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年代小日子-第4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然,他未提到的是,早在一年前,他就把值钱的资产和库存换成了现洋。那
笔钱也未敢存入银行,都在宅子下面藏着。
这事除了太太之外,无任何人知晓。
就连老爷子都瞒着。
他想,这笔钱是留给文儿的,以备不时之需。
“叶老哥,这个……我和孩子们再商量一下……”
章存林心说,这个“商业改造”政策比镇子上的集体所有制改造要优厚多了,资
本家参加“改制”还有股权和股息可拿?
在来省城之前,他连想都不敢想。
现在突然多出来一份,反倒紧张起来。
章存林回到客房,就把启宽和翠翠都叫了过来。
三个人关起门来,商量了一通。
徐甜甜早就知道这个股权和股息,也知道这个拿着不是啥好事。
所以,就一直没跟爹提。
心说,就那么点钱,还不一定能拿到手,却贸然顶上了一个“资本家”的名号,
实在是太不划算了。
家里最值钱的,就是那个酒方子。
只要把这个留着,等日后政策再变回来了,照样能发家致富。
倒是现在,何必去冒这个风险呢?
可这话却不能说得这么透彻,否则她还真成了“半仙儿”了。
徐甜甜想了想,就说道:“爹,这资本家就像地主一样属于剥削阶级,咱要是
顶着这个名号,早晚会出事儿……现在的政策是好,可等日后政策一变,没准就要吃
不了兜着走……”
“翠翠,这……这可是真的?”
“爹,这还能有假?我看报纸上就是这么说的,地主是剥削压迫贫雇农,那资
本家呢,是剥削广大工人阶级……这阶级不同,矛盾可就大了去了……”
章存林一听,顿时惊出了一身冷汗。
他立马想起了两年前的“土改”,只要当了剥削阶级可没好果子吃。
“爹,咱可不能去当那剥削阶级……”启宽也在一旁劝道。
“呃……那股权和股息咱不要了,反正来之前,也没想要那些……”章存林咬了咬
牙,说道。
“好咧,爹,其实咱家也不吃亏,到时候可以这样。。。。。。”徐甜甜见爹想通了,
心中一喜。就把那“城市户口”和“全民工”简单地说了一下。
“爹,到时候咱家,除了上学的,一家人都可以进厂上班,还可以帮衬一下西
院的大伯家,也给堂兄堂弟们搞个全民工当当,反正咋样都不会吃亏……”
章存林听得似懂非懂。
可入了国营,啥都由公家管着,这个道理他是明白的。
于是,郑重地点了点头,大声说道:“好,启宽,翠翠,以后咱家都去厂里干
活,这样咱就是工人阶级了,心里也踏实些……”
这下,徐甜甜可放了心。
距离那铁饭碗的目标又近了一步。
*
当天下午,章存林就跟叶茂才回了话。
那叶茂才听着,不禁挑了挑眉毛。
心说,自己能变得这么“开明”,那是文儿在后面不断地督促着、开导着。
可章老弟呢?
这么豁然开朗,是因为啥?
难道也有高人在背后指点不成?
第55章
章存林主动放弃了股权和股息。
有叶老哥这样的先例在前; 他心里非常平衡。
而叶茂才呢,也不便多问。
这天下午,叶采办得到消息也赶了过来。
他与章存林早就相熟,自然十分亲热。就按照东家的吩咐; 带着章存林一家去
街上逛了逛。还顺便备了几样春城特产; 好给家里的娃娃们捎回去。
到了第二天上午; 叶茂才又去了一趟商业局。
他找到廖局长; 给了答复。
廖局长一听; 非常高兴。
在春城; 工商业十分发达。除了官僚资本家之外; 大大小小的民族资本家、工
商户可是不少。叶家虽然算不上大户,可这工作做通了,就是商业局的一大成绩。
同时; 也给其他商家做出了表率。
现在; 新增资产的股权和股息问题都解决了。
接下来,俩人又谈起了酒坊的资金投入问题。
叶茂才对外的说法; 自然是没钱。
当然; 即便他有钱也不会再往里面投入了。那点家底可是真金白银啊; 得替文
儿好好守着。
几经商量之后。
最后; 他想了一个办法。
那就是先发展虎头镇那边的酒坊,然后把酒坊的利润投入到春城这边的酒坊
中; 这样局里就不用再投入资金了。同时; 从副食品厂的利润中按月提取百分之二
十,投入到酒坊中去。
这么一来; 酒坊的资金问题就解决了。
“叶先生,你这脑子可真好使啊!”廖局长笑道。
他也是个转业干部,对商业运作虽然不懂,却肯钻研。对叶先生这样的进步人
士十分赞赏,在工作中也尽可能地给予支持。
“哪里,哪里……”叶茂才谦虚地笑着。他这种小算盘,在商人们中间根本不算个
啥?俗话说,无商不奸,他不过是凭着良心做事罢了。
大方向定下来之后。
剩下的,就由“叶记”出面拟几份书面文书,在商业局那边备个案。商业局再对
“叶记”的资产进行登记核对。
而“章记”与“叶记”之间的经营合作,属于工厂内部事务。
至于挂牌,得等到“改制”完成之后,方可进行。
叶茂才估算了一下,各项手续都办理下来,还得一两个月。
这段时间,章记那边倒是可以把库存清理一下。
*
这件事,办得颇为顺利。
章存林一家也很高兴。
在申报资产时,他和叶茂才一样,把酒坊的资产与私人房产是分开的。私人房
产还是自家所有,目前可以无偿地提供给酒坊使用,但归根到底还是私产。
这是徐甜甜的意思。
埋下这个,日后那房子还可以光明正大地收回来。
当然,啥时候收回?
那就是后话了。
关于镇子那边的人员编制,初步定了十位。
第一阶段,由章存林负责管理,章启宽负责技术,崔红英、章凤芝和两位堂哥
(章启浩和章启牧)是厂里的工人,徐翠翠和崔腊梅都是门店的售货员。
还剩下两个编制,是为日后扩大生产做准备的。
其他的,就根据季节的需要招收一些临时工。
接下来,商业局会安排财务人员过来核算资产,后续也会定期前来核查账目。
至于薪水,等“改制”完成后,按照商业局的相关标准执行。像章存林,估计得
按照车间主任的级别,章启宽这样的就属于技术人员了。
合作框架拟定之后,该填写的表格都填写好了,就等着商业局那边去实地核对
资产了。见事情已了,章存林一家就准备返程了。
临走的前一晚,徐甜甜猛然想到了一件事。
那就是地方管辖权。
这酒坊一连三级跳攀上了省城,却绕开了当地政府。可酒坊就开在镇里,日常
经营中哪里离得开地方?
为了避免日后的麻烦,得留个后手才是。
于是,又跟爹提了一下。
章存林一听,赶紧找到叶茂才把这事说了说。
叶茂才点了点头。
说签署“改制”文件时,这几条得加在附件里,以备不时之需。
还夸章老弟考虑得十分周到。
章存林心说,这还多亏了咱闺女。
换成他,哪会想到这一点啊?
*
第二天一早,章存林带着启宽和翠翠,拎着大包小包,随着叶采办登上了一艘
货船。
从省城到镇子上,一路顺风顺水,船速很快。
到了次日清晨,天刚蒙蒙亮,就抵达了镇子。
一上岸,徐甜甜不禁加快了脚步。
出来几天,她可想冬娃了。
而爹和启宽大哥也想家了,一直挂念着家里。
现在,终于回来了。
快到家时,太阳已经微微冒了头。
缕缕晨曦投射出来,东方的天空殷红一片。
这时,街上的行人渐渐多了起来。
集市上,那些卖菜的农户们挑着担子在街边摆摊。杀猪卖肉的,架子上也挂着
一条条的猪肉,等着买家的到来。
还有那些卖早点的,也扎起了摊子。一口一口的大锅临街支着,冒着腾腾热气。
摊主们冲着南来北往的小商小贩们,大声吆喝着。
望着这番热闹景象,徐甜甜不禁叹道:“这世道太平,日子真是越来越好了。”
一家三口穿过那条繁华的集市,在岔路口分开来。
启宽大哥去背街那边,徐甜甜跟着爹往家赶去。
一进后院,她惊喜地发现,摆在窗台上的那几盆绿枝,竟然透出了一片片紫
色。还有院墙下的那几棵绿桠,也冒出了小小的花骨朵。
绿叶开花了?
她紧走进步,站在花盆下细细地瞅了瞅。
紫粉色的花,微微绽放着,散发出一股清香之气。
绿叶终于开花了。
那人也快回来了吧?
现在已是四月中旬。
算算时间,距离和平协议的签署也越来越近了。
这几天,她在叶家看了报纸,说双方已经停战了,还在进行最后的谈判。也就
是说胜利在望,志愿军即将回国了。
那人作为文职人员,应该是最早一批归国的吧?
还有启安二哥和二嫂,也快回来了吧?
*
听到院里的动静,凤芝也醒了。
她披上褂子,打开了屋门。
徐甜甜笑着打了声招呼,就蹑手蹑脚地溜进了屋里。
冬娃正躺在小床上,呼呼睡着。
他闭着眼睛,眼睫毛长长的,鼻翼一扇一扇的,脸上还透着一股子笑意。
就像在做啥好梦似的?
徐甜甜忍不住低下头来,对着那小脸蛋就亲了一口。
滑滑的,嫩嫩的,就像煮好的鲜鸡蛋一般。
她忍不住嘿嘿一笑,小声说道:“冬娃,咱家快端上铁饭碗啦!”
凤芝在一旁,也抿着嘴笑着。
这几天,她带着冬娃睡。
翠翠姐说娃大了,硬是给分了床,说要锻炼娃的独立能力。可小家伙还是喜欢
粘人,临睡前还要听故事,总是问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
她就把夜校里学来的那些,讲给冬娃听。
冬娃呢,因为挂念着他娘许下的那包方块塘,每天都要念叨好几遍。
今儿,翠翠姐回来了。
这娃也该笑醒了吧?
*
家里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
徐甜甜照旧看着铺子,凤芝去酒坊里抓紧时间学习技术。婶子也下了决心,准
备收了烧饼摊子,去门店里上班。
以后,一家人都能端上铁饭碗了,再也不用这么劳累了。
西院大伯家听说后,也高兴了半响。
这家里要是出了两个工人,就能吃上公家饭了?老二家这折腾来折腾去的,还
真折腾出了一点名堂来?
这事,还没敢给老爷子说。怕他一高兴,就把不住劲地出去嚷嚷。
这事还没最后落定,得先存住气才好。
转眼进入了五月。
启安写了信过来,说部队正在进行休整,战事快要结束了。
叶先生也写了信,说是快回国了。
章存林担着的心,总算放了下来。
看看村里的崔大嫂子,她家的老二负了伤转了业,现在县武装部工作。那娃是
回来了,也成了英雄,可走起路来却是一瘸一拐的。
而启安还好,看来是个命大的,日后的造化也大。
徐甜甜看到那人的信,抿着嘴直笑。
心说,憋了三年的花,终于开了。
这人也该回来了。
想着即将到来的见面,心里一阵激动。
对未来,她既忐忑,又充满了希望。
她想,无论如何她都要按照自己的目标,一步一步地往前行进。有朝一日,她
一定能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这个谁也阻挡不了。
到了六月底,叶记的“改制”终于完成了。
省城那边,永兴街上的“叶记商行”换上了“春城土特产批发零售店(国营)”的
招牌,东郊的“叶记加工坊”也改换门庭,挂上了“春城国营副食品加工厂”的门牌。
虎头镇的“章记”酒坊,也搭着顺风车,挂上了“春城国营副食品加工厂直属分
厂”的招牌。
那两个杂货铺子,也分别挂上了“虎头老酒批发零售门市部”的招牌。背街那边
的叫一店,徐甜甜这边的叫二店。
消息一出,不光是镇里,就连县里都吃了一惊。
尤其是县政府刚刚成立了供销合作社,准备甩开膀子大干一场。结果,自家地
里的好苗儿被别家给拱了?
听说是春城的那个廖局长干的,把供销社的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