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70年代极品婆婆 >

第53章

70年代极品婆婆-第53章

小说: 70年代极品婆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小偷怕男人,她只能装家里有男人的样子。
  薛花花教李雪梅做鞋子,听孙桂仙说起以前的糗事,她并没流露出嘲笑的目光,“有啥好怕的?身正不怕影子斜,何况我有三个儿子在呢,总不能若无其事的装什么事都没有的样子吧?你做得也对,家里没个人,你和他们硬碰硬只会吃亏,尤其还有孩子……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得到薛花花肯定,孙桂仙有点不好意思,和薛花花相处久了,发现她人没那么恐怖,是非黑白捋得清清楚楚,她道,“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是新学的古诗吗?花花,你们长进挺大的,我听会计说德文他们数学可厉害了。”
  陆德文一只脚踏进院坝就听到孙桂仙夸奖他,脸不自然的变红,喊了声妈,大步走向檐廊上坐着的薛花花,“妈,公社干部夸奖我们做得好,为丰谷乡公社做了表率,奖励了我们搪瓷缸。”公社干部说妇女能顶半边天,他结婚了,媳妇也该得搪瓷缸,陆明文和陆建勋没有结婚,只得了一个。
  轻轻展开手,把搪瓷缸递给薛花花看,“妈,你收着。”
  依他说,他妈才是抓小偷的英雄,公社干部该奖励的是薛花花,他们三兄弟纯属沾了薛花花的光而已。
  崭新搪瓷缸,缸口有圈深蓝色的漆,白色的杯子,映着为人民服务等字样,字下边是几个朴素的劳动人民,他一掏就是两,看得在场的妇女尖叫出声,“哇塞,两个搪瓷缸,公社干部奖励了两个搪瓷缸啊!”
  刚说完,又看陆明文和陆建勋拿出怀里新灿灿的搪瓷缸,更是艳羡了很多人,“四个啊,你们太厉害了,陆建国去县城接受表彰才收到两个呢,花花啊,德文他们出息了,你以后是不用操心了。”
  这年代,能得公社干部称赞的少之又少,更别说捧回搪瓷缸了,整个生产队,除了知青房,就陆建国和薛花花家里有这玩意了,洋气啊。
  “什么不操心哟,咱当父母的,也就动不了的那天才能不操心。”
  这话说到很多人心坎里,儿子大了得操心他的婚事,结了婚操心啥时候抱孙子,抱上孙子了得操心孙子,没一刻是不操心的,就说刘云芳吧,养的几个儿子在生产队算有出息的,分了家,刘云芳两口子单过不是照样有操不完的心?
  想要不操心,估计只有死后了。
  薛花花让他们把搪瓷缸拿回家,赶紧去地里干活,没活了就抓紧时间捡柴,能忙就别闲着,闲着闲着就懒了,等三兄弟走了,她继续和李雪梅说做鞋子的细节,分了家,大事小事都得自己动手,李雪梅把陆明穿烂的衣服剪成小片小片的,用浆糊一层一层的黏在一起,晒干后依着陆明脚的尺寸剪,剪出来的就是鞋底,鞋面的话仿的形状剪就成,要是有用不完的布,可以把鞋面增厚,秋冬穿着保暖些。
  李雪梅记在心里,这双是没多余的布料了,下双可以试试。
  薛花花煮好猪食就开始翻三年级的课本,李雪梅肚子大了,精气神跟不上,薛花花不想太过麻烦她,准备自己学,学来教陆德文他们,遇着什么问题再向李雪梅请教,索性三年级的课文有拼音注释,应该不会有太大的难度。
  她先学汉字,学了读古诗,用不着理解古诗的意思,先把古诗读通顺,教陆德文他们不磕磕巴巴就够了,至于意思,慢慢地来。
  三年级的学习并没遇着多大阻碍,全家保持学习氛围,一天二十个汉字,两天一篇古诗或者课文,遇着课文长点的就三天时间,至于数学,书上有例子,顺着例题做课后题,多熟悉几遍就好了,只是数学课本有个至关重要的阶段就是打算盘,整个生产队,除了会计有算盘其他就没见过算盘的影儿,对打算盘,陆德文他们很憧憬,因为每天下工去保管室还工具都能看见会计坐在桌前,埋着头,右手霹雳拉帕敲算盘的情形,有时候一遍就过了,有时候要两遍三遍,算盘上的珠子被他敲得发亮,有几颗甚至出现了裂痕,但会计很珍惜它,裂痕大的珠子外缝了层灰蓝色布包裹着,防止珠子脱落。
  他们如果学算盘,起码得找个类似的算盘吧?
  “明天我问会计到时候能不能教教你们,算盘咱家是买不起的,可以切红薯串起来当算盘用。”薛花花指着书上的算盘,开始数上边的珠子,让陆德文问陆通找几根磨光的竹篾,她在猪场没事的时候做个算盘试试。
  离学算盘还有几个章节,慢慢准备完全来得及。
  全家开始吃早饭后,陆德文他们就起得特别早,薛花花淘米洗红薯做饭,陆德文四兄妹就坐灶台前给她烧火,天不亮,四兄妹就借着灶眼里的火看书,边背古诗边背意思,背完了又复习数学公式,你考察我我考察你,时不时的问薛花花两句。
  一家人其乐融融的,分外和谐。
  赵彩芝要奶孩子,学习的进度越来越慢,除了语文勉强跟得上节奏,数学基本处于一问三不知的状态,每次薛花花停下来等她,她都觉得过意不去,流露出想放弃的姿态,对她而言,陆德文出息就是她出息,与其拖后腿,不如放弃算了,腾出时间带孩子做家务,让薛花花他们有更多时间学习。
  这件事她自己做不了主,睡觉的时候和陆德文提了提,陆德文睡在外侧,日子充实,常常都是倒头就睡,听到赵彩芝说话,他强撑着眼皮道,“妈让我们学习是想让月月打牙祭,你别自暴自弃,妈不是说了吗?你记忆力减退是生孩子造成的,以后就好了。”
  陆德文挺喜欢学习的,刚开始累得不行,累着累着就习惯了,而且一天不学习他就浑身不舒坦,晃晃悠悠找不到事情做。
  聊到这,陆德文想起件事来,再有两天就是他老丈人的生日,年年都去,今年不去的话恐怕不太好,去的话要背两个背篓六个箩筐,带不动啊?
  可是如果不带去,他老丈人要问,他拿不出来怎么办?


第三十八章  极品婆婆
  陆德文还是怕赵家人的,别看赵成刚被他吓得慌不择路,弃箩筐而逃,事后回想起来他一阵后怕,幸亏赵成刚没和他纠缠,真要动手揍他顿惨的,他报公安都没人管?是他自己喊赵成刚打自己的,出了事自己活该。
  想着给老丈人过寿,陆德文心虚得不行,赵家人多,他和赵彩芝绝对不是他们的对手,进去容易想出来就难了,他妈再厉害也远水救不了近火,陆德文琢磨着把陆明文和陆建勋叫上壮胆,人多力量大,到时候赵家人拖拉硬拽要粮食的话,他们兄弟三人起码有个商量的对象。
  以他的本意,自然更乐意他妈同去,他妈往赵家院坝一站,不怕赵家人还敢厚着脸皮提粮食的事儿,但他妈要养猪,肯定没空。
  况且他妈不喜欢走亲戚,无论谁家,除非红白喜事躲不过,否则他妈是坚决不会去的。
  思来想去,带上两个弟弟也还行,至少能把赵家的箩筐背篓还回去,而叫上两人还有个好处,不怕他耽误的一天两人在学习上超过自己。
  当然,能不能去,还得看陆建国批不批假。
  这几天队上还算清闲,猪场粪坑的粪满了,陆建国组织社员挑粪倒进庄稼地,用不着将粪挑完,挑大半就成,剩余的留着等过几天撒麦种后再灌肥,为了培养接班人,陆建国选的是年轻力壮的小伙子,陆德文自然在其中,上工时在保管室遇到陆建国,陆德文说了请假的事儿,陆建国挺人性化的,只要不是最忙的季节,请假都会批准,所以没有为难陆德文,只是听到陆明文和陆建勋也要请假,他有点疑惑,“你老丈人过大寿吗?”
  赵家是陆德文岳家,和陆明文陆建勋没多大关系,如果不是大寿,陆明文和陆建勋去的话有点说不过去,半大的孩子不会有什么,陆明文都成年且离过婚的,跟着兄嫂去赵家多少会有打秋风的嫌疑。
  说出去不好听。
  陆德文不知怎么解释,不点头也不否认,陆建国以为他承认了,理解的摆手,“成,我和会计说声就是了,你们别有负担,到赵家好好玩一天。”说完他就进屋检查公社分下来的麦种了,没把事情放在心上,直到清点完麦种,他去猪场溜达才又想起来。
  赵东良过生,薛花花作为亲家母肯定是要去的,李雪梅挺着大肚子,猪场的活她一个人顾不过来,左右明天没什么事,自己就给薛花花干一天活算了。
  要说无怨无悔帮人挣工分这种事,陆建国逮着个唾弃个,起初是陆明文,后来是孙桂仙,轮到他帮薛花花干活时,全然没有唾弃的感觉,心里像喝了蜜似的甜,不说其他,就冲着四头猪吃了睡睡了吃天天长肉的势头,他就心甘情愿来猪场干活。
  没办法,看着肉,再疲惫再劳累都会瞬间充满干劲,以四头猪的涨势来看,养到过年,他们仁安村生产队还得出回风头,让其他生产队睁大眼睛好好瞧瞧,与其整天酸言酸语质疑他先进生产队队长的称号来路不正,不如花心思干实事。
  见薛花花提着桶猪食走向猪圈,陆建国高兴地走过去,一晚上不见,四头猪好像又肥了圈似的,看得陆建国眉开眼笑,心情好,就把陆德文请假的事儿说了,“明天你们尽管去赵家,猪场的活我帮你干,不用害怕工分的事儿。”薛花花是生产队的能耐人,文能扫盲武能抓小偷,她如果说请假,想帮她分担活的人多的是,远的不提,就提副业队长好了,薛花花接管猪场后,生产队各方面蒸蒸日上尤其副业发展迅速,前两年养鸡养鸭的人少得可怜,近一个月陡增,副业发展起来,他做副业队长的脸上倍儿有光,走路都能扬起阵风来。
  而仁安村生产队的副业突飞猛进是在薛花花带领下取得进步的,比隔壁生产队的副业不要好太多!就冲着薛花花功劳,她要有点事,副业队长可不得鞍前马后伺候着?
  “我和德文说过了,你们轻轻松松走亲戚,猪场的活我保证给你做好。”在薛花花面前,陆建国就跟个娘家小弟似的,说话做事完全没有队长的架子。
  薛花花略有迷茫的抬起头,不太懂的问,“我去赵家做什么?”从来是父母来婆家探望女儿,少有婆家人去儿媳妇娘家的,陆建国莫不是把关系弄混了?
  陆建国惊讶地啊了声,“德文不是说他老丈人过生吗,还给明文建勋请假,我以为他老丈人过大寿呢,不是啊?”陆建国可没想那么多,在他来看,陆德文的性格被薛花花掰正了,绝对不敢偷奸耍滑,以致于他压根没怀疑陆德文说的是不是真的,观察着薛花花喜怒不明的神色,陆建国心有忐忑,“德文说谎骗我的?”
  薛花花没急着下结论,“他老丈人确实过生,至于其他,我还得问问。”赵家人什么德行薛花花以前不了解现在也全知道了,自从她抓小偷的事儿传出去后,时不时的有其他生产队的人来猪场讨教抓小偷的办法,有的人是自己想知道,有的人是为家里亲戚问的,亲戚家隔得远,不方便过来,说问清楚了到时候转达给他们听。
  小偷太猖狂了,令人防不胜防,薛花花抓住小偷后,周围几个生产队都安静了很多,但离得远的生产队遭了秧,以前小偷只是晚上出没,今年不知受了什么刺激,白天也大摇大摆上门,谁家没人撬谁家的锁,有好几户人家的粮食被偷得所剩无几,再不想想办法,到过年是别想安生了。
  而过来串门的就有赵家村的人,说起赵家人,无不咬牙切齿的谩骂几句,赵家人吃得多是人尽皆知的事儿,可恨的是不知道节约粮食,天天敞开了肚子吃,以致于粮食消耗得快,女儿女婿不管他们死活后,就把主意打到了自己生产队,赵家村家家户户的门都快遭他们敲烂了,但凡有点亲戚关系,哪怕隔着十八辈他们都有脸皮上门借粮食,借不着粮食就骗,赵家村生产队好多人的亲戚都让赵成刚他们骗了粮食。
  要知道,秋收过去不到两月赵家就落魄成这样,接下来的大半年可怎么办?
  以赵家人的为人,薛花花不太想和他们打交道,不是怕自己吃亏,是嫌累,每天养猪学习就够她累的了,再花心思和厚颜无耻的赵家人纠缠,薛花花真没那个耐心。
  中午回家,她也没问陆德文请假的事儿,吃了饭得学习,说其他的耽误学习,薛花花不想为点小事就占学习的时间。
  照样是陆红英煮饭,薛花花分食,家里红薯多,几乎顿顿都有红薯,有时候是红薯稀饭,有时候是红薯和玉米面熬的糊糊,有时候直接煮红薯吃。
  今天轮到陆明文洗碗,薛花花把课本递给陆德文,让他将待会要学的古诗抄在墙上,方便大家看。
  陆德文愣着没动,见陆明文动手收拾碗筷,他风一样的伸出手,声音轻柔,“二弟,二弟,你累了一上午,洗碗的事儿我来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