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隋萧后-第6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搞定了,三弟我佩服!以后还请二哥莫嫌麻烦,多教教三弟,让三弟我也好立些功绩,回去也好见人。”
李世民笑笑一边和李元吉并络前行,一边说:“这突厥只是暂时退兵,我们的危险还未排除。再说我们这回来是对付他们的,只要他们一天还在我们的国土,我们的任务就尚未完成。还得找到机会,彻底将他们驱除。眼前的这点儿小胜利根本不算什么,三弟你后面有的是立功的机会。”说着话已经到军营内大帅的住所,二人下马进屋。
兄弟二人进入大帐以后没多久,刚刚放晴的天气又有了下雨的迹象。果然,到子夜时分便下起了瓢泼大雨,接着一连几天都是阴雨不断。李世民天天观察天象,心里有了明确的作战计划。
第七章 辗转突厥 第八节 出其不意
第八节 出其不意
李世民从小对霍去病就特别的欣赏,事实上他和霍去病有些地方也特别相像,都是少年英雄,都是第一次出战就立下了奇功;两个人都是在战场上出生入死,身先士卒,多次在敌多我少力量悬殊的时候深入敌人腹地作战而取得胜利,独特的战争经历,让他们对征战有一种高乎常人的信心;都结交了一批异族战士(霍去病手下有一批匈奴出身的士兵,李世民也曾在突厥里交往了一批朋友。)不排除异己力量,使他们开阔了自己的眼界,养成了果敢、超人的勇气和常人无法理解的耐力。欣赏,有的时候也就是惺惺相惜。只可惜他们不是同时代的人,否则,他们该不是强手相对的劲敌,就是最相互理解的挚友。
后世也有人把李世民和杨广所建立的功业放在一起比较,认为他们都是少年得志的典型,其实在这一点上他们有着本质的区别。杨广平定南陈的时候,他的父皇杨坚为了保证最后的胜利,在他周围安排了一批能臣,他本人根本没有出头的机会,只在隋兵入城的时候保护南陈的文化民生等方面起了点作用。虽然最后功劳簿是他的名字,可在武功方面他是压抑着的,所以在以后的征战中他都在弥补这种内心的不平衡,所以他在寻找一切机会来表现自己过人的才智,而不去思考如何在战场上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利益,所以他走向了失败。而李世民不同,从一开始起,他的每一次征战,决策权都在他自己手中,生死命悬一线,全都在他一念之间,这种场面经历多了,他自然生成了使命感、责任感,还有内心深处无法磨灭的自信,这些正是杨广所欠缺的。在这一点上,李渊比杨坚明智,他从来就没有给过儿子过多的帮助,因为慈母多败儿,过分的护犊,只会让孩子失去锻炼的机会。
李世民在宣布自己作战计划时对众将军说:“突厥最擅长的,就是弓箭,现在连降大雨,他们又是在野外宿营,弓上的筋弦和胶遇到潮湿会受到影响,威力发挥不出来,他们就像是飞鸟的翅膀被折断了一样;而我军住在屋内,灯火齐全,刀枪锋利,以逸待劳,不乘此时一举拿下敌人更待何时?”当夜,李元吉又一次见识到他这位二哥敢想敢做、不按常理出牌的作战作风。
夜半时分,李世民带着军队,冒雨潜入,突然袭击突厥军营。毫无防备的突厥营地大多将士都在熟睡,即使放哨巡逻的士兵,也都是意志放松的状态,遇到这样的突发事件当然惊慌失措,整个营地登时大乱。喊声、叫声、兵器的碰撞声、突忽的火光以及瓢泼的大雨连成一片。
在这次对手没有预防的偷袭中,谁为优势,谁居劣位是显而易见的。可作为优势一方的主帅的李世民,并没有因为暂时的胜利而得意忘形,他还有他更长远的目标,这就是他之所以成为李世民的根本原因。所以和李密要一争隋家天下的王世充不是他的对手,所以在北方站稳了脚跟深得民心的窦建德以十万大军败在他统领的三千五百精兵手下,并被他俘虏。除了他比对手更具备一个统帅应具备的骁勇、刚毅、果敢、耐性等等方面的军事才华以外,他还比对手更站得高看得远,永远把眼光定位在最高点,所以连李密和窦建德有时都觉得难以驾驭的大将,愿意为他拼死效命,这就是他李世民殊与众人的个人魅力,不仅是他处的时代,也是整个历史鲜有的。
就在混乱的时候,一位颇有外交才华的官员,在李世民的授意下进了突利可汗的营帐,那是李世民下令尽量不要惊动的去处。过了半个时辰,这位官员回到李世民身边,和他点点头相视而笑,意思是任务完成了。李世民眼里流露出一种自信的神态,说:“传下令去,收兵回营!”
李世民撤兵走后,颉利可汗一边命人收拾残局,一边怒不可遏,让人去把突利可汗等人都叫来,要发动反袭击战。一个时辰后,众人在大帐内集合,颉利可汗慷慨陈词,大讲必战的理由和安排作战计划,然后环顾着帐内的人说:“我的作战方案就是这样的,你们还有什么异议没有?”
众将因为唐军的袭击还没缓过神来,头脑里一片混沌,想想刚才被唐军偷袭的窝囊劲儿,真恨不得现在就去和唐军厮杀一番,可又怕下面的军士们锐气已败,不堪指挥,所以都不说话。
突利可汗出列说:“可汗!我认为现在不适合再战。我们这回入侵中原,比以前任何一次时间都长一些,现在将士们都有了疲态,而我们的粮食供应现在也不能支持我们打持久战,这次唐军的偷袭又挫伤了我们的锐气,现在在凭着气去和他们作战,只怕是失多余得。何况我们进入中原又不是为了和他们夺取江山,再打下去也没有多大的意义。”突利可汗说完,众将都表示赞同。
颉利可汗听完,冷静的想一想也觉得有理,问道:“以你之见,我们现在应该怎么做呢?”
突利可汗说:“唐目前并不想和我们敌对,一再表态愿意和我们结亲,我们何不去见秦王,向他请求和亲来试探他的口风,若他愿意和好,我们也好借此退兵。等到来年我们休养好了再举兵讨伐他们,已雪今日之仇。”
颉利可汗点点头,考虑了一下说:“好!明天你就和阿史那思摩(颉利可汗的堂叔)一同前去向李世民求和亲。”
第二天,突利可汗和阿史那思摩来到李世民的军营,一路上看到的都唐军严明的军纪。突利想起了一些关于李世民的传说,李世民战窦建德那一次,三天三夜没有解甲没有吃饭,抢据了虎牢关,为战胜窦建德奠定了基础,这在李世民的征战生涯中不过是一朵很小的浪花而已。这个意志如此坚定的人,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以前虽见过,但那毕竟离得远,这回就要近距离见面了,突利心中充满了好奇。
第七章 辗转突厥 第九节 温彦博被俘
第九节 温彦博被俘
经过几道关口,他们见到了坐在帅座上等到他们的李世民,带着不卑不亢的自信笑容看着他们,一双眼睛锐利又富含智慧。年纪不过二十五岁的李世民,身上却有一种超越他年龄大将风度,又揉进去一种年轻人特有的朝气,形成了他别具一格的气度,令来人不禁仰视。突利可汗和阿史那思摩连忙低头相拜,并说明请求和亲的来意。
李世民示意他们免礼,说:“既然可汗有诚意,我自当愿意和突厥结为秦晋之好。”说完,特地骑上马带领突利可汗和思摩观看军营。突利和思摩一边跟着李世民身后细看唐军风貌,一边在心里“啧啧”称叹。刚才在来路上所见到的军纪,不过是冰山一角,这李世民治军果然名不虚传,集朝气与严明于一身,这样的士兵是最难得的,这样的军队是最难对付的,这样军队的首领,绝不是一般的人才!终于明白了为什么李世民的军队自从出道以来总能所向披靡,成为众人心目中的战神。突利心目中从开始见到李世民时的敬畏,转化成敬佩,他想起李世民昨天在战场上说的和他有香火之盟,心里一个大胆的想法油然而生。突利可汗对李世民说:“秦王昨天说和我有香火之盟,恕我记忆不好,想不起来这件事。今天愿和秦王再行香火之约,结为异姓兄弟,不知秦王殿下意下如何?”
秦王“哈哈”大笑,声音十分爽朗,拍拍突利的肩膀说道:“我一直欣赏突厥的勇健刚猛,可汗又是突厥人中间的楚翘,今天我就在这大营内设下案炉香火,以苍天为证,我们结为兄弟,不求同年同日生,只求同年同日死!”说完二人下马,命人摆齐案炉香火,撮土为盟,指天为证,结拜为异姓兄弟。
突利二人回去以后,极力说服颉利可汗,没多久退兵而去,李世民和李元吉两兄弟也自率兵回长安。
颉利可汗回到突厥,义成公主以盛大的仪式接待了他和他统领的将士。完毕以后,私下里,颉利可汗把战场上的事说给义成公主听,义成公主笑着试探道:“看来这一次,可汗真的是要和那李唐交好了?”
颉利可汗“哼”了一声说:“那不过是权宜之计。本来这回我们在外面作战的时间都有些太长了,天气又不好,总是阴雨不断,军士们都很疲惫。那李世民既然要和,我们就暂时与他和,等到我们休养好了再去。我们作战将士要来无影去无踪的,让他们无法把握。”义成公主满意的笑了笑。
武德八年(公元625年)六月,颉利可汗率军进攻灵州(今宁夏灵武南)。李渊知道后震怒,对近臣说:“突厥贪婪无厌,朕要派兵征讨他们,曾经往后,给他们的书信不要再用‘书’了,都用诏敕。”并派右卫大将军张瑾为行军总管去对抗,以中书侍郎温彦博为长史同行。原来,上李渊以前与突厥书信往来都是用敌国礼(即平等国家之间的礼仪)。
颉利可汗,这回又把他突厥兵的优势发挥到极致,不论攻到哪里,如同那句老话——势如破竹,唐军一如既往的败下阵去,首先败了阵的就是代郡都督蔺暮。一路锐不可挡的突厥军队,突破唐军的层层防线,很快到达朔州(今山西朔县),在努力大肆抢掠,像一群饿极了的狼群进了羊圈,只不过这个狼群大了点儿,有十万多人,这个羊圈也大了点儿,是一个州县。
在太谷,颉利可汗正带领着自己的军队向下一个目的地挺进,探子回报:“启禀可汗,那张瑾率领的唐军就在前面,正朝这边来。”颉利可汗说:“来的正好,传下令去,全军急速前进,趁他不备之时,将其全军拿下。”
那边的张瑾也得到消息,手忙脚乱下令摆阵,还未安顿好,突厥军队已到,双方开始了激烈的战斗。突厥士兵来势凶猛,唐军这边很快乱了阵脚,溃不成兵,转眼到了全军覆没的地步。张瑾一看自己已经没有力量扭转战局,索性撇下军队,带了几个精兵突围,居然取得了成功。张瑾骑着马也不知跑了多长时间,猜度着突厥兵是赶不上了,才暂时放下心来,放松了手中的缰绳,让马自己信步前行。这个时候,张瑾才感觉到心跳的“嘣嘣”响,像是要跳出来似地。舒缓了一下情绪,张瑾开始由刚才逃脱的庆幸转为恐惧,前面出现了一个岔路口,张瑾心里又沉了下去,立在路中仰天无言心下徘徊,我要走的路该是哪一条?长安我的家,能回去吗?不!不能!连自己的军队都丢掉了败的一塌糊涂的主帅,回去又能有什么好下场?在这一刹间,张瑾甚至有点儿后悔了,还不如刚才和将士们一起战死沙场,说不定还能和李大恩一样博得皇上的一丝怜悯!如今这样回去,除了获罪我还能得到什么?想到这里,张瑾当机立断,转过马头,投奔出兵潞州的安州大都督李靖,在他手下若是能立下战功,或许会在皇上面前算是将功折罪吧!我不能让命运把我推向失败的深渊。
颉利可汗骑着马慢慢行过刚刚激战过的战场,得胜的突厥兵正在清理战利品,那边几个突厥兵五花大绑的推过来一个朝廷官员模样的人,在颉利可汗面前停住。一个突厥兵说:“启禀可汗,这是唐军的长史温彦博。”颉利可汗“哈哈”一阵大笑,命令把他带回大帐。
没过多久,温彦博被突厥兵推进了颉利可汗的大帐。颉利可汗睁着一双鹰一样锐利的眼睛盯着温彦博说:“原来你们唐朝的大军是这样的不堪一击,你这长史当的也太没安全感的吧!”说完仰天大笑大笑,仿佛在嘲笑唐军的无能。
温彦博冷静的说:“在战场上一次的胜负并说明不了什么,胜败乃兵家常事,这我们每个汉人都知道的。”
第七章 辗转突厥 第十节 北方的夏天
第十节 北方的夏天
温彦博冷静的说:“在战场上一次的胜负并说明不了什么,胜败乃兵家常事,这我们每个汉人都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