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科幻电子书 > 最强崩坏系统 >

第252章

最强崩坏系统-第252章

小说: 最强崩坏系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太尉再次摇动引魂幡,领着太宗、阿尘两人离开了枉死城,向前而去。

    很快,四人便来到了“六道轮回”之所。

    何谓六道轮回?

    行善的升化仙道,尽忠的超生贵道,行孝的再生福道,公平的还生人道,积德的转生富道,恶毒的沉沦鬼道。

    此处人头攒动,有腾云驾雾的仙人,有腰挂金鱼的贵人,也有身披枷锁的罪人,僧尼道俗,贩夫走卒,飞禽走兽,应有尽有,尽皆进入了轮回,进入了六扇大门其中之一。

    崔判官将唐王送到其中一道大门之前,却是超生贵道门。

    “陛下,这里便是还阳之处,小判这便回了,让朱太尉再送一程。”崔判官道。

    “有劳先生。”唐王谢道。

    “陛下到了阳间,千万做个水陆大会,超度那些无主冤魂,切勿忘了。只有阴司里无抱怨之声,阳世间才可得享太平。”崔判官叮嘱道。

    “朕知晓。”唐王应了下来。

    正要进入贵道门时,阿尘突然停住了脚步。

    “将军,快随朕一起回返阳间吧!”唐王呼唤道。

    “陛下便随着朱太尉去吧,我却是不能行走此门。”阿尘笑道。

    “为何?”唐王奇怪问道。

    阿尘微笑不答。

    其实他与唐王不同,唐王是灵魂进入阴曹地府,而阿尘却是真身进入,不能进入六道轮回之门,否则元神躯体有分离崩溃的风险。

    “如此,将军保重。”唐王无奈,只得独自一人跟着朱太尉,进入了贵道门中。

    这一进入,却就是脱了阴司,径直回到了阳世。

    ……

    长安城皇宫,白虎殿上棺木之中突然传来了响动。

    众臣大惊,几个勇猛的文臣武将上前打开了棺木,却发现唐王赫然还魂复生了。

    次日,唐王上金銮宝殿,聚集两班文武,召开朝会。

    “朕欲修建水陆大会,超度冥府孤魂,诸位贤卿可推举有道高僧,主持大会。”

    众臣闻听,面面相觑,一时都不做声。

    唯有太史丞傅奕上前启奏道:“西域之法,无君臣父子,以三途六道,蒙诱愚蠢,追既往之罪,窥将来之福,口诵梵言,以图偷免。且生死寿夭,本诸自然;刑德威福,系之人主。今闻俗徒矫托,皆云由佛。自五帝三王,未有佛法,君明臣忠,年祚长久。至汉明帝始立胡神,然惟西域桑门,自传其教,实乃夷犯中国,不足为信。”

 第四百九十六章 玄奘

    当日对众举出玄奘法师。(全本小说网,https://www。taiuu。com)这个人自幼为僧,出娘胎,就持斋受戒。他外公见是当朝一路总管殷开山,他父亲陈光蕊,中状元,官拜文渊殿大学士。一心不爱荣华,只喜修持寂灭。查得他根源又好,德行又高。千经万典,无所不通;佛号仙音,无般不会。当时三位引至御前,扬尘舞蹈,拜罢奏曰:“臣星等蒙圣旨,选得高僧一名陈玄奘。”太宗闻其名,沉思良久道:“可是学士陈光蕊之儿玄奘否?”江流儿叩头曰:“臣正是。”太宗喜道:“果然举之不错,诚为有德行有禅心的和尚。朕赐你左僧纲、右僧纲、天下大阐都僧纲之职。”玄奘顿首谢恩,受了大阐官爵。又赐五彩织金袈裟一件,毗卢帽一顶。教他用心再拜明僧,排次庠黎班首,书办旨意,前赴化生寺,择定吉日良时,开演经法。

    玄奘再拜领旨而出,遂到化生寺里,聚集多僧,打造禅榻,装修功德,整理音乐。选得大小明僧共计一千二百名,分派上中下三堂。诸所佛前,物件皆齐,头头有次。选到本年九月初三日,黄道良辰,开启做七七四十九日水陆大会。即具表申奏,太宗及文武国戚皇亲,俱至期赴会,拈香听讲。毕竟不知圣意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诗曰:龙集贞观正十三,王宣大众把经谈。道场开演无量法,云雾光乘大愿龛。

    御敕垂恩修上刹,金蝉脱壳化西涵。普施善果超沉没,秉教宣扬前后三。

    贞观十三年,岁次己巳,九月甲戌初三日,癸卯良辰。陈玄奘大阐法师,聚集一千二百名高僧,都在长安城化生寺开演诸品妙经。那皇帝早朝已毕,帅文武多官,乘凤辇龙车,出离金銮宝殿,径上寺来拈香。怎见那銮驾?真个是——

    一天瑞气,万道祥光。仁风轻淡荡,化日丽非常。千官环佩分前后,五卫旌旗列两旁。执金瓜,擎斧铖,双双对对;绛纱烛,御炉香,霭霭堂堂。龙飞凤舞,鹗荐鹰扬。圣明天子正,忠义大臣良。介福千年过舜禹,升平万代赛尧汤。又见那曲柄伞,滚龙袍,辉光相射;玉连环,彩凤扇,瑞霭飘扬。珠冠玉带,紫绶金章。护驾军千队,扶舆将两行。这皇帝沐浴虔诚尊敬佛,皈依善果喜拈香。

    唐王大驾,早到寺前,吩咐住了音乐响器,下了车辇,引着多官,拜佛拈香。三匝已毕,抬头观看,果然好座道场。但见——

    幢幡飘舞,宝盖飞辉。幢幡飘舞,凝空道道彩霞摇;宝盖飞辉,映日翩翩红电彻。世尊金象貌臻臻,罗汉玉容威烈烈。瓶插仙花,炉焚檀降。瓶插仙花,锦树辉辉漫宝刹;炉焚檀降,香云霭霭透清霄。时新果品砌朱盘,奇样糖酥堆彩案。高僧罗列诵真经,愿拔孤魂离苦难。

    太宗文武俱各拈香,拜了佛祖金身,参了罗汉。又见那大阐都纲陈玄奘法师引众僧罗拜唐王。礼毕,分班各安禅位,法师献上济孤榜文与太宗看。榜曰:

    至德渺茫,禅宗寂灭。清净灵通,周流三界。千变万化,统摄阴阳。体用真常,无穷极矣。观彼孤魂,深宜哀愍。此奉太宗圣命:选集诸僧,参禅讲法。大开方便门庭,广运慈悲舟楫,普济苦海群生,脱免沉疴六趣。引归真路,普玩鸿蒙;动止无为,混成纯素。仗此良因,邀赏清都绛阙;乘吾胜会,脱离地狱凡笼。早登极乐任逍遥,来往西方随自在。

    诗曰:一炉永寿香,几卷超生箓。无边妙法宣,无际天恩沐。

    冤孽尽消除,孤魂皆出狱。愿保我邦家,清平万年福。

    太宗看了满心欢喜,对众僧道:“汝等秉立丹衷,切休怠慢佛事。待后功成完备,各各福有所归,朕当重赏,决不空劳。”那一千二百僧,一齐顿首称谢。当日三斋已毕,唐王驾回。待七日正会,复请拈香。时天色将晚,各官俱退。怎见得好晚?你看那——

    万里长空淡落辉,归鸦数点下栖迟。满城灯火人烟静,正是禅僧入定时。

    一宿晚景题过。次早,法师又升坐,聚众诵经不题。

    却说南海普陀山观世音菩萨,自领了如来佛旨,在长安城访察取经的善人,日久未逢真实有德行者。忽闻得太宗宣扬善果,选举高僧,开建大会,又见得法师坛主,乃是江流儿和尚,正是极乐中降来的佛子,又是他原引送投胎的长老,菩萨十分欢喜。就将佛赐的宝贝,捧上长街,与木叉货卖。你道他是何宝贝?有一件锦蝠异宝袈裟、九环锡杖,还有那金紧禁三个箍儿,密密藏收,以俟后用。只将袈裟、锡杖出卖。长安城里,有那选不中的愚僧,倒有几贯村钞。见菩萨变化个疥癞形容,身穿破衲,赤脚光头,将袈裟捧定,艳艳生光,他上前问道:“那癞和尚,你的袈裟要卖多少价钱?”菩萨道:“袈裟价值五千两,锡杖价值二千两。”那愚僧笑道:“这两个癞和尚是疯子,是傻子!这两件粗物,就卖得七千两银子?只是除非穿上身长生不老,就得成佛作祖,也值不得这许多!拿了去,卖不成!”那菩萨更不争吵,与木叉往前又走。行勾多时,来到东华门前,正撞着宰相萧星散朝而回,众头踏喝开街道。那菩萨公然不避,当街上拿着袈裟,径迎着宰相。宰相勒马观看,见袈裟艳艳生光,着手下人问那卖袈裟的要价几何。菩萨道:“袈裟要五千两,锡杖要二千两。”萧星道:“有何好处,值这般高价?”菩萨道:“袈裟有好处,有不好处;有要钱处,有不要钱处。”萧星道:“何为好?何为不好?”菩萨道:“着了我袈裟,不入沉沦,不堕地狱,不遭恶毒之难,不遇虎狼之穴,便是好处;若贪淫乐祸的愚僧,不斋不戒的和尚,毁经谤佛的凡夫,难见我袈裟之面,这便是不好处。”又问道:“何为要钱,不要钱?”菩萨道:“不遵佛法,不敬三宝,强买袈裟、锡杖,定要卖他七千两,这便是要钱;若敬重三宝,见善随喜,皈依我佛,承受得起,我将袈裟、锡杖,情愿送他,与我结个善缘,这便是不要钱。”萧星闻言,倍添春色,知他是个好人,即便下马,与菩萨以礼相见,口称:“大法长老,恕我萧星之罪。我大唐皇帝十分好善,满朝的文武,无不奉行。即今起建水陆大会,这袈裟正好与大都阐陈玄奘法师穿用。我和你入朝见驾去来。”

 第四百九十七章 西行

    能度亡者升天,能度亡者脱苦,能解百冤之结,能消无妄之灾。全本小说网,HTTPS://WWW。Taiuu.COm;

    唐王心中颇为震动,忍不住问道:“法师可还记得大乘佛法?”

    丑陋和尚点头道:“自然记得。”

    太宗大喜道:“请法师上台开讲吧!”

    丑陋和尚笑而不语。

    蓦地,他和身边的沙弥一起飞上了高台,随后一路上升,踏着祥云,飞上了九霄云中,现出了真身。

    却是一位慈悲美丽的女真人,身前飞着一只黄毛红嘴的鹦鹉,手中托着施恩济世的净瓶,瓶内插着一枝杨柳。左边是一位行者,执着浑铁棍,精神抖擞。

    却是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和惠岸行者。

    唐王和众文武大臣及百姓皆是看呆了眼,满寺中僧尼道俗、士农工商,无一人不跪地祈祷。

    众人皆是口念:“南无观世音菩萨。”

    唐王更是传旨唤来了画圣吴道子,描绘菩萨真像。

    吴道子来到后,便展开妙笔丹青,绘画菩萨形容。

    菩萨的祥云渐渐飞远,很快便消失在空中,众人正在失落时,就见到半空中突然滴溜溜落下一张简帖,上面写着几句颂词。

    “礼上大唐君,西方有妙文。程途十万八千里,大乘进殷勤。此经回上国,能超鬼出群。若有肯去者,求正果金身。”

    唐王看了下帖子上的颂词,心中一动:“观世音菩萨不肯宣讲大法,是嫌朕心意不诚吗?”

    沉吟了片刻,唐王向众僧传下了旨意:“水陆大会暂且结束,待朕差人取回了大乘佛法经典后,再专心一意,重新召开大会,修得善果。”

    众僧人齐齐应下。

    “谁肯领受朕的旨意,上西天拜佛求经?”唐王又问道。

    顿时,众僧人面面相觑,鸦雀无声。

    天竺国路途遥远,路上艰难险阻,需要跋山涉水不说,更有无数山贼水匪、妖魔鬼怪,求取真经分明是个九死一生的任务。

    这些大德高僧生活优渥,却是不愿冒险。

    唐王正失望时,旁边闪出了一人,却是玄奘法师。

    “贫僧不才,愿效犬马之劳,为陛下前往西天求取真经,祈保我王江山永固。”玄奘法师施礼道。

    “好好好!”唐王大喜,上前将他扶起,道,“法师果然忠诚贤明,不怕路途遥远,跋涉山川,朕愿与你拜为兄弟。”

    玄奘跪拜谢恩。

    唐王便与玄奘两人进入了寺里,在佛前拜了四拜,结为了兄弟,口称“御弟圣僧”。

    “陛下,贫僧何德何能,能够承受如此恩惠?此去西天,定然竭尽全力,如果不到西天、不得真经,即便是死也不敢回国,永堕沉沦地狱。”玄奘对唐王的礼遇感激不尽,发下了大宏愿。

    或者,也可以称为毒誓!

    唐王顿时更加欢喜,看着玄奘的目光更加欣赏了。

    等到唐王摆驾回宫后,玄奘回到了自家洪福寺中。

    “师父发誓愿上西天取经,是真的吗?”寺中的和尚与几个徒弟上前询问道。

    “是真。”玄奘道。

    “师父啊,常听人说,西天路远,还有虎豹妖魔,只怕有去无回,难保身家性命!”徒弟劝说道。

    “我已经发了弘誓大愿,不取真经,永堕沉沦地狱,身受陛下恩宠,不得不尽忠报国。”玄奘法师此刻也变得清醒了起来,神情间变得有些忧愁,“此去真是渺渺茫茫,吉凶难定。”

    他是意志坚定之人,既然做出了决定,便不会轻易放弃。

    只是刚刚为何热血上涌,主动上前揽下取经重任,玄奘自己也说不清楚。

    仿佛是冥冥中有一道声音,不断地在耳边低喃:“取经……”

    “徒弟们,我去之后,或者两三年,或者六七年,只要看到山门里松枝头向着东方,那么便是我回来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