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穿越之侯府嫡次子 >

第86章

穿越之侯府嫡次子-第86章

小说: 穿越之侯府嫡次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下孟庭轩可是遭了殃,在外逍遥着呢就被人带回了宗正司关了起来。还是瑞王妃差点哭瞎了眼,瑞王低头向永平帝求了情,到底是皇孙的身份,永平帝也没有狠心非要这个孙子的命,受了庭训教导还是被放回府,不过这次瑞王是再不敢将他放出来,下决心将他关在郊外的庄子里,派人严加看管,如果他不改掉脾性的话就一辈子呆在那里。反正也是好吃好喝的供着,大不了这样养他一辈子。
  对于遭受过孟庭轩荼毒的人则是拍手庆幸,该,总算送走这个小恶魔了!孟庭轩就这样消失在了京中,然而当他再次出现人前的时候,却是另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身份,不得不让人叹息,时也,命也!
  不过如今韩缜还是不知道的,心下盘算了会以后多加防备,就不再多想了。
  见老人还站在原地,韩缜下马朝他走去,想询问对方是不是甄伦大人!对于这个一心实事为民办事的官员,韩缜心里还是非常敬佩的,还想好好拜见一下!
  “爷爷!”见这边没有危险了,被老仆带着避得远远的甄明珠忙跑了回来。
  虽然乖乖地听从了祖父的安排,可是心里免不了担心,见着爷爷好好的,心里不由得放松了。
  也是一时情急,她没有注意到脚下,一个脚滑身子不受控制地扑向前面。在众人救之不及的惊呼声中,残忍地砸在了地上。
  好好的一个小姑娘五体投地脸朝下砸在地上,该得多疼啊!关键是女孩子要面子一定觉得很丢脸,没有过硬的心理素质,说不得还得羞愧地哭出来。
  韩缜顿住脚步,看甄老伯已经几步跑上去了,他只好当什么也没看到地转过身子。连带着甲三甲四。看天看地看风景,决定等人小姑娘收拾好了再过来,免得她尴尬。
  甄明珠眼泪含在眼眶里,被爷爷心疼地扶了起来,她小心地捂着鼻子。好疼,鼻子要掉了,而且好丢脸!
  甄伦扶好孙女,小心地打量,急声问道:“可伤着哪了?”
  甄明珠小心地摇了摇头,眼泪汪汪的,小心翼翼地放开手,眨巴着眼道:“爷爷,我的鼻子?”
  甄伦观察了一下,松了口气道:“青了点,还好没流血!”
  这时老仆也气喘吁吁地赶到了,责备道:“小姐也跑得太快了!”
  甄明珠一家长期呆在甄伦身边,甄伦对这个孙女也是疼爱有加,也没有拿规矩礼教来束缚她,而且有时出门还会特地带上这个孙女放风透气。
  因此甄明珠比一般官宦之家的女孩活泼随意,可是再怎么样也是个女孩子,在外人面前如此失了仪态,特别这个小哥哥还帮过她。她本来还想跟他说声谢谢的,现下脸都涨红了,恨不得将头埋起来不见人。
  当下的感觉就是再也不要在韩缜面前出现了,她求助地望了眼祖父!
  甄伦叹了口气,女孩子脸皮薄,他还是心疼孙女的,知道她是不好意思见人了,也不好再耽搁!
  将孙女交给老仆照看,他走向韩缜。
  这时王卫也回到了韩缜一方,注意到甄伦的动静,忙转过身来。
  不去看小姑娘的方向,韩缜忙道:“甄老伯,不知那位姑娘可有妨碍,要不上马往医馆一趟?”
  甄伦眼里闪过笑意,见到这样的韩缜他是意外的,想不到勋贵子弟也并不都是盛气凌人,对普通人也会温和相待,也很有善心。
  他道:“多谢小友关心,那是我的孙女不过并无大碍。哈哈,可是小姑娘家家的害羞,老夫只得先带她回家了。这次来是和小友道别,也谢谢你的关照,我们有缘再见!”
  韩缜眼里闪过遗憾,不过现在也不是恰当的时机,因此含笑点头:“老伯客气了,我并没有做什么。如此,后会有期,就此别过!”
  甄伦点了点头,回到孙女身边。甄明珠低头扶着爷爷往回走,脑子里的想法就是以后再也不要碰到这位永宁侯府的小公子了,免得想起今日丢脸的场面。
  韩缜心下则是觉得小丫头摔得不是时候,他更感兴趣的是甄老伯,想来不是甄太师,也该是阅历不凡的老人,不能结识有些遗憾!
  作者有话要说:  大家晚安!


第109章 
  碰上这样的事,韩缜也没有心情再去见李钦他们了, 干脆选择打道回府。
  他现在更想知道金蒙两国来使各有什么目的, 而朝廷又会如何应对?
  也不知道永宁侯知不知道使者的到来, 韩缜想了想还是写了封信告知了一遍, 很快就收到了回信,里面只有三个字‘知道了’!
  那视若平常镇定无比的气场感染了韩缜,好吧,其实他没有必要那么担心, 淡定淡定!
  不过不用等多久, 韩缜很快就知道了确切的消息, 不仅是他, 朝里朝外差不多的人都知道了,关于金蒙来使的目的。
  这天李钦来拜访,韩缜在自己的书房接待了他。
  亲手斟茶,韩缜先为那天没有赴约道歉。
  李钦道:“没事,你不是派人送信解释过了吗?没想到你这么巧,就撞上他们一行。”
  “是啊, 我也没想到!”韩缜道。
  “现在外面传的沸沸扬扬的, 都说朝廷有意和金国结盟, 而且这消息还是蒙古使臣宣扬出去的, 搞得大家都知道了!”李钦道。
  结盟本该是密事, 而且也是朝廷大事,本不该宣扬的人尽皆知。结果金蒙两方使者同时到来,而且对彼此的目的都心知肚明, 这就让朝廷显得尴尬。
  即使永平帝心下有了决定,为了自己国家的利益着想,也不会明面上和蒙古交恶,将自己早早摆到蒙古的对立面,在一切形式未明前先树立一个敌人。
  而且要和金国定下盟约,也不是马上就行的,双方还要经过你来我往的谈判,才能搞定细节正式签订盟约。
  所以朝廷在明面上对双方是一视同仁,不过因为这次金国损失巨大,还有孟庭轩掺杂在其中的事,私底下补偿几分。因为完颜希亮表达对汉学的热爱,特准他入国子监就读。
  虽然孟朝没有明确表态要和金国结盟,但是却拒绝了蒙古‘联盟灭金’的决议,而那日松眼看不能达成目的,竟然朝外透露金国来使的目的。他这是看反正自己一方的希望没有了,就不顾一切采取手段来破坏,万一成功了蒙古就赚了。
  “蒙古使者这么做,就是为了激起百姓的反感,说不定朝廷迫于民心物议,会放弃和金国结盟!”李钦道。
  而且蒙古宣扬自己的无害,表示自己也一直受到金国的剥削压迫,他们才是兄弟,应该联合起来共抗金国。还真的激起了一部分老百姓同仇敌忾的情绪,表示反对朝廷结盟金国,那可是仇人,带来了多少耻辱杀戮!不去想办法灭掉它夺回失地报仇,难道还要反过来帮他吗?
  这也是一部分朝臣的想法的,到了如今这个形式,永平帝再想遮掩也没用,蒙古这是在逼着他表态,到底是两不相帮还是站到蒙古的对立一方?
  “虽然金国是讨厌,可是未来蒙古绝对会成为更可怕的敌人,不能因为目前对我们秋毫无犯就轻忽了它,让它强大起来!”韩缜道,蒙古和金国没有实质上的区别,如果真的让蒙古灭掉金国,孟朝不过是迎来一个更危险的敌人。
  李钦也关心朝事,可是对蒙古的了解还是太少了,皱眉道:“蒙古难道比金国还要可怕吗?”
  “所谓‘习安者易制,崛起者难驯’,一个连金国都能轻易灭掉的民族,才是未来的心头大患吧!而且蒙古的野蛮强悍更甚金国,其手段残忍有过之而无不及!”确实一般人对蒙古的了解是很少的。
  但是韩缜一直通过李真向蒙古购买马匹,悄悄地收集了不少这方面的消息,此刻拿来和李钦分享。
  蒙古军队的强悍和厉害都是建立在残忍缺乏人性的行为下,在战争前逼迫俘虏冲在最前面,让他们去攻城冲阵,逼得防守的一方要么手染自己人的鲜血受着良心的煎熬,要么不忍心下手而被蒙古趁机攻破城池。
  在攻破城池后,就屠城杀光城市中的人,真正的鸡犬不留,种种残忍的行为令人发指。在与金国边城一战,攻破抚州时,当时城中十几万人皆杀戮一空,连刚出生的婴儿都没有放过。
  在韩缜所知道的历史上蒙古就是以残忍嗜杀闻名,而这里并没有多少改变,当一切都是真实发生的,你很难不对这个民族心怀戒备。
  最好的办法就是援助金国,让他们互相消耗。因为归根到底蒙古是一个部落联盟,以各部落家族军事为核心,其目的就是向外战争掠夺的土地和财富,追求共同的利益。而这些利益也是解决内部矛盾,让他们团结一心的绑带。可是如果当利益瓜分不能被满足,只要拖着他们,不让他们获取利益,那么矛盾会扩大,联盟也迟早会分崩离析。
  当然这是最好的结果,但终究只是一种理想,重要的还是孟朝要在此期间强大起来,有实力就无所畏惧。
  李钦赞同道:“确实,金国是敌人,蒙古却更是未来的心头大患。可是如今有一部分学子受了挑拨,极力反对和金国结盟,还筹划着要上书陈事呢。”
  那些学子想不到那么长远,只是出于一时义愤,也是被对金国的仇恨冲昏了头,只是好心办坏事。
  “我们要让大家知道详情,告诉人们蒙古的可怕野蛮,他并不是如所说的无害。如果大家知道早晚有一天蒙古会成为大敌,应该会改变想法,也会缓解朝廷的压力,不至于做出不利的决策!”韩缜沉思,把蒙古的诸多恶行公之于众,也会激起人们对蒙古的警惕。
  蒙古想借用舆论的压力来逼迫朝廷改变主意,他们也可以用舆论让人们知道蒙古的可怕,知道该做何种选择是最好的。
  李钦和韩缜相视一眼,决定就这么做。韩缜这里有着近年来收集的消息,蒙古屠了几座城,杀了多少人,掠夺了多少财富。还有种种残忍的杀人手段,各种骇人听闻的行为,无不挑战人们道德伦理的底线,正常人都会心生反感。
  同时韩缜还尽量用大白话写了一篇文章,论述了蒙古这个民族的本性,部落的组成,生活的方式。作为一个游牧民族,不事生产缺少各种资源。为了掠取财物,蒙古终有一天会朝孟朝伸出利爪,所以必须加以防范。
  尽量让普通的百姓对蒙古有一个直观的了解,知道这是一个怎么样的族群。
  于是,很快这些有关蒙古的小单子在京城中传开来,进来蒙古成为了城中最热的话题。人们不禁悄悄议论着上面说的是不是真的,蒙古人是不是真的这么残忍可怕?
  那些准备上书抗议的学子暂时停下了动作,静观其变。
  一时人们对蒙古的印象大变,第一次知道蒙古人原来这么残忍!
  在孟朝鸿胪寺官员安排的‘同文馆’驿居里,那日松亲自给一直跟在蒙古队伍里的老者倒酒,遗憾地道:“老师,看来孟朝是真的不打算和我们合作了,而且看起来对蒙古的误解颇深!”
  他的眼里划过阴翳,也不知道是谁策划的行事,他怀疑是金国人干的,让孟朝对蒙古无端警惕。
  说实话,起码目前蒙古是真的孟朝没有觊觎之心,金国才是它主要的目标。
  他原本对这趟出使成功也并没有抱多大的希望,一来是想宣示一下武力让孟朝心怀顾忌,选择中立最好。不行的话就破坏掉金国此行的目的,不过现在看来是都失败了!
  这个老者本是汉人,叫冯若松。他祖上是宋人,因为金国南侵而一路奔亡逃难,最后流落到了蒙古的地界。
  父祖一直牢记金国带来的伤害耻辱,也把这种仇恨灌输给了冯若松,而且打心里也不认同孟朝的建立,认为他们是一群乱臣贼子窃据天下。他祖上是读书人,自幼教授冯若松汉学,因此他本人也饱读诗书,精通汉学。
  在家人相续抑郁寡欢去世后,他一个人流浪在草原,后来碰到那日松想学汉语,机缘巧合成为了他的老师。
  他虽然是汉人,但是从来没有踏足过中原的土地,希望能在有生之年看一眼故土。对老师这一愿望,那日松自然乐于成全,就将他充作翻译人员一起带上。
  那日松道:“其实老师应该知道的,我们蒙古一直以来的敌人都是金国,和孟朝却是无冤无仇,将来也绝不会于孟朝为敌。相反,金国却是我们蒙古和孟朝共同的敌人,他们掠夺我们的财物,屠杀我们的臣民,贪得无厌无恶不作。我不明白孟朝为什么不接受我们的好意,如果能联手灭金的话,我们都能报仇不说,而且孟朝也会重新拿回他们失去的土地。对于孟朝对蒙古的冷待,我真的深表痛心!”
  说着狠狠饮下一杯烈酒。
  冯若松从小生长在蒙古,对孟朝并没有多少的归属感,但是幼时长辈对金国的深切痛恨却是记忆犹新,他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