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勒胡马 >

第266章

勒胡马-第266章

小说: 勒胡马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础

    倘若能够说服刘演,与邵续一并南下最好,否则的话,你还是把刘演那顽固家伙甩了吧,你既得裴大将军赏识,前程必然远大,又何必跟刘演一起玉石俱焚呢?

    郗鉴拱手道:“多承裴大将军与卞君之厚爱,妻儿一并托付。”但是没表态,他究竟肯不肯抛弃刘演。

    随即郗道徽便即启程北归,卞壸则将相关情事写成书信,遣人送往长安,急报裴该知道;同时他还派人去跟东平内史徐龛、濮阳内史桓宣,以及新任泰山太守祖济联络,相约互为犄角,共御石勒,并防曹嶷。

    郗鉴在琅琊郡治开阳停留了五天,抚慰百姓、安排人事,以恢复统治秩序。他新任命的琅琊国相,乃是东莞姑幕人{后属青州东阳郡}臧琨,字山美。

    东莞两大显姓,一徐一臧。徐静名澄之,曾经担任过州治中,永嘉之乱时与臧琨共率子弟并闾里士庶千余家南渡,客居于京口。郗鉴得刺徐州后,多方打探流亡人士,终于找到了徐静和臧琨,盛邀二人携家眷北归,收入幕下。此前即任命徐静为东海郡守,如今又任命臧琨为琅琊国相——本籍不可守牧本郡,能够在邻郡为守,也算殊荣,若非乱世,那是根本无可奢望的。

    徐、臧二人皆为老成之吏,卞望之对于他们能够稳定两郡国局面,抚安士民、恢复生产,寄予厚望,但……想让这二位领兵御敌,纯属不切实际的空想。徐州无将镇守,看似庞然大物,其实相当虚弱,因此卞壸这回写信到长安去,就央告裴该,你放几个人才回来,助我守疆吧,否则的话……“裴公是弃徐也!”

    一切安排既定,卞壸便打道而南归淮阴。最近一段时间他也在考虑,是否将徐州州治换一个地方——原本定在淮阴,是为了方便守淮,而且那时候也无力将政权延伸到淮北各郡国去;如今自己既然已定东海、琅琊,下一站是东莞,则淮阴的位置就未免太过靠南啦。别的不说,倘若羯奴或曹嶷真的南侵徐方,我身为刺史,离着前线十万八千里,会不会引发畏虏之讥啊?

    或许将州治北迁到东海郡内的兰陵或者襄贲,会比较合适一些。

    正在边走边想,突然马车外有人禀报:“郗公去而复返,来追使君!”

    卞壸闻言,先是一喜:郗道徽终于想通了,不打算再回去给刘演陪绑了么?但随即笑容便即收敛——因为他想明白了,以郗鉴的风格、品性,即便他要抛弃刘演,都肯定会先回厌次去归禀出使之事,并且把话给说明白喽。如今分手仅仅数日,郗鉴便去而复返,肯定还没能渡过黄河啊,那就只有一种可能性——

    青州,已去不得也!

    急忙下车来迎郗鉴,果然郗鉴通知卞壸:“曹嶷果叛,我今归路已绝,不得已乃请依附卞君。”

    卞壸一则以喜:我有郗鉴相助,治理徐方,省多少事儿;再则以忧:没想到曹嶷这厮下决断那么快……琅琊、东海还则罢了,东莞很可能要遇警啊!

    虽说他原本就还控制不了东莞,仅仅利用一些屯垦的民众,以及联络了几家大户坞堡,名义上维持着统治而已,但若被曹嶷势力伸入东莞,就很可能隔断他和兖州之间的联系啊。急忙问郗鉴:“郗君可肯临危受命,去守东莞么?”

    郗鉴沉吟少顷,回答道:“愿得妻儿,共守东莞。”

    卞壸一把抓住郗鉴的双手:“郗君,何必如此……”

    郗鉴老婆孩子都在淮阴,等于捏在卞壸的手上,但不能算是卞某的人质,只能算是吊在驴子眼前的胡萝卜——两者的区别,人质你是轻易要不回去的,但若驴子坚持不肯走,主人还得把胡萝卜赏它,总不能让它活活饿死吧。

    所以说,郗鉴若是执意接走妻儿,卞壸也无可拦阻——或许换了裴该,态度会更硬气一些——大可不必以守东莞为条件来索要妻儿。郗鉴的意思分明是,我要和妻儿呆在一处,以示固守东莞,绝不轻弃之志!

    卞壸连说你这是何必呢,我又不是信不过你。郗鉴笑笑说:“非关卞君……使君事,为定人心也。”我若是孤身一人前往东莞就任,你瞧境内大族、百姓会不会信服我?一旦遇警,必然怀疑我会弃众先走,那他们还怎可能生出抗敌之心来啊?“且曹嶷素无大志,青州未定,岂敢深入徐方?我据公来山与之周旋,应无所失。若羯奴来,则不易守……还当速请裴、祖二公遣军应援,否则,使君将收我一门尸骨于公来山上!”

    卞壸说好吧,既然你有这般决心,我也不好拦着——“我今将五百兵付君。而君昔日峄山之众,多随裴大将军北伐,余者有可为卒者,亦都遣来听君之命……”估计你指挥起峄山故人来,会比较方便一些——“我归淮阴,便送尊夫人北上,与君相会。然孺子虽幼,亦可暂离母怀,还是留在淮阴为好。”

    你要万一出什么事儿,夫妻同殒,其志如此,我也拦不住,但我还是把你儿子留在安全的地方,为你郗家保留一脉骨血吧。

    ——————————

    郗鉴率领五百州兵进入东莞,只去郡治打了个晃,便即北登公来山,凭险立寨。

    东莞中南部横亘着太山,也就是后世的鲁山,在东莞、盖县之间,为其南峰,叫做“公来”。据说此山本名浮来,为周所分封鲁、莒二国的边境,《春秋·隐公八年》有云:“公及莒人盟于浮来。”以国君前往故,从此改称“公来”。

    郗道徽当年在峄山上屯垦、立营,安稳过很长一段时间,若非这条时间线上,石勒遣大军来攻,在原本历史中,他坚持了整整十年之久,才为后赵所迫,主动弃山而南,投归江东。所以守山郗鉴是有经验的,他自己也觉得,我上了山,比在城池里呆着,心里会更踏实一些。

    可是上山后还不久,就听说了河北的消息——厌次已降石勒!

    想当日石勒入蓟,擒杀王浚,邵续之子邵乂时为王浚督护,也被俘虏。不久前,石勒遣人游说曹嶷反正,又命邵乂写信劝说邵续投降。曹嶷见石勒势大,正在担心之际,听来使说已经上奏平阳,要给他重号将军与青州牧之职,反复权衡之下,不等平阳正经下诏,他便急急忙忙地易帜了。

    主要是裴该北伐后,来自南方的压力瞬间减轻,而北方却有石勒这条大虫虎视眈眈——尤其石勒一战而杀王浚,真把曹嶷吓得不轻。所以曹嶷琢磨着,为了避免石勒来攻,我还是从命为好,将来若是晋人势力强了,我再改换门庭不迟——玩熟了的把戏嘛,我反正是不要脸了,汝能奈我何?

    曹嶷这一易帜,立刻封锁黄河渡口,并向厌次施压。邵续正感惶恐,又接到邵乂的来信,不禁踌躇。刘演听说了这个消息后,按理说应该前去好言规劝邵续,千万不要自毁声名——你即便想伪降于羯奴,也必会留下骂名啊——然后一起商议,如何突破黄河,南归东莞为好。可谁成想刘始仁勃然大怒,不管不顾地就亲领兵马,去责问邵续,二人竟然因此而内斗起来。

    厌次城中一场交锋,刘演终为客将,苦战失利,带着亲兄弟刘启逃亡无踪了。邵续见到城内一片狼藉,真是欲哭无泪啊——如今别说石勒了,哪怕曹嶷派一支兵马来,我都难以抵御……

    刘演的妄动,反倒使得邵续下定了决心,于是遣使与石勒联络,说我愿意为你守备厌次,提防曹嶷。石勒大喜,当即封拜邵续为乐陵太守、冠威将军,允其仍镇厌次——我即将用兵于西,无暇攻打厌次,你肯降最好,即便是伪降,只要不对我后路造成妨碍,那就多容你活上几年,有何不可?

    郗鉴听说了这个消息,不禁仰天长叹,心说倒亏得曹嶷及时封锁北路,否则我若回去,估计也得跟刘演一并流亡,说不定还会被邵续给砍了……不过如此一来:“即羯奴不南,曹嶷亦必来也!”

    曹嶷初归胡汉,当然会假模假式对外用兵,以表忠心了。原本他可能渡河试攻厌次,而既然厌次已降石勒,那曹嶷就只可能对徐州用兵了。事实上曹嶷经营数年,也不过才得了三分之一个青州而已,主要就是在东莞和乐陵之间的东安、济南、齐国等地,如今所邻晋土,除了东莞,也只有兖州的泰山郡啦。

    祖济在泰山,你给曹嶷两个胆儿也不敢去打啊,若是惹恼了祖逖,别说自河南发兵来援了,即便搜集周边兖、豫各郡国兵马,七八千锐卒旦夕可得。相比之下,徐州就要虚弱多了,而且即便裴该仍把徐方当作禁脔,远隔千里,他也压根儿救援不及。

    郗道徽忙着屯积粮草,联络各家坞堡,并且竖旗募众,隔了不久,卞壸也让郗夫人带着四五百峄山屯兵来援,公来山上兵马,很快就扩充到两千多。随即青州兵果然杀到了——曹嶷遣东莱太守刘巴统领包括羌胡兵在内的五千兵马,浩浩荡荡杀入东莞境内。

    郗鉴据公来山与刘巴对战,后面彭城内史熊远源源不断运送过来军资器械。他人数虽少,器械却精,刘巴花费了一个多月的时间,都无法击败晋军,只得向曹嶷又请求了三千生力军,遣将绕至公来山之南,切断了郗鉴的运路,希望能够通过长期围困,攻陷此山。

    其实正如郗道徽所料,曹嶷并没有深入徐州之心,原本希望在东莞抢掠一番,占几个县城,意思意思就收手的。但郗鉴的抵抗使曹嶷很没有面子,故此指示刘巴,说你一定要攻下公来,擒获郗道徽——除非徐州大军来援,否则不准后退。

    不过无论他还是刘巴,甚至也包括郗鉴,谁都没有料到,赶来应援的并非徐州兵,而是关西兵马!

 第四十一章、连石都未曾投得几枚

    裴该自然不会把徐州彻底放空喽。全本小说网,HTTPS://。m;只是此前忙于在关中鏖战,无暇东顾,同时也考虑到曹嶷既已反正,石勒方定河北,不大可能轻易对徐方用兵,而江东就想要用兵,也缺乏足够的名义,故此才暂且搁置回援之议。

    可是等到听说石勒攻杀王浚,更将势力伸入幽州,裴该终于坐不住了。他记得在原本的历史上,石勒占据幽、冀后,便即逾越太行,去击败了刘琨,然后掉过头来再打曹嶷——徐州,且提不上议事日程哪。

    然而历史已然改变,好比说原本石勒攻三台、逐刘演,就是在灭王浚和取并州之间事,但在这条时间线上,那厮却先攻占了临漳,然后才奇袭蓟城——可笑的是,侄子都让人打跑了,刘琨竟然还为其卑辞所惑,以为石勒会肯降晋……

    再加上裴该自从北伐后,与程遐的暗中联系次数便疏,而若没有他的亲笔信,你以为谁都能从程子远嘴里掏出重要情报来的么?遑论施加以影响。裴该知道自己拉石勒、张宾——尤其是张孟孙——仇恨拉得挺稳,深恐那二位宁可冒着天时不对、地利不足、人和不附的风险,先下徐方,要把自己根基给铲喽,仅靠卞壸、熊远等书生,必然难以抵御啊。

    说实话,即便郗鉴在徐,裴该都未必有那么担心。郗鉴好歹从前在峄山就领过兵,见过仗,在原本的历史上,他南渡之后便即召聚江北流民,平定过祖约、苏峻之乱。卞壸呢?史书记载,他领兵上阵之日,便是父子同陨之时……

    裴该麾下兵马,如今正在大换血的时候,大量关中兵被纳入其体系之中,开始整编、训练,同时也竖旗招募雍州各国郡青壮,或入伍,或军屯,西兵的比例日益增高。相比之下,东兵——主要是徐州军,也包括了部分司、兖等州兵马——则有不少因伤退伍,而且除了部分应命,改在附近司、兖、豫置地安家外,其余的思乡之情日盛。

    照道理来说,裴该的主力多为半职业兵,基本上脱离了土地,是可以长期远征的。汉乐府有云:“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就肯定也是所谓的“六郡良家子”,而不会是临时服役的农兵。这一去六十五年,转战何止万里,心中有怨吗?必然有怨;但回得来吗?谁放汝归?重要的是,即便已成普遍现象,汉军的战斗力衰弱得很厉害吗?不见得吧。

    正所谓“国恒以弱灭,而汉独以强亡。”并非虚语。

    可问题是,那必须有一个足够稳固的后方,有强大的中央政权为其依靠。如今徐方空悬于外,强敌在侧,危机频现,你怎么可能长期维持那些徐州老兵顽强的作战心态呢?其家人子女多在徐州,一旦徐州——尤其是淮南地区——遇警,他们必生逃亡之心啊!

    所以部分徐州兵,是一定要放回去的,让他们守备家乡,比带着驰骋关西更让人放心。因而当雍州各郡国基本平定后,裴该便即拣选士卒,做好了归徐的准备。

    只是,他手下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