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战国赵为王 >

第115章

战国赵为王-第115章

小说: 战国赵为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秦王稷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想要让秦王稷重新变得开心起来,那么就只有一个办法,就是重新取得胜利。

    只有胜利和开疆拓土,才能够让这位志在一统天下的君王感到高兴。

    秦王稷看了一眼下首一言不发的秦国重臣们,心中只感到一阵烦躁,竟然连一个能为寡人分忧的都没有?

    秦王稷深吸了一口气,忍着愤怒和不满继续开口了:”伤亡清点如何?”

    在和赵国谈和并从长平前线撤军之后,秦国并没有第一时间就再次发动军队南下,而是清点伤亡,然后将军队和征召的民夫们解散归家。

    由于秦军庞大的数量关系,再加上从长平前线返回秦国本土也需要一些时日,所以这项工作显然也并不是三五天就能够完成的。

    不过现在已经过去了大半个月,秦王稷觉得差不多也应该是到了有一个统计数字的时候了。

    秦王稷将目光投向了负责这一项工作的相邦范睢。

    范睢微微直了直身躯,朝着秦王稷开口说道:“回大王,此次长平之战,吾军阵亡人数当在八万左右,受伤人数约十五万。”

    范睢这个数字一报出来,在座的秦国大臣就都情不自禁的倒抽了一口凉气。

    阵亡八万,听起来对于一场败仗来说似乎是还能够接受的结果,毕竟秦国这一次出动了可是六十万大军。

    但任何一个对于战争稍有了解的秦国大臣都能够知道其实并不是这么一回事。

    关键就在于这受伤的十五万秦军士兵身上。

    由于这个时代医疗条件的限制,受伤之后的死亡率是非常高的。

    而且像普通的轻伤,比如说在胳膊被人砍了一刀划了一个大口子,又比如说被人切掉了一两根手指,这些在统计的时候为了让数字好看点都是不算在受伤的范围之内。

    通常来说,要被称得上是受伤的,那都是什么断手断脚,被人捅穿了腹部之类的伤。

    这样的伤毫无疑问已经属于大伤了。

    以这个时代的医疗条件来说,想要治愈这样的大伤,几乎就是听天由命的事情。

    所以受伤之后的死亡率是非常高的,通常来说会高达七成到八成的样子。

    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在这受伤的十五万秦军士兵之中,至少有十万以上的秦军伤兵将熬不过这个冬天,甚至可能连半个月都熬不过去。

    如果统计的报表晚来两三天,那么死亡的数字绝对就会从八万变十万,甚至更多。

    也就是说,秦国在这一场败仗之中所付出的真正死亡人数并不是只有区区的八万人而已,而是要再加上至少十万人,总数差不多在二十万左右!

    仅仅一场大战,就让秦国失去了整整二十万秦军士兵的性命,并且还一无所获,反而让赵国夺得了上党郡,成为了和能够与秦国并立的对手。

    即便是对于秦国来说,这也是一次堪称伤筋动骨的损失了。

    而对于秦王稷个人来说,这更是他即位四十七年以来所遭受的最大挫败。

    任何人在面对这样的挫败之时,都不会有什么好心情的。

    果然,在秦王稷听完了范睢的汇报之后,这位君王的脸色阴沉无比,看上去乌云密布,似乎随时都有可能爆发。

    没有立刻发怒,这已经是秦王稷高超自制力的表现了。

    足足过了片刻之后,秦王稷才再度开口问道:“明年春天,寡人欲发大军征伐楚国,此事可行否?”

    打楚国,这是秦王稷在同赵国议和之时就已经定下的策略。

    既然已经无法阻止赵国的崛起,那么至少也得把楚国这个和秦国有着血海深仇的国家重新崛起的势头给遏制下去。

    秦王稷原本的打算就是在明年的春天出兵征伐楚国,从楚国人的手中将失去的东南两郡给重新夺回来。

    但是在听到了如此惨重的伤亡之后,秦王稷一下子也并不是那么有信心了。

    秦王稷将目光投向了范睢,但眼神之中已经再也没有之前那般的信任无间,而是带上了几分质疑和逼问之意。

    长平之战的失败,同时也代表着范睢远交近攻计划的破产。

    也正是因为如此,秦王稷在几天之前已经下令将范睢的封地整整削减了一半。

    但这还只是一个开始,如果范睢接下来的表现,还是仍然不能够让秦王起感到满意的话,那么秦王稷所做出来的惩罚可就不仅仅是削去一半封地那么简单了。

    对于这一点,范睢的心中可以说是犹如明镜一般雪亮。

    所以在听到了秦王稷的问题之后,范睢立刻就开口答道:“回大王,此次战斗中死伤者多为关中、河东郡子弟,若王愿发巴蜀之兵,则明春伐楚之战绝无问题。”

    在说完了这句话之后,范睢顿了一顿,又继续开口说道:“大王,此次伐楚之战,宜以武安君为将。”

 第一百九十三章 以武安君为将?(第三更)

    范睢这句话一说出来,大殿之中的其他人就都是一惊。

    不过也就仅仅惊了这么一下,然后大家就很快都镇定了下来。

    倒也不是因为别的,主要是这些日子以来,秦国君臣们已经开始渐渐习惯范睢这种每逢大事必定语出惊人的风格了。

    但必须要承认的是,这句话好像还真就只有范睢敢说啊。

    用白起为将?说真的,其他人别说是提出这个建议来了,可能连想都不敢想。

    自从白起被王龁夺了兵权之后,这位武安君就被一支秦军秘密的押回咸阳,并且和秦王稷进行了一次单独的会面。

    除了秦王稷和白起之外,没有第三个人知道这一次会面之中这对君臣说了什么。

    从那以后白起就被软禁在了武安君府之中,一步都没有外出过。

    这都是秦国的国家机密,但是对于在座的秦国重臣来说,他们有的是办法知道这些国家机密。

    以正常的理论来分析,白起很显然已经触怒了秦王稷,否则的话也不会遭到这样的待遇。

    事实上在场的大臣们都很清楚,如果纯以长平正面战场的表现来说,白起其实还是压倒了廉颇的。

    让秦国上下都完全没有意想到的魏韩联军才是真正让胜利的天平倒向赵国一边的筹码,而这其实和白起并没有多少联系,更多的是秦国在外交上的失败所导致的。

    但是不管怎么说,白起毕竟是秦军的主帅,既然秦国在长平战场失败了,那么白起的担责就是必然的。

    除了被软禁之外,白起所遭到的处罚还包括削减了一半的封地,倒是和范睢一模一样。

    其实白起没有被暴怒的秦王稷当场处死,就已经是这些秦国大臣们非常意外的事情了,毕竟在座的都是秦王稷和范睢这一边的人,都知道秦王稷早就想要将白起给弄死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没有任何一个人敢跳出来为白起说情,更别提还要让白起继续担纲主将,挂帅出征楚国。

    可偏偏范睢就这么做了。

    所以别看在座的秦国大臣们都是惊讶个一两秒就恢复了平静,但是心中却是无比的翻江倒海,掀起无数滔天巨浪。

    你说别人帮白起说话那也就算了,但是范睢怎么就帮白起说话了呢?要知道谁都知道范睢可是白起的死敌啊。

    莫非这位相邦在经历了长平之败之后,脑子突然秀逗了不成?

    就连秦王稷都相当惊讶的看了范睢一眼,随后开口问道:“范君何出此言?”

    范睢微微挺直了身躯,对着秦王稷说道:“回大王,臣此言无他,若武安君为将伐楚,则此战必胜也。“

    范睢的这句话说出来,在场的几名秦国重臣倒是都暗自点头。

    白起那可是楚国人的老苦主了,一直以来都把楚国人吊起来打。

    而且白起本人也正是在攻下了楚国郢鄢二都之后才获封武安君,登上了人生巅峰的。

    让白起去打楚国人,的确是一个稳得不得了的主意。

    但是秦王稷看上去似乎对于范睢的这个主意并不算太感冒,听到范睢的这句话之后不但没有任何赞同的意思,反而皱起了眉头。

    过了片刻之后秦王稷才开口说道:“武安君年已老迈,如何能够接连领军出战?难道寡人之大秦除武安君外,竟无一将可破楚不成?”

    秦王稷的话语之中带着十分明显的不满意。

    一旁的安国君赵柱见状忙开口道:“大王,不如以王龁为将。”

    其他几名大臣也同样开口道:“大王,臣亦认为,以王龁为将方是上策。”

    秦王稷听了这话之后脸色稍霁,将目光看向了范睢。

    一直以来,秦王稷和范睢一直都在致力培养王龁,想要让王龁成为那个能够取代白起的人。

    让王龁去挂帅出征楚国,看上去显然是比让白起复出要更加令秦王稷满意的做法。

    然而范睢却微微抬高了声音,道:“安国君之言,睢不敢苟同也。”

    安国君赵柱一听这话心中不免有些不爽,于是在说话的时候语气也自然带着几分不满:“还请范君赐教。”

    范睢道:“睢敢问安国君,王龁比之廉颇,胜算如何?”

    赵柱想了想,道:“胜负当在五五之分。”

    赵柱的这个判断是出于之前的长平之战前期,那时候王龁虽然突破了廉颇的两道防线,但也被廉颇利用第三道防线整整阻挡了半年之久寸步不得前进,说这两个人是五五开应当是比较合理的。

    范睢又问道:“若武安君比之廉颇,则又如何?”

    赵柱道:“武安君当可胜之。”

    这也是一个看上去理所当然的判断,毕竟之前的长平战场已经证明了如果只有白起和廉颇单挑的话,那么白起确实是能赢的。

    范睢点头道:“睢亦是如安国君所想。”

    在说完了这句话之后,范睢将头转向了秦王稷,对着秦王稷道:“大王,今秦赵争霸之势已成,且楚赵又为盟友,若明春攻楚,则赵国如何能坐视?必使廉颇率兵救楚也。王龁若为将,与廉颇胜负乃在五五之数,武安君若为将,则当可胜廉颇矣。此臣所以荐武安君而非王龁也。”

    大殿之中的秦国君臣这才明白了过来。

    说来说去搞了半天,其实问题的源头还是在赵国的身上。

    秦国想要统一天下乃至继续称霸,那么打倒赵国就是必须的。

    而赵国所能够派出来对付秦国的大将,目前来看显然廉颇是最可能的人选。

    打不过廉颇的话,那么一切就都无从谈起。

    这就是范睢为什么要推荐白起的原因。

    只有武安君白起,才是秦国之中最有把握战胜廉颇的人。

    除了白起之外的任何将领,对上廉颇也只是胜负各半之数。

    在接连两次败给赵国之后,秦国已是经不起再一次的失败了。

    范睢也同样经不起再一次的失败了。

    秦王稷从来都不是一个有耐心的君主,一次的失败就已经让秦王稷难以忍受,如果再来一次失败的话,那么范睢的命运几乎可以确定必将重蹈穰侯魏冉的覆辙。

    所以范睢宁愿推荐白起这个政敌,也要将伐楚之战的胜算推到最高点。

    范睢要保命。

    只不过···范睢出于保命而提出来的这个提议,秦王稷会答应吗?

 第一百九十四章 白起还是王龁?(第四更)

    秦王稷原本是不犹豫的,因为在这位君王看来,根本就没有启用白起的必要和可能。

    自从穰侯魏冉被驱逐,四贵一系被清洗之后,秦王稷就已经在心中将白起列入了必须清除的名单之中。

    考虑到直接清除白起对秦国所造成的负面影响,秦王稷并没有这么做,而是十分耐心的用各种手段让白起的声望慢慢的消退。

    但必须要说的是,直到长平之战前,秦王稷的这些手段作用都并不明显。

    而长平之战的失败虽然对于秦王稷来说是一次挫折,但却也同样让秦王稷看到了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能够清洗白起的机会。

    如果白起没有败,那么白起就还是那个无敌的战神,那么秦王稷就仍然对他无可奈何。

    但是白起败了。

    当然了,如果仔细一点、刨根究底一点的来说,其实白起也并没有败。

    毕竟外交失败的是范睢,而决定求和并收回白起兵权、终止了白起反击计划的人是秦王稷。

    但是那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所有人都知道白起是秦军的主将,所以既然秦军输了,那么白起自然也输了。

    在输了长平之战后,白起的无敌形象所带来的护身符就不存在了。

    在秦王稷原本的计划之中,他是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