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一代[穿书]-第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在赵同五急得嘴长泡时,姚祺年找来他家了。
“大兄弟,你乍过来了?!”
赵同五又惊又喜,忙把姚祺年迎进屋,刷搪瓷缸泡茶,又递上烟,一阵热络。
“赵哥,我过来是要跟你商量米价的事。”姚祺年开门见山,问他:“这段时间,你没少挣吧?”
赵同五一愣,搓手笑了起来:“还成,五毛一斤也照样有人买。”
毕竟民以食为天,钱财都是身外物,重要的还是先解决温饱问题。
“赵哥,这你就不厚道了。”姚祺年半开玩笑道:“你卖到五毛一斤,却还想给我原来的回收价,咱俩的买卖还能做下去不?”
赵同五不傻,听出姚祺年话里意思,忙道:“大兄弟,价钱的事咱们都好商量,也不能只我挣钱,让你吃亏不是?”
姚祺年不满足于此,低声道:“你给我五毛一斤的价,不出三天,我给你转六千斤大米。”
闻言,赵同五倒抽一口冷气,如果回收五毛一斤,那他卖出去至少要卖八毛一斤才有得挣。
赵同五眉头锁紧,沉默下来。
姚祺年没催他,而是道:“你好好想,想好了给我拍电报。”
说实话,姚祺年开口要这么高的价,要是搁在平时,绝对是狮子大开口,赵同五也不可能答应。
但眼下不同,正是缺粮的时候,他不逮到机会挣一把,以后可没这么好的机会了。
果不然,他回家没几天,赵同五的电报就发了过来,只有简短的几个字:同意,六千。
接到电报,姚祺年没再打岔,直接联系上林师傅,连夜给赵同五装一车大米送过去。
他们从王郢村码头过河去江北,缩短了将近一半的路程,晚上七点多出发,十点多就送到了地方。
满满一车大米,足足有六千斤,赵同五从麻袋里抄了把白花花的米粒,喜的龇牙花。
明天他就抬价,把大米卖到八毛!
这一车货,对姚祺年来说,不可谓暴利,五毛一斤的回收价,他从赵同五手上拿到了三千块。
作者有话要说: 二更在明天下午两点~
随机红包100个~谢谢支持正版~鞠躬~
第21章 入V二更
对于姚祺年来说; 三千块只是个开头,仓库里还有两万多斤稻谷待发货,他不急脱手,越到年末粮价只会越高; 即便他不炒; 那些粮油店主也会把价格炒上去。
姚家人尝到了甜头; 原先因收成差笼罩在心的阴霾也渐消散,取而代之的是喜上眉梢。
“小弟,那咱们还要继续收粮不?”贡付姐问。
其他人也关心这事,离过年还有段时间; 他们完全可以趁现在再收粮,反正他们手里本钱充足。
到时候利滚利; 只会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刘大娘家还有两千斤粮; 急吼吼的要送咱家来,我没要。”姚祺田眉头拧成疙瘩; 总觉得不放心; 迟疑道:“年娃子; 咱们干这么大; 会不会出问题?”
姚祺年也顾虑到了这点; 从古至今囤积居奇都是犯法的事; 只是现在政策宽松了些; 不少人在打擦边球,一旦太过,上面肯定会杀鸡儆猴。
他可不想什么都还没干; 就先进劳改队。
思及此,姚祺年开口道:“咱们适可而止,以后不管谁家送粮过来,都不要再收。”
他们收粮太多,无疑是和粮站对着干,到年末粮站收购粮食达不到指标,公社肯定会派人下来调查。
投机倒把的严重性,姚家人都再清楚不过,还没人敢触犯法律,所以对于这个决定,谁都没意见。
姚四海更是肃了脸,警告家里几个娘们:“嘴巴都守严了,出去不要跟人说咱家现在有多少粮,更不要提钱,谁要是说了,明天就圈铺盖从这个家滚出去。”
娘三个忙点头,事关整个家庭的经济收入,她们可不敢随便乱说。
气氛有些沉重,就在这时,学步车里的七斤“咯咯”笑起来,小家伙摇着拨浪鼓自娱自乐,蹒跚朝他们冲来。
听着小家伙无忧无虑的笑声,大家伙心里一松,暂时把烦恼顾虑抛诸脑后。
王乃云一把抱起学步车里的大孙子,嘴里乖孙、宝儿的哄了几句,然后道:“娃他爸,咱们也该把年娃子的亲事定下了吧!”
闻言,姚四海脸上露了笑:“可不是,再拖下去,宋医生不说什么,旁人也会说咱们不厚道。”
姚祺田和贡付姐互视了一眼,主动道:“那咱们可以准备建新房了,我看别等明年开春,都想着明年开春建新房,窑厂的砖价肯定高,咱们现在去买砖,也能便宜点。”
以前日子难,两口子还会私底下计较建的新房归谁,现在大不同前,两口子根本不会想这些,因为他们清楚的意识到,挣钱才是要紧事,等有了钱,他们想建多大的房就建多大,否则都是白搭。
与其计较这些,倒不如齐心协力去挣钱。
也正因为如此,一家人的相处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和谐。
一场秋雨一场凉,在连续数日的阴雨之后,天气骤然变冷,再有两个来月就要过年了。
这期间,姚祺年接到一通电报,是省城发来的,师范学校和卫生学校粮食告急,托姚祺年分别送两千斤大米。
米价还是一毛六。
因为尽管整个临江省缺粮,但粮站卖的大米还是以前那个价,并且不会轻易提价,只会减少城镇居民供应。
送给学校一毛六,送给赵同五是五毛,这差距可就大了。
王乃云老大的不乐意:“不能送呐,送了等于是在亏本,给他们回个电报,就说咱家没粮。”
贡付姐也道:“一斤亏三毛四,四千斤就是一千三百多块钱啊!”
这么一算,确实亏大发了。
大家伙一时都陷入沉默中。
良久,姚祺年才道:“还是送,亏了钱能再挣,别亏了学生。”
虽说姚祺年是个奸商,但他还不至于什么人的钱都想着挣,这不是缺德么!
姚四海也是个憨厚人,支持小儿子的做法:“念书不容易,尤其是咱们农村娃,送吧,别饿着他们。”
王乃云不满道:“饱了他们,可就亏了咱们!”
姚四海两眼一瞪:“咱们亏什么了?稻谷多少钱一斤回收的,你心里不清楚?甭管多挣少挣,得挣个安心!”
一家之主都这么说了,其他人哪还敢再说什么,只能忍痛把四千斤大米装船,走水运送去省城。
这趟姚祺年跟着去送货,姚祺田留在家买砖建新房。
临走前,姚祺年骑自行车去了趟卫生站。
眼下天黑的早,才五点多,天已经黑透,宋明好屋里点着煤油灯,透过窗户向外散着暖黄的光。
姚祺年悄悄把自行车停在屋后,弯腰拾个土坷垃往好窗户上砸。
像是猜到会是他,宋明好很快开了窗,探出半个身,小声道:“大晚上的,你来干什么?”
瞧这话说的。。。姚祺年捏了把她肉呼呼的脸蛋,没好声道:“非得干点什么才能来?”
话音刚落,抖机灵的亲了口宋明好侧脸,咧嘴道:“好了,我现在干过点什么了。”
宋明好没吱声,反手摸摸脸,幽幽看他:“你过来。”
“我不。”姚祺年非但没过去,还后退了两步。
过去找打么。
“你过来啊。”宋明好又探了点身,冲他招手。
姚祺年迟疑走近,嘴里在警告:“宋小好,你要是敢打我,我就。。。”
姚祺年没了声,因为宋明好也亲了他一下。
“好了,我也干过点什么了。”宋明好舔舔嘴角,冲他笑弯眼,脸颊滚烫。
此时的姚祺年,脑子就跟电线短路了似的,摸摸脸,又扭头看看还在笑的宋明好,脸突然红起来,抬手往宋明好眉心按了按,拿腔作调道:“臭流氓,亲了我就要对我负责。”
宋明好:“。。。。。。”
“算了算了,我允许你再亲一下。”
这会儿姚祺年大度极了,又把左脸凑过去,可惜还没亲到,就被一连串的咳嗽声打断。
两人寻声看去,屋后的茅坑里,宋医生提着裤子出来。
“。。。。。。”
“。。。。。。”
要搁以前,宋医生一准要捡石头子砸烂姚祺年的头,可现在。。。谁还没个年轻的时候啊。。。
“别说太久了,早点睡,明天还得去上课。”
抱着眼不见心不烦的想法,宋医生叮嘱了声,拖着蹲坑蹲麻了腿,一瘸一拐的回屋睡觉。
这么一打岔,两人都没了刚才旖旎的心思,宋明好拍拍他肩,问道:“好好说,来找我干什么。”
姚祺年也正了色:“这不是看你没棉袄穿,来管你要尺寸,明天我去省城,给你买件新的。”
打小别人都有妈,只有宋明好没有,宋医生洗衣做饭还行,就是不会缝补的活儿,宋明好也学的磕磕巴巴,冬天的棉袄只有一件,还是攒了很久的棉花票托别人做的。
说不窝心是假,宋明好不觉眼里就汪了泪,忙低下头,转问他去省城干什么。
黑灯瞎火的,姚祺年没注意到宋明好异常,只老实交代他去送粮。
“一毛六啊?”听他说米价,宋明好也觉得亏了。
姚祺年叹叹气,有些忧虑的道:“现在不积点德,以后你生的儿子没屁。眼怎么办。”
“。。。。。。”
此话一出,宋明好刚才那点零星感动全没了,忍不住锤他:“你生的儿子才没屁。眼呢!”
“我又不会生,还不是你生。”
说完,在宋明好真发火之前,骑上自行车就跑,徒留宋明好一脸无奈,哭笑不得。
这趟跟船去省城,可比上趟受罪多了,大冷的天,吃饭睡觉都是个问题,铺草席睡甲板上太冷,姚祺年只能裹上军大衣蜷靠在角落里将就着睡,好在带的干粮可以送到东子表舅那儿加热,要比吃冷饭强点儿。
就这么熬了两天两夜,总算抵达了省城。
刘师傅压根没想到姚祺年真给他弄来了两千斤大米,高兴的不知道说啥好,他心里比谁都清楚,省城黑市上的大米已经卖到了八毛六分钱一斤!
“小兄弟,这大老远的,可辛苦你了!”
姚祺年摆摆手:“好说好说,快给我弄点热腾腾的饭。”
刘师傅哎了声,也不抠门,当即给姚祺年下了碗面,还卧了两个荷包蛋,焦黄金脆,撒一撮小葱铺在上面,喷香!
这会儿已经是晚上八点多,下班的回宿舍,大灶上早就没了人,刘师傅又给姚祺年倒了二两酒,感慨道:“小兄弟,你这人可以,够处!”
姚祺年苦哈哈的想,他哪是够处,是怕生儿子没屁。眼。
“叔,您要是觉得我够处,以后就给我多介绍点买卖,价格给公道点。”
刘师傅挫着手道:“成,我心里有数,绝对不让你吃亏!”
不是刘师傅自吹,干他这行,甭管是机关单位还是国营街道工厂,就没有他不认识的大灶师傅。
今天太晚,没法再卸货,姚祺年先在附近招待所歇了一夜,转天才把两个学校的货全卸掉。
因为心里过意不去,刘师傅和钱师傅主动把这趟运输费承担了,又多给了姚祺年二十块钱伙食住宿费。
接下钱,姚祺年就近去了趟百货商店,给宋明好买件棉袄,又给姚祺芳买双棉鞋,还有姚四海的酒,王乃云的毛衣,七斤的奶粉。。。
不得不说,近两年政策松动之后,物资要比以前丰富很多,虽然买粮买肉仍然要票,但工业劵和布票已经逐渐取消,起码姚祺年买的这些东西,只要按价付钱就行。
除了买这些,姚祺年还看中一台黑白电视机。
时下里电视机是稀罕物,整个大圩生产队,就只有一户人家有电视机,十二寸,外边镶嵌木板块,乍一看像个小木箱。
这家每天晚上都能挤进半个村子的人,姚祺芳可羡慕坏了,每次想去,都挤不上。
“青松牌电视机,三百五十块。”售货员报价。
姚祺年打算买下来,但转念一想,买完之后他没办法弄回泾河县,正迟疑间,柜台里仅剩的这台电视机很快被别人买走。
买电视机的是个老汉,肩上背着蛇皮口袋,到这二话不说,哗啦一声把口袋里的钱全部倒出来,像生怕买不到似的,赶忙付钱把电视机搬走。
姚祺年一旁看得目瞪口呆。
售货员是个中年大姐,笑道:“大兄弟,你看你,还犹犹豫豫的不想买,这下可好,被人买走了吧!”
以前姚祺年不是没听人说过电视机供不应求,但没想到会这么夸张。
好在他不是非买不可,把要买的东西都买齐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