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战国赵为王 >

第213章

战国赵为王-第213章

小说: 战国赵为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像不是很虚啊。

    大殿之中的其他秦国大臣们此刻看向蔡泽的眼神也已经是大为不同。

    如果说在之前大部分的眼神之中或多或少的都带着恶意的话,那么到了现在,蔡泽已经是用自己的能力成功的消除了不少的恶意,甚至有一些人的眼中都开始露出了佩服的神色。

    当然了,蔡泽想要完全在秦国政坛立住脚,那肯定还需要很长很长的一段时间就是了。

    这一次开口提问的人变成了安国君赵柱:“纲成君,即便是依照汝之所言,那么却仍旧有燕国和齐国两大变数。若是燕齐都加入赵国的阵营之中,则我大秦仍旧处于劣势啊。”

    赵柱的担忧当然不是没有道理的,毕竟现在齐国正在和赵国联手进攻燕国,企图颠覆燕国新任的燕王安。

    而且一旦燕王安被赶下台,赵丹的侄子公子轲继位的话,那么燕国也很有可能会站到赵国一边去。

    对于赵柱的这个问题,蔡泽倒是一点都不担心,对着赵柱笑道:“安国君有所不知,这燕国和齐国素来乃是死敌,即便两国都亲近赵国,那么也绝对是不可能共同出战的。只要燕国助赵,那么到时候齐国必定出兵助秦,反之亦然。”

    “除此之外,齐燕两国也各有问题能够被大秦所利用。首先那齐国相邦后胜素来贪财,若是遣使送给后胜大批钱财,则后胜很有可能便会劝说齐王建在此转换立场,亲近大秦。”

    “至于燕国方面,齐赵联军若是进攻燕国失败,那么燕国便是齐赵两国之死敌。若是齐赵联军得胜,齐燕之间只需稍加挑拨亦将顿生龌龊,如此我大秦无忧矣。”

    蔡泽的这一番分析,终于是让赵柱心服口服,道:“纲成君大才,吾今日方知也。”

    如果一切都按照蔡泽所说的去发展的话,那么秦国和赵国之间的盟友比例就变成了四比三。

    虽然四比三听起来并不算太明显的优势,但是对于最近两场战斗之中都吃过数量大亏的秦国来说,这已经是一个足以让秦国高层们兴奋不已的比例了。

    蔡泽得赵柱这一番赞扬,整个人脸上立刻就笑开了花,道:“安国君谬赞、谬赞也。”

    要知道赵柱可是秦国太子,随时都有可能登基的存在啊。能够得到赵柱的这一番赞扬,蔡泽这才可以说是真正的被秦国的顶级权力圈子所开始接受了。

    这一次会议最终由秦王稷拍板作出决定。

    “既然如此,那么一切便以纲成君所言,一应事项也由纲成君具体主持!”

 第三百六十三章 微服出宫体察民情(第四更)

    正是春耕的季节,这一天,一辆并不起眼的马车缓缓的在几名侍卫的护卫下,从赵国宫城的一座不起眼的侧门驶出。

    在马车上坐的不是别人,正是赵丹和赵恒父子。

    在邯郸城外是一望无际的平原,春天的归来让绿色成为了这片大地的主题曲,随处可见忙忙碌碌的行人们在道路上走过。

    马车大约驶出了数里之外后,道路两边的农田就慢慢的变多了起来,许多农人在田间劳作,更有不少年纪尚幼的总角小儿于田埂之上四处奔跑嬉戏,推搡打闹。

    间或有人不小心被同伴推下田间将衣裳溅得一身泥水,随之而来的必定就是一番哭闹和大人的责骂。

    好一副春天的热闹景象!

    赵丹看着这一切,心中不由暗生感慨,示意马车停了下来,带着赵恒下了马车,朝着不远处的一片农田走去。

    赵丹这一行人虽然身着便服,但是身上的衣服仍旧是十分的显眼,瞬间就吸引了附近不少农人的目光。

    赵丹走到某块田地旁边,对着一名正在用耒耜耕地的老者招呼道:“老丈,有些事情想要询问一二,不知可否?”

    老者楞了一下,打量了赵丹等人一眼,随后朝着赵丹走了过来,恭敬道:“不知这位先生要问何事?”

    这年头人和人之间的等级是十分森严的,这从衣着之中就可以提现的出来,因此仅仅需要看一眼,老者就知道赵丹属于贵族阶级之中的一员,态度自然十分恭敬。

    赵丹对着老者做了个揖,笑道:“吾乃魏人,先祖出自赵国,如今听闻赵王招贤,故吾欲携子回归赵国,或能入内史门下为官。途径此处见老丈在此耕作,想了解一下老丈这种植的是何物?”

    老者这才恍然,笑道:“原来却是才子归来,不瞒先生,这田地之中所种者,乃稷也。”

    稷,战国时代谷物的一种,被誉为百谷之长,是谷神的化身,在如今的中原大地之中广泛种植。

    赵丹笑道:“敢问老丈岁收如何?”

    老者一听这话立刻抬起头来,有些得意的对着赵丹道:“岁收两石。”

    “什么?”赵丹十分明显的吃了一惊,道:“莫非老丈这田乃是上田?”

    上田,就是上好的田地。

    老者嘿嘿一笑,道:“正是!”

    赵丹拱了拱手,道:“既然如此,那么老丈的生活想来过得颇为不错了。”

    老者见赵丹问得仔细,干脆也不耕地了,走上田垄来一五一十的和赵丹算了一笔账。

    根据赵国之前的原则,上田是只有一百亩,中田两百亩,下田三百亩。

    赵丹又问道:“如此说来,老丈莫非是岁耕种者?”

    一旁的赵恒忍不住开口问道:“父……翁,何谓岁耕种者?”

    老者看了一眼赵恒,笑道:“看来这位公子对此并不了解。所谓岁耕种者,便是岁岁皆耕种之人也。”

    “什么?”赵恒惊讶道:“难道这世上还有并非岁岁耕种之人?”

    赵丹和老者对视一眼,同时大笑。

    赵丹摸了摸自己长子的头,道:“恒儿啊,这土地乃是有肥力的,若是肥力不足,便需要休耕养田。故只有老丈这般的上田方是岁岁耕种,中田和下田皆需要定时休耕以养土地肥力。”

    赵恒被臊得满脸通红,但仍旧问道:“可若是休耕的话,农人又该如何有食物果腹?”

    赵丹笑道:“可以轮作啊,轮作的话便能够让土地的肥力得到恢复……”

    赵丹说着,突然闭上了嘴巴,若有所思。

    其他人见状不由得均有些奇怪。

    过了片刻之后,赵丹回过神来,笑道:“方才突然想到某些事情,有些走神,还请老丈见谅。对了,还未请教老丈岁入如何,开支多少?”

    这老丈笑道:“还请先生不要见怪,某不过一小民,如何识得这些数算之法?这岁入总数可知,具体开支却是有些难算。”

    赵丹闻言不由哑然,但很快就笑道:“无妨,寡……吾可为老丈一算。”

    然后赵丹就开始算了。

    一百亩上田,亩产两石,那么一年的收成打成栗米就是两百石粮食,除掉十分之一的税二十石,那么就还剩一百八十石粮食。

    由于赵国规定成年男子必须单独自立门户,所以通常来说一家子的人口数量不会超过五人。

    以五人来算的话,一人每月的口粮是一石半,五个人一年就是九十石口粮,那么就还剩下九十石的粮食。

    算到这里,赵丹忍不住有些惊讶的对着这名老者说道:“老丈,如此一来的话,汝的生活似乎颇为富足啊。”

    老者呆了一下,苦笑道:“先生误会了,这九十石不过乃是扣去口粮之后的剩余。某还要将粮食卖出置换农具,逢年过节时亦要为家人添置衣物,加上还需上交赋税与国家,丧事喜事也需用钱。这一年下来能够有十石二十石粮食剩余便是丰年,若是有个天灾人祸,饿肚子亦是常见啊。”

    赵丹的脸色渐渐的变得严肃了起来。

    无论是从气色还是农田上奔跑的小孩,乃至是这位老者手中还算颇为崭新的农具来看,这老者其实已经是过得比较不错的那些农民,放在后世40、50年代可能都算得上富农了。

    但就是这样一位富农之家,日子都过得并不宽裕,那么赵国之中的中农和下农甚至是贫农们,日子又过得是如何凄惨?

    赵丹突然觉得,自己这个国君似乎——有点不合格啊。

    自从穿越以来,赵丹的目光一直都放在了和秦国的争霸方面,各项改革措施也主要是围绕着军队建设展开,却在无意间忽略了农民这个封建社会最重要的群体。

    老农看着赵丹的神情,似乎猜到了赵丹心中的想法,笑道:“先生可是以为某家生活难过?”

    赵恒忍不住插嘴道:“难道老丈以为这生活尚可?”

    “当然!”老农笑道:“自老汉出生以来,赵国便是年年一小战,三年一大仗,若是赢了还好,被魏国人和秦国人打进来时,连一点收成都不会有,而且说不得还要死人哩!如今咱赵国对外连战连捷,老汉两个儿子也在军中立了功,前阵子才来信说在河东郡分了田,将家人都带去了河东哩。这赵国的强大啊,便是咱农人的福气哩!”

    说着老丈又指了指自己正在农田旁玩耍的几个孙子,笑道:“这几个小子,等到长大之后也要去从军打仗,说不得还能够在关中分田哩!”

    周围也有几名农人正在歇息,其中一名中年男子听了笑道:“季老所言极是,咱赵国现在强大哩,所以日子才过得好。要不然往年吃了败仗,谁家不得饿死几个人?”

    众人纷纷附和。

    在后世,可能很多人以为所谓的古代盛世就是人人吃得饱穿的暖,可能手里还有点闲钱。

    其实这是不存在的。

    事实上,只要不发生大规模的饥荒,能够保证绝大部分的国民饿不死,这就足够称得上是“盛世”二字了。

    赵丹似乎有些神思不属,又和老丈以及农人们闲聊了几句,信手塞给了一旁玩耍的老丈孙子几枚赵国刀币,得到一番感谢之后离开了农田。

    当坐在马车上的时候,一直若有所思的赵丹好像突然想明白了什么东西,用力的一拍大腿,对着面前的御者说道:“速速回宫!”

 第三百六十四章 赵丹的农业大杀器(第一更)

    在回宫的马车上,赵丹对着身边的赵恒说道:“恒儿,你要记住,虽然赵国的江山是由咱们赵家人统治的,但是这些子民们才是承托社稷的真正基础。

    汝将来可以为了国家的发展而在一定程度上的牺牲他们所应该享受的福利,但是一定记得,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应该保证他们能够在这个世界上生存下来,这是一名统治者所应该做到的基本要求。”

    赵恒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突然开口问道:“父王,若是这些子民们无法生存下来,那会如何?”

    赵丹笑了笑,拍了拍赵恒的肩膀,道:“父王曾经听说过这么一句话‘君为舟,民为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恒儿,汝可以好好思考一番这句话的含义。”

    赵丹并没有很着急的将自己脑海之中的所有东西都朝着面前的这位长子全盘托出,因为在赵丹看来,别人告诉你的东西,往往并不如自己亲身去体验,去思考之后来得印象深刻。

    就比如说早恋吧。都说早恋是青涩的,是会影响学习的,但是无论家长们如何苦口婆心,年轻的80、90后们也仍旧会义无反顾的投入到轰轰烈烈的早恋之中去。

    然后等到这些8090后成为父母的时候,他们又会苦口婆心的告诉自己的孩子:“孩子们啊,早恋是不好的,是会影响学习的……”

    漫漫人生路,有些钉子是必须要自己去踩、去碰、去磨砺,最后才能够出人头地的。

    事实上,赵丹的心中已经有了一个针对赵恒的锻炼计划,但是鉴于赵恒目前年纪未到,所以暂时还没有开始实施。

    由于赵恒还有课业,因此这一次短暂的出宫之旅就此结束了。

    回到宫中之后,赵丹在龙台偏殿之中忙碌了一个下午,然后召来了繆贤:“去,找几个木匠和铁匠来。”

    “木匠、铁匠?”繆贤对于赵丹的这个命令显然有些不解,但还是忠实的执行了这个命令。

    大约一个时辰之后,几名匠人战战兢兢的在侍卫们的带领下走到了赵丹的面前,噗通一声跪地朝着赵丹行了一个大礼:“见过大王!”

    这些木匠和铁匠看上去皮肤黑黝黝的,人也是一个个精瘦精瘦的,手上都有着厚厚的老茧,年纪基本都在三十岁以上,个别应该有四五十岁的样子。

    总的来说,这些匠人的形象,还真就和赵丹在没有穿越之前见过的那些后世农民工相差无几。

    赵丹看着面前这几名衣着朴素,身上还带着不少灰尘和木料味道的匠人,脸上露出了一丝笑容:“免礼平身吧。”

    这几名匠人听了赵丹这番话之后慌忙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