成君有何妙计,还不快快说来!”

    蔡泽道:“大王,臣听说数年前月氏人曾经东渡黄河,在朔方郡之中和赵国人打了一仗并遭到了惨败,月氏王对此一直耿耿于怀、引以为恨。若是大王能够派遣使者前去说服月氏王,让月氏部落起大兵攻击赵国河套,届时赵国人自保尚且不暇,又如何援助义渠人生乱?”

    秦王柱闻言顿时心花怒放,忍不住一拍大腿,笑道;“纲成君此言,深得寡人之心!好了,寡人决定了,就依照纲成君的意思,派出使者前往燕国和月氏!”

    顿了一顿之后,秦王柱继续开口道:“武安君,这一次的援楚之战,便以汝为主将,如何?”

    话说到这里,大殿之中的每一位秦国大臣心中就明白了。

    这一次的秦王柱,还是决定要援助楚国,共同抵抗来自赵国的强大压力。

    白起缓缓的站了起来,朝着秦王柱行了一礼。

    “老臣,遵命!”

 第五百三十九章 赵丹教子(第一更)

    夏天的邯郸,很热。

    在这种天气下外出,老实说并不是什么好主意。

    如果可以的话,想必大部分贵族会更加愿意呆在家里,让手持蒲扇的侍女们为自己扇来丝丝凉风,顺便再美美的喝上一杯冰镇美酒或者酸梅汤。

    对于赵国的臣子们来说,即便是再忙碌的大臣,都在这般炎热夏日的白天时情不自禁的想要给自己找一个偷懒的理由。

    但对于赵丹来说,懈怠是一种不能够忍受的行为。

    统一尚未成功,寡人还需努力啊。

    赵丹此刻坐在一辆看上去颇不起眼的马车之中,和他同坐的则是赵国的太子赵恒。

    赵丹所告诉赵恒的,正是一些关于“天下一统”的知识和东西,一些基本上只有统治者才会去了解的东西。

    统一,其实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问题。

    想要统一整个华夏世界,让所有的华夏人民凝聚在一起,单单靠武力的征服是不行的,秦朝和元朝就是两个很好的负面例子。

    那么,应该怎么办呢?

    如果让赵丹仅仅凭借着自己的智慧来思考这么宏大的话题,那么肯定是不能够得出任何答案的。

    好在,赵丹还能够“以史为镜”,能够站在中华五千年的历史上去看待这个问题。

    如此一来,赵丹看问题的角度就高了很多,看问题的深度自然也就深入了不少。

    说起来,赵丹这一次准备利用秦汉两个朝代作为自己用来参考的镜子。

    秦朝,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朝代。

    汉朝,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延续了超过一百年的朝代。

    秦朝代表的是开创和进取,而汉朝所代表的则是持久和稳定。

    对于统一这个事业,秦始皇的开创其实不少,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统一钱币等等等等,都是这位千古一帝为了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统一而做出来的努力。

    依照秦始皇的想法,只要整个华夏大地上全部人的衣食住行统统都遵照着同样的、统一的标准,那么大家自然而然就成为了一国人了,完全统一的目标也就达成了。

    但这位雄才大略的伟大帝王还是忽略了一个东西的重要性。

    那就是民心。

    作为秦国乃至是秦朝的奠基理论,法家更重视于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认为诸如思想、文化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并没有什么用处,甚至只是浪费时间。

    在这样的思想方针指导下,法家门徒们往往更注重实干,而对喜欢研究天地、研究哲学之类的其他诸子百家嗤之以鼻。

    这就是法家思想的局限性,它开创了大一统的局面,但是却并没有与时俱进去创立一个足以稳固大一统局面的思想体系来保证秦朝统治的延续性。

    所以秦朝就这么崩了。

    秦亡并不是亡于所谓的暴政,而是亡于民心。

    从公元前221年六国覆亡秦朝统一开始,直到公元前207年秦朝灭亡结束,在这短短的十几年中,秦朝虽然征服了六国的土地,但是却并没有征服六国的民心。

    像后世,许多人会自称是东北人、西北人、江南人、关中人等等,但他们同时也都认可另外一个身份,那就是他们都是“汉族人”,都是华夏文明的子孙后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