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农家姝 >

第33章

农家姝-第33章

小说: 农家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谢侍郎在书房校稿,小濂送大妹进去之后,出门沏茶。
  谢侍郎从书堆中抬头,请大妹稍待,等他将最后一页也校对完,这才离开书桌,坐到大妹对面,笑问道:“温姑娘今日如何有好兴致,想到光临寒舍。”
  他如此目下无尘,倒让大妹不好提拜托之事,只好送上小像,恳求道:“金针娘娘生前留有许多刺绣方面的手稿,乃是她毕生心血,现在藏于书阁之中,仅限于少数的绣娘过去翻翻,私以为金针娘娘虽不在人世,但技艺不该被埋没,所谓师者,在于传道授业解惑。所以,绣庄想把这批手稿付梓印刷,请大人推荐一个毕竟好的书局。”
  “金针娘娘一生不易,于刺绣上有大成就,是该将她的技艺广为流传,让天下人受益。”谢侍郎沉吟片刻,说道,“放眼上京,最好的莫过于城南书局,不过除了官方的书册外,他们一般不接民间的活,好在书局现在的主事与鄙人相熟,鄙人先帮你说一说,能成再通知你。”
  谢侍郎接了小像,打开包裹仔细看几眼,笑赞道:“神韵都有了,很像。”

  馋娃

  小妹驾了马车出远门,去大草原买皮革,二妹一大早带上瑞瑞去于家看店,过去的时候路过菜市,顺便买了些面条、鸡蛋、青菜和蘑菇。
  因为是夏季,店铺的生意不是很好,一早上才卖出去一条马鞭和一双雨鞋。
  快午时时,二妹进厨房做饭,瑞瑞在院子里玩。做好面条盛入碗里,二妹出来喊瑞瑞吃饭,结果发现瑞瑞不在院中,二妹又找到店铺,也看不见人影,正想关了门到街上找找,却看见瑞瑞回来了,手上还牵着个孩子。
  原来瑞瑞在院里玩的时候,听见外头有叫卖芝麻糊,但凡孩子,大多都喜欢甜食,瑞瑞也不例外,受不住诱惑跑了出去,没跟上挑担人的步子,却在路边捡到个女娃。
  二妹见女娃也就两三岁,嘴里一直念着“爹爹”,哭得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再用满手泥的小胖手往脸上一抹,一张小脸糊得跟只小花猫似的。
  刚会讲话的年纪,只会一个字一个字往外蹦,问她:“爹爹叫什么名字。”
  她答:“爹爹……”
  问她:“家住在哪里?”
  她答:“我要爹爹……”
  二妹只好带她进屋,打来一盆水给她擦脸。
  洗干净之后,才觉得女娃长得很不错,两只眼睛又大又水灵,小小的鼻子,白□□粉的脸颊,二妹摸她身上衣服的料子,猜测虽然不是大户人家出身,但好歹也算小富。
  洗完脸,女娃还是止不住哭,金豆豆啪啪地往下掉,哭得上气不接下气。二妹抱着她出门,看见瑞瑞已经抱着饭碗吃上了,小女娃止住哭,大眼睛直勾勾盯着瑞瑞的饭碗,上嘴唇不由自主吧唧下嘴唇,嗫嚅:“嘛姆嘛姆……”
  二妹不由笑了,放她在地上站着,厨房里还有一碗面,她进去端出来。
  二妹出来看见女娃子依靠在瑞瑞身上,大张嘴巴,露出稀稀疏疏几颗乳牙,而瑞瑞则夹着筷子往她嘴里送面,筷子进去了,面条却掉在地上。女娃连忙蹲下去捡,抓住了就要往嘴里塞。
  二妹连忙把碗放在坐上,走过去抱起她,摊开她的小手往自己围裙上蹭了蹭,擦掉泥土,然后让她坐在自己腿上,捡些煮得比较烂软的面条喂她。
  吃饱之后,二妹关好大门,叮嘱瑞瑞带好小妹妹,不许跑出去,然后去铺子里做绣活,任由两个孩子在院子里玩,可是不到半个时辰,女娃又哭了,嚷着要找爹。
  二妹怎么也哄不住,看她哭成这样心疼,于是拿出几个铜板,让瑞瑞去附近的点心铺买些糖果回来。
  果然,只要嘴里有吃的,女娃立马就破涕为笑,又缠着瑞瑞玩。再过段时间,女娃又哭,不必二妹动手,瑞瑞就剥了糖果塞进她嘴里,效果简直立竿见影,有效时间大约为半个时辰。
  傍晚,小妹载着一车皮革回来,看见家里突然多出个女娃,问二妹怎么回事。
  二妹解释道:“不知道怎么回事,和她爹娘走散了,让瑞瑞给牵了回来。”
  小妹大笑,拍了下瑞瑞脑袋,骄傲道:“行啊,小子!都能给自己找媳妇了!”
  二妹提醒道:“不要在孩子面前乱说。”
  小妹自知失言,吐了下舌头,问二妹:“怎么办?”这么小的年纪,话都讲不全,送官府也没用。
  “家里人不知会急成什么样。”二妹担忧,但也没办法。
  小妹想了想,说道:“一个小孩子能有多快脚程,估计大人是在这附近丢的她,也只能等着娃家人自己找过来了。”于是卸下皮革,进屋裁了张方方正正的大红纸,写上寻人启事,贴在店铺墙上。
  但是这样干坐着等也不是办法,小妹留二妹在这里吃晚饭,自己挎了菜篮子上街,逢到大娘大婶,就说自家捡到一个两三岁的馋嘴小女娃。
  直到夕阳下山,二妹把饭菜都做好,听见院子里有陌生人声音,出来一看,原来是女娃她爹找过来了,那人她们都认识,是文茂才文秀才。
  文家的仆妇带女娃上街买东西,只顾着与老熟人讲话,一不留神,女娃踉踉跄跄自己跑远了,仆妇四处找不到,只好回家告诉文秀才,文秀才都急疯了,满大街翻找,碰到人就问,后来问到一个卖菜归来的农妇那里,得知卖皮货的于家捡到一个女娃,急忙寻过来,果然是自己的孩子。
  文秀才抱着自家闺女不撒手,对二妹和小妹千恩万谢,想要离开,无奈女娃子闻见厨房里飘出的香味,死活不走。文秀才疼这个女儿跟疼眼珠子似的,又厚不起脸皮在这里蹭饭,经二妹和小妹一再挽留,便在于家饭桌放坐下。
  席间,聊起温秀才的近况,得知她们一家都搬到上京来了,又看见瑞瑞正适学年龄,遂问道:“孩子现在在哪里上学?”
  二妹忧心道:“还没呢,在家里跟家父认识几个字。”
  文秀才正愁找不到机会报答她们看护自家闺女的恩情,忙说道:“国子监现在正招学生,孩子年纪还小,可以先进书学馆学着,等到年纪长了,再找机会往上升。”
  二妹一阵激动,小妹按住她的手,试探地问文秀才:“国子监……像我们这种平头百姓,他爹也只是个七品小县令,不好进吧……”
  文秀才笑得谦逊,自荐道:“鄙人不才,现下正在国子监混口饭吃,若是华夫人不嫌弃,鄙人愿意代为引荐。”
  二妹再也按捺不住,催小妹把酒拿出来,连敬了文秀才三杯。
  晚间,二妹带着瑞瑞宿在于家,小妹小声与她嘀咕道:“文秀才妻子估计是去了。”
  二妹吓了一跳,问她如何得知。
  小妹分析道:“丢了娃这么大的事情,最着急的肯定是当娘的,可是我们只看见文秀才却没见她妻子,这不合常理,而且文秀才找到孩子,没有着急回家,反而愿意留下来一起吃饭,看得出家里没有要紧的人。他娘子也不像是回娘家或者出远门,因为孩子这么小,还离不开娘,他妻子就算不在家,也会带着孩子一起走。”
  二妹想了想,觉得小妹说得有道理,“孩子哭的时候,只喊爹不喊娘。”
  第二天回去,二妹同温秀才说瑞瑞入学国子监的事情解决了。
  温秀才不相信,质疑道:“哪这么容易,大妹都搞不定。”
  二妹不禁心里美滋滋的:原来,离了大妹,她凭自己也能办成大事。遂把文秀才丢失闺女,她们请文秀才吃饭一事告诉了温秀才。
  温秀才听了也很高兴,道:“不能白白承受这么大份恩情,得好好谢谢人家。”

  无常

  苏慕亭从老家回来,本来衣锦还乡是件值得高兴的事情,但是看她脸色,并不十分欢喜。秦姑娘将她唤进房里,问道:“不顺利吗?你爹娘还是不把你放在眼里?”
  苏慕亭背着光站立,显得脸上表情更加失落,“相反,客气的紧。”
  “那怎么还不开心?”秦姑娘问。
  苏慕亭坐到凳子上,觉得提不起来劲,道:“回去后,才发现他们都老了。在我的记忆力,有关他们对我的不上心,都是他们年轻时候的事情,特别是老太太,每次到庄子里转悠,骂起那些农户来没人敢阻拦,那时候我就发誓,一定要出人头地,让他们知道,尽管我只是个女儿,也比他们捧在掌心里疼爱的儿子有出息。可是现在,老太太再生气也只能跺垛拐杖,父亲母亲也是老态毕现,倒显得我颐指气使不饶人,好像成了当年的她们。”不得劲。
  秦姑娘笑道:“能想明白,以后就不这么累了。”
  “在这点上,我比不过温妹,”苏慕亭轻笑了下,“她真是捶不坏的铜扁豆,无论别人对她怎样,她全然不放在心上,既不打击报复,也不自怨自艾,一心一意走自己的道。”
  秦姑娘笑得明暗难辨,“你是个外冷热内的人,挺好。她则是外和内冷,说好听是冷静自持,说难听是几近无情,好在她走的是正道。”
  再坐了会儿,秦姑娘开始掩唇打呵欠。自金针娘娘离世之后,秦姑娘也卸下了身上的担子,虽仍住在绣庄,但已不理事务,苏慕亭知道她现在每天中午都要小睡一会儿,遂扶她躺到内室的床上,放上床帐,这才关门出来。
  温秀才向文秀才发了请帖,在家设宴,邀请文家阖家都过来,结果来的果然只有文秀才和他的小娃娃。两年前,文秀才妻子在街上被失控的马踩死,那时候娃儿才刚出生四个月。
  大妹因为约在今天和谢侍郎去见城南书局主事,不能参加今天宴会。
  席间,文秀才说瑞瑞入学国子监的事情已经办妥,温秀才和二妹自是感谢,连敬他几杯酒。酒气上头,文秀才借着酒劲打听大妹的事情。
  温秀才听出文秀才对大妹还有余情,遂留了个心眼,有意无意地套他话,知道了他目前身边没人,连个妾也没有,一个月林林总总能拿十两银子,住的宅子是国子监配的,不大,但够用。
  吃完饭,大家一起坐下来喝了壶茶,温秀才送文秀才出门。
  送走文秀才,温秀才心思活络开了。小妹自然明白他的想法,提醒道:“你可别在大姐面前提这个,当心她给你没脸。”
  温秀才呵斥她:“有这么当妹妹的嘛!你姐现在孤身一人,身边每个知冷知热的,你不帮着想办法就算了,还泼冷水!”
  小妹翻了个白眼,直截了当问道:“大姐多年前就看不上他,你觉得现在还能把他放在眼里?”
  温秀才不解:“为什么看不上?他现在大小也是个官,以前的脾气也都改了,现在不是挺好?你姐虽然优秀,但到底嫁过人了。”
  小妹同他辩解道:“大姐以前还在村里的时候,眼光就高得很,现在成了金银绣庄负责人,国门都出了多回,要求只会高不会低,你要是把她拉郎配给文秀才,她宁愿一辈子单着。”
  温秀才被她说得底气不足,又不甘心,嘀咕着坚持道:“不试试怎么知道?还是试试吧……”
  “去吧!去吧!都当人家爹二十多年了,还摸不准她的心思,还不怕臊,非得哪壶不开拎哪壶。”小妹不耐烦,懒得和他再讲,出门去打水沐浴,她今晚住在这边,明早再回去开店。
  温秀才被她说得脸色一阵红一阵白,仅存的底气也荡然不见,思索了几回,叹了口气,等到大妹回来,也就问问书局印刷的事,不再提文秀才这档。
  苏慕亭这次回来,带给大妹一个消息:苏姑母一年前就已去世,因劳累过度小产,落红一直不止,拖了两年,撒手人寰。
  大妹默了默,递了方手绢给她,安慰道:“节哀。”
  尽管距离知道这件事已经两三个月,苏慕亭说起这个还是止不住大哭:“姑母这么好的人……”
  苏甜在对面听见苏慕亭声音,走过来扶她回去。大妹关好房门,坐着出了会儿神,继续拿出金针娘娘的手稿誊写。
  因担心会弄脏或遗失,大妹打算照着金针娘娘的原稿誊写一份,把誊写好的交付给书局,但是金针娘娘的著作有满满一柜子之多,她还要理会绣庄的事务,自然没有太多的时间去做这个,于是请温秀才在街头找了一帮赚润笔费的先生帮忙。
  关于出书,大妹事前征求过秦姑娘意见,秦姑娘表示支持,毕竟著书立说也算是名传千古的一种方式,并表示所有费用从自己积蓄里全额支出。
  抄书先生们聚在书室,大妹有空也过去帮忙,但凡胸有点墨,以文人自居的,总喜欢讲讲皇廷的事情,尤其是这么一大帮子聚在一起,更是起了个话题就没完没了说下去。大家兴之所至,每次论起来都要各执一词。
  他们偶尔也会讲些后宫野史,比如这一次,从皇帝把第二个皇子立为储君,引申到当今皇上也不是长子、嫡子,才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