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风流唐帝国 >

第51章

风流唐帝国-第51章

小说: 风流唐帝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远处,曹州城中浓烟滚滚,乌烟瘴气。起义军已经攻入城内,大部分官兵都一哄而散的逃命去了,只有极少数官兵,还在城头、巷中做最后的垂死挣扎。义军眼下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开仓放粮,吸引那些身处社会最底层的人们加入义军。当然,最重要的还有一点,那就是将那些富豪大户悉数抄家灭族。一方面将那些富豪大户反抗的力量消灭,一方面也可以将他们的财产据为己有,大发一笔。这中间自然少不了奸淫虏掠之类最让人深恶痛绝的勾当。
    王仙芝心中很清楚城中发生的一切。他心中并不赞同这种不问青红皂白,杀戮一切富豪大户以及对他们家小奸淫掳掠的做法。
    尤其奸淫掳掠,根本就是一支军队的军纪开始败坏的源头。这种苗头一旦放人其扩大,那么这支军队,迟早会变成所有普通老百姓都痛恨的那种贼兵、匪兵。这并不是他愿意看到的。
    但是他却无力去改变这一切。义军虽然以他为大头领,但是义军中绝大多数士兵和头领对那些富豪大户的切齿仇恨,就算是他,也不能阻挡他们报仇的行径。而对这些被仇恨和财富冲昏了头脑的士兵们,根本就不相信或者懒得去分辨那些为富不仁的大户和那些宽仁有加的大户。在他们简单的脑子里,一切大户,统统该杀!只要他王仙芝不想让义军反对他,那么他就不能这么做。
    而整饬义军军纪的举动,每每在他心中起意的时候就因为种种掣肘就不得不半途而废。这些来自社会最底层的义军士兵,他们不懂什么国家大义,也不懂什么拯救苍生。他们起来反抗朝廷,仅仅是为了活命。而当活命这一愿望已经达成的时候,他们的也就随着自己身家的逐渐增长而逐渐膨胀起来,从此忘记了自己起兵的初衷。习惯了靠抢劫为生的人,是不可能再回头去自食其力的。他们也一样,军纪的缰绳一旦放开,就再也难以收回来了。
    或许自己企图借助这些目光短浅的贫苦农民去夺取天下的行为,压根就是一种错误吧。
    王仙芝心中不由得这样想。
    “老王1
    远处的呼唤将王仙芝从沉思中唤醒过来。
    王仙芝回头看去,远远过来一帮人,为首一人,满面虬髯,一脸粗豪,看起来是个莽汉。但实际上,如果仔细看的话,回看到此人目光中隐隐闪烁,乃是一深有心机之人。此人并非别人,正是与王仙芝并为义军两大首领之一的黄巢。那“老王”的叫声,正是黄巢发出来的。
    此时义军中,虽然以王仙芝为首,但实际上,王仙芝并不能控制所有军队。将近两万的军队中,其中有一万多,或者从长垣起兵时就跟随王仙芝,或者在王仙芝攻陷濮州后加入义军,都是王仙芝的嫡系部队。而剩下的几千人,却是黄巢从他自家乡里冤句起兵时拉起来的人马,自然唯黄巢马首是瞻。王仙之要想调动他们,还得通过黄巢这一关,否则压根就别想他们听命。这便是黄巢的嫡系部队了。
    这黄巢有一身好武艺,据说还读过几年书。不过他为人豪爽,性情又耿直又暴躁,虽然有过人的勇武,却没见半分书卷之气,估计也是他在给自己脸上贴金。王仙芝以自己饱读诗书为豪,难免有些瞧不起他。
    黄巢与他从前在做私盐贩子的时候,彼此间都是“老黄、老王”的称呼。可如今他王仙芝已经是义军大头领,说起来也算得上是有头有脸的人物了,再整天被人“老王老王”的叫,脸面上实在有些不好看,心下就有几分不喜。
    可是,尽管心中不喜,他却不能表现出来。黄巢好歹也是义军的第二号大头领,手下又有几千人的嫡系部队,更有过人的勇武。此时双方刚刚合并不久,王仙芝也不能不对他有所忌惮,也只好任他满口乱叫“老王”了。
    心中越加不满,表面上王仙芝却表现得十分热情,脸上堆笑迎了上去:“老黄……”拍着黄巢的肩上哈哈大笑。
    黄巢的脸上闪过一丝微不可查的不屑神色,也跟着王仙芝大笑起来。
第八章 隐忍如初
    “皇上,此时发动还不到时机呀!如果硬要发动,只怕不但我们的损失会加大,而且成功的可能性也难以保证!皇上,还请您暂时打消这个念头吧1
    一间密室之内,来鹄正在苦苦劝谏铁了心要马上干掉田令孜,重掌朝政的李俨。WWw。
    如果说那天朝会上一时产生的想法让李俨初步有了提前发动的念头的话,那么此后发生的一切就让李俨拿定了主意。
    那天散朝之后,田令孜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找到李俨,然后对他说了一番表面上恭恭敬敬实际上却隐含威胁的话。这些话中遮遮掩掩表达出来的意思就是:别看你是皇帝,但这个大唐,这个朝廷,这个皇宫,还是我田令孜说了算!
    这些话,如果换了历史上那个昏庸无能,只知道嬉戏玩乐的李俨,或许他真的听不出其中的意思来。但现在的李俨是什么人物?他可是来自后世的人,诸如此类的话,在什么电视、电影、小说上都看了几百遍了,还有听不懂的道理?
    然而正因为他听懂了,而且因为来自后世的原因,比谁都更懂这此中的意思,所以他才会更加恼火。
    而此后,田令孜更通过种种对李俨掣肘的做法,不但在语言上,更在实际行动上,明确的告诉了李俨,这个朝堂之上,话事的到底是谁!
    这一切,让韬光养晦的隐忍手段已经有一定火候的李俨,再也压抑不住年少气盛的冲动,下定了决心要尽早铲除田令孜。
    于是他向来鹄透露了这个想法,要求来鹄对这一行动开始策划。
    然而这个命令一传出来,为了保密起见,等闲只与李俨用书信密语往来通消息的来鹄,也不得不破例紧急要求与李俨会面,目的则是为了打消李俨的念头。
    李俨正在气头上,哪里肯听?来鹄苦口婆心的一番劝谏,全被他当成了耳边风。
    “来爱卿,以朕手中掌握的实力,再加上你在田老贼身边潜伏,完全可以趁其不备,一举将这个老贼铲除1
    “皇上!微臣知道您最近被田老贼逼得很难受,可是皇上,欲成大事,就得忍常人所不能忍啊!现在还不是我们发动的最好时机啊!皇上,为了您的大业,为了天下苍生,您还是委屈一下,再忍忍吧1
    “忍忍忍!你要朕忍到什么时候?朕已经忍了整整两年了,实在再也难以忍受下去了1
    “皇上息怒啊!您忘了您定下的策略么?您忘了您的推断么?”
    这句话如同闪电般,击中了李俨的心灵,他暴怒的心中,顿时开始冷静下来。
    是啊,自己定下的策略,自己对未来的推断,不,应该说是预测了。因为在后世,已经明明白白的将此后发生的一切都写在了历史书上。
    正是基于这样的历史,自己才定下了隐忍的策略,否则在自己稍有力量能够对付田令孜的时候,就会冒险铲除他了,又何必忍气吞声,受这田令孜的掣肘呢?
    冷静下来的李俨,恢复了从前和来鹄一起定策时候那冷酷无情、目光高远的李俨。
    “来爱卿说得很对,眼下的确不是发动的良机1李俨低声细语,仿佛在向来鹄说话,又好像是在说服自己:“现在发动的话,就算能够成功收拾掉田令孜,也没办法从根本上缓解大唐的局势。眼下朝廷政令不出长安,就算铲除了田令孜,政令仍然出不了长安,又有什么意义呢?到时候,只要有任何差池,责任都是朕在背,哪像现在,朕虽然被田贼控制,有任何责任,却都可以推到他的身上!到时候朕将之铲除,千罪万罪,皆田贼之罪,千功万功,皆朕之功1
    “嘿嘿嘿……”
    说到这里,李俨开始冷笑起来。
    来鹄不由得想起当初与李俨定下这策略时候的情景。
    那时候李俨也在冷笑,听到这笑声,号称泰山崩于前而不变色的自己,竟然也从心底里冒出一股凉气,整个后背,都被自己的冷汗湿透了!
    当时李俨的话他还记得很清楚: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尽管不想承认,朕还是不得不承认,当今的大唐现状,比起这诗句中描写的,只有过之而无不及!可是,如果没有什么意外的变化,就算朕是太宗文皇帝复生,也对此心有余而力不足!毕竟整个大唐的根基,大唐所有重要部门和基层部门的官员,都是属于‘朱门’范畴的!朕如果要改变这一现状,第一个会起来跟朕做对的,就是朕手下的官员。到时候朕别说重振河山了,只怕这条命都保不住!所以,在没有意外出现的时候,朕只能保持现状。”
    “可是,意外真的不会出现吗?大唐的普通老百姓的确很能忍,很能吃苦,但是再能忍,再能吃苦,也终究有个限度!然而眼下控制大唐的那些豪强地主,高门大阀,大官小吏,他们却只知道无限度的压榨这些老百姓。一旦这些老百姓再也难以忍受的时候,他们就会效仿陈胜吴广之流,揭竿而起!先帝在位时,大唐处处民变,已经说明了这一点!而那些压榨剥削老百姓的人,却只知道用兵去镇压,去平叛,根本就没想过对老百姓好一点,对他们的压榨轻一点。他们糊涂啊1
    “要知道,这个天下,什么人最多?老百姓最多。那些军队的士卒主要来自哪里?也是来自老百姓啊!他们对老百姓的压榨剥削到了极点,那些军队的士卒也会同样的起来造反!而由于他们本身的军事素质远远高于老百姓,所以他们的反叛,就更加难以扑灭。庞勋之乱就是典型的例子。”
    “所以,如果这一切还没有一个根本上的改善的话,我大唐的天下,只怕也来日无多了!幸好,还有朕在!哼哼,朕要中兴大唐,最大的阻碍和敌人就是他们!无论是宦官也好,藩镇也好,还是那些党争的官员也好,别看他们各自立场不同,实际上,他们都有一个本质上的共同点:那就是他们都是压榨剥削老百姓的主力,同时也是朕振兴大唐的敌人!而那些被逼得走投无路,不得不起来造反的反贼们,最痛恨的也是他们。这么说起来,朕跟那些反贼们,就有了一个共同的敌人!朕虽然是皇帝,对于这些人却完全没有办法从根本上消灭他们,顶多是拉一派,打一派。可是无论拉谁打谁,最后的结果,都会是让其中的一派坐大!所以朕不能动他们。”
    “可是,朕不能动,难道别人就不能动吗?那些反贼们,虽不是无法无天的人?要不然就不会起来造反了!朕拿这些人没办法,那些对他们切齿痛恨的反贼们却有将他们抄家灭族,决心!既然如此,朕为何不能让那些反贼们替朕动手对付这些人呢?”
    从来都是皇帝跟大臣联手对付反贼,却从来没有皇帝利用反贼去消灭自己的大臣!
    李俨的这种想法,实在太让人震惊了!
    可是不得不承认,用这种方法对付那些大臣,却相当有效。既消灭了那些不听皇帝号令的大臣,也避免了背上一个滥杀大臣的暴君之名!
    这一招,真的好生阴毒!
    就连从前不属于压榨百姓这一阶层的来鹄,也难免有了兔死狐悲之心:“皇上,这样做,是否妥当?毕竟,还有很多人是爱民如子的呀1
    只听李俨恶狠狠的道:“成大事者不拘小节!要成就一番大事业,就必然有很多牺牲。那些不该杀的人,就算是朕中兴大唐所必须付出的代价吧!想必,他们如果知道自己的死能换来大唐的中兴,一定会含笑九泉的!更何况,如果真的爱民如子,那些受过他恩惠的老百姓们,又怎么会去对付他们?”
    来鹄不由得打了个冷战,再也不敢多言,转而寻找起这个计划的破绽来:“可是,等反贼把那些官员们都杀了,谁来替皇上管理天下呢?皇上又怎么去对付那时候已经形成气候了的反贼呢?”
    “那些无能的官员死了,难道偌大一个大唐,就找不到代替他们的人了?哼!如今我大唐,虽然官员无能,可是向来卿这样心怀苍生,有真才实学却不得任用的人,不知有多少!那些无能的官员死了,正好给这些人腾位置出来!朕何愁找不到足够的官员?至于反贼成了气候的问题,这就更简单了!除了那些野心勃勃想当皇帝的人,那些普通的反贼士卒,哪一个不是实在活不下去了才去造的反?只要朕给他们饭吃,让他们能够好好的生活下去,他们又怎么会去造反?而那些反贼的头目,手下的士卒都没了,他们拿什么来抵抗朕的天兵?”
    ……
    “来爱卿,来爱卿……”
    李俨的声音把来鹄从回忆中唤醒:“来爱卿,朕想明白了。一切还是按照原计划行事吧!爱卿今日劝谏有功,值得嘉奖,朕就封你为开国县男,食邑三百户,封地嘛,你的家乡豫章,你自己选个好位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