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战国赵为王 >

第291章

战国赵为王-第291章

小说: 战国赵为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段干子闻言吓了一大跳,忙道:“大王,此事恐怕有些不妥。如今才刚刚从魏无忌手中夺得兵权,怎能又将其交回魏无忌之手?”

    魏王圉不耐烦的一拍桌子,喝道:“说那些无关紧要的事情作甚,只管回答寡人的问题!”

    段干子无奈,只能道:“大王,去岁之时赵军主力位于关中,邯郸防卫无比空虚,如此情况下魏无忌尚且不能够攻破邯郸,如今廉颇率领赵军主力出战,魏无忌绝无胜理。”

    魏王圉唔了一声,并没有开口说话。

    段干子小心翼翼的试探道:“大王莫非是想要重现当年芒卯之事?”

    公元前273年,也就是魏王圉刚刚登基不久的时候,魏赵和秦韩之间爆发了一场名叫华阳之战的大战。

    当时的魏国相邦孟尝君推荐芒卯为将,结果芒卯被白起打得大败,十多万魏军全军覆没,顺带还赔上了两万赵军的性命。

    魏王圉和魏无忌借此发难,将孟尝君田文从魏国相邦之位逼退,从此结束了田文掌控魏国的时代。

    魏王圉目光炯炯的盯着段干子:“怎么,段卿觉得不行?”

    当然不行!怎么能够用十万大军的性命去换取魏无忌的失势呢?

    只可惜魏无忌的势力实在是太过深厚,深厚到现在段干子都还不敢说自己能够彻底的掌控了魏国军队,不然段干子早就派出一支军队踏平信陵君府邸了。

    这个魏无忌,即便已经失去了军队的指挥权,但仍旧给人一种无处不在的感觉啊!

    所以最终段干子只能说道:“大王高见,如此一来,一旦魏无忌兵败于赵国人之手,那么大王便可罢其相邦之位也。”

    魏王圉哼了一声,双目之中掠过了一丝神采,整个人似乎一下子就有了精神。

    “既然如此,那么寡人便手书一封手令,汝这便替寡人带去信陵君府,命他率军出征罢!”

    ……

    当段干子走出大殿的时候,忍不住轻轻的摇了摇头。

    “大王,已经被魏无忌逼疯了啊……”

    段干子站在殿门口,突然打了个寒颤,赶忙快步离开。

    “或许……应该再次和邯郸那边联系一下了?”

 第四百九十六章 敌人的忧虑(第四更)

    这座城市位于黄河南道东岸,和赵国灵丘城隔河相望,乃是齐国的五都之一。

    城外是一片一眼望不到头的大营,二十万赵军将这座城市包围得水泄不通。

    齐国大将匡梁坐镇高唐城城守府大厅之中,铁青着脸听着一个又一个传来的坏消息。

    “阳晋被赵军围攻三昼夜,不敌,守将献城而降!”

    “平原守将见赵军至,献城而降!”

    “聊城被赵军围攻两昼夜,城破!”

    “东阿已被包围,赵军如今正在围攻,东阿守将请求支援!”

    匡梁终于听不下去了,用力的一拍面前的桌子,怒道:“支援支援,吾现在麾下不过十二万兵马,赵军却有足足二十万之多!如此数量对比,却要吾如何去支援东阿?”

    匡梁的话语之中充满着浓浓的怨气和愤怒之意。

    大厅之中虽然坐满了齐国官员和将军,但是却没有任何一个人开口说话,甚至连一个敢于直视匡梁目光的人都没有。

    从十天前廉颇率领赵军正式渡过黄河,正式打响伐齐战争开始到现在,齐国已经失去了济水以西几乎所有的据点,只有一个东阿还在手中。

    而从如今的局面来看,东阿的失陷也不过只是时间问题罢了。

    一旦东阿陷落,那么整个济水以西就只有高唐还在齐国的手中了。

    换句话说,现在的高唐基本上已经是一座孤城了!

    孤城难守啊,更何况攻城的还是如今被公认为是天下最强的赵国中央军!

    匡梁好像一只愤怒的野兽一般来回在大厅之中走了几步,每一步都沉重无比,重重的踏在大厅之中每一个人的心上,让所有人都有一种喘不过气来的紧张感。

    突然间匡梁停下了脚步,问道:“平陆城那边可有回报?”

    平陆和高唐同样为齐国五都之一,同时也是距离高唐最近的一座城市。

    在平陆城之中驻扎着三万齐国技击之士,如果得到这三万技击之士的支援,那么高唐城的压力就能够得到一定的缓解。

    有一名幕僚答道:“回将军,平陆方面已经传来情报,最多五日便可到达东阿。”

    “五日?”匡梁忍不住张嘴怒吼了起来:“汝觉得如今东阿还能够坚守五日?速去传本将军之命令,若是三日内东阿等不到援军,那么本将军便上奏大王,让大王斩了他的首级!”

    幕僚得了命令,急匆匆的走了出去。

    看着面前这一群噤若寒蝉的齐国官员和将军,匡梁忍不住叹了一口气。

    或许是因为高唐被赵国人攻占过一次,直到几年前才因为交换田单而归还给齐国的原因,匡梁总有一种感觉,那就是高唐城之中的人们似乎并不是很反感赵国的统治,甚至还隐约有种雀跃的感觉……

    对,这些该死的高唐人,竟然有不少人迫不及待的想要成为赵国的子民,只因为赵国比现在的齐国要更加的强大!

    这可绝对不是什么好消息。

    要知道匡梁手中不过只有十二万兵马,再加上平陆城的三万兵马一共十五万,这十五万技击之士基本上就已经是齐国所能够动用的最大数量的常备军了。

    但是如今仅仅凭借着这十五万人,那根本就不够赵国人打的!

    对于这一点,曾经围攻过邯郸的匡梁自然是心中雪亮。

    所以早在半个月前,来到高唐并且已经基本掌握了情况的匡梁就火速上书临淄方面,希望齐王建能够立刻征发预备役军队,并将这些预备役军队增援到高唐方向。

    在匡梁看来,至少要扩军到三十万,这样才能够应对赵国的威胁。

    但是让匡梁无比失望的是,自己的上书犹如泥牛入海一去便是无影无踪,直到现在也没有任何答复。

    匡梁也从自己的渠道探听得知过一些原因,据说是因为齐王建已经派出使者前往邯郸求和,为了避免触怒赵国,所以齐王建并不希望搞出一个倾国之力和赵国对抗的局面。

    但这样一来的话,高唐城还怎么守?

    “愚、愚不可及啊!!!”匡梁心急如焚,忍不住重重的骂了一句。

    好在他并没有指名道姓,因此即便在场之人不少,但却并没有任何一个人知道匡梁所指究竟是谁。

    就在这个时候,一名匡梁的幕僚突然急匆匆的冲进了的大厅之中,说话的时候语气之中都带着几分激动的意味。

    “将军,好消息,好消息!”

    匡梁精神一振,忙问道:“莫非是临淄援兵已至?”

    “不是!”

    “……”

    “将军,是魏军,魏军来支援了!”

    “哈?”匡梁的嘴巴张得大大的,一脸的意外神情。

    要知道在前不久的邯郸之战中,匡梁可是一听到大梁城被淹的消息就直接无情的抛弃了魏无忌,直接撤兵回国,可以说是卖队友卖得非常干脆了。

    但是魏国人不但不计前嫌,反而还派来了援兵。

    ……

    魏国人什么时候变得这么宽宏大量了?

    一脸兴奋的幕僚还在继续说话:“将军,魏国相邦信陵君魏无忌率领着十万魏军自陶邑出发,如今已经从乘丘乘船东进,不日便可抵达东阿,驰援高唐!”

    匡梁轻轻的出了一口气,脸上原本十分沉重的神情多少放松了一些。

    魏无忌啊魏无忌,想不到汝竟然是这么一个识大体之人吗?

    ……

    就在匡梁对魏无忌心存感激的时候,魏无忌的心情却并不算太好。

    此时此刻的魏无忌正位于一艘大船的甲板之上,船首的桅杆上高高挂着一面魏国旗帜,红色的旗帜在阳光下颇为显眼,散发着夺目光芒。

    在大船的身前身后,几千艘魏国的大小船只遍布大野泽的水面,一眼望去浩浩荡荡没有尽头,场面颇为震撼。

    已经是春末时节,放眼望去满眼都是一片绿意盎然,无数芦苇郁郁葱葱的在大野泽的湖岸边生长着,不少水鸟被浩浩荡荡经过的船队惊起,或直接展翅高飞,或扑棱棱的扇动着翅膀躲入了芦苇之中。

    一阵脚步声从魏无忌的身后响起,正是钟成来到了魏无忌的面前。

    和几个月前邯郸保卫战之时的钟成相比,如今的钟成看上去显然成熟了不少,脸上还多了几道疤痕,看上去有些狰狞。

    这是段干子在收回兵权的过程之中,给钟成的一些小小“纪念”。

    如果不是魏无忌一力担保的话,那么恐怕如今的钟成早就已经被段干子给整死了。

    毕竟钟成背叛了晋鄙,而晋鄙正是段干子当年最大的政治盟友。

    钟成一脸的忧心忡忡,对着魏无忌说道:“上将军,属下觉得这一次的出征必定有诈啊!”

    魏无忌头也不回,语气平和的问道:“钟成,吾如今已经不是魏国之上将军矣。”

    钟成摇了摇头,道:“……信陵君,大王如今命将军率兵援助齐国,对将军而言绝非好事啊。一旦君离开陶邑,那么大王和段干子便可以动手清除君在陶邑之中的人手,而且……”

    钟成欲言又止。

    虽然钟成说的都是丧气话,但是魏无忌看上去却并没有多少生气的意思,而是转过头来对着钟成十分温和的一笑:“而且吾就算是赶到了高唐,也未必能够抵挡得住那廉颇,对吧?”

    钟成默然点头。

    魏无忌笑了笑,突然开口道:“那么以汝之见,若是吾留在陶邑之中,又如何应对大王和段干子咄咄逼人之势呢?”

    钟成哑然。

    魏无忌拍了拍钟成的肩膀,叹道:“那中山夫人之事,汝相信是吾做的吗?”

    钟成摇了摇头,十分坚定的说道:“不信!”

    魏无忌深深的看了钟成一眼,眼睛之中似乎有着某些欣慰的光芒在闪动,半晌之后才叹道:“汝虽然不信,但是这魏国上下,乃至这天下之人却是信的。”

    钟成愤愤的说道:“信陵君之贤名著称于天下,这世人如此庸碌,竟然将君看成好色之徒,何其荒谬也!信陵君何不找出证据,证明清白给天下人看看!”

    钟成似乎是想起了这阵子自己在段干子手下所遭受的不公平待遇,说话的时候咬牙切齿,再配上脸上的几道伤疤,看上去神情颇为狰狞。

    魏无忌哈哈笑道:“这世间,本就是愚者为多啊!中山夫人一事,吾虽知背后必定是段干子乃至赵国人推波助澜,但如今已经是死无对证,再多纠缠亦是毫无意义。”

    魏无忌顿了一顿,道:“而且——即便段干子想要通过此事诋毁于吾,但此事亦并不是毫无办法。”

    钟成大喜,忙追问道:“难道信陵君还有办法令这奸臣段干子失势?”

    魏无忌微笑道:“这是自然。只需吾此战击败廉颇,那么无论吾先前有多少污名,皆可一战而洗刷。因为到时候大王需要吾,魏国的子民需要吾,既然他们都有求于吾,那么为吾洗刷罪名又有何不可呢?”

    钟成似乎听明白了什么,脸上很快就露出了雀跃的神情,但仅仅片刻之后,这份雀跃又开始换成了丝丝的忧虑。

    虽然钟成对于信陵君有着十足的信心,但是——

    但是那毕竟可是廉颇啊!

    信陵君真的能够击败那位素来所向无敌,出道至今未逢一败,被称为当世第一战神的廉颇吗?

 第四百九十七章 后胜求和(第一更)

    邯郸。

    赵丹的心情非常的好。

    当看到面前毕恭毕敬的齐国相邦之时,赵丹的心情就更好了。

    当看到后胜所献上来的这一份礼物之时,赵丹整个人瞬间心情就是一片阳光灿烂。

    和氏璧!

    没错,为了求和,齐王建甚至不惜将和氏璧又一次的让后胜送回了邯郸,送到了赵丹的面前,只为了能够让赵丹放齐国一马,让齐国免受这一番刀兵之灾。

    赵丹的手轻轻的抚摸着和氏璧。

    这块名垂千古的玉璧摸起来手感很好,温温润润的,还有丝丝凉凉的感觉,看上去晶莹剔透,极为吸引眼球。

    赵丹笑了笑,随手将和氏璧放在了桌案之上,然后又从桌案上拿起了一份礼物清单,用很快的速度扫了一眼。

    “所以说,齐王便是希望用这些礼物来打动寡人,让寡人放弃继续进攻齐国?”

    后胜闻言赶忙赔笑道:“正是!大王,这齐赵两国乃是姻亲之国,大王之母原先便是齐国公主,两国若是兵戈相对,岂不是徒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