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荣华路-第13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和淑这福了礼。
哪怕她一直是冷美人,在左丞相的面前,还是依了大魏朝的规距,显得软了几分态度。
左丞相听后,是哈哈大笑。
笑过后,自然又是享受了软玉温香。
只是,这等享受也不过几天。左丞相就是把这一位和淑是抛下了。似乎又是不在意的模样。于是,在丞相府的女眷眼中。
这一位小国的公主,得宠了一些日子后,失宠了。
丞相府的书房内。
这一位左丞相自然召见了他的心腹。
讨论的还是关于高丽国与东屠国,当然,更多的还是黑山白水之间的那些个小部落。为何在意了那等于大魏朝而言的偏僻之地?
那是因为穷山恶水出刁民。
于大魏朝而言,黑山白水之间的小部落就是刁民啊。
特别是这一群刁民,还是跟左丞相敌对的一方,右丞相那边是眉来眼去的。这不是让左丞相份外不顺眼吗?
“高丽郡王可以救一救,不过,还得让黑山白水之间的那些小部落多出力。前面他们在高丽原来的疆土上,得到了太多的战利品。”
“战利品都吃下去了,肯定不能不付出了代价。”
左丞相的意思很明白了。
那就是那些小部落,别光想拿了好处。这跟东屠国的火并,高丽国免不了出了雇佣的价格,让这些小部落再出了勇士,随高丽国的军队出征。
曾经的敌人成为盟友?
很正常的。
在利益面前,一切都可以放下。哪怕是仇恨呢。
而且,这于左丞相而言,也没什么坏处啊。反正到时候,高丽国要雇佣了那些小部落,左丞相肯定要飘没一些,抽成一些。
这白得好处,有何不可?
打生打死,那是小部落的命运,那是高丽与东屠国的命运。那个半岛的疆域,真心不在左丞相的视线之内。
说到底,还是中原南边的大晋朝,还有西边更富裕的西域,那些有更多财富的地方,让左丞相这些大人物更专注了。
第179章
在夏末时分。
高丽国等候到了援兵。这时候,高丽国已经丢失了在鸭子江东畔的疆域。
高丽王室更是心慌慌的从陪都离开了。当然,也是他们离开的快些。若不然,在鸭子江东畔的陪都城,肯定被东屠国的军队是包了一个饺子。
隔着鸭子江。
两国的军队在对持。
刘长石这时候没有急着进军了。因为,高丽国的援兵到了。这等消息,刘长石自然从龙卫司、军卫司都得到了情报。
这也是前面,为什么军队要先攻下了陪都,留了一些不城池不急着动的原由。
很简单,目前的大计划是成功的。至少,鸭子江东畔的高丽国的疆域,注定了要失去的。至少鸭子江畔西边的那小块的疆域。在知道了大魏朝插手后,刘长石就不敢奢望了。
大魏朝,那等庞然大物。
刘长石知道以东屠国的国力,目前是不同资格去挑衅的。
哪怕有热武器呢。
要知道大魏朝最利害的是骑兵。而骑兵的优势是速度,是攻击。东屠国的热武器发展了,到底还没做到了普及。
这是国力的限制。
所以,暂时的退让,在刘长石瞧来,并不可耻的。
盲目的自大,才会更加的可辈。
看清敌人前,更要看清楚自己的实力。
鸭子江,一条发祥于黑山白水的大江。这一条江,沟通了出海。从北向南,可以说,唯在最北端有陆地通过。
那里有一座城池,叫金城。
金城被东屠国拿下了。那么,在那群山起伏的绵绵黑山之间。那就是一座的坚城。辅以东屠国的守城利器,火炮的威力啊。
那么,守住了很安全。再加上鸭子江,加上东屠国的利害海军。
所以,刘长石有信心的。他的军队能守好了鸭子江东畔的疆域。
若是大魏朝敢来犯,那么,就是战争回敬敌人。
事实是,那些被高丽雇佣而来的小部落勇士,显然没有为别人奉献的精神。于是,就是止步在了鸭子江的西畔。
徒然让高丽王是在临时的充当了王宫的县令府第中,气得吐了一口鲜血。
“差不多了。”
刘长石有预感了。
今年的战争到此,应该就是结束了。后面不会有大的战役,至多就是局部的争锋。至于南韩国?
南韩国在刘长石还来,还得继续的乱下去。
谁势力更大,刘长石就平衡了势弱的。绝对要把南韩国那些贵族与大势力们的血,是放一个干净了。
等那一锅肉,是煮熟了,再去品尝了。
想是这般想。
可更深层的原由。
就是东屠国的国力有限。如今的扩张到了极限。这攻城也罢,用了燧发枪也罢,那都需要了海量的火药。
在这个时代里,火药也是金钱啊。
更不消说了,军队从来就是吞金兽。好在了,攻下了高丽国鸭子江东畔的疆域,东屠国的收获也颇大的。
因为,那土地上有煤与铁的矿山,不是小小的储量,而是丰厚的让人在百年以后,还是眼红的储量啊。
靠着江山的运输,还是颇为便利的。这是东屠国进军的最大的收获。这代表了,东屠国的工业发展,有了原料。
当然如今谈什么工业发展,还尚早了。毕竟,蒸气机连个影儿还没有。
可有了煤钱啊,至少,炼铁、炼钢这等重要的行业,能进行了大发展。以前东屠国的疆域里,那等煤与铁的矿山,还是太小了。
“大军开拔回汉京城。”
至于留守的军队更简单,总要扫荡了鸭子江东畔的这一片土地上,那些反抗者。当然,更需要了东屠国派来了治理的官员。
当然,投降的官员可以继续任用。可东屠国的治度不同,这会加塞了自己的人马。慢慢的淘汰,那也是淘汰。
在刘长石看来,时代的脚步在前进。
如今就是开始而矣。
汉京城。
君王的胜利,传到了后方。
这自然是谱天同庆的大事情。
这时候,已经是秋天了。丰收的秋节。
王宫中。
付明月这一位王后,在等待了她的夫君的归来。同样的,在蓬莱行宫的荣娘夫妻,也是在等待了他们的长子的归来。
大军归来时。
满城的喧哗与热闹。
荣娘和儿媳付明月,陪着婆母刘王氏是一起在殿中,等候了君王的归来。等真的见到了长子伯玉时,她情不自禁的就是哭了。
刘长石自然是给长辈们一一行礼。
最后,才是轮到了付明月给夫君行礼。
一家人总算是再聚了,荣娘这时候的哭泣,亦是喜极而泣的。
刘之烨在旁边安慰了妻子,说道:“伯玉回来了,还是打了大胜仗,自然得高兴。”
“我是高兴,就是高兴坏了。”荣娘自个儿忙拿了帕子探了眼角。这眼泪擦拭了,她打量了儿子时,发现长子是瘦了。
真的,荣娘就是觉得孩子瘦了。
倒是刘长石的精神头不错。
这一回,王室的一家人自然是一起用了膳食。
等从长辈那儿离开后,刘长石是与妻子付明月一起回了王后的寝宫。
在寝宫里。
刘长石见到了,他许久未曾见到的女儿刘爱宗。
“爱宗,喊父王、父王。”
付明月哄了女儿。
刘爱宗已经过了周岁,这等小孩儿长得可爱,就是一个小豆丁。她昂着头,望着高大的“父王”,一双小汪的眼睛里全是好奇。
刘爱宗这位小公主没有见到了陌生人的害怕等情绪,她全然就是好奇。
“爱宗,唤父王、父王。”
付明月又是哄了女儿,还是笑着摸一摸女儿的头,说道:“母后教过爱宗的,父王、父王。”
付明月耐心的哄了。
刘长石蹲下身,望着面前眨巴了眼睛的女儿,眼神里全是温柔。
“爱宗长得真好看。”
刘长石夸赞了自己的女儿。
“父王。”
刘爱宗喊了父王,尔后,她还是躲进了母后的怀里。然后,她又是伸了头,看了她喊了父王的男人。
她明明想偷偷看的小模样,确是意外的触动了刘长石心底的那处柔软。
“爱宗真聪明。”
“爱宗,再喊了父王。”
刘长石走上前,拥抱了女儿。
他抱起了孩子时,孩子一点也不怕生。她还是咯咯的笑了。
于是,刘长石是举着她的女儿,给小孩子来一个举高高。这等游戏,刘爱宗这一位小公主似乎颇喜爱了。
“父王、父王。”
她喊了父王,似乎还是兴奋着。
于是,这一对父女就是玩起了举高高的游戏。在旁边的付明月是瞧着,她的唇角含了笑,那眼底啊,全是满满的温柔与眷恋。
她想,这般真好,若能长长久久,就更好了。
当然。这时候的付明月也在想了,若是她给夫君添一位王子,就更好了。这样的话,将来爱宗出嫁了,也有弟弟给撑腰。
在王后这个位置上。哪怕有君王的宠爱,付明月也清楚着,她需要了一个儿子,王室需要了一位继承人。
夫君在付明月的眼中,是最伟岸的大丈夫。
东屠国的社稷江山,自然是需要了未来的储君。
“一切会更好的。”
付明月轻轻的呢喃。
是啊,夫君归来了。他们还年轻,他们会有了属于他们的继承人。给东屠国的臣民,一个交代的。
这一场东屠国的胜利,对高丽的胜利,自然是有庆功宴的。
王室自然要赏赐了,那些有功的将士。
至于半岛上的南韩国。
南韩国内,其实已经是各有私心的势力,还有那些贵族们,也是浮想联篇了。人人都在为自己谋划,谋划了最大的利益。
只不过,有人有如愿,有人不能如愿罢了。
秋末。
在南方,在大晋朝,在建业城。
有关于大魏朝的事情,大晋的朝廷自然是在意的。
对于大晋朝而言,只要跟大魏朝有关的,大晋的朝廷亦是重视着。毕竟,敌人的敌人,可能是盟友。
大晋朝需要了盟友,来分散了大魏朝的注意力。至少,也分担了大魏朝强盛兵力的庞大压力。
建业城,皇宫。
“大魏朝、高丽国、东屠国……”
作为君王的司马元曜正在看了舆图,他在得到了情报,知道了北边的战争后。特别是关于了大魏朝的战争后,自然就是上心了。
“东屠国、刘长石……”
莫名的,司马元曜在意了这个国家,以及这一位君王。
因为,在司马元曜的前一世里,并没有东屠国的这个小国。东屠国,不是只有一个小小的东屠岛吗?
为什么会冒出来一个东屠国?
前一世里,只是高丽国的治下,有一座东屠岛罢了。
这一世,是不是改变了什么?
这一个念头在司马元曜的脑海中响起。这等念头一起,司马元曜起了心思,他准备让北边的情报探查的更清楚。
他这一位深宫里的天子,需要了更清楚的答案。
“究竟发生了什么?”
变化的世界,让司马元曜有莫名的担忧。同时,他怕他的到来,已经改变了太多的东西。若是那样的话,曾经前一世的所谓历史,还有借鉴的必要吗?
大势涛涛,谁人可逆?
这一切,司马元曜必需要弄清楚了。他觉得,他的心口像是揣着一条毒蛇,他心神不安啊。
第180章
宣文七年,冬。
冬天的汉京城,份外有一些美感。那是冬雪里的银装素裹。
荣娘在蓬莱行宫里,渡过了一个挺愉快的冬至节。
这一年的王宫宴会,荣娘没去参加。她不想凑了热闹,倒是夫君刘之烨侍奉了婆母刘王氏,一起去王宫里热闹了一回。
荣娘更大的兴趣,还是挑选了她的次子媳妇。
萧仲玉的年岁不小了,今年的秋就满了十四周岁。在这个时代里,真应该定下了婚事。哪怕要等着女儿玉娘的婚事后,次子媳妇才能进门。
可好姑娘人选有数儿,总要好好的挑一挑,仔细而谨慎的挑一挑。
要知道,次子媳妇一入门,那就是奉国公爵夫人。这等国公夫人肯定还是需要了一幅好性子的。荣娘可希望将来儿媳妇之间能妯娌和睦的。
不需要谁真是忍让了谁?
而且相互的尊重了彼此,谦让一二。
有道是家和万里兴嘛。至少,荣娘是真认这个道理的。说到底,这时代的男子主外,女子主内。
这女子们的插手范围有限了,后宅就是关注的重点。
荣娘希望了,她的媳妇们好,将来孙儿辈们在母亲的熏陶下,那也是越来越好。有道是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
这母亲的好坏,意味着子女的教育问题关键所在。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人生导师,那是异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