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勒胡马 >

第492章

勒胡马-第492章

小说: 勒胡马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裴氏也不理他,自命裴常以王府仪仗护送刘隗一家——有胆量你动动吴兴王仪仗看看啊?

    钱凤自然无此胆量,只好远远缀在后面,然后黑更半夜的,很快就追丢了……正在郁闷,忽见一车迤逦而来,钱世仪便即迎上去打问,汝等可曾见过吴兴王的仪仗哪?

    车中并非他人,乃是庾亮庾元规,白昼前往城外友人处吃酒,回来得晚了一些,正好碰见钱凤。双方见面行礼,钱凤知道他是王导之友,也不敢无状,只是好言探问。庾亮就问了:“卿等往寻吴兴大王车马,欲图何为啊?”

    钱凤道:“恐怕刘大连藏匿其中,凤奉丹阳大王令旨,前往捕拿。”

    庾亮“哦”了一声,手捻胡须,略略一顿,便即笑道:“惜乎,未曾见也。”然后又问:“不知可擒住了刁玄亮不曾啊?”

    庾亮帮忙挡了一下,刘隗就此逃出生天。

    在钱凤想来,庾亮跟刁、刘是政敌,自然不会隐瞒其去向,他却不知道,其实庾元规的政治理念,与刁、刘实有共通之处——只不过前者纯然站在司马睿一边,想要巩固江左zhèngquán,后者则更注重朝廷利益罢了。

    庾亮虽然下野,仍然关注着江左的局势,时常慨叹自不得用,却被刁、刘给占了先,而且……你们的手段太过粗糙啦!倘若是我用政,我将如此这般地先徐徐削弱南貉势力,然后再制约侨客大族,直到彻底归政于丹阳大王……

    当然啦,闭门造车是一回事儿,实际施行是另一回事儿,在原本的历史上,庾元规执政后的手段,比刁、刘只有更为粗糙——因为他觉得自己手上有兵,且王敦已死,苏峻之流何足惧也?

    所以庾亮既盼望刁、刘垮台,却又不忍心见到他们的下场太惨,就此明明看见吴兴王车马过去,却假做不知,敷衍钱凤。

    刘大连就此得以逃出生天,刁玄亮却没他这么好运气了。关键是刁协根本就没想到去求吴兴太妃裴氏相助,他直接领着家眷、仆佣出城就直奔江边。途中听闻王敦大军驻在石头,bèipo转道东北方向,图谋在江乘附近北渡。

    与刘隗不同,刁协本年已经快六十岁了,年老体弱,不能骑马,只能乘车,偏偏江左车乘多用牛拉……导致行动迟缓,数次差点儿就被追兵赶上,一路上是险象环生。再加上他为人刻薄,待下也素无恩情,仆役离心离德,途中就陆续跑散,结果尚未抵达江乘,左右便趁着天黑把他给谋害了,割下首级,以献王敦。

    王处仲这个高兴啊,不用我亲自动手,即可诛杀此獠。为了表示自己并无必杀刁、刘之心——我只是想罢了你们的官而已啊,最多派人包围府邸,防止你们落跑——恩准刁氏家眷将刁协遗骨收敛起来,以庶民之礼下葬。

    消息传入丹阳王府,司马睿不禁黯然垂泣。随即密令虞胤去访察到谋害刁协的几名仆役,将之构以他罪,统统逮捕诛杀了。

    。。。

 第三章、关于门下省

    裴该返回长安之时,江左变乱的消息尚未传来。全本小说网https://。

    他虽然离开时间不久,案头依然被摆上了厚厚的好几摞文卷,在在需要批复。虽然就理论上而言,留守之事委任长史裴嶷和司马陶侃,帮助处理了大部分的政务、军务,但因为新的架构才刚搭建,新的法规才刚颁行,有很多事情裴、陶也拿不准主意——主要是不清楚大司马究竟执何种态度——因此都暂且按下,要等裴该回来以后再作决断。

    所以裴该才跟老婆、孩子欢聚了一个晚上,就bèipo要打点精神,亲往视事,忙得不可开交——况且此番出征,虽然仅仅调动了甄随一军以及三百警卫,赏功罚过,也有很多善后工作要做啊。

    正在手不释卷,运笔如飞之际,忽报荀崧求见。

    倘是他人,裴该就命挡驾了——有什么事儿书成奏上,我这儿正忙着哪——但长安城内,只有三人求见他不便相阻,那就是裴嶷、陶侃和荀崧。于是只得暂且放下书卷和笔墨,亲往恭迎荀景猷。

    荀崧进来,三言两语寒暄过后,便问:“荆妻与灌娘催促我为猫儿举行婚事,故此特来相问。”

    裴该说这事儿大人您决定就好啦——“吾方政务倥偬,实无闲暇——除非,春末夏初再说。”

    荀崧点点头:“既然文约有此言,我便以猫儿仲父身份,一体规划了。然而,不知此番出征,杨清可有功绩?此后更做何等安排啊?”

    裴该说这回杨清可是立了不小的功劳,于是大致将其凭沁水断后,阻遏羯师的经过一说。荀崧不禁沉吟道:“我亦向陶士行索取杨清履历,仔细按察,确乎忠勇之士,奈何……运数似不甚佳啊,每每全师尽没……”

    裴该笑道:“唯板荡始识纯臣,若非艰难之战,如何见其功勋啊?且彼每每能够独逃生天,怎说运数不佳?”

    荀崧摇头道:“则文约望卿麾下诸将,是虽无大获,而皆能全师归返呢,还是艰难苦战,陷军而独还呢?杨清此番,事出非常,否则岂有覆师而反得立功之理啊?”顿了一顿,又说:“且幸亏此事未为荆妻、灌娘与猫儿所知,否则不知如何担忧、惊骇,甚至有可能怨怼文约了!”

    裴该听了这话,不禁蹙眉不语。

    荀崧趁机就问了:“未知杨清可能适兵、枢二部之任否?”

    他的意思,同样是武职,不如把杨清调去坐办公室,别三天两头地往战场上跑,这样既能保证他的性命安泰,也不至于再动不动就一军尽覆了,岂不是好?

    裴该点点头,说:“据甄随等将所言,杨清非匹夫也,实有谋略,规划布局,颇有长才……既如此,我便如大人所请,因功而晋其一级,使代陈安为郭思道之辅。”

    荀崧闻言,颇感欣慰,说:“如此最好。”随即徐徐地从袖内抽出一张纸来,递给裴该,说:“此梁司徒方从洛阳致信来,有辞位之意……”

    裴该听了,不禁稍稍吃惊,心说这才是正事儿啊,你进来先跟我说什么杨清……赶紧双手接过,展读起来。

    他一边读,荀景猷一边在旁解释:“司徒去意甚坚,恐怕难以挽留。则若司徒去,朝议必使家叔父录尚书事,祖大将军方不起,则尚书省或尽为家叔父及道玄(荀邃)所掌控。是以司徒谋划,改华敬则(华恒)为侍中。

    “汉魏以来,尚书理政,而侍中、散骑二寺省其事(商讨、审核尚书奏议)。唯今上践祚于长安,其时阎鼎、索綝等用事,为谋**擅权,于朝廷旧署乃多不置。朝臣虽亦有加号侍中、散骑者,其实备员罢了。

    “且二寺之职能,原本辅弼天子,以制尚书。今上虽已成年,尚未躬亲政事,侍中、散骑亦多不出入禁中,国政唯由尚书,则录尚书事者,不独为宰相,几乎为摄政矣!”

    裴该心说这就是我原先的布画啊,乱世之中,国家确实是需要一个强有力的行政机构的,但要不要天子……起码要不要天子实际上干涉政事,起作用,可以退一步再作考量。不过荀崧所言也有道理,原本尚书省基本上捏在我和祖逖的手中,所以根本没考虑过制约机构的复兴,如今既然有可能落到荀组手里,那……

    就听荀崧继续说道:“是故司徒乃欲使华敬则为侍中,领门下,内辅天子而外制尚书。华敬则朝暮摇摆,则若梁司徒去位,我等于尚书省内力衰,且祖大将军亦不起,多半是会倒向家叔父的。然若使其掌门下,省尚书事,则未必了……”

    晋代的门下省,其实就是汉魏的侍中寺(省),其后更要合并了散骑省和西省,才最终成为隋唐权威赫赫的三省之一。这年月的门下侍中、散骑常侍等职,都主要负责对上命(出于中书)和下奏(出于尚书)的审核,独就侍中而言,quánbing虽不如后世,也已经有了一定的封驳权。所以尚书和门下是相互制约的,天然就不可能和睦,倘若华敬则省的奏章全面开绿灯?即便只是表面文章,表示自己并非尸位素餐,也得时不常小打几架吧?如此一来,他就不会彻底倒向荀组了。

    裴该听了这话,不禁微微而笑,说:“梁司徒实老成谋国者也。”其实心里说,这老滑头,治国不行,搞政治斗争倒很内行嘛。

    他若在辞位前便即提出动议,改命华恒为侍中,相信荀组是断然不会拦阻的。因为华恒既去,荀邃理所当然进位左仆射,在不设尚书令的前提下,那就是尚书省内第一把手,怎可能不乐意啊?而华恒既出高门,又是外戚(其妻为晋武帝女荣阳公主),在诛除索綝的行动中立过功,于省内掌权多年,他怎么可能甘心去坐冷板凳呢?必然会重建门下省,甚至于可能连散骑寺都直接给合并了……

    目前的门下侍中还有梁浚、宋敞,散骑常侍则有华辑和严敦,情况都跟华恒类似,即便不是关西人氏,也都是从长安跟着司马邺东归的,天然的骑墙派。唯彼四人或者名望、资历不足,或者在诛除索綝的行动中也骑了墙,所以到洛阳后只能挂个空头衔吃白饭。然而一旦把华恒往其中一扔,必然产生强烈的催化反应,说不定这五人将会组成一家新的派阀,直至能跟荀党正面硬刚呢!

    梁芬果然老奸巨滑,明着看他放弃了尚书省,其实是想转进门下省啊……

    只是,这老家伙突然起意转进,究竟是什么契机促成的呢?是祖逖病重,荀党之势日盛;还是洛阳城内那则谶谣?或者,是我对那则谶谣的态度使然……

    荀崧见裴该先前尚且面露惊愕之色,听自己说着说着,很快就雨过天晴,甚至于笑起来了,知道他已然彻底明白了梁芬的用意,并且基本上认可。于是便略顿一顿,话题再度转开——

    “zhongzhāo如此,即关中亦不可不为殷鉴。”说着话一指案上那厚厚的公文:“文约案牍劳形,难道无人可以帮忙审核一二么?”

    裴该闻言,笑意顿敛。

    荀崧赶紧撇清道:“我虽不如梁司徒年高,近日亦感疲乏困顿,既卸朝命,实无复起之意。唯望于关中倚靠文约,颐养天年,含饴弄孙罢了……”

    裴该不禁暗中吐槽:你所谓的“含饴弄孙”,其实是“含饴弄儿”吧?我才回洛阳就听说了,你新纳的小妾已有身孕……特么的将来我一儿一女,要比他们舅舅岁数大,这可怎么面对啊?!

    裴该记得荀崧当有二子,长荀蕤,次荀羡,于东晋并称“二玉”,如今荀蕤在啊,于朝为秘书郎,荀羡可还没见着,估计尚未诞生……说不定就是你侍妾肚子里那个!

    就听荀崧继续说道:“汉初萧何为相国,后命曹参,quánbing极重,虽然惠、文时往往二相并置,且有御史大夫为宰相之亚,人主quánbing,仍然难免偏移。是故汉武帝始建内朝,任尚书,命大司马,以分宰相之权。

    “汉武设内朝,乃因君主不躬亲政事,则相权必大,倘若躬亲政事,则无辅弼之人……”再指指让裴该头疼的那些公文——“如文约今日。丞相、三公尚且开府,僚属罗列,则以一人之力,如何可以制之啊?其命尚书,初不过管理文档而已,如今之郭景纯、胡子云;然终不能协理人君,乃命录尚书事、平尚书事等,且尚书分曹,其署日繁。

    “逮不设丞相,而尚书实夺三公quánbing,乃复设中书、门下,以出诏命及省尚书事。要在使人臣相互制约、监督,而其君可独操quánbing于上也。今行台分部理事,一如尚书,而别无中书、门下,则与zhongzhāo状况何其相似啊?况且录尚书事,权也非职也,今行台之长史、司马,则职、权并重,比拟秦汉之二相,或一丞相一御史大夫,应无大异……”

    “大人,”裴该忍不住打断了荀崧的话头,说,“行台终不能与zhongzhāo相比。”

    你说的这些我都懂,前世也曾多次梳理过历朝官制的演变,你不必要现给我上课。问题我这儿终究是个临时机构,不是真正的国家、朝廷啊。

    荀崧正色道:“虽为行台,置罢非旦夕之间……”你都归天子而自居长安快两年整了呀——“所统四州两郡,事务繁杂,且既命诸部,一如尚书,则岂可不备门下?我自归长安后,不涉政务,唯冷眼旁观,行台虽较zhongzhāo为振作,因循苟且之事,亦不罕见。或正因为文约故意自弱于zhongzhāo,不敢事事比类,诸吏乃生浮躁之气……”

    尚书省自西汉始设以来,有一个逐渐发展和扩张的过程,如此到了隋唐之际,才能顺理成章地成为国家最高行政机构。最初,尚书省是窃夺了丞相和三公的政令权,继而又插手九卿的行zhèngquán——但在晋朝,仍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