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世穿越帝国-第58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夏军在坚壁清野的同时,竟然还重点大肆宣传关于兴华军的各种各样的负面内容,诸如“丑恶的嘴脸”“残暴的手段”“杀人不眨眼”“肆意屠杀”“兴华军将会抢劫一切财物,粮食。”之类,旨在江州百姓的心目中,营造出兴华军是一个虎狼军队的形象。更重要的是,他们不仅用言论抹黑兴华军,甚至还打着兴华军即将入侵江州的借口,四处搜刮江州百姓的钱粮!
简而言之,夏军是极尽所能地,要让江州百姓深信不疑一个营造出来的假象——他们之所以要向夏军缴交钱粮,之所以遭遇被迫离开家园等等厄运,是因为夏军需要紧急应战,而夏军之所以需要应战,正正就是因为兴华军要挥军而来,入侵云州,所以,所有的一切,完全是因为兴华国!是兴华国要破坏江州百姓的安稳生活!
多重动作之下,夏军成功转移了大多数江州百姓的仇恨,让江州百姓,对于未曾谋面的兴华国,产生了强烈的恨意。
夏军的策略,且不说是正道还是卑鄙,都已经产生了效果。对于兴华军而言,他们都必须要正面面对,并且采取应对措施。
于是,得此消息之后,里昂和魏英才等征伐江州大军的军官,不得不暂停作战计划的具体安排,再次聚集在一起,举行紧急军事会议,商讨应对之策!
在这个军事会议当中,军官们一致通过决议,增加了几条需要注意的规矩。比如,由原先的要善待江州百姓,更改为要谨慎接受江州百姓。
不得不说,夏军这一招,确实非常狠,企图断了兴华军的路。
就算兴华军现在尚未打到江州地带,还没等他们击败夏军进驻江州,夏军的这些招式,已经让兴华军进不去江州了。
因为江州西南地区的百姓,许多人被迫离乡,这已经是抛家失地的仇恨了,留下没有走的百姓,就算没有怨恨兴华军,恐怕也不会给兴华军多少好脸色。
既然如此,兴华军要有应对的预案。
接下来,在兴华军接触江州百姓之前,为了和缓江州百姓对兴华军的不良观感,一律要先行派遣宣讲员,深入到百姓当中去,以中肯的角度,向江州百姓宣讲兴华军的政策。
这一点非常重要,只有让江州百姓自己亲自面对兴华国的人,并且从宣讲员的所言所行,看出和夏军所刻意诋毁的不同点,才能让江州百姓有可能接受兴华军的意愿。
届时,再由宣讲员从自身最直观的感受,判断百姓持有何种态度。一般情况下,只要是持有中立态度的百姓,就是值得兴华军极力争取的民众。
但是,这一个应对的策略,有一个需要注意的地方,就是,在宣讲员接触江州百姓,并能够顺利获得百姓重新接受的意愿之前,不允许兴华军队,在没有任何防备的情况下,接近江州的百姓,也不允许江州百姓接近兴华军,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军中会议结束后不久,里昂和魏英才则继续就未完成的军事安排,进行最终的确定。随后不久,两人分别率领的两支部队,就按照原定计划,一前一后进入江州。
因为里昂率领的军队是主力部队,所以里昂部队走的是夏国的官路,沿着道路一路攻伐。魏英才率领的部队是偏师,负责扫清主力部队周围的一些夏国的杂牌军,比如夏国的民团,乡兵等等,都是打击的对象。
攻破壶关之后,时隔半个月,兴华军第二次入侵江州。
远在中州的夏国朝廷,也得到了夏军的奏报。
夏国皇帝唐龙辉,他的怒气怎么都忍不了。
在大殿之上,当着百官的面,唐龙辉直接把战败的奏报,扔到大殿的地面上。
啪的一声,百官无人敢发出声音。
“数十万大军,竟然就给我这么一个成绩?!不能收复云州也就罢了,还丢失了壶关!”唐龙辉怒道,“立即下旨,问责白奇,他是怎么指挥军队的!”
“陛下息怒!”百官纷纷下跪,劝道。
“息怒!息什么怒!五年的准备,就得到这么一个结果!”唐龙辉站起来,继续吼道:“区区兴华军,竟然还要坚壁清野,不惜伤害我朝百姓,才能防住兴华军的入侵。你们都说说,怎么会有这种道理!把白奇召回来,我要问一问,他是怎么指挥夏军的。”
“启奏陛下,微臣认为白奇元帅不宜召回。”
“陛下,阵前换帅,不祥!”
有几名大臣站出来,劝唐龙辉要谨慎换帅。
许多时候,战场上随意换将,只会导致军队更加混乱。
唐龙辉不是一个无能的君主,说换帅,不过是他发泄一下心中怒火罢了。他还是明白夏国大将,也就白奇靠得住,换不得。
最重要的是,白奇是坚定支持自己的大将。如果唐龙辉罢了白奇,没准暗处的敌人会蠢蠢欲动。唐龙辉很清楚,为了皇位,他们兄弟内战,他杀了不少的人,自家兄弟也杀过,不能不防。
“众卿所言,有道理。不过,战败是事实,不可不罚。白奇罚俸三年,将功赎罪。如若再战败,他就不要回来见朕了。士兵无不用,则士兵无罪,将领有罪,全体将领官职降一级,以观后效。”唐龙辉想了想,又道:“壶关守将蒋坤,失去壶关,有罪,宣告天下。念其死去,不论家属罪过。”
“陛下,壶关已失,微臣认为敌军不日入关,不如早作准备,命各地官府勤修战备。”丞相肖栋梁说道。
“丞相说的有道理!中州,东州即日起征兵,勤加训练,以待诏令。各地官府筹集粮草,确保战事不失。另外,立即调集两州精锐大军,前往江州东华城。”唐龙辉又一连下了几个旨意。
“严禁兴华商人在夏国境内进行任何买卖!”唐龙辉下达了严禁兴华商人在夏国境内赚钱的命令。不过,有鉴于五年前兴华国进犯云州所用的借口,他没有命令官府赶尽杀绝,最多也就是监控兴华商人,留了一线。
壶关大败,夏国朝堂上下震动不已!
壶关大败,意味着夏国的门户大开。兴华军进犯江州,江州无险可依,只有高墙。如果兴华军不理会高墙,入寇夏国,向西向北可犯凉州,向东威胁中州和东州。许多大臣仿佛看见了夏国北方地区,笼罩在兴华军可怕的兵锋之下,百姓流离失所的场面……
第七百九十四章
朝堂之中,夏国丞相肖栋梁,倒是把形势看得最深。
肖栋梁看到的,远远不止是明面上显而易见的,在夏国江州即将发生的兵灾,更重要的是,他还仿佛看见了,整个夏国即将要面临一场极大的危机!相比于周围众位大臣还在商讨战事,肖栋梁的担忧,已经蔓延得更长远了。
因为,肖栋梁看到的危机,那是一场粮食危机,经济危机!一场即将在民间爆发的极大危机!
肖栋梁完全可以预见,正如此时皇帝的震怒程度,大臣们的愤慨,夏国的战事,是如同箭在弦上了!战事一旦大规模地爆发,影响的地区范围比较广,由此引发的,必定是民间的混乱。
很快,为了应付战事,夏国各地的地主士绅们,肯定就会开始囤粮,一旦他们开始这样做,必定马上引发粮价大涨。粮价大涨,瞬间增加平民百姓的负担,平民吃不起粮食,只能挨饿。挨饿还不是最可怕的,就怕商贩囤粮的欲望不止,官府不清明,还趁火打劫,逼得平民不得不卖儿卖女。
一旦平民被逼到再也活不下去的境地,官逼民反,恐怕会出现民间暴乱!
一旦夏国各地民众一起发生暴乱,这就等于雪上加霜。
试问,如果夏国已经与兴华军开战,兵马已经调配去沙场杀敌,又哪来那么多的兵马,再分出来去镇压民乱呢?
一想到这种可能性,肖栋梁顿时不寒而栗!再回头看看这些人,还只顾着踌躇满志要奋勇杀敌的时候,肖栋梁心中更是焦虑不安。
肖栋梁想了想,就等着下朝,再去皇帝的御书房,将他的担忧秘密禀报皇帝,希望朝廷提前采取措施。
其实,肖栋梁并不知道,有这样想法的人,并非只有他自己。
夏国是一个人口近乎一亿的大国,而在朝堂之上,又岂止文武百官?事实上,像肖栋梁这样有独到见解之士,自然不在少数。所以,肖栋梁以为,只有他自己在担忧夏国的前景,不过是他的一己之见。肖栋梁能想到,在场的部分朝官,其实早就已经想到了。
只不过,想得到是一回事,付诸实际行动,就是另一回事了。
首先,他们并不打算将自己心里的想法禀告皇帝,而是选择一直闭口不言,尤其,眼看此时此刻,皇帝如此震怒,想必是更想要挥军直下击退兴华军,而不一定能接受任何其他中庸的做法,所以,一旦他们的话不是皇帝所想要听到的,恐怕只会平白给自己惹祸上身;
其次,即便他们的顾虑,是为国的良策,可是,这些已经为官多年的臣子,又怎会不懂官场的潜在法则?任何于民有利的良策,如果是他们先于皇帝而提出的,未免有功高盖主的嫌疑,那也一样会给自己招来麻烦。
因此,这些大臣,选择了不同于肖栋梁的,更为自私自保的做法——只为自己的家族考虑,只为自己的仕途考虑。
事实上,他们不仅仅是此时此刻选择自保,他们当中大部分,更是早就不约而同地采取了一致的做法——囤粮。相比于肖栋梁此时还在忧国忧民,他们当中不少人,动作可快多了。
早在一周前,中州东州的一些富贵人家,已经消息十分灵通地,开始囤积粮食了。而且,他们除了囤积粮食防备战事之外,还囤盐,囤金银,以待乱世的到来。不仅如此,一些深受夏国皇恩的勋贵,也加入了发国难财的行列。
简而言之,肖栋梁所担忧的问题,其实已经隐隐开始有了苗头了……
江州,壶关以东三百里官道上,里昂站在一块界碑前,踌躇不已。此时,在里昂的身后,正是他亲率的一万五千士兵的兴华军主力部队。
这支部队,正站在官道上,这官道上有一条小岔道,沿着小岔道一直走,距离界碑大约一公里的地方,就是花梨镇。
“司令,前面是花梨镇。它是距离壶关最近的一个小镇。上一次,魏长海将军为了要尽快攻下阳城,并没有率军进花梨镇。”一名兴华军官向里昂报告。
里昂闻言,点点头,遥看着远方,下令道:“这一次,我军出征江州的目的,不仅仅是攻打阳城,还要开疆扩土,以便帝国统治这片土地……既然花梨镇属于帝国的小镇,那么我们就应该看一看花梨镇,让花梨镇的人感受一下兴华帝国军队的强大。”
随后,里昂还从兴华军官的口中得知,花梨镇只是一个有数百户百姓的小镇,如果一下子让一万五千士兵全部进驻这个小镇的话,恐怕因为士兵的数量太过庞大,而导致小镇吃不消。因此,为了消除花梨镇被迫容纳军队的压力,里昂命令兴华主力大军,在花梨镇外就近扎营,然后,他只是派遣一支千人团的兴华小分队,先行进入花梨镇。
带队的军官,是一名年轻的军官,名叫吴俊杰。
吴俊杰,曾任云州军团营长,此前魏长海的部队在出征的时候,吴俊杰也是随军的军官之一。这一次,征伐江州的这场战事,更换的只是全军统帅,并不是像吴俊杰这样的下属军官,所以吴俊杰仍然跟在里昂部队里,继续担任军官。
只不过,这一次随军出征,吴俊杰的心态,和上一次相比,就有了很大的差异了。
其实,上一次兴华军在江州的失利,一直让吴俊杰等一批基层军官,心中久久怀揣着不服气的。因为,那是一场本不该有的失利。
甚至于,吴俊杰其实暗自在心里,因为这场失利而对魏长海有怨言。在吴俊杰看来,如果当时不是魏长海决策失误,仓促出战,只一门心思想要攻下阳城,而不顾军队其实应该首先做好充分的战前准备的话,兴许最后,他们兴华军并不至于要落得仓促退兵的下场。
吴俊杰始终是认为,夏军那群三流骑军,根本就不是他们兴华军的对手。可是,就是因为策略上的错误,吴俊杰他们,还没有机会到真正的战场上,与夏军一决高下,这样的失败,对于吴俊杰等年轻基层军官而言,无疑是等同于耻辱的。
因此,好不容易终于等到兴华军再度出战夏国江州,并且不是魏长海作为统帅,而是换成了更为沉稳的里昂来领军出战,正所谓,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只等着里昂下令出战了,对于年轻的吴俊杰而言,这无疑就是最好的机会!让他们兴华军一雪前耻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