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平凡的美好-第4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虽然刚认识,但是罗老板给叶磊的印象很好,光明磊落,看得出来确实很有诚意,和他们合作会是一件愉快的事。不过还要再看看东子的意见。
机遇和风险(二)
“程久,这里看起来挺不错的。”来的时候在楼下大致逛了一圈,面积大,装修得也上档次,地面干干净净,修车的区域也不例外。而且所有的东西摆放的整整齐齐,罗老板立刻心生好感。“千里”是新开的,名声还没打响,目前主城区和香州的交通也不是很方便,他不知道很正常。但是主城区实在是找不到很满意的,修车都还好,但是改装的技术达不到他们的要求。程久的这个消息来得及时,谈妥的话他就能睡个好觉了。
“说起来多亏了那个意外。现在小打小闹的店我是真不敢去了,至少改装我是不放心的。规模大一点就是放心。”旁听了这么久,程久也看出来双方都有意向,他是俱乐部的老会员,是创建后第一批,和急速俱乐部的几个老板都是老相识,能帮得上忙他很高兴,也算回报点他们经常给他的优惠。
“我还纳闷呢,好好的你不在俱乐部修,跑外面去,我们这过期年卡的余额可是作废的。”
接过程久递过来的烟,罗老板还是不理解,这不是花钱找不自在吗。
“人情啊。那个店在香州西边,是我老婆娘家一个远亲开的。亲戚都知道我和朋友玩车,叫我介绍介绍客户,我也推辞不了。那表弟还是西北特区大学的硕士高材生,我想着技术也差不到哪去。谁知道开回去后问题一大堆。这不,上次比赛都给耽误了。那天我是想着找他理论。结果开到‘千里’门口不远的地方就挺歇火了。
我正想打电话呢,就看到他们的门口的牌子,看着像那么回事,我也烦了,就进来试试,都是缘分。”程久掏出打火机给罗老板点上后转向张助理,烟还没拿出来,张助理就摇了摇头:“程先生。谢谢,我嗓子发炎,这几天都不能抽。”
“真的假的,我和你们老板都认识,要是蒙我回头扣你工资啊。”
张助理笑着点了点头。
“程久,别欺负我们小张。”刚想好好说程久两句,叶磊和罗伟东就开门进来了。
“罗老板,你好,我是罗伟东。负责维修和改装的。”握手后,罗伟东又向旁边的程久打了招呼,“程先生。好久不见。”
“没办法。事情太多。一闲下来就过来了,你们和罗老板先谈,不用管我。”说完就自顾自端着茶杯走到窗口,展目远眺,从这里能看到过去一点的近郊多了很多在建工程,七八百米处高铁的工地也已经动工了。想来香州翻天覆地的日子不远了。
“小张,你把我们客户的一些需求还有我们制定的技术要求具体和罗工交流一下,之后我们再来说说这个分成还有其他合同相关的事项。”
“好的,老板。罗工,这是我们的文件。你先看看。是这样的,我们的会员不是职业赛车手。大多数车技不是很出色,只是出于一种爱好,所以他们的车形式多样,基本上就是比较好的民用车改装不理想的部位达到接近赛车的标准,真正用赛车的很少……”
张助理在俱乐部工作了三年,一直对赛车保持着高度的热情,说起来滔滔不绝。罗老板对他很满意,前任走后就把他提拔当助理。
罗伟东听得专注,等张助理告一段落后才拿起资料细细看了。上来前,叶磊也介绍了他们之前谈话的内容。材料费另算,再四六分成的话还算可以,他们的利润空间也不小。叶磊说应该还有还价的余地,毕竟这只是对方单方面的报价。开始合作以后,他们几乎可以说得上万事不管,叶磊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罗伟东点头表示了解,材料的谈价他可以把控,大方向的定位还是交给叶磊。向张助理咨询了一些不确定的地方,罗伟东觉得完全没有问题,这样的标准他们汽修站能够达到。设想开铺子的时候就把修理,改装的设备,工具都买齐了。因为不确定客户的数量,材料没有多买,但是签了合同再买也来得及。技术方面也没问题,在部队主要修的是越野吉普,在速安主要是民用车,跑车有另外的团队,他们那个组涉及的不多。但是在大学的时候他钻研过,后来兼职的时候也修理过,各种结构参数他心里有数。
目前欠缺的是人。一旦签了合同,急速那边很快就会把业务切过来。经过差不多半年的锻炼,稍微了解一下跑车的知识,付强在修理这块独挡一面没问题。即使如此,靠两个人撑起整个店的业务是行不通的。
开业大半年来,“千里”已经有了稳定的小客户群,即使改装的业务依然冷清,叶磊也已经和罗伟东,汪凯提议要招聘新员工。没想到程久会突然带罗老板过来,而看架势罗老板似乎今天要把所有细节都定好,而他们招人还只落实在文件上。
急速在临安是四大赛车俱乐部之一,按照规模和竞赛实力,只排到第三,但是这两年发展的势头很猛,可想而知它丰富的客户资源。即使只有一小部分,对“千里”来说也足够了。叶磊错过这个大好机会,可以趁机把“千里”做大;罗伟东更不想放弃,他做改装的技术梦想即将实现。
渴望,叶磊和罗伟东心里极度的渴望。但是客观条件的制约也是没办法去掩盖的。这次,由罗伟东负责和罗老板谈判。实话实说,零散客户没问题,如果批量开始的话“千里”需要时间做准备。
罗老板有点犹豫,人手不好办。而程久大概真得很推崇罗伟东的手艺,见此积极和罗老板协调。最后,罗老板同意给“千里”一个机会,他还是会继续找其他的合作方,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他也会给“千里”能力范围内的单子当做一个试用期,按叶磊的理解就是把他们当备胎。相应地,分成的方式也不适用于小生意。罗老板大方地表示“千里”收到钱后按客户费用的百分之三当做给急速的介绍费就行。
叶磊和罗伟东自然不会把钱往外推,虽然没有吃下“正餐”,按现状来点“小菜”也很不错。为了和罗老板保持良好关系,也感谢程久的帮忙,叶磊,罗伟东,付强还有匆匆赶来的汪凯做主在香州最好的酒店香江饭店请客。有叶磊的长袖善舞,汪凯的能言善道,一顿饭下来,程久和罗老板已经和他们称兄道弟,勾肩搭背俨然相识多年。
机遇和风险(三)
罗伟东回到家的时候带着酒气,身边有叶磊,汪凯两个劝酒高手在,付强也称得上海量,晚上的饭局也就浅尝辄止,没有喝醉。罗老板和程久反而喝得走路发飘,好在张助理嗓子疼,滴酒未沾,负责开车送两人回去。
“今天谈得有没有结果啊?”每次罗伟东赶不回来吃饭都会提前打电话告诉她,所以即使王晓桦今天没过去汽修站,她也能知道“千里”的大事件。
“嗯,还好,没有谈成大的,拿到了一些小客户,维修或改装的量不见得大,但要求可能会很多。”用热水洗了一把脸,真个人都轻松了,罗伟东走到沙发上坐下,喝了一口王晓桦准备好的绿茶,舒服地叹了一声。
是个不错的结果,“千里”的实力目前还不足以和急速匹配,吃不下它的所有外包业务也正常。“什么时候签合同?”
“汪凯明天去急速和罗老板谈,这个由他负责,主要的条款今天都定好了,剩下的由他去完成。”其实想想还是不甘心,放过这么大的一块馅饼,即使稳重如罗伟东,心里还是有些想法的:“晓桦,我们要赶紧招人了。”
“嗯。叶磊和汪凯怎么说?他们有没有渠道?”
“还没来及得说,明天汪凯签完合同后会过去。你说速安会有人愿意出来干吗?”
罗老板说得没错,高级的技师是吃香又难找。在社会上招聘无异于大海捞针,而如果找熟人的话,在这个领域,罗伟东接触过的也就是兼职的单位和待了四五年的速安。前者他只是个打打短工的,和店里的员工解除不深;后者不说有没有这个本钱,他根本都不能去开这个口,这句话也就这么一说。
“有吧。每年总会有辞职的。但是我们的待遇现在肯定比不上速安,他们即使跳槽也不会选择‘千里’。所以还是要把重心放到社会招聘上。还有学校,不拘重点不重点。本科还是专科,找几个动手能力强的。给你和付强打打下手。”试了试盆里的水温,泡脚刚好,把毛巾递给沉思中的罗伟东,王晓桦催促:“明天再想吧,急也急不来。”
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罗伟东,叶磊,汪凯碰头开会。就招聘问题也没想出立竿见影的高招。
“先把消息登出去吧,门口贴个醒目的招人启示,来往的人都能看到。嗯,报纸。人才市场还有网络都利用起来,慢慢找着总能找到。”之前他们三人已经有过讨论,叶磊还是同样的想法。
话是没错,但是他们拖不起时间。没有足够的人手,无论什么样的好机会都轮不上他们。普通的维修人员好找。如王晓桦说的招高校毕业生是一个办法,社会上的熟练工也不少。而高级技师却不一样,总数不多,流动性也不大。汪凯朋友多,交际广。拜托商业圈的人都注意一下这方面的人才。
途径看似很广,效果却很小。时间过去两个月,上门应聘的人很多,不过都是普通的技师,中级的都很少。经过考察,罗伟东录用了一个中级技师和三个初级技师,由付强给他们分配工作。
“东子,要不我们去找找师傅吧?”付强踌躇着说。这几天罗伟东,叶磊,还有汪凯凑在一起,经常集体表演愁眉不展,付强在修理之余想起部队里教他们修车,改装的那个老兵,他的经验和技术决定比得上高级技师。
“找不到的。”罗伟东露出了一个苦笑,“回家后的第三天,我就买了些礼物去他的家乡找他,就在离临江岐山市附近的一个小镇上,房子都快倒了根本没人住。后来听邻居说那里已经很多年没人住了。”
顾强一愣,“那他的亲戚总知道吧?我记得他有老婆孩子的。”
“他不是岐山本地人,那房子其实是她老婆家的,所以附近的亲戚都是女方的亲戚。在退伍前一年他们就离婚了。亲戚们只知道他老家是临江的一个山区,具体哪里不知道。而他老婆已经带着孩子外嫁到其他省份,我也无从问起。”
罗伟东语气晦涩不明,当时他听说的时候也想付强一样瞠目结舌。老兵是个很好的人,热情,忠厚,不计较,悉心教导自己,即使他并不是车队的。老兵给的温暖不仅帮他走出了失恋,也赋予了他新的人生追求,罗伟东永远都记得。
“阿凯,你朋友那边有回音没有啊?”日历本已经翻到了十二月,汽修站的维修量大大增加了,而有了两个初级技师的协助,付强和另一个中级技师也能按照客户的要求按时完成维修工作。而改装的工作量还不大,罗伟东在其他人的帮衬下也能应付。
但是这个现象不能持久,过年后和急速的合作就会正式开始,不管客户量有多小,他自己一个人确实很难撑住。付强他们协助操作一般的步骤可以,但是对改装的总体设计和精细环节的把握还不行。这些都需要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积累还有天赋,不是所有人都能当设计师的。
心里装着事,晚上的睡眠质量难免受到影响。“千里”的账都由王晓桦经手,她也知道目前的困境,如果处理不好,影响和急速的合作是其次,关键是“千里”的发展会受到制约。总是和机会擦肩而过,以后别人找合作方就会下意识地把“千里”排除在外。
人才到底在哪里呢?王晓桦也一直在想这个问题。晚上罗伟东又要加班,正想一个人随便吃点,姐姐王晓楠和姐夫高斌难得地请她吃饭。
“姐,姐夫,见到你们真不容易。”一见面,王晓桦就忍不住抱怨了一下。实在是两个都是大忙人,王晓楠研二了,一边研习理论知识,一边还要跟着导师做实验,同时还要准备毕业论文,在研三留出时间去医院实习,一个字‘忙’已经不够用来形容她的状态。以至于王晓桦和她打电话都要算着掐着时间,更不用说见面吃饭。而高斌也不遑多让。刚进医院的新人一枚,多做事少说话是基本要求,从早到晚不停歇,而且周末还是轮休,不过比起临床医生工作时间还是挺有规律的。
转机(一)
高斌咧嘴笑了笑,“以后就好了。伟东店里的生意最近好吗?”
“还行,就是现在人手不足,天天加班。”王晓桦说得简略。高斌和王晓楠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