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门科举-第14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着这满桌的美食,几天没吃好的宗泽,喉头剧烈的耸动了起来。接过母亲递过来的汤,宗泽美美的喝了起来。然后又吃了小半碗的饭,就放下了碗筷。已经有七分饱了,可不再吃了。
林淑芳也知道,宗泽不能一下吃的过饱,这样也刚好。见宗泽不吃了,林淑芳赶紧劝他去歇息。宗泽也确实累的不行,闻言也不多话,一头扎在被子里睡了起来。
这一觉只睡到日上三竿才醒来,起来真是全身都松快了。见宗泽起来了,林淑芳赶紧将灶房里一直热着的饭菜端了过来。
试考完了,今天可以好好说说话了,于是林淑芳就坐在一旁,边看宗泽吃饭,边说话:“宗泽,今天一大早,上次给我们家送信说房子的事儿的那个黄公子就遣人来了。人来时,你正在睡。我说将你叫醒吧,人又不肯。就对着我问了几句,听说你都还好,就急急的走了。”
“宗泽呀,我看这黄公子对你可是关心的很,你这朋友可真还不错。我看呀,你要是休息好了,可得去他们府上好好道道谢才是。”林淑芳一脸笑意的道。
听得母亲之言,宗泽正在夹的菜,一下子掉回到盘子里了。宗泽很是疑惑,娘今天这话说的可是有点不对味儿。宗泽咯噔一下,莫非娘知道了什么?她怎么知道的?
宗泽强自镇定下来,装作不经意的道:“嗯,他上次报信,儿子还没谢的。等瞅个空儿,儿子好好儿的谢谢他。”
林淑芳见儿子这装样儿,心里笑的不行。不过,做娘的总是心疼儿子的,也不拆穿他,接着又跟宗泽说起了另外一件事:“宗泽啊,你这次考试,关心你的人不少。今儿个你还在睡时,除了这个黄公子,还有个朱公子今天也亲自上门来了。”
“不过这个朱公子可没黄公子好说话儿,我说了半天儿才将人请走。我看他面生的很,之前也没听你说过,有个姓朱的朋友。他是谁啊?你跟他关系很好么”林淑芳有点担心的问道。
可不怪她担心的,这个姓朱的公子,一看都知道是女扮男装的。还亲自找到家里来了。知道儿子受欢迎是好事儿,可是,这朱姑娘一看都是骄纵的很的。跟那黄姑娘可是差的远的。林淑芳见第一面就先自不喜的很。她还是喜欢那黄家姑娘。
虽是知道自家儿子洁身自好的很,但还是怕儿子欠情债。所以,林淑芳才担心的要问。
朱公子?宗泽想了下,没想到谁。摇摇头对他娘道:“朱公子?不认识。许是找错了吧。
见儿子一脸自如,林淑芳也放了点心。然后母子俩又说了些其它的。宗泽见他娘这样东拉西扯的,猜到肯定是想问自己考试的事儿呢。正要开口跟他娘说呢。
这时,门口传来了陈忠运迎客的声音:“王老大人来了,快请进。”
听得是老师来了,宗泽连忙出门迎接。出来时,王进士已经到了院中。宗泽赶紧躬身行礼:“学生见过老师。老师屋里请。”
屋里,林淑芳急忙招呼丁全他们收拾过碗筷桌面。自己忙忙的去张罗茶水去了。
林淑芳亲捧了一杯茶到王进士手上。王进士笑着接了:“世侄女,不用忙活了。我今儿过来,是有事跟宗泽说。”
第173章
王进士来; 自然是来问宗泽考试之事的。王进士可是为宗泽这个最得意的弟子操碎了心。这不,宗泽刚才考场出来,他就迫不及待的上门了。
王进士抿过几口茶后,问宗泽道:“这次考试如何?”
宗泽赶紧一一道来:“其它还好,就是开场的截搭题可是吓了我一跳,我都没想到首题都会是一道截搭题……”
听宗泽说完; 王进士莞尔道:“所以; 这就是为什么要求你们基本功过硬啊。《四书五经》要读了再读的。考试总是要做好万全准备才好。”
王进士又继续问起了宗泽这次考试的心得; 要他学会总结经验教训。宗泽连连点头,想着自己最后一场的惊险事儿; 亟待找个人倾诉一番,可是看到爹娘俱在一旁。怕将娘吓着,宗泽忙又吞了回去。
见宗泽几次张嘴欲说什么,又没开口。王进士思忖宗泽可能是有什么事; 看他神情; 想是不想让他娘知道。于是王进士笑着对林淑芳道:“我说世侄女,今儿个我来了,你可得好好的做几样家乡菜端上来。可是不要去外面叫了。”
听得王进士这样说; 林淑芳连忙起身张罗去了。见他娘走开后,王进士问宗泽道:“我看你一直都有话想要说的; 可是有什么事?说来听听。”
见娘走开了,只他爹跟王进士在座,于是宗泽赶紧将昨日考试快结束时的惊险情况说了出来。
听得宗泽竟然遇到此等事体。王进士跟陈忠运都是吓得心头滴汗,真是险哪; 搞不好十年苦读,一朝散尽。陈忠运气的大骂了一通那彭符。
王进士沉吟一阵,对宗泽道:“这事你也有欠妥之处。我们常说察言观色。这世上最是有那等小人,心胸如同针鼻大小。那彭符当日问起你来时,你就应多观察一下。发现此人难缠,你稍稍敷衍一下也不是不可。当然了,这事也不能怪你,毕竟偶然性太大了。不过,日后你却是要从中吸取教训。”宗泽诺诺连声的应道。
因着这事,气氛有点沉闷。宗泽说出来人舒服多了,但见好像惊着了父亲跟老师。赶紧转移话题道:“这试考完了,等放榜也急人。顺天府的放榜好像是九月初五以前?”
说到等放榜,王进士是最有同感的。这滋味,真是谁等谁知道。宗泽有时想到这个,就难免想到前世等大学通知书的焦灼劲儿。
王进士道:“嗯,乡试放榜时间,一直都是小省在八月底前,大省在九月初五前。顺天府乡试一向是要等到九月初五才能放的。这些天,你要是在家等的难受。适当的出去走走也可。正所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整日埋头苦读也要有个度才是。”宗泽连连点头应是。
说到等榜的事,王进士却是想起一事。他前些天也听人说起过,说圣上今年在国子监点了个解元。这人好像是宗泽。
王进士上次问宗泽国子监跟圣上奏对时的情形,跟这传言也对的上。但是,王进士也想到那点,顺天府乡试的解元一定得是直隶人氏。所以,这个也还做不准。因此,王进士也就将这话咽了回去。心道,一切静待九月初五放榜再说吧。
王进士想到的这个问题,现在顺天府主考官翰林院学士王景正犯愁呢。这可要如何平衡呢。他要是敢直接将那陈宗泽点为解元,估计直隶学子会撕了他。可不要小看考生的力量,洪武年间那刘三吾的前车之鉴还摆在那儿呢。
可是他要是不点陈宗泽的话,那就是有违圣上之言了。随着放榜日的一天天临近。王景就有点越来越犯愁了。
不过,他也不是一直为这事儿愁,这么多卷子在这儿摆着呢。还是先看完卷子再说。
考生们的卷子由弥封所弥封后,誊录官开始带着人誊录,誊录皆用朱笔。用朱笔誊录完毕,考生的墨卷封存。
这些誊录之人也都非普通读书人,全是外地各州县的县官誊录。这也最大限度的避免了誊录之人舞弊的现象。毕竟没有谁舍得用自己头上的乌纱帽去故意抬举或打压某个考生。
誊录官用朱笔誊录的卷子叫朱卷。朱卷誊录好后,将墨卷一同递到对读官面前。对读官对考生的墨卷跟誊录的朱卷做对比,看看有无差错。卷子校对无误后,墨卷还是继续封存;朱卷再呈到考试官面前。
王景他们一群考试官夜以继日的审阅着卷子。很快,王景评阅到了几篇特别优异的四书文,此子竟然对自己的“十尺汤”这么刁钻的题目也写的头头是道,文章论理极为突出。
王景大加赞赏,待要提笔点为第一。又顿住了,这个第一可不是好点的。直隶考生做解元的惯例跟皇上之意有冲突啊。
再一看这卷头的“皿”字,他更不能轻易点了。“皿”字头的卷子都是在京参加乡试的国子监考生。所以,这个第一还不能点。但是,如果点为第二又有点屈才。于是,王景命人将此卷妥善先在放在一边。
不怪王景如此小心,这个卷子虽然是糊着名的,但想起当日陈宗泽在自己面前的对答,他对这个卷子的语气论调,莫名的觉得熟悉。直觉告诉他,这个卷子极有可能是陈宗泽的。
接着,各经同考官将列好名次的《五经》试卷也给到了王景处。同考官推荐给主考的卷子有区分为“正卷”和“备卷”。正卷即是各房考官按名次向主考官正式推荐的中式试卷;备卷则是当有正卷被主考官淘汰时备用替补的试卷。
这些卷子的名次定得可是很郑重的。必须要同经各房同考官一致认可后,才能上报主考官裁定的。
排在最上面的,当然是各经房考官评定的各经第一了。《五经》第一就是俗称的五经魁了。实际上五经魁也是每次乡试的头五名。因此,必须还要跟四书文相对应才能取的。
所谓四书文定名份,五经文定座次就是这样来的。不过,文章本就是相对应,基本上《五经》文能写的惊艳的,四书文也差不了的。
因着五经文本由各房考官评卷,而各房考官都是精通《五经》其一的高手才能担任的。因此基本上各房同考官评定的《五经》卷,除了第一名还要对一下四书文考的如何外,其它的名次主考官都会直接通过盖印的。
王景先是看完了《尚书》的考卷。《尚书》文第一名跟他的四书文还是有差距的,当不起乡试前五的。因此被降为第二,将原来的第二调为第一。其它都是按原名次一一盖印了。
紧接着王景又看起了《诗经》文考卷,打头的当然是《诗经》论第一了。王景看过文章后,大加赞赏。
再看卷头座号天字十六号,跟自己先前一直决定不下的《四书》文卷子是相同座号。王景对詹同定的这个《诗经》魁首没有异议,直接加盖上了自己的大印。
评卷一直在紧张而又有序的进行着。经过十几天紧张的评定。评定基本上都出来了。只余最后的顺天府解元的评定了。
经过多方评定思量后,王景在贡院里上了一奏章给皇上。这次解元的评点着实让人有点为难,还是列好方案,请圣裁的好。
现在正是大比之期间,各省乡试提调官的奏章如雪片飞来。建文帝也是非常关心的,多有亲自查看。这天,袁忠又捧了一本奏折过来。说是顺天府乡试主考官王景的奏章。
顺天府乡试,帝国都城所在地,说是天下乡试执牛耳者也不为过。既然这顺天府乡试主考从贡院里上折子,想来是有要事了。建文帝命袁忠赶紧将折子呈上来。
建文帝打开折子一看,原来,王景在奏折上说,顺天府乡试解元按惯例理当直隶人氏担任,奈何国子监生陈宗泽这次考试成绩尤为出色,不忍其屈居第二。
因此,建议此次顺天府乡试设立双魁:也就是将直隶户籍的考生的卷子点为顺天府乡试第一;然后又将陈宗泽的卷子点了顺天府乡试国子监生第一。第二名空缺。
建文帝看到王景的奏章中提到陈宗泽。想起来了,就是那个当日在国子监自己尤为看好的学生了。此子不错,乡试竟也出色,没让人失望。只望会试他也不要让人失望的好。
不过嘛,王景的这个提议也不可。解元本就只有一个,此乃定式,怎可轻易因人而改变的?于是,建文帝就在王景的奏章上做了批注。命人即刻送往王景处。
因着所有考试官,在没有最终放榜前,都是不能出贡院的。因此,王景仍然是在顺天府贡院内等着建文帝的批示。
现在虽是考试成绩基本已定,但是后续的工作仍然很多。监临官在忙着将中式举子的名姓做成《题名录》,以备九月初五进呈御览。
提调官在忙着将中式考生的朱墨两卷封号,发往顺天府衙,以备提学道查验。提学道查验过后,又要立即星夜兼程将中式举子朱、墨两卷,限期发往解部以备礼部磨勘。此乃乡试十分重要的一环,一旦未按期送达。提调官将因此被罚。
乡试的提调官都是由一省布政使或是京城府尹担任的。也就是,如果中式举子的文章不能按期解部,这些布政使甚至巡按都会因此被罚俸的。
罚俸是小事,最主要的是圣上会因此认为此人办事不利,这可是大大的不好了。因此,此时的提调官们对此是尤为紧张的。
这还只是中举的考生的卷子安排。还有落第考生的卷子返还,也是必不能出错。
此也乃提调官的大事。落第返卷,一是应落第考生的要求;二来,也是为了展示乡试卷子的评定是公平的、经的起考验的,从而而设立的制度。在这上面也是不能出差错的。
要知道,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