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翻译家-第8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专利就是保护技术在一段时间内的独享权。过了这个期限别人就可以使用。
每个企业都想永远享有技术。但他们都是实力不到,研究的技术很快就被别人破解,只能运用专利的手段来保护。
他们不知道清瓷科技太过狂妄,还是真的有信心。
李浩停顿了一下,继续说道:“我们这个一句当然遵循能量守恒原理,它的具体原理类似于化学反应中的催化剂或是核电站的链式反应。
我们只需要提供很少的能源,就能达到预计的效果。当然,这主要是宣传片,我们也做了一些美化处理。
现在仪器中的锂电池,低功率使用大概是30分钟,这可以用于清除雾霾。请大家放心,我们公司的铁石墨烯电池即将成功,正式出售的仪器会安装这种高性能电池。”
魏涛看了一眼时间,对众位记者说到说道:“新闻发布会马上就要结束,只能邀请最后一位记者提问。”
他看到站在最后一排的一位金发碧眼的外国青年记者每次都踊跃举手,直接让他采访。
这位记者获得采访机会,很高兴,他提问道:“我是bbc记者,想请问李浩先生,气象仪进行水汽调度的范围。
对于一个小国家,在他周围部署气象仪,它有没有可能把整个国家的水汽抽干造成干旱或者是造成持续的降水。
如果能出现这个成果,这不就变成气象武器。”
李浩笑着回复道:“气象仪的作用范围很窄,经过我们多次提升功率后,覆盖面积大概是500平方公里。
就是多个仪器一起使用,最多能改变一个区域内的水汽变化。我想除几个太平洋岛国,正常的大陆国家都不会在意这么小的范围。
引导水汽还要考虑大气环流,还有多种复杂情况。基本上不会抽干一个城市的降水。现在的技术根本达不到这种程度。
但要说影响这个国家的降雨量,如果它的疆域太小,气象条件又不利,还是有可能。”
李浩回答完后,魏涛宣布新闻发布会结束。
由魏涛安排记者退场,并发放一定的小礼品。
李浩和周云笙走出这个楼层,远离记者后,周云笙担忧的问道:“浩子,你那么对待旧京报的记者,他们一定会回去抹黑我们。”
李浩满不在意的说道:“我们和南方传媒的关系非常差,他们作为关系非常亲密的姊妹媒体,对我们的观感一定非常差。我本来就不在乎他们。”
他满不在意的说道:“我们不需要在意媒体。这次来的记者都很皮,皮一下可以,皮几万不行。”
他们在电梯门前分开,周云笙返回办公室。李浩则去楼下查看一下铁石墨烯电池的工业化进程,他得到好消息。
第158章 黑雾计划
清瓷科技的新闻发布会,在整个世界上只是一件非常微小的事情。
这一天发生了一件令全世界都很震动的事情。
军委一间会议室内。一群将军来到这间会议室。只有两个不是将军的军人在展台上整理着什么东西。
他们是白胜亮和陆显洋二人,自从在清瓷科技得到那个神奇的仪器。他们就被上级安排对这个仪器进行详细的实验,了解它的性能。今天是汇报实验的结果。
同时今天军委要启动一个重大的计划,他们将要在全国重要的地点部署这个仪器。
白胜亮和陆显洋分工明确,他们把设备布置好后。打开大屏幕,屏幕上展现的是华夏的全景地图,上面有许多红点。
随后它的旁边又亮起了一幅图画,这是仪器的3d全景图。
白胜亮给现场的首长介绍道:“我们意外发现一个仪器,经过详细测试它的功能后。我在军委首长的安排下,开始布置黑雾计划,这个仪器就是黑雾计划的主要设备,我们把它命名为黑雾仪器。
黑雾仪器是由一个民营企业在研制其他仪器时,意外发现的用途。
经过我们长时间的测试,已经收集到足够数据。让企业按照我们的要求针对性的改进,同时给我们生产了200多个黑雾仪器,准备开展黑雾计划。”
白胜亮看到军方首长都在认真的听着他的演讲。他继续说道:“黑雾仪器的原理是在天空上形成一层电子云层,阻挡电磁信号的传播。
经过我们测试,包括自然光和主要通信频率在内的低频电磁波无法穿透这层电子云层。
高频高能电磁信号可以穿厚电子云层,但他们使用条件太高,就比如伽马射线是无法用于通信。
我们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开始执行黑雾计划。人为地制造议程在电磁波光观感下的黑雾。形成一个隔绝外部电磁波的孤岛。
黑雾计划主要的作用就是覆盖我们需要保密的军事基地。防止他们被高空中的间谍卫星侦察。同时也隔绝基地与外界的无线电信号传播。
被黑雾仪器覆盖后,他无法使用无线电池通信与外界联系。
有线网络对外的接口全部在我们的掌控之下。这样也能有效防止外部间谍对保密单位的渗透。
电子云层的隔绝能力非常强,孤岛内部连太阳光都渗透不进去,只能通过人工光源提供照明。”
白胜亮介绍完黑雾计划后,他又说出黑雾计划可以直接带来的好处。
“我们为了迷惑对手,还设置了许多假目标,敌对国家通过对比后,肯定会发现无法观测的地区。
他们经过仔细侦查后,发现大部分都是军事基地。当他们认为找到以前从没有出现过的军事基地。
如果派遣间谍探查,就会被我们的埋伏的人员一网打尽。
黑雾仪器经过我们的多次测试已经掌握了它的覆盖范围,最小覆盖范围可以覆盖到十平方公里。
这可以为一些特殊的军事活动进行遮掩,比如潜艇或舰船的出港。”
白胜亮说完后,台下的军委将军开始热烈地鼓起掌来,他们都能认识到这项技术所带来的影响。
在现代头顶卫星的观察下,没有任何一个地方能真正的隐匿,现在有这项技术就可以实现对某些区域的全程保密。
毕竟某些活动不可能只在大山中。以前还需要各种方式迷惑对手。
在白胜亮说着的同时,液晶屏幕上展示了部署黑夜仪器的方式。上面还有文字解说。
这是通过氦气球的方式,部署在目标上空。由于黑雾仪器功率很大,通过电缆方式供电。
看到白胜亮说完,陆显洋走到了台上。他手指一点,前方的屏幕上就显示出一个演习战场。
陆显洋介绍道:“各位首长好,为了证明黑雾在现代战场上能发挥出来的应用。我们进行了一场局部演习,探索它在现代战争里能发挥的价值。”
随后视频就开始播放,从画面上能看到被中国网友亲切地称为“黑丝带”的歼二零重型战斗机出现在画面中。
随后它舱门打开,从里面发射出一个特殊的飞行器。这个飞行器是直径三米,长度五米的圆柱体。
它飞行一段时间后,飞行器外壳开始膨胀,悬停在天空上。像一个大号的飞艇。
陆显洋看着画面上的歼二零飞机部署完黑雾仪器,他继续说道:“黑雾仪器利用歼二零战斗机快速部署。它采用特制的飞艇悬浮模式,可以在热带气旋的台风等级下,在天空中稳定的存在。
在战场的情况下,他部署在中低空。仪器不大,主要的空间有氦气气囊和高能电池组构成。
电子云层下部分空间有战场支援防空系统,电子云层上方有歼二零飞机巡航。可以保证足够的安全。”
随着视频的播放,他们看到有两张特写。
一张是直10驾驶员一脸懵逼的表情。就是演习前有准备,当晴朗的天空突然黑下来,北斗信号与外界通信全无时,任何人都感到不知所措。
第二张特写是99a坦克的指挥员。他钻出坦克,望向天空张大嘴巴。
陆显洋给首长介绍道:“黑雾仪器布置成的战场黑雾,对现代局部战争影响很大。
它影响外部卫星信号与外界相连的电磁信号。还会形成一片漆黑的夜间场景。对于准备不足的一方,会造成很大的杀伤力。
战场黑雾尤其对于精确制导武器影响非常大。
这将是改变战争的一种技术,我们已经报送相关部门开发专用的战场数据支援车。”
他们说完后,在场的军委将军们都沉思着。想着这个仪器对战场的影响。
这时候*****张国庆走到台上,他郑重地宣布道:“现在我宣布黑雾计划正式启动。”
随着他的命令,震惊国内外的黑雾计划开始实施。
黄土高坡上,有一个区域在空中雷达卫星上突然暗了下去。这是一个很平常的小镇,他的不远处就有高铁线路通过。
天空刚刚暗下去,周围的led灯立刻明亮起来,把这个工地照如白昼。
已经准备好在地下挖掘的盾构机停止工作。高铁轨道安装工程车开始工作,直接在地面安装铁轨。
如果有人看,这是一座很平常的高铁车站。只不过在地处偏僻的黄土高坡,修高铁站当然不是为了运人。
可以看到旁边有一个特殊的高铁列车正在检修。它的顶棚完全向两旁敞开,里面是一个很粗的弹体。上面涂有着清晰的标号df…41。
这是华夏路基核反击计划的一部分,高速铁路弹道导弹运载车。
东北最大的海港大连,许多间谍都在遥望一个海港。他们期待着能关注一些有价值的信息。这里是华夏最新型核潜艇的生产基地。
突然之间他们看到一个氦气球升起之后,基地的整片海域上方突然暗了下去。再也看不清楚其他的东西。
美利坚五角大楼,卫星控制中心传来一个异样的监控图谱。他们发现华夏区域有多达200个阴影地区。
这个事情惊动了美利坚国防部长,他立刻下令让情报部门彻查这件事情。
同时在国内最大的军事论坛,有人公布了一张最新的华夏民用卫星照片。
发现这个照片上有许多卫星拍不到的暗影区域。
有网友观察到这个区域,开玩笑似的说道:“这个怎么那么像玩红警的裂缝产生器。难道是红警中的黑科技入侵现实了。”
第159章 电池真的长出来
李浩来到来到六层,这里是科研团队进行科研的地方。设备全部是新采购。
这里面只有一些常用的研究设备,要做一些特别的研究,只能去特殊研究所借用设备。
毕竟要是真用到特殊设备,比如像超强磁场设备,质子加速器,同步辐射光等都需要国家举全国之力,耗时数年建造。
这属于基础科学的投资,他们这种企业肯定不会进行这种投资。
他走到自己最关心的铁石墨烯电池科研项目组。他们正在进行铁石墨烯电池的工业化工艺研究。
潘国锋教授已经转移铁石墨烯电池的全部资料,前几天科研项目组已经生产出来铁石墨烯电池。
李浩相信他们公司很快就会突破铁石墨烯电池的工业化生产瓶颈。因为他给潘教授资料的时候留了一手。
隐藏了一个关键性步骤,让铁石墨烯的电池内部晶体形状无法控制。这也就是潘国锋教授交给他的铁石墨烯电池样品,千奇百怪的原因。
李浩走到门前,他轻轻敲了几下实验室的房门之后推门进入。
发现在一排像高压锅一样的设备旁。站立着六位科研工作者。领头的是40岁左右,有股学者气质的电磁领域主任毕野。
他旁边是电池项目组主管姚江,这是一个二十六七岁的青年人,潘国锋教授带领的博士。前几天刚刚被招聘进入公司。
在潘国锋的科研团队,他全程的参与了铁石墨烯电池各个项目的研究。
看到李浩到来,毕野走到他旁边说道:“欢迎李总来参观,我们现在正在进行铁石墨烯电池工业化生产的实验。
以前听过数百次实验都没有解决晶体排列这个问题。经过李总的提醒,我仔细计算后。采用强电场引导着铁石墨烯电池晶体内部的布局。现在看来成果很不错。”
李浩看到毕野的眼神中充满自信。他知道这个人不善于社交,直接夸奖道:“非常不错,我们还要等多长时间能看到结果。”
毕野拿出手机,看了一下时间,说道:“再等20分钟就好。”
李浩盯着这个像高压锅的仪器,这是一个产生强电场设备,同时也是铁石墨烯电池晶体最终形成的场所。
他之所以从众多的人才中选中毕野。就是看中毕野是电磁领域的专家,这是公司近期最需要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