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恐怖电子书 > 推棺 >

第104章

推棺-第104章

小说: 推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罗儒望听得这等赞美,却并没有像往常那般欣喜,而是朝张孙绳摇头道:“李秘这个年轻人太高深,我们只是看到他愿意展现出来的闪光罢了……”

    张孙绳微微一愕,却是沉默了下去。

    李秘这首诗如同横空出世,虽然王士肃仍旧尝试着活跃气氛,仍旧想激励众人拿出经典之作,想要超越这首诗,想要盖过李秘的风头,但终究没人能写出这份豪气来,宴会最终还是收了场。

    文人们有些意犹未尽,仍旧吟念着李秘这首诗,在他们看来,能写出这首诗意境的,该是个舍生取义的大豪杰,可李秘分明只是个鸡毛蒜皮芝麻绿豆狗皮倒灶的捕快啊!

    在张孙绳等人离开之后,宾客们也渐渐散去,王士肃却仍旧有些眸光呆滞,坐在宴席上,背有些驼,仿佛所有精力都被手中的诗集给抽走了一般。

    李秘的这首佳作,没有任何意外地被放在了第一页,这是每次文人雅集的“最高荣誉”。

    宴会过后,这本纪录诗集,很快就会传遍苏州府的文坛,而后通过文人士子以及秦楼楚馆的女词人,甚至是行脚的说书先生,在整个江南地区传唱。

    他王士肃是当世大文豪王世贞之子,虽然他在酒桌上也是挥斥方遒,这样的魁首之作也曾写过,但这里头又有多少人是卖了他父亲的面子,才将他抬举到第一页的?

    相比之下,李秘不过是个庸俗到不能庸俗的衙役,甚至被这些文人们鄙夷嘲讽,可最终,他们却将他的诗作选了第一,这才是真正的实至名归!

    王士肃如此想着,身边的郑姑娘却轻轻挽着他的手臂,低声安抚了一句:“表兄……或许这是他抄来的呢?等回家了,妹妹马上让人查访,一定能够找到原作的!”

    王士肃将那诗集紧紧地捏做一团,猛然抬头道:“没错!”

    郑姑娘也知道自己的说法有些站不住脚,因为她也是打小便琴棋书画,耳濡目染,又如何看不出这诗与李秘有多么的切合,若非临场发挥,李秘起码要背诵千百篇诗词,试问若李秘真背诵了这么多,早就读书去了,又何必当衙役?

    她之所以这般说辞,不过是安慰自家表兄罢了,岂知表兄竟然真的深以为然了!

    然而她很快就知道,表兄王士肃所说的“没错”,完全就是另一回事。

    “范贤弟说的一点没错,此人固然有才,却实在让人喜欢不起来!”

    郑姑娘仿佛从未见过王士肃如此阴狠的表情,难免有些担忧,却又不知该如何劝解,她知道王士肃是一定不会放过李秘的。

    李秘自然知道王士肃不会善罢甘休,但眼下还有更重要的事情需要去做,他哪里顾得上这个世家子的纠缠。

    从宴会厅回来之后,他也向秋冬了解了王士肃的为人,更打听清楚了这个郑姑娘的真实身份!

    王士肃是王世贞的次子,不过与长子并非一母同胞,而是王世贞的妾室高氏所生。

    这位郑姑娘名唤郑锦姝,既然称呼王士肃为表兄,便该是高氏一族的人,不该姓郑才对。

    可这里头还有一层渊源,这郑姑娘乃是国亲郑家的女儿,他的堂姐正是万历皇帝最为宠幸的郑贵妃!

    因为郑锦姝与王士肃有指腹为婚的约定,两家又时常往来,是以外出游玩之时,为了避嫌,郑锦姝便隐瞒身份,假称王士肃的表亲,这一来二往也叫惯了口。

    李秘也没想到,这郑锦姝竟然还有这么大的来头,若她帮着王士肃,难免会惹来不少麻烦。

    不过诚如李秘所想,这些世家子弟到底是锦衣玉食,哪里见过真正的歪门邪道,更漫提穷凶极恶了。

    既然是世家子弟,背后便有豪阀巨室,反倒要更加顾忌一些,免得给家里抹黑,如此一来,能用的手段虽不少,但危害也不会太大。

    李秘之所以不去理会,或者说暂时放下这些纠缠,是因为姜壁和袁可立那边,已经将所有资料初步整理出来,勾勒出个大概的雏形来了!

    李秘也知道自己抄了鉴湖女侠的诗作,必定会在宴会上掀起不小的波澜来,只怕过后会有不少人找上门来,眼下正好到项穆家中去避一避风头。

    也果是不出李秘所料,宴会刚结束,张孙绳便让人来请李秘,不过李秘早已到了项穆这边来。

    当日与浅草薰死战,多亏了三六九半道上杀出来,李秘对三六九也表达了感激之情,后者却一脸淡漠,只是朝李秘说道:“有空还是好好练练刀吧,否则你迟早要丢了小命的。”

    李秘固然也知道要紧,只是眼下事务缠身,早起和睡前练练已经是极限了,修炼是日积月累的水磨工夫,也是急求不来的。

    与三六九应付了两句,李秘便来到了书库,此时姜壁袁可立与项穆都已经静候多时,见得李秘,便迫不及待地将成果都给摆上了桌面来。

    姜壁和袁可立已经将线索全都绘制成关系图,这也是李秘早先留下来的排查策略,能够将各种线索关联起来,一目了然,大大提高了效率。

    姜壁指着最核心处的周瑜二字,朝李秘道:“此人确定是王佐无疑,除了他这个周瑜大都督之外,还有个毒士贾诩,两人都是群英会已经露面的人物,不过这个毒士贾诩藏头露尾,只是暗中筹谋,不似周瑜这般抛头露面,实在无从查起……”

    李秘闻言,也不由大喜,因为这已经证明,这个所谓的周瑜,真名叫王佐,不过是群英会从小培养起来的!

    或许王佐坚信自己就是周瑜大都督,因为他从小就被灌输这样的人格定位,照着周瑜的模子来养育他。

    但客观上来说,即便再如何相肖,假货就是假货,只要是假货,就必定有着破绽与漏洞!

    这王佐想要出来兴风作浪,必定会大肆鼓吹,之所以协同剿倭,只怕就是为了进京面圣,若让他进入皇宫,只怕往后的事情可就麻烦了!

    不过李秘既然已经知道真相,就绝不可能让他轻易得逞!

    aa2705221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一百三十五章 听君讲述妖书事

    借助李秘的帮助,姜壁总算是调查出一些眉目来,不过李秘也指出了这种调查结果的一个最大漏洞。

    那就是这些资料都是姜壁从民间搜集汇总的,没有足够的权威性,想要证实,必须进行大量的走访,才能确保万无一失。

    毕竟这些是调查的基础,是他们最根本的数据库,如果无法保证真实性,那么后续的所有推测,都只是空中楼阁罢了。

    姜壁自然也明白,可如今周瑜几乎被奉若神明,除了李秘和他姜壁等少数几个人,又有谁会去调查周瑜?

    没有足够的人手,又如何满天下走访那些地方志或者传说野史札记的作者,却求证真假?

    “这些个书家里头,哪一位权威最重,最是可信?”

    李秘也是为了节省人力,先抓重点,找到里头最可信的一位去求证,应该是最明智的选择了。

    姜壁被李秘这么一提点,也顿时来了精神,在桌上翻找了片刻,又跑到书架那边去了。

    这书架也是项穆特地为他们准备的,他们会将姜壁所搜罗的书籍,照着时间前后的顺序排列起来,方便检索翻阅。

    也正因此,姜壁并没有花费太多时间,便找出了一部书来,只是当他看到作者之名时,却紧皱眉头了。

    “此书数次提及群英会,记录详备,只是……只是这书家却未必好找……”

    李秘也不由疑惑,能够出书的人,可都是有头有脸,有名有姓,除非已殁,否则又岂会难找?

    袁可立也凑了过来,扫了一眼,不由轻叹了一声:“没想到竟然是他……”

    李秘将那部书拿过来一看,作者名唤吕坤,这名字倒是有些时曾相识,只是一时半会儿也没能想起更具体的细节来。

    “吕书简杂学百家,最喜摸索钻研这些奇闻异事,最近听说些了一部《*语》,也是旁征博引,满篇奇怪,能写出这样一部书来,也就情有可原了……”

    袁可立如此说着,李秘不由恍然,没想到竟然是他!

    早先已经说过,李秘对古时冤案可是非常熟悉的,也难怪他觉得吕坤这名字如此熟悉!

    “这吕坤已经致仕了吧?”李秘如此一问,袁可立也点了点头,朝李秘反问道:“你不该知道这个案子啊,我记得你是今年才进的公门吧?”

    李秘也生怕记载与史实不符,如今难得有个了解的机会,便摇了摇头道:“只是道听途说,内幕却是不得而知,还望贤兄解惑一二。”

    袁可立深深吸了一口气,而后才开口道。

    “吕书简乃当世大儒,早先是山西按察使,彼时我还在山西道当巡按御史,与他也是有过不少交往,只是没想到他遭了无妄之灾,卷入了妖书一案,不得不破落致仕了……”

    姜壁闻言,也难免感慨,朝李秘道:“这案子也着实恼人,当初我也想过要上书言事,只是人轻言微罢了……”

    二人如此一说,李秘也是心头激动,还果真是明末冤案之一的妖书案,真让他李秘给撞上了!

    这妖书案说来也简单,但牵连很广,延续的时间太长,本身到没什么离奇之处,只是牵扯到东林党和国本之争,所以才造成了轰动一时的影响。

    事情的经过也并不复杂,这吕坤是个文化人,喜欢写书,那段时间心血来潮,就采辑了历史上一些贤妇烈女的事迹,写了一本《闺范图说》,要教天下的女人如何做一个好女人。

    这位老兄也果然是甚么都敢写,难怪会知道群英会这样的神秘组织了。

    本来也没甚么,出书也就出书了,只是有个叫陈矩的太监出了宫,见到这部书,便带回了宫里,献给了郑贵妃。

    郑贵妃也是个好面子的,当时皇后无子,她却给万历皇帝生了个儿子朱常洵,这女人估摸着也是想要把皇后挤下鸾台,所以就找了些人,加了几个好女人到书里,把自己也写到了书的最后部分,让她的伯父郑承恩和兄弟郑国泰重新刊印,这《闺范图说》也就成了她写的了。

    若只是这样,那也就罢了,没来由惹出这么多事来,只怪这吕坤也是个多事的,当时他已经升任刑部侍郎,官儿也不小了,在朝堂上也能说上话了,便给皇帝上了个奏章《忧危疏》。

    若是说的好话,也没后来的故事了,这吕坤自认为是忠臣,上书劝说万历皇帝不要乱捞钱,更不要乱收钱,否则大明江山不保云云。

    吏科给事中马上站出来弹劾吕坤,说他居心不良,早先就写过一本《闺范图说》,偷偷送进宫来献给郑贵妃,如今又要说皇帝的坏话,绝对没存甚么好心眼!

    吕坤听了也急火,赶忙给自己辩解,《闺范图说》只是教人怎么做个好女人,自己也没送进宫里巴结郑贵妃,恳请皇帝和文武百官明鉴,对比一下就知道了。

    因为万历皇帝心疼郑贵妃,对这个事情也就装聋作哑,留中不发,懒得理会他们。

    可这个时候,却有人给《闺范图说》专门写了一篇跋文,名为《忧危竑议》,以传单的方式,一夜之间传遍了整个京城!

    这个跋文嘛,就是写在文章前头的序言,或者也可以算是后记,叫做题跋或者跋尾,就是对文章的内容做一些评价或者总结概括,有时候也会说一说写作的经过与心得之类的。

    关键是这篇跋文,竟然将《闺范图说》与立储的问题联系在了一处!

    当时万历皇帝的皇后没有生养,除了郑贵妃生了个龙子朱常洵之外,其实还要一个大皇子,名叫朱常洛,也就是后来的一月天子,只当了二十八天皇帝就驾崩了。

    这朱常洛虽然在位时间最短,但也最具传奇性与戏剧性,因为明末三大案,几乎都与他有关联。

    不过万历皇帝对朱常洛这个长子并不喜欢,因为他是万历皇帝一时冲动,临幸了一个宫女才生下来的。

    以东林党为首的官员们,本着长幼有序的规矩,希望能够立朱常洛为太子,但万历皇帝却对郑贵妃宠幸到了极点,郑贵妃想要立朱常洵为太子,所以万历皇帝只能一直拖着。

    这个太子之位的争夺,也就是明末三大案之一的“国本之争”,这一争就是十五年,当然了,这也是后话了。

    说回这个跋文,把《闺范图说》跟立太子的事情搅和在了一起,说是吕坤等人包藏祸心,其实是想与郑贵妃等人勾结,讨好郑贵妃,是早已组成了党羽,目的就是要废长立幼,让朱常洵当上太子!

    郑贵妃的伯父郑承恩得了消息,便怀疑是戴士衡和全椒知县搞的鬼,因为全椒知县樊玉衡早先就上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