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信用卡-第13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华尔街日报》此前发布文章称,天信电子虽然近两年表现优异,但是投资人对它的信心仍然比不上苹果公司。高盛一位资深金融投资人分析,如果天信电子现在上市,市值大概会达到1000到1200亿美元,大约相当于苹果公司的二分之一。
“超过苹果公司很难吗?”卢阳轻笑一声,“苹果公司的财务报表相信你也看过了,去年他们营收很高,但是和我们相比,高的有限。今年我们有几款新产品上市,在可预见的将来,我们势必会超过苹果。外界对我们估值低,不过是一种偏见。在他们看来,华夏的科技肯定比不上美国,天信电子肯定比不上苹果公司。等时间久了,大家就会知道,天信电子不但不必苹果公司差,还要比他们好的多。”
在卢阳眼中,全世界那么多公司,能够被他当成对手的,只有乔布斯的苹果。卢阳想到一年前,他和乔布斯在硅谷畅谈的景象。两人都对技术和品质有着超乎常人的追求,在未来智能电子的发展方向上,他们的观点也十分相近,很有种惺惺相惜的感觉。
除了苹果公司,卢阳对韩国的三星同样关注,别看棒子国地方小,他们折腾的功夫却是宇内第一。对这种一个国家支撑起来的公司,就算卢阳也无法忽视。这两年,三星在智能电子领域的发展让人侧目。最关键的是,这家公司无论和谁竞争,先天已经立于不败之地。为此,他们能够投入更多的资源进行研究,不容小觑。
另外,华夏的华威公司也受到卢阳的重视。华威进入智能手机一年来,发展速度也很快。根据卢阳了解,去年9个月的时间,华威的荣耀全球销量达到1000万部,去年年底,华威的邱立国推出荣耀2,截至到目前,荣耀2销量已经达到600万,其中国外销量100万。在华夏,高端智能手机市场,天信电子独占90额,而在中低端手机市场,华威则占了50。
“听你这么一说,我也觉得苹果公司不算什么了。”苏燕开玩笑道,其实她很清楚,别看苹果公司营收比天信电子高的有限,但是苹果公司的底蕴不是天信电子能比的。
“我们比苹果差的,就是底蕴。不过,时间会弥补这一点的。关键是,我们天信集团上下要有信心。”卢阳总结了一下。
之后,两人又聊到公司上市的问题。
“为什么首先选择天信电子上市,其实很简单,天信芯片、天信软件、天信光电和天信超能公司,这四家公司不会上市,它们将是天信集团保留的核心产业。天信制造暂时来说不适合上市,天信网络在天信电子之后会考虑上市。说实在话,我不喜欢金融股票这一套,更喜欢做实业。”卢阳解释道。
这是苏燕第一次听到卢阳对公司上市的全盘规划,内心里,她并不觉得卢阳这么做是对的。苏燕能够理解卢阳,因为他是一个掌控欲和不安全感很重的人,对一些公司如天信芯片上市,他会存在顾虑,比如丧失公司主导权等。el不照样上市了吗,为什么天信芯片不能呢?
作为下属,苏燕没有说什么,她跟卢阳已经三年多了,很清楚卢阳的个性,这是一个技术天才,是一个性格极强、蔑视商业法则的男人。
“郭威,霍盛,唐建明他们干的很漂亮啊,不到一年时间,他们不但把公司做起来,还实现几十亿的利润。老叶表现也不错,智慧联盟的占有率稍稍下降,但是还是超出我的预期。”卢阳对自己几个得力手下不吝赞赏。
苏燕道:“智能电子的火爆,带动了国内对智能电子硬件的需求。天信超能就不用说了,他们的锂电池已经成为全世界智能电子设备不可缺少的部分。值得一提的是,天信芯片和天信光电的国内市场占有率在今年年初提高了80一代的星核2智能芯片功能更强大,兼容性更强,深受各种品牌的青睐。在华夏,我们主要对手高通、三星和联发科的产品,在性能上都落后于我们,这也是第一季度天信芯片出货量大增的原因。”
“至于天信光电的增长,和唐建明的工作是分不开的。他对国内电子产业有着深刻的了解,同时又有广泛的人脉。前不久,听说他挖了不少韩国和日本的技术员,组建了世界一流的液晶屏研究中心。”
卢阳笑道:“这个我知道,为了这个研究中心,老唐足足花了十几亿。”
十几亿的技术投入在别人看来很多,但是卢阳觉得,只要这个钱花的值,就不用心疼。他这段时间打算整合公司技术部门,成立一个专门的天信研究院,从事最尖端的技术研究。将来,卢阳通过天道信用卡购买的所有技术,都将从这个研究院诞生。为此,卢阳已经做了百亿的预算。而且,这还是第一步,将来会再追加。
“大家做的都很好。”卢阳很快看过第一季度报告,看着那一个个夸张的增长率,卢阳心情十分愉悦。
“最新的调查结果显示,经济危机的影响已经慢慢消减,未来全球的电子消费会进一步扩大。新技术和新的网络服务也刺激了消费。预计到2012年,全球的智能手机销量将会超过6亿部。如果我们能占据尽可能多的份额,对于上市来说是十分有利的。”苏燕道。
卢阳没有看过苏燕所说的调查报告,但是以他对智能手机市场的预测,6亿这个数字还是保守了。不过不管如何,这几年对于天信集团绝对算是黄金时代。
“我希望天信电子上市前,能够占据全球智能手机市场30的份额。”卢阳提出一个大胆的要求。
“30果按照6亿来算的话,就是1。8亿部,这也太夸张了吧?”苏燕被卢阳吓到了,要知道,去年天信电子的智能手机销量达到3200万部,已经闪耀全球了。根据统计,09年全球智能手机销量比08年增长15到1。738亿部,其中苹果公司销量为2510万,占了14。4额。而天信电子则成了最大的赢家,以18。4额高居榜首。
这个成绩已经十分了不起了,但如果按照卢阳制定的目标,在未来两年的时间里,天信电子的智能手机销量要增加6倍,这简直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没有什么夸张,你看看苹果的手机销量就会明白,两年增长6倍,绝对不算什么。”卢阳说道,“08年,苹果手机销量不过440万,而今年一跃达到2510万,已经增长近6倍。所以,制定目标的时候,我们要大胆一点!”
苏燕很想说,从440万到2510万和从3200万到1。8亿,这能一样吗?不过转念一想,天信集团从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成长为今天的国际巨头,也不过是五年不到的时间而已。从一开始,这家公司就是一个奇迹,或许,这种奇迹还会伴随着公司……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原创!
aa2705221(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二百一十五章不能原谅
(全本小说网,。)
智能电子消费快速增长,已经成为业界的共识。除了智能手机外,平板电脑的登场也让人眼前一亮。和智能手机相仿,平板电脑也是天信电子和苹果公司的竞争。根据最新的数据,苹果公司的ipd销量略略超过“仙女”平板电脑,其主要增长点在北美市场。不管怎么说,苹果公司和乔布斯的口碑放在那,很多消费者还是愿意买账的。
天信电子经过三年的积累,口碑也建立起来了,华夏市场就不用说了,天信这个品牌已经被塑造成民族骄傲。在东亚市场,消费者对天信电子的认可度显著提升,连带着,“华夏制造”的名气也提升了不少。说起来颇为讽刺,在卢阳最讨厌的日本,天信电子的产品卖的很火。“仙女”平板电脑发售的时候,很多日本人冒着风雪,不惜连夜排队。这种新闻传回华夏之后,看到日本人被天信电子征服,国人大感骄傲。
天信集团不是上市公司,财务报表不用对外公布,不过,从天信集团公布的产品销量上,外界能够大致对天信集团第一季度营收做一下估算。特别是那些关注天信集团的媒体,更是抓住一切机会,想要采访到高层管理者。
没过多久,外界就出现了关于天信集团第一季度营收的报道。
“天信集团第一季度销售额或近千亿,卢阳身家再次飙升!”企鹅新闻这样报道。
“民营企业巨头诞生,天信集团超过华威,比肩工商银行!”搜虎报道。
“天信电子第一季度智能手机出货量超过1200万,力压苹果,仅次于诺基亚。”人民网报道。
天信集团蓬勃发展的趋势越来越受人关注,在华夏,天信集团已经成为民族企业,而在外国人看来,天信集团则是华夏创新精神的代表。在以前,外国人对华夏制造最大的印象就是价格低廉、质量差、山寨,而天信集团的出现,打破了这种固有印象,很多人开始意识到,在科技创新上,华夏不逊色于任何国家。
“老板,还有一件事情。”苏燕忽然说道,“上个月你答应的采访,到现在都没有兑现……”
卢阳挠挠头:“我记得已经采访过了啊?”
“不是国家台的采访,是美国《时代周刊》的采访。”苏燕提醒道,“对方已经多次来电确定时间,总不能一直这样拖下去吧。”
卢阳想起来了,当时自己答应了两个采访,最后只兑现一个。
“《时代周刊》采访的消息早就流传出去,对方说过这一次让你做封面人物,大家还是很期待的。”苏燕道。
卢阳嗤笑一声:“就是一次采访,有什么期待的。”
“那可不一样,这可是《时代周刊》,最具影响力和代表性的刊物,全世界那么多人,有多少能成为《时代周刊》封面人物?”苏燕道,“再说就是一次采访罢了,最多半天的时间……不对啊,老板,你以前不喜欢采访,但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排斥过,更别说拖了一个月。”
“没错,我就是故意的。”卢阳冷哼一声,“什么狗屁周刊,我不管别人怎么评价,在我看来,它就是一坨翔……”
苏燕有点发蒙,她完全不知道卢阳这么说的原因。
“提起这个我就有气!”卢阳生气了,“国人把登上《时代周刊》当成一种荣誉,也不管别人怎么看你,或许根本就是拿我们当小丑呢!”
“不会吧?”苏燕道。
卢阳道:“这些外国媒体的嘴脸,你又不是不知道。其他的不说,单说《时代周刊》对周总理的丑化,我就不会接受他们的采访。周总理可是我最敬爱的人……”
听了卢阳的理由,苏燕只能沉默以对。她发现,自己总是跟不上老板的思路,怎么说着说着,说到周总理了?她是不清楚《时代周刊》怎么报道周总理的,但是能让卢阳这么生气,肯定是没有好话。不过在心里,苏燕很不理解卢阳的举动,她心想就算这件事情是真的,但那都过去几十年了,你也没必要这么生气吧?
苏燕还想再劝,卢阳却说自己已经决定了,对此,苏燕只能说老板好任性。
卢阳也知道,自己这么做有些偏激,但还是这么做了。他也在心中问自己,假如在以前,《时代周刊》要采访自己,自己会不会接受。但假设也只是假设,现在,卢阳可以肯定的说,自己会坚决拒绝。
卢新光下班后,收拾了一下东西,然后小心的锁好办公室的门,这才离开。一路上,他碰到不少原来的同事,这些人见到他,不再像以前那样随意招呼,而是恭敬的喊一声“卢厂长”,这让卢新光心里很有成就感。
他所在的工厂是黄淮机械厂,这个厂建于上世纪50年代,是那个大建设时期的产物。这几十年中,机械厂经过无数变迁,能够屹立到今天,绝对算是一个奇迹。、
在卢新光的工人生涯中,机械厂主要生产农用拖拉机,不过,因为产品和技术原因,拖拉机销量并不好,以至于厂里的工人生活都很拮据。拮据归拮据,机械厂还是养活了200多人,100多个家庭。
对机械厂,卢阳比较熟悉。机械厂的很多景象,都存在于他的童年记忆中。收购机械厂,固然是为了自己父亲,但这也是原因之一。其实对卢阳来说,这个机械厂当真没有什么价值可言,至于当初跟父母说的理由,完全就是瞎编的。
“老卢,回去呢。”卢新光开着车从大门口过,门卫老李笑着道。
“嗯,回家了。”卢新光从车里甩出一包烟。
“嗬,玉溪……”老李接过烟,忍不住叫出声来。这烟他没有抽过,但是也听说过,200多一包呢。
老李笑嘻嘻把烟放进兜里,对卢新光挥了挥手,很是随意。卢新光也不在意,发动车子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