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科幻电子书 > 科技翻译家 >

第127章

科技翻译家-第127章

小说: 科技翻译家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科技部,卫计委,食药监总局的指导下。我们已经研发出可供移植的人工器官。可以替代现在供体短缺的器官。”

    随后整个画面变蓝,浮现出一个淡黄色的令牌。上面写着志愿者召集令。

    清瓷科技招募人工器官志愿者。免费提供人工器官,并免费配送到指定医院。

    申请条件请扫描下方二维码下载软件,填写人工器官志愿申请表格和所在医院主治医生资格申请。

    我们提供人体主要的脏器器官,欢迎有需要的人申请。

    之后又出现出一个血红色的令牌,上面写着副作用须知与责任义务。

    人工器官临床实验只能保证它具有生理上的器官功能。保证移植后不出现排异反应。

    但不保证本器官是否可以与其他器官进行信息交流,或共同执行人体的生理活动。

    可能会影响移植受体以后的健康情况,请慎重接受人工器官移植。

    接受人工器官移植,自动同意以下条款。

    一,自愿接受人工器官移植,自愿承受移植后带来的任何不良后果。

    二,接受清瓷科技对器官移植后的各种数据采集。

    ……

    李浩看着屏幕上继续播放着各种条款,他对周云笙说道:“你们制定的条款很详细,把各种问题都考虑到。”

    “我们这也是防止碰瓷,规避法律风险。毕竟现在什么样的人都有。”周云笙无奈的说道。

 第236章 万众瞩目

    燕京仁和医院重症监护室外,一个30岁青年人王海正在病房外面焦急的等待。

    他从网上浏览清瓷科技发布的公益广告。想到他母亲就是慢性肾病导致的尿毒症,现在已经双肾衰竭,昨天晚上突发并发症,现在正在里面抢救。

    他记得主治医生说过,找不到配型成功的肾脏供体。他母亲的病情很难得到医治,现在只能采取透析等保守治疗。

    这对于他来说完全不可以接受。他从小就是单亲家庭,母亲为了供养自己成长和学业。

    那个时候拼命干活才会累病。现在自己已经事业有成,还没有开始享福,母亲就要立刻人世。

    清瓷科技的那个人工器官哪怕就是几率太低,它也要试试。

    王海看到他母亲的主治医生从病房里出来。他立刻上前询问道:“王主任,我母亲的病情怎么样?”

    王主任摘下口罩,略微的摇摇头说道:“情况很不乐观,这次并发症很紧急,经过透析已经控制住病情,只是效果越来越低。

    现在注射的药物几乎不起作用,还会加重肾脏的负担。你要有心里准备。”

    王海听到之后脸色苍白,他立刻把清瓷科技的公益广告展示给王主任。

    王主任看完后,他思考了一下说道:“现在就是找到配型,你母亲的情况也经受不住排异反应。

    现阶段也只能用这种技术,它没有排异反应,就是有一些副作用以后再慢慢解决。现在救活人才是最重要。”

    王海得到主治医师的同意后,他立刻点开申请软件,帮助他母亲申请人工器官临床实验的资格。

    点开软件后发现操作很简单,只要是患者本人或是直系家属,都可以申请临床试验。

    王海直接填写他母亲和他本人的身份证。跳转连接,经过公安部门的验证后。弹出几个法律文件,他点击同意。

    就开始选择他母亲所在的医院,选择燕京仁和医院后。系统通过卫计委医院联网系统。自动确认了他母亲的情况。

    王海直接把这个软件分享给他母亲的主治医生王主任,不好意思的说道:“真的麻烦你了,我的申请已经通过。

    只需要您确认之后,取得我母亲的血液或是尿液样本。之后他们清瓷科技会派人来取样本。”

    王主任立刻在软件上操作,前几天之前院长就告诉他们。卫计委已经通知,可以配合清瓷科技进行临床实验。

    沪市第一人民医院,50多岁的小老头激动地说道:“你们就盼着我刘大飞快些死去,好要继承我的家产。”

    刘大飞的儿子刘成苦着脸说道:“爸,你也体谅体谅我,我的事业刚起步,上有老下有小,需要我养活。你也没用家产,生活费都是我出。

    这一刀下去,切下去一小半肝对我的生活影响很大,我以后还怎么生活。我现在也不小了身体又不太好。”

    刘大飞激动的说道:“小畜生,我白养你了。我从手机已经查过肝脏会自己生长的。

    你看看新闻报道,有多少为了父母捐骨髓,给自己亲人捐器官的。”

    刘成皱着眉头说道:“肝脏又不是韭菜,割一刀就会长出来。要是捐骨髓我早就捐了。

    捐献肝脏,你移植之后还会出现排异反应,不知道能不能挺过去。万一你没挺过去,我不是白挨一刀。

    再说给亲人捐器官,90%都是父母给孩子捐。哪有几个父母接受孩子捐器官。”

    这时从外面跑过来一个穿着初中校服的小女孩,他走到刘成身边说道:“爸爸,爷爷有救了。现在出现一个人工器官,只要申请就会获得临床实验的机会。”

    刘成看完女儿拿过来的视频之后,他就知道是自己老婆让它来。

    他对躺在病床上的父亲说道:“现代科技真的很发达,爸,你有救了。我就给你申请人工器官,这个没有排异反应估计你很快就会好起来。”

    他没有介绍人工器官的副作用,直接找到父亲的主治医师,开始申请人工器官。

    医院抽取他父亲的血液之后,立刻开始转移。它是不允许添加凝血剂,只能由医院冷冻保存,通过航空绿色通道快速运往清瓷科技。

    清瓷科技制造出来的人工器官也会通过这个绿色通道,向医院运来。

    在华夏大地上,人工器官突然出现,给了很多人希望。

    特别是这项救命的技术还免费,接受器官移植手术的患者只需要付出手术费。这样很多因病致贫的患者,几乎没有考虑立刻就下定决心。

    指挥室中,李浩和周云笙盯着在各地生成的数据。

    只是短短半个小时,就有5412申请通过人工器官临床实验。

    周云笙看到这个数据,她有些担忧的说道:“现在所有的人的目光都盯着我们公司,这个时候我们可是万众瞩目。

    5000多人申请,我们可以在规定时间内运送人工器官到指定地点吗?”

    “你放心吧,同一时间解决这么多人很困难,但是选择申请人工器官的人,他们不一定都是危重患者。

    能接受人工器官移植的人,他们必定是住院患者。都在医院中有详细的记录。

    我们已经和卫计委的系统联网,把病人分为危机,危重,紧急三个等级,加上区域物流的考虑,进行人工器官的智能分配工作。”

    只看到光幕上显示出生物实验室发来的消息:“央视记者想要采访器官制造项目的科学家。”

    李浩立刻同意,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展现出他们公司的科研力量。

    央视已经准备把这个事件当做一个专题新闻报道。有的记者已经入驻生物公司,直播人工器官的生产线。

    有的记者根据人工器官的流动,采访整个人工器官的流通通道。

    媒体的宣传起到监督他们作用,又对他们的知名度提升有促进作用。

    李浩已经获知消息,现在传统媒体开始行动。再加上庞大的自媒体群体。

    等到他们第一辆人工器官的运输车驶离生物公司。经过媒体集中报道的发酵,这一刻会让他们公司万众瞩目。

    毕竟人工器官和别的产品不一样,这是谁都可以预见,它能有效的延长寿命。

    有人对权力疯狂,有人对金钱疯狂。但所有人都会对获得长久的寿命而感到喜悦。

 第237章 全球关注的手术

    李浩在指挥室中可以清晰看到,公司部署在燕京各大医院的流动车辆,还有重点部署在火车站、飞机场的重点车辆。

    它们都向生物公司运送来自患者的各种细胞,通过生物公司的智能人工器官生产线。准备生产目标大小的人工器官。

    这就是清瓷科技必须要患者的主任医师提供医师资格证等文件。这其中就包括患者的器官各种数据。

    这样做不只是为了减小医疗风险,还获得了患者器官的详细数据。毕竟最了解患者身体情况的人,就是他的主治医师。

    李浩点开光幕,直接和钱明华申请联系。

    只看到钱明华的身影,很快出现光幕上。他疑惑的问道:“李总有什么事情需要我解决?”

    “我是想询问一下钱主管,你们医疗项目组的人很少,现在就5000多位接受人工器官移植。你们可以观察到这么多患者的术后反应吗?

    我向你们提出一个意见,如果人手不够,希望你们在重点领域多收集数据。”

    钱明华笑着回复道:“我们已经对这种情景有了准备。我们招聘普通人,让他们拿着专门的机器对患者进行测验,收集他们的数据。

    还会和患者所在的医院合作,对他的身体数据进行采集。

    只有症状明显的人,我们才会重点进行关注。亲自采集它的详细数据。

    我们也会对一些特殊体质的人群进行数据的重点采集,保证几个重要项目的数据准确性。”

    “你们这个方法非常不错。”李浩听到这个方法,他很满意。

    必须要进行重点监控。毕竟每个人的体质都是不同,表现出来的结果也千差万别。

    只有通过特殊案例,才能逐步解决人工器官的隐患。

    还有一个原因他没有说明,但钱明华却理解了。重点领域当然包括心脏和眼球的数据收集。这将会为他父亲和周媛媛进行移植手术时,提供详尽的数据。

    李浩对周云笙说道:“我们出去吧,知道有5000多人申请人工器官。我们就能预知这个项目已经非常成功。”

    他们走出这个房间,脸上充满着自信。从短时间申请的人数就可以看出,这个计划非常成功。

    只是现在申请的患者,就足以完成人工器官的数据收集工作。

    李浩走出来,他感慨地说道:“没想到这么短时间内,就有5000多人申请。”

    “这个完全不意外,要知道我国人口可是14亿多人,去年的死亡人数就900多万。这就比一个小国家的总人口还多。

    他们大部分都自然死亡或因病死亡。我国的人口基数这么大,找出这么点危重病人完全不难。”周云笙一点也不意外,给李浩科普的一些数据。

    清瓷科技生物工厂,央视记者唐明站在一个半透明玻璃罐前不断的解说。

    他对面的摄像师,这么详细的记录,人工器官的生产仪器,力求把每个细节都拍的准确。

    他们都感到意外,没想到就是这么简单的仪器生产出人造器官。

    唐明看到生物公司员工给出提示,仪器已经生产出器官,马上要出炉。

    他示意摄像师集中精神,千万不要漏下重要的内容。

    只看到有一对儿人工肾脏从机器中出来,它们立刻被喷枪喷出来的寒流冻住。

    这一幕被摄像机清晰的捕捉,通过信号传播出去。

    只看到一直守护在屏幕前的网友,立刻激动起来。

    网友不吃西瓜:“我看过真实的肾脏图片,怎么感觉这个颜色不对,希望他真的能起到效果。”

    网友柳叶立刻科普:“这个肾脏很真实,我们以前看到的肾脏内部都含有血液。而这个是从机器中制造出来,它里面没有血液充斥。

    看起来和我们平常看到的肾脏颜色略微不同。只不过我十分担心他们这种保存手段是否会伤害细胞的活性。”

    央视记者唐明对着摄像机说道:“这是第一个制作出来准备移植的人工器官,它将为生命科学开启新的一页。我将带领大家观看人工器官从生产到患者体内的全过程。”

    唐明说完之后,他们就开始跟着运输人工器官的特种车辆去仁和医院。

    他们早已经和患者家属取得联系,患者家属出于对清瓷科技的感激,允许他们进行拍摄。

    他们很快来到仁和医院,清瓷科技的员工,把保温箱交给医院的工作人员。

    唐明对着镜头说道:“从申请,获取细胞,到制作出人工器官。整个流程只用一小时零五分钟。

    这代表着我们华夏制造的速度。这是整个环节,多个部门共同努力的结果。这是我们对生命真诚的尊重。”

    当手术进行准备的时候,央视播放其他的画面。

    燕京十分繁忙的机场,专门给几辆特殊的车辆开辟了绿色通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