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六十年代好日子 >

第45章

六十年代好日子-第45章

小说: 六十年代好日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们的生活。
  “你觉得是谁?”秦颜笑问。
  “谁知道呢,睡吧!”李佐国心里其实已经有了猜测,那些包裹上的地址,他是有些熟悉的,他老丈人家亲戚多,天南海北的都有,碰巧上面有两个地址,他曾经在老丈人家见过,老爷子是上头那位首长的御用医生,这次运动中也没冲击到秦家,他能走到今天,实仰仗老丈人出了不少力气,这次要真是秦同志帮忙,看来他下半辈子得给她当牛做马喽!
  在一张床上睡久了,秦颜当然了解这个男人的恶趣味,听他语气中不无戏谑,就知道他已经猜到大半,就想伸脚踹他两脚。
  李抗美不想听他爹娘打情骂俏,趴在床上使劲的咳嗽了几声,秦颜听到了,已经伸过去的脚又缩了回来。
  “对了,小松,就是三哥家的儿子,他智力好像有点问题,我听娘说生下来就有,你是医生,你觉得能治不?”
  “不知道,要上医院看看才知道,我是外科医生,这个属于神经内科范畴,有空让三嫂带他去大医院看看吧。”
  李梅梅好不容易赶在天亮前眯了一会,鸡叫头遍,天还没亮的时候,啥东西落她肚子上了,她蹭一下就坐起来了,屋里还是一片乌漆嘛黑的,她伸手拍了拍肚皮上的东西,嗬,瞧这手感,是一条大腿啊!
  得,这下也睡不着了。
  把她四姐的腿从肚子上拿开,轻手轻脚的下了炕,从炕头摸到煤油灯,划了根火柴想要点着,一连浪费几根火柴都没点着火,这要是让她奶看见了,一准儿又要骂她浪费东西了,果然还是打火机方便,算了,系统商城里有卖打火机的,这玩意儿不好解释来路,自己换一个偷偷用着吧!
  她用打火机点燃了煤油灯,静悄悄的端着盆去打水洗漱了,一个人的时候就容易想的多,李梅梅就想着,这没有电灯,没有自来水的日子她是咋适应的?
  想着想着又笑了,老天爷对她不赖是不?金手指开的巨大,等过了这个坎儿,她迟早能走上人生巅峰。
  脸洗了,又抱了一捆柴扔到灶口,想睡个回笼觉吧,睡意却寥寥,只好披了衣服去院子里走走,如今快入秋了,虽然还是热,但清早这会儿空气中带着若有若无的水汽,被晨风吹到人身上,还真是有些冷。
  墙根底下的几只小母鸡挤在一起取暖,李梅梅觉得自己闲着也是闲着,就走过去想拿鸡盆,给它们拌点食儿,三岁的时候,这就是她的工作,因着这好差事,她偷偷攒了不少白皮鸡蛋,后来这差事也就给了五姐了,一直到现在,家里的鸡都是五姐在喂。
  “嗯……啊,轻点……”
  谁家夫妻这么有兴致?一走到墙根底下,她就听到了点有些奇怪的声音,隐隐约约的,就是隔壁传来的。
  他们两家这房子,挨的特别近,平时没注意,今儿这冷不丁听到……,隔音效果还真是一言难尽。
  这隔壁住着的是老冯家,冯家的情况和她三叔还有些像,女主人都是后头娶的,都带来了一个半大小子,这么些年这半大小子也成人了,前些日子才娶了媳妇,估计是少年人血气方刚,那啥,有点放纵了。
  李梅梅表面上冷静的拌好鸡食,实则是猥琐的听了半天壁角,那啥,就是有些好奇,毕竟她前世直到死都是个黄花大闺女。
  等到太阳破了晓,一大家子人才陆陆续续起床,集体劳动就是这点不好,大家的积极性少的可怜,都是你等我我靠你,日上三竿了才扛着锄头去麦场集合,明明你干的多,他干的少,拿的却是一样的工分,时间长了,积极性也被打击没了。
  早上一睁眼,秦颜先把李佐国一脚踹到一边去,然后自己翻身下了炕,打开皮箱找东西,却发现她走的时候好像忘了带牙膏,只带了牙刷。
  要不,蘸点盐刷?
  李梅梅拿着几根水灵灵的茄子进厨房的时候,就看到她四婶一手拿着盐盒,一手拿着牙刷,正搁那里纠结着哩!
  这是要刷牙?
  得,她这善解人意的小天使得出马了。
  李梅梅就道,“婶儿,外间炕上有个箱子,上头放着几个小盒子,你拿白色上边有三个红点的那个,里头就是牙膏了。”
  秦颜道了谢,找到那只箱子,上头放着好几个盒子,颜色都不一样,打开那只白色盒子,里头盛着些淡绿色的膏体,还有淡淡的薄荷味萦绕在鼻尖。
  很精致的感觉。
  李二妮正在炕上叠被子,看到四婶拿起牙膏看,就道,“四婶儿,你放心用吧,咱们这里牙膏票不好弄,这盒牙膏是咱家小妮儿自己做的,用的都是天然的东西,那盒上有个小竹片儿,是取牙膏用的,随用随洗,干净着呢。”
  秦颜发现丈夫家人和她脑海里乡下人的形象有很大不一样,这一家人过的很讲究,小妮儿就是老李大哥家的女儿吧,昨天做饭的就是她,小小年纪又勤快会的又多,长的也好,比她亲外甥女强了不知多少倍。
  其他几个孩子,也是各有各的特点。
  再想想自己那两个猪一样的儿子,真的有点堵心。
  昨天一大家子一起吃了一顿,大家互相都认识了,今儿个也就没必要再凑到一起吃了,在哪边住的就在哪边吃饭,李梅梅家那边,赵卫红煮了玉米糊糊,蒸了一锅玉米面馒头,煮了一大盆酸菜土豆,切了盘腌黄瓜。
  李家成这小子还盼着能吃昨天那样的饭呢,看着这没肉菜脸立马就耷拉下来了,像个泄了气的皮球。
  赵卫红看在眼里了,人多,吃细粮哪够啊,就这些,都是他们一家人好几天的口粮,都是实在亲戚,也不做那些面子活,填饱肚子才是正理。
  虽说娃她奶隔三差五的还会送点细粮过来,但那都是攒着过节过年招待客人用的,哪能这么可劲儿造。
  昨天蒸馍就用了好几斤白面,一顿就吃完了。
  她敲敲黄瓜碟,“饭管饱,大家伙儿都多吃点,这是梅梅腌的小黄瓜,拌玉米糊糊味道嘹的很,酸菜里头搁了猪油,老香了。”
  老房这边,吃的也都是些家常便饭,玉米饼子,拌汤,咸菜疙瘩,炖豆角,蒸茄子,虽然粗野,但是也有乡间风味,秦颜还吃的惯。
  昨天死活不动筷子的李抗美今儿早上也“矜持”的连吃三个饼子。
  这熊孩子还知道肚子饿呢!
  当然知道了,李抗美昨晚上饿了一宿,做梦都梦到他吃鸡腿呢。
  今儿早发生了件尴尬的事儿,果然这人就不能做亏心事,李梅梅早上听了壁角,一出门就碰见了隔壁冯家的新媳妇,挎着个篮子正要出门呢。
  新媳妇还腼腆的冲着李梅梅打招呼,她这脸皮厚的也只能忍着尴尬笑着和人说话。
  吃了饭,该上工的都去上工了,该上班的也得去上班了。
  在上班上工之前,几个当叔叔的把准备的礼物给了抗美和援朝。
  李保国,李卫国,还有李爱国给李抗美和李援朝是准备了礼物的,原本想着他们回Beijing的时候再给,后来一想也不知道他们什么时候回去,那就现在给吧!
  李保国给准备了两根钢笔,托赵建军弄了两张钢笔票,花一个月的工资买了两只钢笔,李卫国在纺织厂上班,就给两人准备了几块的确良的布料,听说城里正流行这个,也是凑巧,和李红英的礼重了,就合在一起当是两家一起送的礼,李爱国给两个一人包了一个十块钱的红包。
  这些礼都不算轻,好在秦颜也早有准备,知道丈夫家人多,女孩就准备了一条细细的银链子,男孩就准备了铜制的镶着玻璃面的,可以别在胸前的主席像。
  咱们国家的人就是讲究个礼尚往来嘛!
  哪怕赵卫红不是个吝啬的,现在也在家里念着两只钢笔赚回来了。
  村里的亲戚也多,李佐国就带着秦颜和抗美援朝挨家挨户走亲戚。
  一个死了多年的人突然就回来了,还带着老婆孩子走亲戚,这看热闹的人一点也不比前几天少。
  秦颜面对那些奇奇怪怪的问题,“你在Beijing住着,见过主席没有啊?”,“Beijing人是不是顿顿吃肉啊?”,“当大官的是不是就能住在□□?”还游刃有余。
  李抗美这么一个半大小伙子,个子高,看起来不太像十二岁的娃,就有些热心的奶奶婶子要给他介绍对象,他就有些烦,他娶不娶媳妇管这些人啥事,咋就这么爱多管闲事?
  这小子可是那种一言不合就甩脸子的人,亲爹妈还不一定给面子呢,何况是一群不认识的老太太。
  “咋,你家有闺女嫁不出去要塞给我啊?”
  瞧这话咋说的,李抗美就看到那个给他介绍对象介绍的最欢快的老太太嘴角立马就向下了。
  其余人也不围着他吵吵了,就是他老子这脸色绝对说不上好看。
  老二两口子都有工作,不得不回去上班,李婆子又舍不得孙子,他们就把李家成和三妮撇在家里,骑车回县城上班了。
  这进门没多久,就有人上门了。
  来的不是别人,是县中学的老师刘素芝,就是姚茜华正式进门那一天,他们在回村的路上帮过的那个女老师。
  “刘老师,你这也太客气了!”李卫国搓手,他们也没帮到人家啥呀,这又是茶叶又是苹果的,这些稀罕玩意儿他们家好几年都没置办过了。
  刘素芝就笑,姿态放的很低,她那时就觉得那种日子怎么过,有过一死了之的念头,没想到老天爷竟然帮了她,那天的雷给了她喘息的机会,这些人的善意让她感到了温暖,还有那个女孩给的药,这些都是她活下来的机会。
  “李同志,方嫂子,这些东西都是我以前的学生送的,我也算是借花献佛了,感谢你们那天帮了我。”
  方翠莲就感慨,这好人还是有好报的。
  那天被雷劈了的红小兵里,有个人害了怕,偷偷跑到革委会把刘老师那学生陷害刘老师的事情给说了,人家一查撕毁主席语录的真不是刘老师,二是那学生。
  这下好了,两罪并罚,游街的换成那人了,这还真是风水轮流转。
  刘素芝又问,“今儿怎么没见你们的女儿?”那女娃对她有赠药之恩,她还没当面谢谢人家。
  李卫国两口子只当她说的是三妮,“回她奶家了。”
  刘素芝和李卫国两口子还真说不上熟,为避免尴尬,只能捡些共同的话题聊一聊。
  比如这革委会主任牛大炮家的婆娘拿着菜刀追着他砍了几条街。
  牛大炮在三里街置了房小老婆,大老婆杀到小老婆门上抓花了人家的脸。
  这可真是……
  葛青猜的没错,牛大炮为了平息老婆的怒火,又舍不得弃了小老婆,就推出苟得富给老婆消气,苟得富这段时间过的是真不好。
  没了长原公社革委会副主任的职位,谁认识他是谁啊!
  与此同时,老李家也迎来了一个喜事。
  章问书上门提亲了,他爸妈都在Beijing,由于一些特殊原因,他们也不能亲自上门提亲,他就自己拎着双从家带来的没穿过的皮鞋和两包茶叶,上了门。
  他说了来意的这天晚上,赵卫红是辗转反侧的睡不着,干脆就坐起来,把煤油灯点上,从柜子里取出绣了一半的鞋垫继续绣起来。嫁闺女的人家,一定要陪上两双亲娘绣的鞋垫,一双给女儿,一双给女婿。
  小章哪里都好,就是这出身……
  而且这小两口结婚后住在哪里也是一个问题。
  她睡不着,当爹的就能睡着了,李保国就翻坐起来,“行了,我知道你担心什么,你还能照顾他们一辈子不成,以后过的好不好都是自己选择的路,我看小章挺好,踏实稳重,他们结婚后要是愿意和咱们一起住的话就一起住,不愿意一起住就和大成商量一下,看队里哪里有不用的破房子,修一修也能住。”
  赵卫红就斜他几眼,“你舍得?”
  “舍得不舍得都没办法,我师傅这两年身体越来越不好了,三天两头上医院看病,我是他徒弟,就得给他养老,钱也不趁手,想要给他们起房子也没钱,再说了,咱还有那几个,你给谁盖房不给谁盖房?这不是找骂嘛!”
  也是这么个理儿,乱家之源就在这一碗水端不平上。
  现在这年代,结婚简单的不行,也不用提前制作什么请柬,租什么婚纱场地,有条件的就给新人做件新衣服,没条件的就问条件好一点的人家借。
  这两年这婚礼的仪式就更简单了,酒席都不用操办了,直接扯了证,一家抓一把喜糖通知到了就成了。
  赵卫红早就偷摸的给自家大妮扯了一身衣服,上衣就是最时兴的的确良布料的白色假领衬衫,袖口还别出心裁的绣了几朵红色的花,外套是红色灯芯绒做的,下身是一条卡蓝条绒裤子,都是好料子,外套和裤子做的早,和吴根生定亲后她就扯了布料做的,没想到人家坐了陈世美,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