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朕亦甚想你 >

第107章

朕亦甚想你-第107章

小说: 朕亦甚想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青漓笑着揉揉儿子的脸,转到一侧的椅子上坐下; 掀开小本本的封面,开始慢慢翻看。
  他字迹还很青涩,稚气之中却也含了锋芒,并不一味的学青漓和授课先生,颇有些自成一家的味道。
  那小本本写的不算多,只十几个名字罢了,因为一页只写一个人的缘故,所以才显得厚了些。
  青漓挨着翻完,隐约明白了什么,又有点抓不住,想了想,就问他:“你写这个做什么?”
  元景神色淡淡的回答:“白纸黑字的提醒自己,不要忘了他们。”
  尉迟承堑那日的事青漓不知道,但是自其余名字之中,却能悟出一二。
  顿了一顿,她问元景:“都是你不喜欢的人?”
  元景看着母亲,温顺的点了点头,看起来乖巧极了。
  青漓心里忽的生出几分说不出的味道来,将他拉到自己身边去,低声问:“既然不喜欢,怎么不直接同父皇和母后说,叫我们帮忙呢?”
  元景没有正面回答,只是反问她:“母后,你那个喜欢尉迟承堑吗?”
  尉迟承堑与魏国公府有隙,青漓自然不会喜欢,对着自己儿子,她也没遮掩,而是直言道:“不喜欢。”
  “既然这样,”元景看着她,问:“母后为什么不同父皇说,叫父皇收拾他?”
  青漓被他问的,居然说不出话来。
  这一瞬间,她忽然极为深刻的认识到,这个孩子,或许比自己想象的要敏锐的多,也聪慧的多。
  她没有说那些空泛的话,只是握住他的手,道:“因为,这天下姓萧,而不是姓魏——皇族与后族,终究是不一样的。”
  “母后固然可以为魏国公府扫除几个敌人,能得到的,也不过是短短的安宁,”青漓看着他,缓缓道:“但可能付出的代价,却是几世之后魏国公府的安危,这样一想,不值当的。”
  元景很认真的听完,方才道:“我也是一样的。”
  “父皇和母后或许可以帮我,但那终究不是我的,”他黑亮的眼睛里有微亮的光在闪:“母后明白的。”
  青漓看着他,也说不出究竟是放心还是忧心,静默许久之后,终于伸手去摸他的头发:“只要你高兴,无论怎样,母后都是支持的。”
  元景很高兴,却也不会像小时候一样喜形于色,只是笑着抿了抿唇,又轻声唤了一句“母后”。
  青漓应了一声,将他的小本本递过去,道:“你愿意怎么做,是你自己的事情,只是有一条要记住——藏得隐秘些。”
  “母后一过来,就见你将它摆在明处,毫不遮掩,这里能进来的人不多,却也不少,被别人瞧见,传了出去,还不知会生出什么风波来。”
  她语气有些担忧,元景却很自信:“不会的。”
  他推开窗,目光在静立在门外的内侍们脸上扫过,缓缓道:“他们不敢。”
  “奴窃主,该死。”元景回过身去看她,道:“得到的顶多是钱财,失去的却会是性命,他们不敢赌。”
  青漓终于察觉到哪里不对了。
  她好像……将儿子养成了反派boss的模样。
  等到了晚间,寝殿里只剩了他们夫妻俩的时候,她才向皇帝说了小本本的事情,抱怨道:“你看看,要不是像了你,哪里会这样。”
  他父皇顶多是记载心里的小本本上,元景倒是好,还给具现化了!
  皇帝很亲昵的搂着她,笑微微道:“这有什么不好?朕听你这样说,反倒觉得放心。”
  确实是,虽然父子俩都不是那种喜欢表达的人,可彼此之间的感情倒是深厚。
  青漓搞不太懂他们男人之间的事情,便只缩到床上去,闷闷的道:“算了算了,不去管了,儿孙自有儿孙福,我哪里能管那么多。”
  皇帝看她这般模样,倒是着意劝了几句,青漓也不好叫他担忧,就一一应了下来,夫妻俩说了几句话,便一道歇下了。
  几年前,宫中栽植了诸多牡丹,宫人们侍奉的好,每每到了花季,自是一片姹紫嫣红,极尽娇妍,喜人的很。
  青漓被儿子可能是个boss这种事情打击到了,既觉得跟他比起来,自己白活了两辈子,又有点隐约的担忧,无精打采了好几日。
  皇帝看的心疼,抽了时间,带着她到了牡丹园去赏花。
  那牡丹园,也是青漓花了大工夫整修的,移栽的名种也多,夫妻二人挽着手,迎面就见一片娇娆的案首红,后头紧跟着婉约清丽的御衣黄,更不必说其间的银粉金凌与海棠争润了,一眼望过去,一片千娇百媚,分外怡人。
  风景这般美,微风也和畅,青漓看的心绪都松了几分,同皇帝慢悠悠的走了一会儿,不需说话,也觉适意的很。
  如此过了许久,等到日头渐升时,她便拉着皇帝往里头走了走,到那排高大的梧桐树的阴凉处去了。
  毕竟只是牡丹园,只是用来游玩,却无地方可以休憩,她四下里看看,就瞧见见树下的巨大白石了,示意内侍宫人们退下,便跟皇帝一道,大喇喇的一同坐到了上头。
  皇帝拿了帕子,亲手为她擦汗:“出来走走,是不是觉得好多了?”
  他不提还好,一提起来,青漓还是觉得有些闷,想着跟他说说,又觉得自己太过杞人忧天,看他一眼,索性不言了。
  皇帝笑了笑,道:“儿子大了,有他自己的路要走,我们怎么可能照拂他一辈子?”
  “妙妙,”他拦住了她的腰身,将她往怀里带了带:“宽心些罢。”
  青漓靠在他怀里,微微低头的时候,还能嗅到他身上的木香气,不知怎么,忽然有了一种极安稳的感觉。
  她不再说话,只是埋在他怀里,静听他胸膛里有力的心跳声,一下又一下,像是寺院里的钟声,总能叫人平静下来。
  “衍郎说得对,”静默了好一会儿,青漓轻声道:“该松手时,确实是要松手的。”
  皇帝低头,很宠爱的亲亲她的额头,道:“元景长大了,我们妙妙也长大了。”
  “去,”青漓嗔他一眼:“好像我还是小孩子一样。”
  皇帝微笑看着她,缓缓道:“在朕眼里,妙妙永远是小孩子呀。”
  青漓听得这句话入耳,只觉那甜味一直到了脑海深处去,轻柔的漫出一股温柔味道,叫她一颗心都酥透了。
  衬着左右无人,她抬起头,轻轻去吻他的唇,既甜蜜,又缱绻。
  皇帝搂住他的小姑娘,低头加深了这个柔情的吻。
  兴许是牡丹开的太荼蘼,兴许是这日的阳光太舒缓,恍恍惚惚之间,二人都有些醉了。
  不知不觉间,就倒在了那白石上。
  青漓只觉自己大抵是昏了头,青天白日的,居然由着他在这里胡来了一回。
  满庭的牡丹盛放,美不可言,她羞得厉害,连睁眼都不敢,只搂住他脖颈,一次次承受着,咬住唇,不叫声音传出去。
  也不知是过了多久,这一遭的事才算是了,青漓面色绯红,羞得不敢抬头,只恨恨的在他身上咬了几口。
  皇帝倒是神清气爽,笑的快活,取了帕子替她清理,然后才搂住了那只腿软的小猫,温柔的给她顺了顺毛。
  “还走得动吗,”他问她:“朕抱你回去?”
  青漓哪里能叫他抱着回去,夫妻俩单独呆了一会儿,就走不动路了,此事传出去,她还要不要脸了。
  展了展裙子,她随即起身,大概是高估了自己,腿一软,险些摔在地上。
  皇帝揽住了她,笑吟吟道:“妙妙若是累了,中午便在此地用膳吧,也好歇一歇。”
  这提议靠谱,也可以掩饰一二,青漓想了想,便红着应了。
  比起在内殿里用膳,外边显然要更透气些,内侍们带了桌椅过去,两个孩子也不在,夫妻俩相对着用了膳,倒是别有几分脉脉。
  青漓缓了这么久一会儿,觉得自己软掉的腿总算是恢复了过来,想着花也看了,便拉着皇帝往回走。
  她既然提出来,皇帝自然不会拒绝,只是在揽住她腰身的时候,才低声在她耳边笑道:“妙妙,那会儿你没忍住,声音大了些许——朕估摸着,只要不聋,他们应该都能听到。”
  青漓呆住了:“啊?”
  皇帝微笑着拍拍她小手:“好孩子,乖啦。”


第112章 王谢
  七月初九这日; 是董太傅的七十大寿,皇帝带着青漓与两个孩子,一道往董家去; 为自己的太傅庆生。
  帝后亲临; 这是莫大的荣耀,可见董太傅在皇家心中的地位。
  一时间; 那寿宴便更加热闹起来; 许多人家都有意前去; 庆贺一番,话里话外的; 也是有意暗示着。
  董太傅的妻子周氏上了年纪,虽精明能干,可这样大的事情,若是真的真的忙碌下来,只怕会累的病倒。
  他们夫妻二人只生有二女; 这一回的差事; 自然要归董氏和方夫人操持。
  想要上门的人那么多,董家的地方却有限; 能邀请的人自然也有限; 寿宴的前半月; 董氏与方夫人商议过后; 便定下了宾客名单,然后便依次将请柬送了出去。
  收到的自然觉得自己有脸面,没收到的; 却不免生出几分不满。
  好在,负责操持的一个是皇后之母,一个是重臣之妻,便是有人不高兴,也得老老实实的咽下去。
  对于皇帝而言,董太傅既是妻子的外祖父,也是自己患难与共的老臣,隐隐约约的,还是自己夫妻的媒人,嘴上虽不说,心中却是极尊敬他的。
  人生七十古来稀,说的不好听些,能不能到八十还不一定呢,趁着这时机,自然要为他庆生。
  青漓小时候在董家呆的很多,对于外祖父也很亲近,自从嫁进深宫,他们见得便少了,前几年董太傅过寿,虽然遣人送了礼,却也不曾得见,委实是一桩憾事。
  这一回能出宫去见,也是好事。
  真正到了这一日,来董家的宾客接踵而至,院子里果然如人所料的热闹起来。
  毕竟是勋贵名门,虽然人多,却也不见喧闹,尽管热闹,也不会显得嘈杂,侍女仆从在四下里奉上酒水茶点,四下里皆是井井有条。
  皇帝不欲张扬,也没令人通传,只带着青漓与两个孩子,直接到了董太傅所在的前厅。
  董太傅上了年纪,身体却很硬朗,风采依旧,见帝后一起过来,不慌不忙的上前行礼——自然是被皇帝拦住了。
  小时候,青漓一胡闹,要挨打的时候,多半都是外祖父护住她的,今日一见他明显白了许多的胡须与头发,忍不住眼睛发酸。
  “好啦,”董太傅笑眯眯的看着她,道:“大好的日子,妙妙别哭呀。”
  青漓低下头,忍住自己的泪意,向他笑了一笑,元景则带着元朗过去,一齐唤道:“太外公好。”
  董太傅也为两个孩子带着一点课业,见了面倒是不生疏,挨着看了看,语气中有了几分感叹:“都长大了呀。”
  两个孩子对视一眼,开始说今日的祝寿词:“愿太外公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如松柏之茂,无不尔或承。”
  元景沉稳,元朗却活泼,一句话说完,还笑嘻嘻的摇了摇董太傅的手:“太外公要长命百岁才行!”
  “好呀,”董太傅摸摸他的小胖脸,慈祥的笑了:“太外公加把劲,试试看。”
  青漓久久不曾见外公,这会有了机会,自然是一道说了许久,临近午宴时分时,便笑着向董太傅告罪,带着元景,往后头去瞧周氏了。
  ——元朗喜欢热闹,早就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
  周氏比董太傅小几岁,身子也还硬朗,正在后面同两个女儿问今天的菜色,见她与元景来了,忙不迭将两个人拉过去上下细看,亲热的不得了。
  青漓陪着老人家说了好一会儿话,眼见她微有疲态,连忙叫侍女扶着,往前厅去入座了。
  董氏身为长女,身上的责任要更加重些,亲自陪着回去了,方夫人却留下,在后头盯着。
  青漓见着姨母,寒暄过后,倒是想起了另一件事来:“阿蕊姐姐呢,方才一直不见她,是去哪儿了?”
  “怎么,娘娘没碰见她?”方夫人被她问的有些诧异:“前不久,她也说是要去找你呀。”
  青漓明白过来:“我久久未曾到董家,今日特意绕着远路看了看,大概是同阿蕊姐姐错开了。”
  “她找不到你,想来就会回来,”方夫人想了想,为她指了路道:“娘娘顺着这里走,肯定能碰上的。”
  青漓应了一声,道别之后,便顺着她指的方向去了。
  四年前,她生完元朗之后的几个月,阿蕊姐姐便同外祖父外祖母一起归京了。
  奇迹般的,只几个月后,她便嫁入章武候府,做了章武候的妻子。
  青漓私下里问她怎么进展这样快,她却含笑不语,不肯多说,委实是叫人奇怪。
  好在,她的日子过得很好就是了。
  如今,膝下有了一子一女,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