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朕的大秦要亡了! >

第87章

朕的大秦要亡了!-第87章

小说: 朕的大秦要亡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胡亥摸了摸自己的脸,道:“别看了——我俩不是一个娘生的。我娘俊点儿。”
  蒙盐:……好想揍他啊!!!


第121章 
  被胡亥这么一打岔; 赵佗一开始汹汹的气势便没法继续下去了。
  厅堂上原本剑拔弩张的气氛; 忽然一变; 仿佛嬉笑怒骂间; 他们不是两军对垒,倒是兄弟重逢了。
  赵佗居中坐着; 白脸膛上仍是写满阴郁; 按在剑柄上的手却收回去了。
  胡亥就很自觉地坐在了左首第一位,蒙盐在他下首坐了,而尉阿撩站在胡亥身后守卫。
  赵佗一看这架势; 便将目光转向了胡亥; 明白他是为首之人。
  胡亥不等赵佗再度问罪,先笑道:“久闻赵郡尉大名; 可惜无缘一见。”
  赵佗戒备道:“你听过我的名号?”
  “可不是嘛。当初我在皇帝身边,他时常提起赵郡尉——说您是我大秦勇士; 与我父亲一在南; 一在北; 是我大秦的两道屏障。有你们二人在,便抵得过百万雄师。”胡亥情真意切道。
  赵佗不意皇帝竟然如此推崇自己,有些信不及,冷笑一声; 道:“蒙恬大将军却是死了。”
  胡亥叹气道:“我父亲死得冤。当初我家里出事儿,我跟弟弟逃亡北地,立誓一定要报家仇。”
  赵佗看过去,见“蒙壮”只是口若悬河; 他那弟弟到底年轻些、脸上露出真切的痛意来。他当初在朝中,曾与蒙恬大将军远远照过面,如今依稀想来,这蒙盐模样与蒙恬大将军确有几分相似。看来这蒙盐确是蒙氏子无疑。
  赵佗想到此处,问道:“那你们二人如何又为朝廷效力了?”
  胡亥又是长叹一声,道:“赵郡尉,你是不知道啊。回咸阳之前,我跟弟弟商量好了,一见了狗皇帝就把他捅个透心凉!可是当初我们兄弟俩能得脱身,全靠右相冯去疾私下相助,我们报仇无妨,却不肯拖累了冯相,所以当下在咸阳却不好动手。于是虚与委蛇,等到皇帝出巡的时候再下手……可是谁知道……”他故意顿住,卖个关子。
  赵佗果然问道:“出巡之时如何?你们动手了?”
  “哎,赵郡尉你有此一问,便是没见过皇帝的缘故。”
  赵佗傲然道:“皇帝继位不过二三载,我在岭南平叛,如何能像你兄弟二人,伴驾左右。”
  胡亥笑道:“正是,赵郡尉自己就是真英雄,与我们这种借着英雄老爹的名号混饭吃的人自然不一样。”
  蒙盐:……你才借着英雄老爹的名号混饭吃!
  胡亥又笑道:“我是说,若赵郡尉你见过皇帝,那一定不会问刚才的问题了。”
  “你什么意思?”赵佗双眼一眯。
  胡亥摇头,起身,踱步,一系列充满矫情的动作被他做得行云流水。
  他仰天长叹,满是感慨道:“只因当今皇帝实乃天下第一等的圣主!他勤于政务,宵衣旰食;他心系万民,遣散六宫;他知人善任,宏图大志!”一连串的排比句,说得他自己都热血沸腾起来。
  胡亥张开双臂深情道:“见到了皇帝,我才知道这世上真有这等人,叫你一见之下,就不由得心生孺慕,恨不能即刻为他去死。”
  蒙盐只听得两眼一黑,恨不能堵住耳朵即刻真死了。
  赵佗已是听得愣住了——因为这“蒙壮”的言行太过荒谬,反倒叫他无从怀疑了。
  胡亥还在大吹自己的彩虹屁,“所谓‘士为知己者死’,皇帝就是我兄弟二人的知己!为了陛下,为了这大秦江山,我二人赴汤蹈火,在所不辞!皇帝不仅颁布新政,普惠黔首;明知危险,却仍出巡安定民心,以承先帝遗志!这是何等的勇气!这是何等的担当!”
  赵佗凉凉道:“所以皇帝现在下落不明了。”
  胡亥微微一笑,冲赵佗勾勾手指,道:“赵郡尉上前来,我跟您说个秘密。”
  赵佗:……
  赵佗正色道:“何事不可对人言?”
  胡亥也正色道:“皇帝的下落。”
  赵佗顿了顿,只能走上前来,附耳静听。
  胡亥在他耳边,悄声道:“皇帝如今在一处安全之所,只等布局完毕后,将各路叛军一网打尽。”
  赵佗一愣,不由自主也压低了嗓音,“皇帝没死?”
  “没死。”胡亥一脸认真,道:“我兄弟二人虽然忠心,却也不是傻子。若皇帝真死了或不见了,我俩还不早跑了。”
  赵佗有点嫌弃地瞅了瞅他——还真看不出来您有这份机灵!
  “那皇帝现在何处?”
  胡亥老神在在直起腰来,垂着眼皮道:“非是我不告诉您。而是我们也不知道——只有等皇帝联系我们。”
  赵佗狐疑道:“皇帝失踪,天下大乱,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皇帝也是逼不得已。”胡亥又悄声道:“朝中有内鬼。”
  “内鬼?”
  “正是。陛下这一招是引蛇出洞。”
  赵佗陡然间得知这么密集又重大的消息,脑子里有点乱,他手指按在剑柄上,下意识敲击着。
  “你们约我相见,又是为了什么?”当下,赵佗先问了最直接的问题。
  胡亥笑道:“我兄弟二人素来敬仰赵郡尉为人,能得一见,此生不虚。”
  赵佗皮笑肉不笑道:“能见你们蒙氏兄弟一面,我也此生不虚了。”
  胡亥吃他一记反讽,却也不在意,仍是笑呵呵道:“北地叛乱,郡尉以一己之力,能保岭南太平,非寻常人能比拟。郡尉封粮道,绝关隘,人都言郡尉有自立之心,我看却未必。”
  这个话题可就太敏感了。
  赵佗双眼一眯,杀意突现,他不动声色道:“哦?愿闻其详。”
  蒙盐见状,饶是他几经沙场,此刻也不禁手心捏了把汗,知道只要赵佗一声令下,他们三人便会葬身这阳山关上。
  胡亥却仍是笑呵呵的,仿佛只是在与好友叙旧,而不是在杀人如麻的将军最敏感的神经上跳舞,“那些说郡尉有自立之心的人,都是放屁!郡尉平定岭南,分明是奉了皇帝的旨意!若是冒然出关用兵,才真是反了!当初叛军四起,皇帝召集南北大军,可是南路已经被叛军阻隔,郡尉并未接到消息——那么,保住岭南,就是郡尉接到来自朝廷的最后命令。“
  “郡尉您一心为公,浴血奋战,这也都不去提了。”
  “只说岭南情形。当初朝廷虽然是号称送来了五十万大军,可是你我心中都清楚,这五十万大军中,恐怕有三十万都是运粮的农夫,算不得真正的兵。更何况,岭南百越族人悍勇,战况惨烈,纵然原有五十万大军,此时也多有折损。况且,岭南虽然是打下来了,可是说占据却还谈不上——远的不说,就说郡尉您才拿下的安阳国,这等小国岭南不知凡几,都要郡尉去一一攻克,谈何容易。”胡亥这一番分析,入情入理,简直像是从赵佗心中掏出来的。
  “而五岭之北,叛军势大,皇帝失踪。以岭南久战之兵的疲敝,以北地烽烟四起之战况,郡尉退守岭南,实为不得已而为之,乃自保之举。”胡亥笃定道:“倘使郡尉果有五十万大军,倘使岭南彻底平定无后顾之忧,以郡尉之人品忠心,焉得不万里驰援!”
  叛徒、奸贼的名号总是不那么好听的。
  赵佗长叹一声,不管真假,先道:“知我者,蒙氏子也。”
  反正他既无五十万大军,岭南也还乱着,而皇帝还在“失踪”着,那么他居于岭南,卖个口头上的好,能洗刷了污名,何乐而不为呢?
  人的野心是一点一点喂大的。
  历史上的赵佗,也不是一开始就自立为南越武王了。直到秦朝灭亡后三四年,他才建立了南越国,独立于汉朝之外。在赵佗有生之年,汉朝都没能攻下南越来。而赵佗反倒借着地利,时常下去掠夺攻打汉朝南边的郡。
  论起来,这就好比明朝灭亡之后,郑氏孤悬海外,时不时还要反清复明一样。与之不同的,不过是赵佗没有打着光复大秦的旗号,一来因为秦朝短暂,文化教化,到底比不上后来的明朝;二来也是因为五岭虽险,却不比台湾岛隔着海峡,真要挂出反汉复秦的招牌、惹得汉朝发大军而来,也很难受。
  胡亥道:“赵郡尉,明人不说暗话。我兄弟二人此来,是要借兵的。”
  “借兵?”赵佗目光一冷——口头卖好是一回事儿,真要掏家伙又是另一回事儿了。别人的手伸到自己钱袋里来,换你你也扎心。他冷声道:“借多少?”以天下乱势,恐怕借走南岭全部人马,也不够用的。
  胡亥伸出一根手指头。
  赵佗勃然大怒,“一百万?倾南越黔首,也不足百万!”
  胡亥微笑摇头。
  赵佗犹疑,却是道:“我手下精兵也不过十万。”
  胡亥微笑着又摇头,开口道:“只需郡尉拨兵一万。翌日陛下再归咸阳,我必将郡尉擎天保驾之功备述于陛下。而我等率兵,在南边郡县与叛军作战,也可保岭南无虞——至少粮道便不必封锁了。”
  从一百万降到一万,就像从巨石变成了一粒细沙。
  而这一粒细沙,却能给他以后带来可能的巨大收益,规避巨大的风险。
  这样一来,将来不管是朝廷赢了,还是叛军赢了,他赵佗都避开了漩涡中心,到时候可进可退,都有余地。而且也洗刷了他叛国自立的污名。
  况且此地士卒,多为秦人,就中有些未能成家的,思乡情切,苦留无益。
  打定主意,赵佗伸出大掌,与胡亥相击,“好!一万人马就一万人马!”
  胡亥笑道:“赵郡尉真乃英雄豪杰!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赵佗了却一桩心事,也笑起来,却是点着胡亥与蒙盐,道:“你娘是否比他娘俊,我不知道。但是有一点我能确定,那就是你娘怀你的时候,一定吃多了香油。”


第122章 
  胡亥顺势笑嘻嘻道:“等我回咸阳; 问明了我娘; 当初是不是吃多了香油。”
  “你家人还在咸阳?”赵佗问道。
  两人谈话间,已经有点闲话家常的味道。
  胡亥道:“可不是嘛。当初咸阳城闹盗贼; 陛下担心我家人安全,于是都给接到宫里去住了。你说陛下对我这么体贴,这么在意; 我怎么能不好好报答呢?”
  蒙盐没忍住; 重重咳嗽了一声。
  胡亥面色不变,笑着撞撞蒙盐肩膀,问道:“是,弟弟?”
  蒙盐一张脸憋得通红; 却也知道情况危机,不容有失; 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哥哥说得极是。”
  赵佗也不是傻的,一听就明白; 这是皇帝当初把蒙氏家人都接到宫里,作为筹码,赚蒙氏兄弟回来效力。可是此刻这“蒙壮”笑着说来; 倒是一片真心实意。一时间; 连赵佗这样的人精都有点摸不着头脑了——难道皇帝当初真是为了蒙氏好?一面想着; 赵佗已是摇了摇头——怎么可能?然而再看看“蒙壮”的神色,赵佗百思不得其解之余,只能得出唯一符合情理的结论:那就是陛下真是一代圣主; 叫人一见就恨不能为他去死啊!
  赵佗多年前就随着任嚣来了岭南,根本没有见过后来继位的秦二世胡亥。
  而在任嚣病死之前,他赵佗只是龙川县的长官,被委派之前,只见过先帝秦始皇两面。而且当初奏对,他只敢低着头。毕竟龙颜天威,他不敢直视无礼。
  所以此刻赵佗才没有认出胡亥来。
  再者说了,就算是赵佗真见过秦始皇的样子,此刻见了胡亥,也未必就会往眼前这人是皇帝上面去想。正常人哪会这么想呢?
  因为胡亥他干的这事儿就不像是个正常皇帝会干的。
  一来是似赵佗这等官员,此前习惯了的是秦始皇那种高深莫测的君王之道;哪里会知道,还有胡亥这样嬉笑无状的皇帝做派?
  二来是胡亥太敢冒险了。比如一个正常的皇帝,会只带着两个人就上了阳山关吗?
  就算是叫赵佗再猜一万次,他也猜不到这个如此以身犯险的年轻人会是大秦的皇帝。
  赵佗与胡亥击掌之后,顺势握住了他手腕,道:“难得有北地来客,留下来一起进晚宴。我也好久没听过北地的消息了……”
  胡亥只觉赵佗的手捏在自己手腕上,似烧热了的铁钳一般,不觉心中一凛,脸上仍是笑着,看向赵佗——却见后者正盯着他打量、目光中充满了审视的意味。
  此时要走,是走不脱的,还会惹得赵佗更起疑心,那么一切就前功尽弃了。
  胡亥笑道:“好啊!我们这一路而来,也难得有佳肴!托赵郡尉的福了!”
  一时酒菜摆上来,赵佗拉着胡亥相邻跪坐用食。
  席间,赵佗先是问了问北地情形。
  胡亥自己也不甚清楚,把前番从中年文士那里听来的消息,添油加醋跟赵佗讲了。
  赵佗已是微醉,摇晃着青铜酒杯,从杯沿上方打量着胡亥,道:“我有一事不明,劳烦老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