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教香江-第39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平井三郎笑道:“香港的漫画有什么好看的?我们又不是第一次来了,这里销量好的全是功夫漫画,香港的漫画家没有半点创造力。”
相田凉看到助手那一脸不屑地笑容,立即就沉下脸来:“巴嘎,我叫你买就快点行动,你的耳洞聋了吗?”
“哈伊!您稍等。”平井三郎脸上的笑容瞬间凝结,然后飞快地往酒店的前台跑。
平井三郎能来香港出差,中文是没有半点问题的,只不过粤语说得有点别扭而已。他叫来一个服务生,掏出两张百元港币吩咐道:“去给把香港最流行的漫画刊物买来,如果能够让我满意的话,额外算你的小费。”
40分钟以后,平井三郎抱着一堆漫画日报、周刊、单行本进来,恭敬地说:“相田君,您要的漫画来了。”
相田凉随便抽出一本《龙虎门》,只看了一眼就扔到边上,接着又看了看《中华英雄》,点头赞许道:“虽然仍旧是以功夫为主,不过这种现实风格在香港也算是有创新了。”
平井三郎做事滴水不漏,在上来之前就打听好了各种消息,说道:“这部《中华英雄》是前两年香港销量最高的漫画。”
相田凉点点头,将《中华英雄》单独摆放好,接着又抽出一本黄玉朗办的漫画日报,大致地扫了一遍就没了兴趣。
“咦,这本漫画有些意思!”相田凉突然捧着《飘渺之旅》说道,“这是香港少有的魔幻风格漫画。”
平井三郎解释道:“这部漫画改编自魔幻小说,作者是在日本都有些名气的康剑飞。前几天《飘渺之旅》单独刊印,首期就卖了23万册,打破了香港的漫画销量纪录。”
“那个大导演康剑飞?”相田凉惊讶地说道,“这居然是他的漫画,真是太有意思了。”
相田凉一口气就把40多页的《飘渺之旅》读完,点评道:“这部漫画的想象力实在太强大了,拿到日本去发行的话,一定能够卖出很好的销量,制作成动画片成绩也不会差。”
相田凉的工作除了把公司的动画片卖出去以外,还要负责搜集国外的好漫画,如果能低价购入版权制作成动画片的话,那将会是一装令人激动的意外之喜。
studio_deen公司的崛起,纯粹是因为拿到了《福星小子》和《哆啦a梦》两部好漫画的版权,所以他们在这方面格外注重。
又连续看了几个漫画刊物,相田凉终于翻到了《画王》,头版的暴漫让他瞬间眼前一亮。
“前所未见的漫画风格,这个作者是个开创性的天才!”相田凉说着去看作者署名,却是一个叫“周周”的人所画,他对平井三郎道,“你去找一下这个周周,看看他的漫画技艺如何。”
相田凉哪里知道,《画王》的暴漫向所有漫画爱好者敞开征稿,这个周周不过是一个普通读者而已。
继续读下去,后面的《粉红女郎》让相田凉颇为赞许,这种生活类漫画在日本也很有市场,当年王泽的《老夫子》在日本也是卖得不错的。
相田凉说道:“这个《飘渺之旅》和《粉红女郎》不错,可以买下他们的日本漫画代理发行权和tv动画改编版权。”
平井三郎拍马屁道:“相田君来一趟香港,不仅与tvb达成了合作协议,还慧眼识珠发现了两本有潜力的漫画,您真是太厉害了。”
相田凉微笑颔首,继续翻着《画王》,没过多久他的眼睛就直杠杠地盯着报纸。
“怎么了?相田君。”平井三郎问道。
相田凉口中喘着粗气,手指着漫画日报说:“马上去黑马漫画公司,这个《蜡笔小新》务必要买下来!”
平井三郎看了看手表,说道:“相田君,时间已经不早了,要不改天再去吧。”
“不,迟一刻也可能被别的公司买下来,”相田凉说着猛地站起来,收好画报飞快地往外跑,边跑边说,“我有预感,《蜡笔小新》将会和《哆啦a梦》一样受欢迎,只要能够亲手买下这部漫画的版权,获得的奖金就够我们吃半辈子了!”
“什么?和《哆啦a梦》一样受欢迎!那还等什么,相田君,我们快一点吧。”平井三郎瞬间化身为飞毛腿,连酒店客房的房门都来不及关,就朝前面的相田凉追去。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512 热卖当中
要这段时间香港最受大众关注的事情,除了愈演愈烈的谭张争霸,以及香港姐和东方姐选美大赛开始报名宣传之外,要属《画王》日报的热卖了。
漫画日报是非常难做的,像日本的漫画杂志基本上是月刊和半月刊,连周刊的数量都极为少见。
原因为何?
漫画的创作实在太耗时间了,根本没有那么多的漫画内容来支撑每天都要出版的日报。
如今的《画王》上面,每期只有两版暴漫、两版《粉红女郎》、两版《蜡笔新》,也是,一共24版的《画王日报》,最受欢迎的其实只有6个版面,剩下都是普通短篇、长篇和传统四格、六格漫画,还有足足8个版面的广告。
但即便如此,《画王》的销量也达了一个传统报纸都无法企及的成绩。
本来销量在6万多份稳定下来的《画王》,当《蜡笔新》开始连载以后,只用了两周的时间,销量攀升8万份。
如今巴掌大的香港有100多家报纸,但销量能超过8万份的报纸,也一个巴掌数而已。而如今《画王》居然一举突破8万份销量,可想而知《蜡笔新》的受欢迎程度。
而《画王》销量增长的过程当中,往往会出现这样的故事——
“一个人偷偷地什么呢,笑得闭不上嘴。”
“没,没什么。”
“快拿来我。”
“老豆。真没什么,我去做功课了。”
“拿来……居然是漫画日报。功课不做,回家这种东西。”
“别撕,我找同学借的。”
“整天知道些乱七八糟的东西,下次再被我发现,见一次撕一次。”
“呼,没撕好,我做功课去了。”
十多分钟以后,老爸找儿子:“这个《蜡笔新》哪里还有得?”
“老豆。只有《画王》上面有。咦,你不是不漫画吗?”
“老子《龙虎门》、《老夫子》的时候,你子还在穿开裆裤呢。明天给我买份《画王》带回来!”
“老豆你……”
有数据统计,香港人的报纸阅读率是能排进全球前三的,一个半岛能开设上百家的报纸,以及为数差不多的杂志,可想而知香港人确实有读报的习惯。
在香港办报竞争性极大。许多报纸直停产倒闭那一天,销量也没有突破一万份。但如果你的报纸能够与众不同,足够的吸引读者,那么想要冒出头也非常容易。
《画王》即是如此,虽然它的销量不足十万,但以公仔报的身份成为香港销量排名第六位的日报。足以震惊整个出版行业。
在另一个时空的日本,《蜡笔新》创作之初定位为成人漫画,直制作tv版动画时才删除了许多色/情成分,变得老少皆宜。
而《蜡笔新》的动画片,在日本长达20年的播出时间。收视率长期排在前十位。进入亚洲其他国家,《蜡笔新》也毫无阻碍地受推崇和喜爱。这足以明其魅力所在。
康剑飞根本没有过《蜡笔新》的原版漫画,他只是靠以前在福利院动画片时的记忆,把各个人物给设定出来。在东拼西凑地画了头两集后,便请人继续接着往下编,康剑飞只是偶尔提出自己的意见让其修改而已。
《蜡笔新》在连载几集以后,与原版的内容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漫画的情节也明显带着香港色彩,但其家庭的温馨与童趣却保留了下来。
是这样一部香港本土化的《蜡笔新》,引起香港老少读者的强烈认同,以至于把《画王》的销量给抬史无前例的8万份。
而黄沾的现任女友、一向自负才高的林燕妮,这次居然在《明报》为《蜡笔新》写了篇评论,这也是她终其一生写的唯一一篇漫画评论:
“本人并不喜欢漫画,初次得知《蜡笔新》是在一位友人家里。我这位友人三十有四,连孩都快学毕业了,但却捧着《蜡笔新》得津津有味。
我好奇地问友人,漫画有什么可的?
友人答曰,《蜡笔新》可与《老夫子》媲美,在家庭亲情方面犹有过之,算了60岁,这部漫画也能出不同的味道来。
笔者惊奇之下,找来《蜡笔新》第一期从头起,居然手不释卷足足了八个时。等回头过来,才觉意犹未尽,亦明白这部漫画为何在香港走红。
先来新的爸爸滕广志,一位典型的中年上班族,每天挤着双层巴士,在人流车往中赶往公司上班,这是绝大多数香港男人的生活写照;
而新的妈妈腾李美雅,是位传统的家庭主妇,她每天算计着家长里短,在超市大减价的时候疯狂出手,这是不是香港广大家庭妇女的一个缩影?
丈夫带着一身的疲惫回家中,却往往被家中的琐事纠缠得休息不宁;妻子带着满心的期盼等待丈夫,却经常迎来一身酒气。
这构成了香港最简单、最普通,也是最真实的一个中低层家庭,人们《蜡笔新》像是在自己家发生的一切。
在我来,《蜡笔新》并非是给孩子的漫画,而是以孩为视角的一部成人漫画,或者,是一部“成人童话”,只有经历过生活点滴甘苦的人,才能真正读懂故事背后影藏的温情……
生活本身并非尽如人意,它充满着各种困苦,只你用什么样的心态去面对。
在《蜡笔新》当中。腾广志不管家庭与工作的担子有多重,有空喝喝酒。觉得人生快慰不已;妻子美伢更加坦然,心安理得地躺着电视、午睡或者与邻居太太喋喋不休;连宠物白,都懂得自得其所地独自散步。
漫画作者为我们描绘了一个简单而温馨的家庭,经济也许不宽裕,丈夫不是高职,妻子也不算贤淑,孩子更加令人头痛。但是在纯挚的亲情维系下,腾家纵是曾因为台风吹倒房子而被逼公寓的房间暂度时艰。也无改他们与生俱来的乐天性情。在狭隘的鸡飞狗跳院中,腾家依然笑声不断……”
一直以前,漫画在香港都是不入流的东西,比如六十年代最有名的那批漫画家,现在全部改行做其他工作去了,又比如已经身家过亿的黄玉朗,依旧因漫画家的身份而被传统社会不起。
林燕妮却是香港有名的才女。如今专门为《蜡笔新》写评论,着实让许多不屑漫画的文化人感惊异。与此同时,林燕妮的评论也让《蜡笔新》的内涵格调,凭空又上了一层高度。
经过林燕妮的诠释,《蜡笔新》已经不是普通的孩儿漫画,而是一部记录香港普通家庭悲欢。教人积极乐观的励志漫画。与只懂得打架斗殴的《龙虎门》想相比,后者显然拍马都赶不上。
《蜡笔新》的话题被迅速炒热,其他报纸却是以新为话题中心:
“一个5岁的粗眉毛孩,经常当众出让妈妈难堪的字眼,这个孩已经在香港成了家喻户晓的明星。”
“大象。大象,你的鼻子为什么那么长……每当这一句都会让人喷饭。”
“据《蜡笔新》走红以后。宠物店里的白色狗好卖了许多。”
“这是一个只有五岁的孩子,但他那好食懒做、颠三倒四、自以为是的性格,常引发一箩筐令人喷饭的笑料,并庆幸没有一个像他那样的儿子或弟弟。”
“……”
如果仅以十多岁的少年观众而论,仍旧是《中华英雄》的读者最多,但算上全年龄段的粉丝,那么《蜡笔新》是当之无愧的no。1。
《东方日报》评论称:“《蜡笔新》是继老夫子后,香港又一伟大的漫画,它或许能改变现在香港功夫漫画泛滥的局面。”
原本野心勃勃要将玉郎国际上市的黄玉朗,如今已经半个月没有在公共场合露面,因为这种事后出门,一旦被记者碰上会非常难。
《蜡笔新》的主笔作者椰人,也在凤凰台最新一期的访谈节目中亮相,并且揭示了《蜡笔新》一些创作内幕。
主持人:“椰人先生,此时电视机前的观众或许对你不是太了解,你能做一下自我介绍吗?”
椰人:“当然可以,我本名彭建业,原来在上官宝先生的《喜报》工作,后来随师父上官宝加入玉郎国际,目前在康剑飞先生的黑马漫画公司任职,主笔创作《蜡笔新》。”
主持人:“你以前画过什么漫画?”
椰人:“我参与过《龙虎门》、《李龙》、《中华英雄》等漫画的创作,虽然都是为别人打下手,不过却锻炼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