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书之宫女还乡日常-第5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哦”他嬉笑着,伸出手点了点“我知道了,是不是,你又在…。。那什么地方,吃了一顿啊。”
杨家康拿走他手中的消食丸,面色一肃,问道“你来药铺做什么?”
“跟你一样来买药啊,我跑了几家都没有凑齐,这不就往这边来,没想到会看到你,最难消受那什么恩啊,哈哈哈……。”
“我先走了”杨家康说着抬脚就走。
“哎,等等我啊”连山海阻止他“我问问有没有我要的那味药,没有的话,我们一起回去啊。”
“我去外面等你”杨家康说着往外走。
不过片刻,连山海就出来了,对杨家康招呼了一声“走了”。
看着杨家康这一步快似一步,连山海紧随其后,嬉笑道“走这么快干嘛,消食啊。”
“你买药干嘛?”杨家康不答反问,一旦接着连山海这小子的话,定是被他取笑个没完没了的。
“七爷泡脚的药还差两味,我正好出来,帮他看看有没有,找了几家药铺都恰好没货了,还真是奇了怪了。”说道这,连山海面有疑色“你说这是碰巧了吗?”
“再去其他家看看”若是有人操作药材,那就不能等闲视之了。
接着两人几乎跑遍了全城的药铺,结果证明还真是巧合,其他家药铺大多都有货“看来是你运气不太好,找的几家都没有你想要的。”
“可能吧”连山海无所谓的耸耸肩“既然买到药了,也就说明没有人控制药材,就是好事了。”
俩人回到府中,杨家康就开始着手调查住在凌红纱对门那户人家的事了,想到有人盯着凌红纱和荣宝,他心中自然想快点弄清楚其中缘由,以免有人真的对他们两人不利。
但等他看着到手的资料后,忍不住紧锁眉头思考,这一家人祖孙三代,已经在此处居住了三十多年了,不过是寻常人家,平日里并没有什么异常,难道是凌娘子多思了。
他的手指一一划过资料上的名字,最后停留在最上面那个名字上。
第69章 缘故
杨家康的手指在这个名字上弹了弹,若真是如自己猜测的这般;我该怎么和凌娘子说呢?
想到这里;杨家康揉了揉太阳穴,虽他知道凌娘子不是小心眼的人;但这事还真有些不好说出口啊。更何况其间隐秘之事还牵涉到别人的名誉。
他在屋中来回踱步,脑子里将说还是瞒两种结果在心中各自推演一番;到最后下了决心。
既然这事已经牵了出来,迟早凌娘子会知道的,还是由自己将前因后果和凌娘子说清楚更好。
想到住在凌红纱对门的人家,这些事若是从别人口中听说反而容易多生事端。
不过在此之前;他还是要确定一番,这人是不是就是自己猜测的那人。
没过几日;他便收到了消息,果真如自己猜测的一般,这白阿婆果然如自己猜测的那般。
随后,他提笔给凌红纱去了一封信。只说此事缘由有些复杂,但不会威胁到凌红纱和小孩两人的安全;等他下次轮休;亲自去告知于她。
写好信后;他又仔细检查了一遍,见无不妥后;才让人送了出去。
凌红纱收到信后;快速看了一遍后,又仔细从头到尾一字一句揣摩了一番。虽杨家康没有在信中说明;但通过这一封信里的言语,还是能看出其中隐情怕是有些复杂,否则杨家康也不会在信中半句不提了。
既然知道与安全无碍,凌红纱也就放心了。
之后她照常关起门来过日子,每日里照顾孩子,做做绣活,偶尔回来的时候注意一下对门的动静,日子过的并没有什么与往常不同的。
这日早上,凌红纱正准备送小孩上学,刚打开房门,就看到一个黄衣倩影闪进了对门。开门的白阿婆听到他们这边的动静,探出头往他们这边看了一眼,见凌红纱他们出来,恶狠狠的瞪了凌红纱一眼。
凌红纱对上她的视线,觉得这恶意来的莫名其妙,看着被重重关上的大门,现在只希望杨家康早日轮休将其中缘由告诉她知晓。
“好了,我们走了”她转身锁了大门,带着孩子往巷子外过去。
她之前见过对门白阿婆的媳妇,比起刚才进门的黄衣倩影要矮了一些,并不是一个人。而刚那女子身上的衣料显然不是一般人家能穿的起的。
送孩子回来后,凌红纱先去药铺买了些菊花枸杞回来泡茶喝,又去市场买了筒骨回来,准备晚上给小孩炖汤喝。
回来的时候她瞥了一眼大门紧闭的对门,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她忍不住笑了一下,自己现在的行为岂不是变的和对门那白阿婆一般,老去注意别人家的动静了。
想到这,她摇了摇头,可不能再这样了。
还是安心等着杨家康来告诉自己其中的缘由吧,也不知道他什么时候轮休啊?
下午凌红纱去接小孩回来的路上,见他欲言又止的模样,就主动开口问道“可有什么事要说?”
小孩马上点了点头,脸红了下,咬了下唇,在凌红纱手心中快速写字。
等小孩最后一笔落下,凌红纱惊奇的问道“你是说你们学堂新来的先生是清平县的米秀才?”
小孩鼓着脸点了点头,他不喜欢新来的米先生啊,其他人也都不喜欢米先生。
“现在是李先生给你们上课,还是米秀才给你们上课?”
小孩在凌红纱的手心写了个李字,米秀才虽没有给他们上课,但上课时老盯着他们。
“你们李先生可有说以后要让米秀才给你们上课吗?”想到米秀才之前行事,凌红纱还真不放心将孩子交给他来教。
小孩摇了摇头。
“我明日问问你们师母是不是要让米秀才给你们上课”凌红纱看着小孩烦恼的小表情,伸手点了点他的鼻子“笑一下”。
小孩立马配合的眯着眼睛弯起嘴角,逗的凌红纱忍不住笑了。
第二日,凌红纱送孩子到了学堂后,没有像往日一样离去,而是找了庞氏,闲聊了几句,然后谈起新来的先生。
“学堂可是要多一位先生了?”凌红纱笑着说道“我听孩子说,这两日学堂里多了一位米先生。”
“倒没有要再请先生意思,学堂里的学生不多,外子一个人也教的过来。这位米先生只是外子的友人,恰好过来拜访,过几日就要走的。”庞氏笑着说道。
“哦”凌红纱笑着点头,只要不留下来教她家孩子就好了。
俩人又闲谈了几句,凌红纱才告辞离去。
等凌红纱走后,李先生上完一节课下来,觉得口有些干了,让孩子们休息一会儿,自己出来喝口茶。
“刚凌娘子还问起我们是不是要多位先生呢,你看这米先生这两日学的怎么样了?”庞氏倒了茶水递到李先生面前,视线往屋外扫了一眼说道。
听到妻子的问话,想到米秀才言语间的自傲,李先生无奈的笑了笑,但他自持不说人闲话,即使和自己妻子也一样,于是他淡淡的回了句“还行”。
接着又对妻子说道“米先生是来观摩的,以后别用学这个字。”
“知道了”庞氏接过李先生喝完的茶杯,心中哂笑。
一听自己丈夫说话的口气,庞氏心里还有什么不明白的,怕是这位米先生的表现压根入不了自家这位的眼了。
她对教书虽懂的不多,但看人她还是会的,这米先生到了他们这里也有两日了,这两日都是跟着他们夫妻一同吃饭的,但想到对方吃完饭理所当然的甩袖子走人,也从没有对自己道过一句谢,还真是……太不通人情了点。
她时常听自家相公念叨: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可见人情通达和文章做的好坏也是有关系的。
等到了九月末,杨家康才姗姗来迟。
凌红纱给他倒了杯热茶,俩人分别坐下。她已经准备好听一听隔壁这白阿婆到底和她有什么因果,尤其是最近,每次看到她都跟仇人似的。虽没有进一步动作,但经常被人这么仇视的看着,任谁都不舒服。
喝了一口热茶,杨家康放下杯子说道“这隔壁的人家之所以窥视你,并不是你的缘故,是因为我。”
怪不得吗,凌红纱恍然,她又不认得他们,原主也没有可能认得这一家子,原来她是替杨家康挡枪了。
“可是为何?”凌红纱好奇问道,杨家康来了几回,被隔壁白阿婆看到也是正常的。但看杨家康之前的反应,好似根本就没有认出这白阿婆,还是她说了以后,回去调查才知道的,可见不是什么熟人。
食指轻轻敲打了桌面几下,杨家康才开始慢慢开口说起了他的过往。
原来,杨家康少年时曾经定过一门亲事,有过一个青梅竹马的未婚妻。只是两人并没有成亲,在杨家康从军前,这位未婚妻因着各种缘由,另外嫁了他人。而对门的白阿婆便是他曾经未婚妻的姨母。
“我只听过这个人,从没有见过,所以几次过来,都没有认出来。但她应该有见过我的。”杨家康解释完,眼睛片刻不离凌红纱的脸,仔细的注意着她脸色变化。
见凌红纱半天没有反应,他不自在的用手抵着嘴,咳了一声,问道“你有什么想问的吗?”
自然有了,凌红纱侧过头看着他,之前她无意识的忽略了过往这个问题,现在既然摆出来了,自然要问一问了。
以杨家康这么大的年龄在这个时代一般人早早都成亲生子了,而这一个多月来,自己竟然忽视了这么大的一个漏洞,从未往其中探究,想到这里,凌红纱心中自嘲了一番。
视线扫过杨家康握紧的拳头,她抿了下唇,想到白阿婆是从她遇到黄色倩影那日开始对她怒目而视的,之前也只不过表现出不喜而已。想来,杨家康这位曾经的未婚妻现在过的并不如意,否则,那白阿婆也没必要乌鸡眼似的看着她。
“你们婚事破灭,是你对不起她,还是她对不起你?”凌红纱嘴角微微弯起,语气如同闲谈般问道,听不出任何情绪。
听到这问题,杨家康并没有立刻回答,而是想了一下,缓缓开口“说不上谁对谁错,我们各有责任。”
“当时我年轻气盛,总想着出去闯荡一番,无心婚事。而后,又出了些意外,导致她另嫁他人,而我也如愿离开家门,到了西北从军。”
见杨家康说的含糊,凌红纱眉头微微蹙起,既然这事已经摆在面前了,她不想让自己心中留下一个疙瘩,索性问个清楚“你说的不清不楚,我心中不安,可否能细细讲你们之间的事情和我说一遍,我不想以后因这事猜疑你。”
看到杨家康点头,凌红纱紧拽着帕子的手微微松开。
“我今日过来就已经准备好把事情一一告知你,只是其中有一些细节涉及到她的名声,而她现在已经嫁人了。”
看凌红纱眉头紧蹙,杨家康马上表白“我当然相信你”。
对上杨家康紧绷的神色,凌红纱点了点头“今日听过此事,我绝不会出去说于其他人的。”
第70章 再提亲事
“那年我已到十九岁,家中开始逼着我成亲。但我从小舞枪弄棍;喜欢听说书的讲战场上的事;心生向往,自小就想着能去战场上走一遭;打一场胜战,才不枉为男儿。所以一直不肯答应成亲。叶氏与我算的上青梅竹马;但我对她并无儿女之情,不过是两家交好,觉得年纪相当,定下的亲事。被家中逼的急了;当时年轻气盛,与我父亲吵了一架;就离家到县城附近的寺院中住了一段几日冷静冷静。”
“不想叶氏从哪里知道我为从军离家出走的消息,没几日找到寺院中来,还给我带了不少吃食。”说道这里,杨家康叹了一口气“也不知是谁给她出了主意,竟然在我喝的茶水中下了药;被我发觉后;她竟然……当时我十分气愤;觉得她这是在侮辱我,推开她就走了。跑到山中;找了个水潭待了半宿才算冷静下来。因不想看到她;我一直等到破晓才重新回了寺院。不想当时叶氏也喝了下过药的茶水。”
听到这里,凌红纱已经能猜到下面的发展了。杨家康尚且要在水潭中呆上半宿才能冷静下来;这叶氏怕是……。
“当日,恰好有两位年轻的富家公子来附近游山玩水,宿在寺院之中,其中一位正好住在我隔壁。后来,叶氏就嫁给了他,做了妾室。”
“叶氏向来心高气傲,出了这等差错,第二日就要投井自尽,被我发现救了下来。算起来,事情会变成这样,也要怪我没有早日与她说清楚,否则也不至于如此。等叶氏嫁人后,我就离家去了西北,直至今年才回来。”
听完杨家康的诉说,凌红纱沉默了片刻,在心中叹了一口气,大概就像杨家康说的若是早日说清楚,或许就会少了后续的事,只是千金难买早知道。
想到前些日子闪过的黄衣倩影与白阿婆眼中的恶意,对比杨家康的现状,她感叹:这时代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