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伐明 >

第49章

伐明-第49章

小说: 伐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恰逢官军进剿,如果士卒到时候军心浮动,万一发生了投敌、兵变、营啸等恶事,那该如何是好?”

张虎成喝了一大口茶水,润了润干哑的喉咙,接着说道:“依末将看来,一动不如一静,我们攻破延川县后,马上加固了城防,不仅在城外修筑了营寨,与城墙成掎角之势,而且有五千大军守城,粮饷不缺、又有别的义军策应,如果决心坚守,张应昌也拿我们没什么办法。”

“况且我在榆林镇为官之时,对张应昌也有所耳闻,此人虽然骁勇,但却是一个有勇无谋之辈,并不是很难对付。尽管官军兵甲犀利,占据上风,但是只要我们万众一心,坚守半年时间应该是毫无问题的。”

见麾下最重要两员将校都已经发言,其中李旭升激进,张虎成稳重,这二人的话已经代表大多数将校的意见。

刘宣见张应金欲言又止,开玩笑的说道:“混天王与张应昌都是延安卫老乡,看名字还以为是同胞的兄弟,混天王是本地的英雄豪杰,不知道有什么好的计策。”

混天王张应金与延绥副总兵张应昌尽管名字相似,但是却没有一丝一毫关系,现在正是官军大军压境的紧张时刻,张应金也以为刘宣对他有所怀疑,故意用言语试探。

对于这种常见的误会,张应金马上出面澄清道:“回禀刘将军,末将与张应昌毫无瓜葛,还请将军明察。”

刘宣摆手笑道:“混天王与在下接触时间较短,还不了解在下的为人。刚才只是开一个玩笑罢了,无伤大雅,混天王也不要介怀。如果刚才有所误会得罪,在下就算是为混天王赔礼了。”

刘宣话一说完,严肃的站起身来,对着混天王张应金躬身施礼,正襟危坐的说道:“我刚才见混天王欲言又止,不知有何良策,但请直言相告。”

张应金见刘宣如此礼贤下士,也不敢接受刘宣的大礼,他侧身让开了位置,凝重的说道:“小人是本地人士,对于附近的道路非常熟悉,张应昌兵进延川县,必定会在四十里之外的文安驿扎营。”

“小人恰好知道一条密道,正是位于文安驿附近的乡绅孙应龙家中,孙家老小也早已经被在下斩尽杀绝,这条密道应该还没有暴露,只要我们利用密道突入,夜袭张应昌大营,定能威震张应昌,解延川县之围。”

今天上网,发现明末之鱼龙变已经太监。起点所有的历史新书,这是作者唯一收藏的一本。

作为一个十多年的老白,现在几乎长时间书荒,大部分时间都无书可看,如今又养死了一本。只能希望随风大神马上开新书,毕竟起点几百历史文写手中,只有随风大神的书还能看看,这也是一个合理党书友的无奈。

第六十章点将

混天王张应金作为一个新降之人,又与延安府副将张应昌同处一县之中,两人的名字如此相似,就不得不让人有些怀疑他们是一个家族之人。

刘宣麾下的众将,没有一个是延川本地之人,对混天王的出身底细也不算了解,尽管没有第一时间拿下混天王,但是心中都对他有些怀疑猜忌。

听到混天王这个计策,众将心中都有些怀疑,尽管因为混天王刚刚带兵前来投效,有些话还不好意思直说。但是心中的隔阂还是显而易见的,他们的嘴里说着各种各样的理由,极力反驳着混天王的意见。

对于众人对混天王的猜忌,刘宣在上面也看得一清二楚,他摆了摆手,压下了众人的议论说道:“我刘某人向来快人快语、直话直说。从大家的话音中看来,大家对张兄弟还是有些怀疑的。这本来也是人之常情。”

张应金听到这里,脸色发黑的想要为自己辩解,被刘宣摆手制止,刘宣组织了一下语言说道:“正值官军围剿之际,张兄弟赶来入伙投效,而且张兄弟与官军大将还是同姓老乡,当然会引起其他兄弟的疑虑,害怕中了官军的诈降之计。”

“但是我刘某人心中还是相信张兄弟的,张兄弟起兵已经时间不短,去年就闯下了不小的大名。如果张兄弟与官府张副总兵是亲族关系,万万不会走到这一步上。”

“张兄弟的计策,我认为非常可行。现在敌强我弱,如果死打硬拼,我们也未必是官军的对手。即便击败张应昌,但是还有吴志勉,到时候官兵越打越多,我们的人数却越来越少,局面恐怕也越来越糟。”

“张兄弟的夜袭之策,就是一个很好的办法。我的意见,我们可以兵分两路,一虚一实、一明一暗。”

“第一路是虚兵,让骑兵营的兄弟全部出击。石勇营官带上邹风、马武两位哨长,沿着大路官道大张旗鼓,全力袭扰官军的探哨。这一路人马,临阵之间,不打无把握之仗,千万不能让官军摸清楚虚实,要让官军疑神疑鬼,吃不好睡不好。”

“出征之时,要带上七日的口粮,以免发生意外,造成粮食缺乏。此次出兵,营官石勇有统筹决策之权,这一路人马的一切行动,也全部交给你自己做主,但是惊扰敌军,疲惫敌人的任务你也要不折不扣的完成。”

“另外要勤派探马,随时随地将你们的消息传递回来。”

见刘宣已经正式下大了军令,骑兵营营官石勇上前几步,接过虎符令箭,就连一向古井无波的脸上也带着几丝激动,他用力向刘宣行了一个军礼,极端严肃认真的说道:“回禀将军,卑职此去,不成功便成仁,如果完不成任务,愿意提头来见。”

石勇情绪之所以如此激动,也是与刘宣军中的情况有关,刘宣的军中向来是最重军功,而几次作战,骑兵营都是大大的配角,立下的功劳不算很多,再加上骑兵营武备精良,全军几乎一多半的铁甲都在骑兵营。

这样一来,军中说闲话的兄弟就非常普遍,就连石勇这个高高在上的营官,也经常能听见这种牢骚。在参加这种军议中,石勇这个营官也因为功勋不够,说话的声音也远远比不上李旭升、张虎成这等战功显赫之人。

这一次出兵,尽管还算是疑兵配角,但是石勇却有决心干出一番事业,他之所以如此自信,却是因为他麾下的这支骑兵营尽管人数不多,但是实力却不容小看。

这一支骑兵营,经过刘宣屡次扩充,已经超过三百余人,披甲的勇士更是超过二百。这支骑兵营中,既有顾世虎麾下的家丁斥候,也有军中最骁勇善战的骑士,尽管人数不多,但是实际上的战斗力已经超过了刘宣麾下的步兵营。

刘宣交代了石勇率领的虚兵,然后接着说道:“尽管一路上石勇等人会骚扰官军,但是三日之后,官军一定能赶到文安驿,到时候我们就选拔精锐,提前通过密道藏身在距离文安驿二里外的孙家庄中。”

“等到了夜黑风高之时,就突然起兵,一举突袭张应昌官军的大营。”

石勇接过了军令,面无表情的离开了军帐之外,他马上下令麾下的骑兵迅速集合,将后勤营下发的干粮准备齐全,然后点齐兵马奋力奔出延川县城。

在延安府的春季,常常都伴有很大的风沙。

在石勇率军出城之后,马上就刮起了狂暴的沙尘,在这种恶劣的天气行军,毫无疑问会引发各种不可测的意外,更会引起士兵的怨望,从而引起营啸炸营。

面对恶劣的气候,石勇也只能住脚扎营,等天气彻底好转的时候,天色已经彻底昏暗,而石勇却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决定夜间行军。

古代的军队,有一条规矩就是夜间不战,很少有夜间的战斗行军。这是因为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就是营养不良缺乏维生素,导致士兵多患有夜盲症。第二就是古代军队的组织能力较弱,很难组织好夜间的行动。

所以不是少见的精锐,很少有军队敢于夜间行动。石勇麾下的这支骑兵营,因为营养较为充足,夜盲症的情况已经大大的好转,尤其是进入春季之后,更是大有改观。

另外,刘宣也比较重视夜间训练,在延长县的时候,组织过两次夜间行军。有了这两条打底子,所以石勇决定,多打火把照明,夜间行军。

从探哨的情报来看,官军已经进入了甘谷驿。甘谷驿距离延川县距离一百一十里,按照正常的行军距离,三日后就能赶到延川县城。

在古代的战争中,除了出其不意的奔袭战外,很少有军队会不顾马力全速行军。毕竟古代的军队不是后世的红军,不可能有那样的组织能力与坚定的信仰。更不可能像红军那样克服种种困难,连续长时间的强行军。

古代军队的行军,受限于道路情况、交通工具,一般来说,也就是每日三十里,骑兵因为携带的粮草更多,可能行军的速度还不如步兵。

在冷兵器战争时期,士兵所携带的辎重还要超过现代军队,一般来说都能达到五六十斤,而骑兵在行军之际,更不会浪费马力乘马前进,而是牵马行军,这样一来,耗费的体力还要超过步兵。

而石勇这次出来,不仅将所有的战马全部带上,就连后勤营中的骡子,也一起带出了不少。这些骡子,力气比马更大,耐力也好过马匹,能携带很大一部分粮草,减轻骑兵营的后勤压力。

尽管夜间行军有不少困难,但是石勇还是一一克服了过去,这一路之上,他点起了很多的篝火。设立了不少收容队,收容了不少迷路掉队的溃兵。

等到了深夜子时,大家都非常疲累困倦子时,石勇随意找了一处山坳,就让大家随便宿营。

石勇这样做,其实是有违兵法的。如果遇上了一位心思慎密,胆气豪勇的对手,他这样大胆行军很容易被对方的探哨发觉,而没有深扎营垒,也更是大忌。一旦被对方轻兵袭营,猝不及防之下马上就会吃了败仗。

所幸榆林镇副总兵张应昌不算是什么天下名将,在夜间扎营之后也并没有派出探哨,更不可能发觉石勇的大营。

第二日一大早,石勇察觉到夜间行军的好处,能够有效地避开官军的探哨,于是昼伏夜行,在第二日夜间迅速接近了官军,这一次他宿营的地点,更是距离官军不足三十里。

张应昌的官军,探哨也就放出二十里路,并没有察觉到石勇麾下的骑兵营,等第二日太阳高升。石勇尽起大军,连续击溃官居五六队探马,抢夺了官军三十匹战马之后,张应昌才慌了手脚。

张应昌麾下的这四千军队大部都是骑兵,在边军之中也算是少见的精锐,在察觉出情况不对之后,张应昌马上增派了探哨,将石勇的情况也慢慢打探清楚。

对于石勇的胆大包天,张应昌脸色铁青,更是勃然大怒。他一踢马腹,恨声说道:“流贼彪悍,居然如此小视官军,谁斩此贼首与我,赏银百两,官升一级,为此战首功。”

张应昌话一说完,麾下马上奔出两员骁将,其中一人正是他的家奴张芳,张芳在张应昌麾下担任守备,共有兵额五百余人,算是张应昌麾下的得力将较。

另一人名叫张勇,这个张勇,并不是后来的三姓家奴,为康熙平定三藩之乱的名将张勇。此人为张应昌麾下的家丁头目之一,掌管着张应昌麾下的三百名精锐家丁。

张应昌麾下的家丁,一共也只有五百余人,这些家丁人人都披重甲,是张应昌麾下最精锐的大军。

见张芳张勇两位爱将愿意为自己分忧,张应昌开怀大笑的说道:“从探马探来的消息看,贼军只有三百余人。张芳的麾下足有五百骑兵,击败流贼定能轻而易举,这次出兵,就以张芳所部为主,定要将流贼紧追不放,将贼将的首级完整带来。”

张芳志得意满的接了军令,按照探马的指点,朝着石勇骑兵营的方向追逐而去。

第六十一章前哨战

张芳接了军令,点齐麾下的兵马,按照探哨指引的方向,朝着石勇麾下的骑兵营直冲而来。

张芳麾下的这支骑兵,在榆林镇中也算是精锐,尽管他们披甲的兵丁不足一半,但是却弓马娴熟。

因为靠近塞外鄂托克、土默特、伊金霍洛旗等蒙古部落,更学会了蒙古鞑子的骑射之法,加上官军常用的各种火铳。哪怕遇上了同等数量的蒙古骑兵,也能一较高下。

正因为麾下率领的精兵,张芳才如此狂妄自大、目中无人。他亲率大军,沿着石勇骑兵营的马蹄印紧追不舍。

因为石勇麾下的骑兵数量较少,只有三百人左右。而刘宣交给的也是骚扰敌军,拖垮敌人的军令,对骑兵营来说也有些任务繁重。所以在接近了张应昌大军之后,石勇却一反常态,放出的探哨大幅度减少,尽可能的集中兵力,连续击败了官军几路探马。

等引起官军重视之后,石勇马上吹号收兵。迅速的调转马头,离开了官道,躲入沟壑纵横的陕北高原之中。

石勇率领麾下的骑兵,不停地绕着圈子,距离张应昌的主力,距离总是不远不近。因为陕北之地道路难走,石勇这样绕路行军,不得不带来了大量的人马减员。

短短一日之内,跌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