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朕的大秦要亡了! >

第43章

朕的大秦要亡了!-第43章

小说: 朕的大秦要亡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然而这方法,只能治表,不能治里。
  历史的天空上之所以会高悬着刘邦、项羽的名字,并不完全是因为这两人个人能力出众,更有时也、命也的因素。
  一个刘邦在,就压住了可能出现的王邦、赵邦。
  一个项羽在,就压住了可能出现的魏羽、田羽。
  杀了刘邦,还有千千万万个草莽枭雄。
  杀了项羽,还有成百上千个贵族英雄。
  他俩在,至少胡亥还能借着历史,占尽先机。
  若是杀了他俩,那么这局游戏的走向就越发叵测起来。
  也许原本的历史上,如果章邯先领兵去会稽攻打项梁领导的旧楚武装,那么很可能东边旧齐田氏就会壮大起来。那么也许历史上会少了一个西楚霸王,却多了一个东齐高祖。
  所以胡亥必须很谨慎、很小心,不主动破坏自己已占先机的局势。
  自回到秦末之后,除了最初消极怠工的日子,胡亥一直在高负荷下工作,遇刺之后也没有好好调养,又因为迎战陈胜造反大军,精神一直处于紧张兴奋状态。虽然他表现出了平静的风格,可是潜意识却一直紧绷着。
  这次陈胜一死,胡亥一直屏着的那口气终于松了。
  就好比做重体力活的人,平时忙的时候身体不敢生病,反倒是一休息就会大病一场。
  胡亥也与此相同,在得知陈胜之死后,畅快了没有一天,第二天晚上便病倒了。
  高烧不起,意识迷糊。
  胡亥是帝国的绝对核心。
  他一病,帝国要瘫痪的。
  胡亥强撑着,烧得迷迷糊糊中,吩咐阿圆道:“不要让外臣知道朕生病的消息。”
  “喏。”
  “叫尉阿撩来守着朕,其余郎官都安排在外面执勤。”
  “喏。”
  胡亥艰难翻身,只觉呼出来的气都是热烘烘的,他知道自己发了高烧,烧得脑袋都疼。
  “给朕……把小二郎抱过来。”
  他缩在龙蹋上,搂着懵懂的小黑狗,迷迷糊糊中,接受了太医的看诊。
  喝过药后,他便沉睡过去。
  也许直到他这次因病沉睡,他的意识才真正暂时让出了这具躯壳。
  原本尘封在这具躯壳中,属于真正秦二世的记忆,彻底苏醒。
  自从他勘破了历史本无真假之后,就一直感觉脑海中原主的记忆蠢蠢欲动,可是直到此刻,它才得以破土而出。
  这一觉,他睡了很久。
  久到他就好像是,亲身经历了一遍真正的秦二世从记事起到离开这世界前的一切。
  真正秦二世的一生中,有几个关键词,按照重要性出现的频率大概是这样的:父皇,父皇,父皇,父皇,赵高;父皇,父皇,父皇,父皇,赵高;父皇,父皇,父皇,父皇,姬妾;父皇,父皇,父皇,父皇,父皇。
  秦始皇,作为此前的最高统治者,不只在儿子胡亥生命中,就是在大秦所有子民的生命中,都是浓墨重彩的存在。
  历史上真正的秦二世继位后,为什么一定要继续修建骊山陵墓和阿旁宫这两项大工程?这两项大工程,只做一样,对于帝国来说,都是极大的负担;更何况两样同时进行。
  其实并不是秦二世无知,只是在他看来,这是先帝的遗愿。
  秦二世继位后,为什么要东巡?也是效仿先帝呐。
  在少年赤诚的心中,凡是父亲能做到的,他也都能做到。而父亲未能做到的,他会比父亲做得更好!
  可惜他的能力,撑不起他的志向而已。
  而又偏偏信错了人。
  毕竟赵高,此前数年作为他的老师,是除了父皇之外,秦二世最信任的人了。
  太医的药果然很有效,胡亥大病一场,一场醒来,却觉得神清气爽,仿佛半年来的疲惫压力一扫而空。
  他拥被而起,望着窗外初冬明净的天空,轻轻摸了下心口。
  难怪之前他下旨停了骊山与阿旁宫的工程之时,会有种心口隐隐作痛的感觉。
  那是属于原主的情感。
  胡亥呆了片刻,忽然想起了什么,一惊,扭头对阿圆道:“朕的儿子呢?”
  这句话一出口,胡亥惊讶地张大了嘴,简直能吞下一颗鸡蛋。
  他……的儿子!!
  他妈的秦二世还有个儿子啊!!!
  是的,秦二世有个儿子的。
  如果胡亥没有算错,这个儿子如今已经五岁了,母亲是服侍原主知晓人事的宫女,阴错阳差竟然怀孕有子。
  那宫女难产而亡,留下一个儿子。
  原主对那宫女没什么感情,得知有儿子的时候,原主也才十六岁,自己还是个宝宝,对这个附带的孩子就更没什么感情了。
  身为帝子,孩子又不用原主自己抚养。
  天长日久,原主都快忘了自己还有个孩子了。
  胡亥说出“朕的儿子呢”之后,就一直处在一种呆滞状态。
  突然之间,他就从帝国第一黄金单身汉,变成了妻死子存小鳏夫。
  这落差有点大。
  虽说现在忙于解决亡国大计,没有心情也没有条件谈恋爱。
  但是胡亥对于自己将来以帝国第一黄金单身汉的身份,娶一位自己一见钟情的美少女,还是隐约有所期待的。
  可是这一切幻想,都在见到“小团子”的瞬间被现实击得粉碎。
  “小团子”之所以叫“小团子”,是因为原主连个名字都没给他起。
  这个时代,初生的小孩子没有名字,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毕竟这会的婴儿夭折率太高,生三个孩子,能有一个长到成人就算是万幸了。
  可是长到五岁,还没有名字,那就有点夸张了。
  可是小团子能怎么办呢?亲爹忘了他,后爹压根不知道有个他。
  带小团子的嬷嬷吓得发抖,她从小公子落地起就抚养,五年来从来没见过皇帝。
  突然被召见,嬷嬷只当是什么地方出了大问题,一路上抱着小公子来,差点没摔倒。
  胡亥对付朝中大臣很有手腕,可是前世今生加在一块,跟小朋友打交道的经验不超过一天。
  他低头瞅着自己这个突然冒出来的便宜儿子,想叫名字,才发现压根没给人起名字,只能一招手,道:“过来!”
  便宜儿子藏在嬷嬷大腿后面,只敢露出半只眼睛偷偷看他,不敢说话,也不敢过去。
  这孩子被养在深宫,五年来几乎没见过外人,这会儿没吓哭已经算是心理素质过硬了。
  “过来,小团子!”胡亥只能先这么称呼自己的便宜儿子,因为小孩子穿着冬装,虽然露出来的脸瘦瘦小小的,可是身体却是圆滚滚的。
  小团子还是不动,用力抓着嬷嬷的腿。
  那嬷嬷却是吓得快哭了,忙低下头去,推着小团子的背,小声道:“小公子,小公子,快去,那是陛下!”
  小团子仰起脸来,黑葡萄般的眼睛瞄一眼胡亥,仍是不动。
  胡亥皱眉,对那嬷嬷道:“你平时也这么推他?”
  那嬷嬷当即跪倒,颤声道:“奴不敢……奴平时待小公子,比对待天上的神仙还要精心!”
  胡亥也不废话了,大步上前,把小团子拎起来。
  小团子猛地扒住他手腕,恶狠狠就咬了一口。
  “嘶!”胡亥坐下,把便宜儿子按倒在膝盖上,抽出手腕来一看,上面一圈小牙印,“哟,你这小牙,比小二郎厉害啊。”
  小团子红着眼眶,惊恐地盯着他,嘴唇紧绷,像是随时要再扑上来咬一口。
  胡亥暂时不知道该拿小孩怎么办,干巴巴道:“看什么看?朕是你爹!从前……咳,从前你还小,所以叫嬷嬷带着你。你现在也五岁了,等朕给你起个正经名字,你也该读书认字干活了。”
  不管他说什么,小团子就是不说话。
  “咳,没事儿了,带小团子下去。”胡亥决定还是把孩子交给专业人士,“叫太医给他看看,别吓着了。”
  虽然这个便宜儿子的存在,重臣李斯、冯去疾等人,近臣赵高等人,都是知道的。
  可是大家也都知道皇帝并不喜欢这个儿子,平时也都是讨论政事,不会有谁突然提起小团子来。
  所以对于李斯等人来说,小团子是一个很稀薄的存在。
  可是对于胡亥来说,就是一夜之间多了个五岁的便宜儿子。
  “朕竟然有儿子!”讨论政务间隙,胡亥忍不住跟李斯感慨。
  李斯抚一抚白胡须,内心腹诽:多稀奇啊!五年了,你是第一天知道吗?
  “朕竟然有个五岁的儿子了!”
  “长得还跟朕挺像的。”
  “得给他起个名字,叫什么合适呢?赢天下?”
  李斯无奈,只能附和道:“若是皇子取名之事,可以让周青臣率领众博士拟几个合适的名字,最后由陛下挑选。”
  “这个办法好!就这么办。”
  胡亥还在想着便宜儿子的事儿。
  李斯却从这个话题发散开去,“陛下,您行了冠礼,也该考虑娶妻一事。况且您身为皇帝,普通人尚且讲究多子多福,更何况是帝王之家呢?您子女多了,是万民之福呐!”
  胡亥知道李斯说的是对的,对于皇帝来说,多生孩子,不是个人选择,而是政治需要。
  一旁右丞相冯去疾忽然道:“左丞相所言极是。如今陈胜已死,陛下也能暂时松口气,考虑后宫之事。陛下心怀天下,已有遣散后宫以利万民之举,然而中宫不能空虚……”他忽然话锋一转,“老臣素来知道,左相长子之长女,秀外慧中,堪为陛下良配,可否先选入宫,择日完婚。”
  其实这种制度早已有之,看好的女孩,还没到年龄,但是先接到宫中来养着,等月信来了之后,再圆房。
  能让家中女儿入主中宫,恐怕是所有做臣子的,一门荣耀的巅峰了。
  毕竟下一任皇帝就有可能带着自家的骨血。
  让孙女李婧做后妃,甚至做皇后——李斯想想都要笑得合不拢嘴。
  可是这样对他太过有利的提议,却是右丞相冯去疾提出来的。
  李斯抚着白胡须,微微一笑,知道冯去疾并不是好心助他,而是以进为退,要骤然提议,让陛下仓促下亲口否决这种可能,彻底断了李家插手后宫的可能。
  “右相抬举了。”李斯慢悠悠道:“全凭上意。”
  ……不是,胡亥就不明白了,好端端议着政事,怎么就歪到他的婚事上去了。
  胡亥打个哈哈,笑道:“不妥不妥。朕与李卿兄弟相称,若是娶了他的孙女,岂不是平白矮了两辈?朕不能让李卿占这个便宜。”
  冯去疾微微一笑,不再说话。
  李斯:……
  不妨一旁撰写文书的叔孙通,见缝插针,谄媚笑道:“陛下,您要是担心辈分的事儿。小臣有位小姨,生得风姿绰约,年方十三……”
  胡亥一口唾沫差点噎死自己,瞪着叔孙通看了两眼,笑叹道:“你无耻的样子,很有朕的风采。”
  叔孙通嘿嘿一笑,羞赧道:“陛下谬赞。”
  胡亥瞅着下面诡异的氛围,清清嗓子,把话题拉回到正轨上来。
  “过完新年,朕决定再度东巡。”
  在坐诸人都是一惊。
  如今烽烟四起的时候,帝王出巡,实在是……
  “陛下!”李斯与冯去疾齐声道。
  胡亥一摆手,道:“朕意已决。你们要做的,便是规划路线,保障朕的安全。”
  李斯与冯去疾对视一眼,半年来已经熟悉新君的行事风格,他定了的事情,大方向是不会变的。
  两位老臣便只能应声“喏”。
  而叔孙通还在一旁笑着小声道:“陛下,您若要东巡,刚好见见小臣的小姨……”
  胡亥一脚踹在他屁股上,自己也觉得可乐,笑骂道:“滚你小姨的蛋!”


第62章 
  说是新年; 其实秦朝的新年是在十月末; 已经过了。
  腊月这次更像是后世的春节,但是此时被称为“蜡祭”,是年终的大祭祀; 祭鬼神与祖宗。
  按照《礼记》的说法,“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就是说每到周历的十二月; 人就应该把所有对自己有利的东西都找来祭祀。
  至于胡亥,他作为天子,要祭祀的也最多,光神就足有八大类:先啬; 司啬,田畯,邮表畷,猫虎; 坊,水庸; 昆虫。
  可以说这八大类; 每一类都是与农业有关的。
  比如先啬其实就是著名的神农氏,司啬其实就是后稷、也就是传说中教会人们耕田的神,田畯是周代管理民众耕田的官吏,猫抓老鼠、虎吃野猪,坊是蓄水的堤坝、无水不能种庄稼,水庸是排水渠、重要性等同坊; 至于昆虫、其实是祈求昆虫不作、也就是不要危害庄稼。
  通过蜡祭,胡亥深刻意识到,在他治理下的这个帝国,本质上是农业大国。
  能够让绝大多数农民安居乐业,他的天下才能稳固。
  胡亥头戴白鹿皮做的冠,身着素服,腰系葛带,手持榛杖,率领众大臣,于钟鼓乐音中,祝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