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科幻电子书 > 醒狮 >

第73章

醒狮-第73章

小说: 醒狮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他不知道已有8枚R77已追踪到70公里处了。4架米格机全部打开了火控雷达以引导各自的导弹,这一来庞少校他们就不必靠预警机追踪了,只要利用“天眼通”的信息就可以发送制导指令了。现在24000米的高空有8枚R33和8枚R77都以4马赫的速度在对进,它们都是俄罗斯制造的,不久将擦肩而过奔袭各自的目标。不过20秒后,谢劳其他们8人先后在雷达屏幕上看到有8枚导弹在40公里的位置向他们杀奔而来,由于这些导弹和它们的载机都没有发射追踪的雷达波,过了一会儿导弹告警机才尖叫起来。噢,一定是反辐射导弹,是跟着他们机载雷达的波束来的。可是另3架米格机刚开了20秒的机啊,过了3秒钟,根据导弹的飞行特征已经可以肯定是他们熟悉的R77导弹,这一发现把他们惊出一身冷汗。不过少校已经没有时间来推测了它们是如何突然冒出来的,他知道一旦进入R77的主动跟踪段,笨重的米格-31绝对没有逃脱的机会,还有18公里的距离,或者说12秒。他们绝对不能按命令再前进到距预警机340公里处发射KH172,好在预警机已经在它400公里的最大射程内了。他命令立即发射KH172,作决定和行动又化了4秒钟。只好立即急转弯返航,问题是庞大的米格-31即使在亚音速时转半圈,其半径也大到7公里,要耗时70秒;要是只转90度,转到与战线平行的方向再加速也要花费35秒。他们能逃脱R77的追踪吗?
    米格机一减速,庞少校就知道它们要发射空空导弹了,米格-31也不能在超音速状态下发射导弹的。虽然预警机也不能探测到它们发射的导弹,但4架米格机突然一起打开火控雷达,并且发射密集的锁定脉冲,当然是为那些看不见的导弹在制导。不过自己率先发射的导弹一定能阻止米格机的导引。果然,30秒钟后,他的“天眼通”突然接收到到了8枚导弹的主动雷达波束的搜索信号,印度人竟然在导弹离目标55公里处启动导弹的主动雷达,这是干什么?而米格机锁定他们的雷达波却消失了。预警机传来的信息显示米格机在急速转向,他们肯定发现了R77,现在要逃命了。不过此时预警机肯定已经落在KH172反辐射导弹的最大射程内,米格机一定发射了。庞少校向预警机通报了这一推断,并命令后面的小队,在躲开那些攻击导弹的搜索后,去搜索那些KH172。躲开没有载机引导的远在75公里外的导弹是很容易的,KH172也不难找,它们的发射点是知道的,方向肯定是指向预警机,速度也是知道的是4马赫。果然不一会他们就用机载雷达搜索到它们,把这4枚KH172导弹的坐标和运动矢量发给了预警机。
    庞少校率领的4架歼-8M全部打开了机载雷达对正在机动的米格-31实施追踪,引导R77死死地咬住了米格机。8秒钟后R77就进入了主动跟踪段,庞少校他们启动了弹上的主动雷达。
    谢劳其少校头上冒汗了,每架飞机都受到2枚导弹的主动跟踪。他知道再在平面转向是无论如何也摆脱不了导弹的追踪的,本来以高速逃逸是很有用的,米格-31可加速到3马赫,与导弹的相对速度只有1马赫之差,将大大延长导弹的追踪时间,届时导弹会因为射程不够而自毁。可是他必须完成转向,以这类庞大的战机用垂直滚转可以快速完成转向,这不失为一个好办法,但一般来说须采用向上跃升滚转为好,此时重力能为它减速。问题是谢劳其已经把米格机升到了最大升限,此时要在升限以上完成复杂的机动动作,也许他的教官俄罗斯的特级飞行员能办到。他可不敢冒此风险,于是他们一面抛射热焰干扰弹,一面急速下降,收油门操纵机身滚转。可是以米格-31巨大的RCS根本无法以这种办法摆脱抗干扰性能优良的R77的追踪,反而让它们切半径向下追杀,又省燃料,又省时间。当4架米格-31刚完成转向把机身拉平开始加速的时候,8枚R77已经追上了它们。在一连串的爆轰中,米格机悉数机毁人亡。
    再说4枚KH172脱离米格机后立即加速到4马赫的高速,并沿着我预警机的波束指示的方向飞驶。不久,它的探测系统发现辐射源强度增加,向东南方向以500公里的速度直线飞行,它当然继续转向追踪啦。2秒后,它又探测到原来追踪的方向有另一个辐射源在工作,不过频率变掉了,控制系统不再理睬它。KH172并不怕预警机跳频工作,它的检测系统始终在全频搜索,可是碰上现在的情况,它当然选择追踪原来频率的辐射源,把新出现的辐射源作为干扰体不予理睬。它不断地向东方偏转牢牢地盯着目标。
    这些KH172的控制电脑实际上是在追踪一架模拟预警机-我军伪装部队的又一杰作。这是一架螺旋桨的小飞机,头部很大,装备了一台大功率的相控阵雷达,机翼上有2台电动螺旋桨在推进,最大速度可达550公里/小时。它们就在预警机的前方游弋。接到歼-8的报告,确定了KH172的坐标和运动方向后,小飞机立即飞到预警机和KH172的连线上。然后预警机停止发射雷达波,而小飞机则以预警机同样的频率向KH172的方向发射雷达波,并向东南方飞行。预警机则向西北飞行飞行,1秒钟后预警机改换到另一频道开机工作。小飞机不断增强的雷达波当然更能吸引KH172。当追踪KH172的歼-8发回确认导弹已转向的信息后,预警机上的指挥员放心了。KH172追踪小飞机到60公里时,小飞机的机载雷达已经可以跟踪它们了,4枚巨大的KH172死死地追踪着它们的目标-“预警机”。直到它们相距40公里时,小飞机才关闭雷达,并一下子向下俯冲钻到喜马拉雅山的群山之中。KH172失去了目标,顿时不知所措,系统立即启动了红外跟踪探头和弹上主动雷达,可是在它们的视野里什么也没有。在燃料耗尽时KH172启动了自毁装置,在喜马拉雅山脉的上空亮起了4朵美丽的礼花,可惜没有什么观众。
    东、西线的制空权
    在东线,从拉萨起飞的另一个中队12架歼-10IIM也紧跟着张定国他们的中队高速掠过了苏班西里河谷。2架EQ-6电子战机几乎是紧跟着他们出击的,在低空这2型飞机的速度相差并不大。他们二个小队和1架EQ-6在低空左转直扑萨地亚附近的印军大型相控阵远程雷达基地。他们接近时,基地的防空系统已经纷纷启动,他们按照预定计划EQ-6电子战机一方面向防空导弹阵地发射反辐射导弹,一下子打乱了印军的阵脚,接着以大功率的干扰电波压制印军的雷达系统。战机则以导弹、火箭弹进行攻击,接着就是狂猛的机炮扫射。中队长率领的小队和1架EQ-6从侧面的一个被炸成一片火海的防空导弹阵地上掠过,出其不意地向相控阵雷达发起攻击,一下子摧毁了基地的全部设施。另一个小队的战机右转直扑位于提斯浦尔附近的大型相控阵远程雷达基地,同样取得了预定的战果。
    从二线基地赶到战区的战机,是直接飞越喜马拉雅山,对预定目标实施攻击的。印军的一个个防空导弹阵地、野战机场、直升机停机点,逐一被摧毁。那些阵地上的印军初次领略了Q-6的威力,起先他们还看不起这些螺旋桨的飞机。可是这些可怕的“空中坦克”毫无声息地就飞到了他们的头顶,狂暴的火箭弹和炮弹一下子倾泻下来。那些红外寻的的导弹根本就找不到它,机枪和短身管的23毫米高炮打中了也不起作用。这些庞大的攻击机却十分灵活,转弯半径出奇的小,飞得又低,在山区复杂地形的对地攻击中大显神威。有些匆忙起飞的印军战机简直成了最好的“靶机”,纷纷被击中起火坠毁。印军部署在一线的122架战机、86架直升机,和一大批防空导弹阵地悉数被毁或缴获,也有的被封锁在山洞里不能出来了。
    直到45分钟后,才有48架印军二线的战机,其中有24架苏-27、苏-35,另外是24架印度国产的LCA-II型战机赶过来,向我战机发起攻击。我们的第一波战机已有36架返回前进基地去补充燃料和弹药了,在高度机动的作战中战机的耗油量是很大的,空中还有60架战机。当我预警机一发现敌机,就命令8架战机返航到预警机和地面指挥机附近,加强护航。其余战机也后撤。印机以为我战机燃料不够要返航,根据他们掌握的苏-27、苏-35的性能,我战机必须要回拉萨了。一下子打开加力直扑过来,而且派了4架苏-35从侧面绕过来企图偷袭我预警机。这一切都在我预警机的监视下,等印机钻进了我们的“口袋阵”,一声令下全部战机一个漂亮‘普加乔夫’眼镜蛇,接着转身与印机展开了激烈的空战。印军根本就没有预警机提供信息和指挥,更要命的是对我机的性能完全理解错误,我方有不少战机已经改装了新型发动机有了电磁矢量推力控制装置,在转弯半径、速度、加速度、控制性能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虽然外形基本相同,可是内涵却变了不少。我军的EQ-6电子战机大显神威,由于苏-27、苏-35的电子设备的特性双方都是清楚的,因此它的干扰效率很高,印军飞行员反复采用跳频也不顶用,迫使他们无法发射远程空空导弹。
    而我方的飞行员在迫近到80公里时就在预警机的指挥下纷纷发射R-77、R-27导弹,仍然采用指令制导的方式迷惑对方,等它们接近到18公里时再启动导弹的主动雷达。那些印军飞行员遭此突然袭击顿时阵脚大乱,那4架苏-35是由亚达夫少校率领的,全都属于“精英”飞行员。名为小队却是由东北战区直接掌握的,为了稳住阵脚战区司令官普拉德尔中将只好动用这支精英部队了。
    苏…35战机可是一款非同小可的凶狠空中杀手,它是鼎鼎大名的俄罗斯“苏霍伊实验设计局”联合股份公司在苏…27基础上发展的单座全天候战斗/攻击机,主要用于制空,也可对地攻击。该机为苏…27的高级发展型,改进了机体、发动机、机载设备和武器系统,可以根据攻击目标的不同完全自动地进行飞行模式和武器的控制,电传操纵系统由模拟式换成数字式,增加了一对小的全动鸭翼和推力矢量控制系统,提高了机动性。可作“超眼镜蛇”动作,即水平方向的“眼镜蛇”动作。重新设计了前机身,加大了雷达天线,搜索距离可达200千米,可以同时跟踪10个目标,并可对其中的4个目标进行攻击。更绝的是增大了尾锥以安放一部后视雷达,并有一个可以180度转向的导弹发射架,可以向后发射导弹。有多功能低空地形跟踪雷达。有头盔瞄准具、热成像机载激光指标器、红外搜索/跟踪传感器、雷达告警接受机。翼尖有电子干扰吊舱等。武器有1门30毫米机炮,备弹150发。12个挂架,可以挂装8吨各种导弹、炸弹和火箭等,包括R…27、R…40、R…60、R…73A和R…77空空导弹。这款空优战机俄国自己也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才装备的,为了获取紧缺的外汇他们向印度出口了12架。我国也引进了12架,也许是俄国人搞平衡吧。
    亚达夫他们在俄国教官的带教下,可以作出“尾冲”、“眼镜蛇”、“超眼镜蛇”等特技飞行。当进行短时间的“眼镜蛇”和“超眼镜蛇”机动,使飞行竖起90~120度,这时雷达和光电瞄准系统就能自动截获目标,同时系统发出指令,可发射出两枚导弹。苏—35飞机不仅用于夺取制空优势,而且还可用于对地面、海上目标实施远距离、高精度的有效打击。自然要被视为“精英”飞行员了。可是空战绝对不是表演“作秀”,光有高超的技能是不够的,还必须有系统的支持,有指挥的谋略。亚达夫们缺少的就是后二项,他们没有了预警机和地面雷达系统的支持,印度空军又从来没有同强劲的对手较量过,即使在与巴基斯坦空军的较量中表现也令人不敢恭维。1965年印巴战争中,由于印度空军的战术错误,竟然发生了巴基斯坦空军的一架F…86在极短时间内连续击落印军5架猎人式飞机的悲剧。最可笑的是,第一架被“击落”的猎人式飞行员是位少校中队长,竟然在导弹并未击中飞机的情况下,仓皇跳伞。更有甚者,在另一次空战中一位印军蚊纳式飞机驾驶员,在两次遇见巴空军一架F…104A战斗机后,便认为自己已被两架F…104包围,竟然放下起落架要求投降,也是开了歼击机飞行员空中抓俘虏的先例。
    而我国空军一诞生就与世界级的强敌美国空军交手,其空战经验、战术都是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现在又有侦察卫星、预警机和地面雷达系统的支持,战斗的结果可想而知。亚达夫小队的对手是秦毅仁上尉率领的苏-35小队,他们在前阶段的对地攻击中已经各自挂载的8枚空地导弹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