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农家姝 >

第34章

农家姝-第34章

小说: 农家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们偶尔也会讲些后宫野史,比如这一次,从皇帝把第二个皇子立为储君,引申到当今皇上也不是长子、嫡子,才七岁就被送去北狄当人质,直到十五岁才被皇廷接回来。先皇统共有四个儿子,先太子骑马射猎时摔下悬崖而亡,二皇子和三皇子为储位争得头破血流,最后让四皇子捡了便宜。
  说完皇帝,总要附带着说说皇后。当今皇帝共娶过两个皇后,先皇后出生显贵,只是福薄,进宫不久就怪病缠身,第三年薨了。现在这位身世迷离,进宫初只是个小宫女,两年间坐到妃子的位置,第五年生下现太子,擢皇后,入主中宫。听坊间传闻,现皇后有北狄血统,是皇帝当人质期间认识的,可是皇廷曾经出来辟过谣。不过,现皇后跟皇帝当真配得上‘伉俪情深’四个字,进宫多年仍恩爱如初。
  “好像金针娘娘也是从北方来的,”有个年长的先生转头问大妹,“是不是北狄?”
  “不是的,”大妹答道,“金针娘娘家乡离北狄有些近,她是实打实的本国人。”
  这是大妹听秦姑娘对外面的说辞,至于是真是假,她也不知道,金银绣庄的秘密很多,比如消失了的银针娘娘去了哪里,这些都是金银绣庄不能谈及的禁区。

  相好

  在上京待了一年有余,二妹多多少少也存了些积蓄,荷包鼓了,人也变得开朗起来,只是出来时间久,思夫的心越来越抑制不住,趁着瑞瑞放假,二妹打算带孩子回家一趟,温秀才也思乡心切,嚷嚷着要回去。大妹庄内事务繁忙,又要着手准备把绣庄的绣品卖到国外事宜,腾不出身,只好由小妹关了店门,送老老小小三人回去。
  平商人母亲寿辰,要大摆筵席,请帖发到大妹这里。平商人家大业大,生意做到海外,大妹想着以后要向他求经的地方多得是,遂挑了一对粉果碧叶的玉质大蟠桃,前去赴宴。
  前来贺喜的宾客络绎不绝,整个府邸张灯结彩,下人们穿戴一新,穿梭其间。听说平家这次要摆八十多席,厅堂放不下这么多桌子,一些被挪到水榭、亭台等地。
  大妹呈上请帖,自有下人带她到相应位置,席上有不少是各个绣庄的东家,彼此都打过交道,问过好,互话些家常。
  开席之后,冷碟、热菜、主食、点心流水样地上来,一张大圆桌被挤得满满当当,看得人眼花缭乱,不知道筷子从哪里下手,隔了一会儿,又有侍女过来把桌上的菜撤下,换成新的摆上来,有些碟子没动过,也被原封不动换下去。
  大妹不喜饮酒,见有人过来敬酒,便表示性得小呷一口。筵席过半,她仍清醒如初,抵不住有些人酒壮怂胆,借着酒劲发起疯来。大妹相貌正当好年华,又单身多年,抵不住有些人起了别样心思,接二连三走过来敬酒,大献殷情。
  大妹对于这种事情向来迟钝,不知道他们葫芦里真正卖的药,还以为是交情所致,遂客气地应酬,像前几次一样小喝一口蒙混过关,受不住他们起哄,一定要她尽杯。
  到底都是同行,不好撕破脸,大妹只好强忍着不适,一杯接着一杯满饮,没多会儿,一壶酒下去了大半。大妹满脸通红,已有小醉,无奈他们缠着她不让走,同桌有些人看不下去,离席与别人凑桌。
  大妹正想着脱身之计,有个平府的丫头找过来,附在她耳边,却用大家都能听见的声音说道:“金银绣庄有急事,秦姑娘请您回去。”
  大妹站起来告罪,这些人又闹着她喝了两杯,这才放她离开,毕竟对于秦姑娘的厉害,他们是经常耳闻的,惹不起。
  大妹随着丫头出门,没看见金银绣庄的人,倒看见谢侍郎半倚着槐树,抬头看天上的一钩新月。
  夜风吹来,清凉似水,吹醒大半的酒意。大妹前后一想,便明白了,遂踩着月光走过去,感激道:“多谢大人解围。”
  谢侍郎“唔”了声,挑眉笑道:“倒是极少看见姑娘窘态。”
  月光只照到他半张脸,大妹分明看见他的狡黠,蓦然自己心情也跟着轻松起来,回嘴道:“大人如果不满足,小女子是断然不会继续的,见谅。”
  谢侍郎轻笑出声,直起身往前面走去,脚步比寻常缓慢,好让大妹跟上。
  平商人曾来温家拜访,那时大妹不在家,温秀才接待了他,两人就着花生米喝小酒,温秀才见他热心,认识的人多,于是拜托他给大妹找个好婆家。平商人当即答应,拍着胸脯保证:“包在小弟身上!”
  在平商人认识的人中,年纪相当没娶妻的,都还没脱贫,脱平凭的又早已有妻室。思来想去,平商人就想到了谢侍郎。在他看来,谢侍郎未娶,大妹待嫁,两人般配得很,重要的是有缘,谢侍郎喜爱的那幅上巳图还是出自大妹的手。
  但是图是图,人是人,更何况现在的人也不是当年作图时候的人,谢侍郎当时就回绝了平商人。
  今晚,看见大妹被一群男人围着灌酒,对于他们的心思,谢侍郎再清楚不过,只觉得龌蹉至极,于是找了个由头,让平家丫头将她救了出来。
  街上几乎没什么行人,路边店铺的灯笼也不够亮,整条街道明明暗暗不大清楚,两人走在青石板上,彼此无话。行至半路,碰到打着灯笼过来的小濂,原来她担心自家大人饮酒后遭不得风吹,特地来送衣服。
  饮酒的是大妹,谢侍郎倒没喝多少,不过男女有别,谢侍郎的衣服不好就这样披到大妹的身上,小濂想了个办法,就是把自己的外衣脱下来给大妹穿,她穿她家大人的衣服。
  大妹极力谢辞,小濂只好作罢。
  金银绣庄和谢府不在一个方向,经过一个岔路后本该分开,主仆两人担心大妹一个人走夜路不安全,所以先把大妹送到金银绣庄门口,再回自家。
  负责金银绣庄守门的老汉已经五十多岁,老人家起得早睡得也早,按太阳升落作息,吃过晚饭就会关门睡觉,若是绣娘晚归,就要多多地、重重地敲门。
  大妹握住门环,听见墙角有声音,倾耳听了一下,发觉是苏甜在和一个陌生男子说话。
  苏甜:“你回去吧,以后也不要再来。”
  男子:“我娘下次再做好吃的怎么办?就不给你送了?”
  苏甜立马反对:“那怎么行!”隔了会儿,小声建议:“好吧,允许你来,不能太频繁。”
  男子:“我们要这么偷偷摸摸到什么时候?”
  苏甜假哭:“你嫌弃我了是不是?你不想和我好了是不是?你要给其他姑娘送好吃的了,是不是?”
  男子着急:“我没有!我怎么会是那种人?我只希望咱们能光明正大……”
  苏甜急忙拦住他:“你要是告诉别人,我马上和断交!”
  “不说。”男子小意讨好,追加保证道,“打死我也不说。”
  两人告完别,苏甜从阴影处出来,看见大妹就站在门前,吓了一跳,低头走上台阶。
  大妹也没有说话,抬起手敲门,借着等待的间隙,发觉苏甜在偷偷打量自己,遂问道:“为什么不告诉你家小姐?”
  苏甜红了眼圈,轻声无奈道:“您知道,我家小姐她……”
  苏甜隐下半句话没说,大妹明白过来,也不再追问。屋里头传来看门老汉走动的声音,没一会儿,门栓动了,“吱呀”一声打开。
  大妹提起裙摆,正要迈进去,听见苏甜在后面怯怯地叫自己,回头见她咬着嘴唇,眼神复杂地看着自己,遂安慰她道:“你放心,我不说。”

  逼婚

  一年多未见,华家母子宝贝瑞瑞宝贝得跟心尖肉一样,华氏一改往日的小气抠门,主动带着孙儿出门,喜欢吃什么给他买什么,最后提了满满一篮子回来,妾室那个孩子看着眼红,要和瑞瑞抢,被华氏呵斥一声,妾室赶紧带着儿子回房。
  华归要考瑞瑞的学识,看看他这一年来长进了没有,先问了结简单的问题,瑞瑞对答如流;又问了几个小虎现在才会的问题,瑞瑞照样答得轻轻松松。华归不禁点头满意,又抽问了两个今年童生考卷的题目,瑞瑞虽然回答得磕磕巴巴,但到底都讲出来了,而且有理有据,引经论典,听得华归心花怒放,觉得自己这个儿子是块读书的料,不但比年长两岁的哥哥有能耐,甚至还胜过了同样岁数时候的自己。
  华归不无得意,惊叹国子监不愧是顶尖学府,不过更重要的是因为瑞瑞是自己儿子,遗传了他的聪明和好学。
  分别一年多,华归再看二妹,发觉她有很大的变化,虽然说不上区别在哪里,但是看起来更加顺眼,更难为她陪着儿子背井离乡。
  带着犒劳的意思,华归一连几日都宿在二妹房里。
  小妹这次陪温秀才和二妹回来,还存着探视于安的心思。这批新晋的武进士,在接受完军营操练之后,立马就被拉到南越郡驻守,连家也不让回,小妹也是在最近的一次通信中知道他到这里来了。
  小妹在家住了一晚上,第二天告诉温秀才自己要去见于安,骑了马就去运河边营地,报上自己名字给守营士兵,然后耐心在河边等着。
  已过立秋,暑热却未退,这么大轮太阳明晃晃地挂在半空,照得头发都要冒烟了。小妹躲到一棵大柳树下,松了缰绳让马儿自由吃草,自己盘腿坐在树荫之下。
  大约过了小半个时辰,才看见一个黑漆漆的人跑出来。
  小妹站起来招手,等到于安跑近,嫌弃道:“跟块炭似的,脏死了。”
  于安并不反感,“哦”了声,善解人意道:“那我离你远点。”说着,隔了小妹五步远,站在大太阳下,笑呵呵长着一张嘴,牙齿闪闪发亮。
  小妹抬手拍了下他胳膊,拉他坐在草地上,没好气道:“已经是块炭了,还要晒成墨汁啊?”
  于安摸着脑袋不好意思地笑,问道:“你怎么回来了?还要回上京吗?”
  “要回的,要不然那些货卖不完,积在那里不看着,保不齐会虫蛀或者发霉。”小妹边说着,边从马鞍上拿下包袱,经过市集的时候,她买了些糕点和果脯。
  于安尝了一块就不吃了,让她带回去慢慢吃。
  “这么麻烦,才懒得带回去,你不喜欢就拿回去扔了。”小妹说着,将包裹推到他面前。
  于安嘿嘿笑着答好,又捡了一块塞进嘴里,剩下的再小心包好,带回去慢慢吃,才舍不得扔。
  于安问温秀才近况,问大妹近况,问二妹近况,问二妹丈夫近况,问二妹儿子近况,独独没问小妹的,小妹嘟起嘴,不满道:“亏我劳心劳累给你看店,你怎么不关心关心我?”
  于安奇怪道:“你不是挺好的吗?”都看见了,还要问吗?
  小妹恼他榆木脑袋不开窍,赌气站起来牵马,于安突然记起一件事来,让她等等,起身飞快地往军营里跑去。
  小妹原想:不等他算了,但是又想知道他捣什么鬼,转身踢了大柳树一脚出气,攀着枝条一片一片地扯叶子,扯了许久仍等不到他出来,一用力把整个枝条都折断了,甩到一边,摸着马脖子呢喃道:“马儿啊马儿,等到那个小子出来,你咬他一口好不好?重重地咬他,一口不行就两口,两口不行就三口,咬死他!”
  等到于安从军营里牵出一匹马来,小妹又迎上前,好奇道:“你要去哪里?”
  于安开心道:“刚才碰到我们将军,给了我一天假期。”说着,从腰间摸出一个荷包塞给小妹。
  小妹接过来放在手上掂了掂,颇有分量,打开来看,发现都是五两一锭的整银,粗略数了一下,少说也有六十两。
  “都是我攒下来的。”于安笑说道。
  “那就好好留着呗,攒媳妇本。”小妹系好荷包,还给他。
  可是于安不接,执意要给她。小妹离家的原因,于安是知道,他清楚小妹之所以这么拼命,就是为了还家里的债,六十两不是小数目,但是在一千两面前只能算杯水车薪,所以还要继续攒下去。
  小妹也不客气,直接揣在怀里,心情又快活起来,邀请于安去她家吃饭。
  军营离温家说近不近,说远不远,跑马需要一个时辰。经过集市,小妹大鱼大肉买了许多。
  东塘村很小,小到一个陌生男子进了村口,走几步来到温家门前,温秀才小女婿来探望老丈人的谣言已经传到村尾,村里人三个两个探路过来张望,闹得于安禁不住红了脸,好在他肤色太黑,并看不出来。
  温秀才对于于安只限于听过名字和事迹,知道他是小妹的东家,考中了武榜眼,现在在为剿灭水寇一事劳心劳力,今日得见本人,看出他是个老实本分的孩子,当下老怀欣慰,觉得小妹看男人的眼光总算正常了一回。
  家里有客人,易婶子过来帮忙做饭,温秀才便和于安在厅堂里喝茶聊天。
  来到南越郡已半年有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