妾乃蛮夷-第13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不能。
若有一日。裔儿‘清醒’了,他又到哪里寻一个平乐赔他。如裔儿曾经对他说过的,天下女郎多矣,可平乐只有一个。
如果此时真将平乐逼死在殷氏。他岂不成了罪人。何况这女郎于殷氏算是有大恩。何必逼得她走投无路。
何况此时可谓是前有狼,后有虎,殷氏风雨飘摇,还是快些将事情解决来的重要。
殷延之想清楚这些,最终当着平乐的殷裔的面无口。
“阿乐为何而来,为父清楚。裔儿,周氏己入门,她的孩儿将来便是嫡子。此一时彼一时,再不必像原先那般为了防外戚而生事了。所以父亲的意思是。那个唤玮儿的孩子,你便不要再寻了吧。”
“不,即是我的血脉,自该入我殷氏。父亲,此事你不必理会。我亦知平乐为何而回。无非是求我放过他们母子。可父亲也知此时乱世,焉知将孩子接进殷氏,不是救了孩子。至于平乐,她若想留,便留,不想留,随时可以离开。”
“可阿乐不愿……”
“她愿与不愿是她的事,于我无关,即是我殷氏血脉,孩子必须接回殷氏。”殷裔毫不相让,殷延之据理力争。平乐则沉默着,她知道殷延之那条路是走不通了。殷裔己不是三年前的殷裔,那时他还会顾虑着殷延之与几位长老,现在的他,可以说是六亲不认。
说是怪物也不为过。
可她却天真的想要和怪物讨价还价。平乐,沦落至此,真真的咎由自取啊。
可人生之路只能前行,无法后退。即便知道错了,也只能硬着头皮走下去。
“家主,郎君,不必再争了。郎君,我不会把安儿交给你的,除非,我死。”
殷裔笑了,觉得平乐真是笨的可以,她若死了,他便不用费力去争了,母亲己殒,孩子自该被父亲养育。“我若死了,殷氏祠堂里有什么便成了迷。而郎君你,永远不会知道三年前在祠堂里到底发生了什么?”
平乐在赌。
赌不管是殷裔还是殷延之对祠堂内有什么都十分好奇,他们应该也暗中派人进去查探过,但若不出她所料,该是有去无回的。
祠堂中的东西,说出来有些怪力乱神。世上除了她,或许没人能明白。
果然,殷延之和殷裔都沉默了。
他们确实都曾派人秘密入殷氏祠堂探访,但全是有去无回,生死不明。
殷裔脑海中对祠堂的印象很淡,隐约间,似乎有人在他耳边说着什么,可那声音时有时无,待他恢复意识,人己在祠堂外。
他记得,三年前,他该是死了的。
可他却活了。
而他之所以活下来的最大原因是,平乐和祠堂。
不是不好奇,而是知道有些事,即便自己穷尽一生,也无法追求到真相,他己经释然了,告诉自己不管祠堂中有什么,只要对殷氏对他无害,便让它永远存在下去吧,可平乐的一句话,却让他不由得再次深思……
“阿乐,祠堂中到底有什么?为何你可以平安出来,可除了你之外,任何人进去,哪怕是殷氏族人,也会丢了性命?”祠堂的起源己经从追溯,反正几百年来,死去的家主及其发妻都会被送进祠堂安葬,为何要如何做却是谁也回答不出的问题。
几位长老也曾和殷延之商议过,要不要向平乐逼供,可那之后,发生了太多事,一时间实在分身乏术,最终平乐又失踪了,此事才做罢。现在平乐即提出,殷延之觉得用一个可有可无的孩子换殷氏数百年的秘密,实在是划算。
妥协?不妥协?殷裔心中一时无法决定。
理智上他觉得自己的孩子该回归殷氏,可他心中对祠堂亦很是在意。有时他会想,自己是不是病了,所以才无法理解自己以前做的事情?
如看上这个平氏庶女。还有便是一路护送她去楚地,目的竟然只是为了助她恢复容貌,不仅如此,竟然还只身闯进楚国皇宫,阻止她下嫁楚溯。不仅如此,脑海中关于她的记忆还有很多……可他现在想来,却觉得那些记忆与他无关,可那明明便是他的记忆。
他知道祠堂是关键。
可若这般轻易应下,岂不正中平乐下怀……
“告诉我祠堂的秘密,我会只当从未与你相识……”
你试过一个郎君站在你面前,对你说只当从未与你相识吗?心真的是很痛,平乐安慰自己,因为后背痛,所以她才有落泪的冲动,与殷裔完全无关。
“若想知道祠堂的秘密,郎君需要与我再入一次祠堂。祠堂中的事无法宣诸于口……那之后,我会离开。郎君保证不要再派人去找安儿。”
没想到最终还是利用了这个秘密。
“好。”最终,殷裔点头。
事情算是有了定夺,平乐自去养伤上药,殷延之与殷裔在书房中继续刚才的话题。
“裔儿,你真的要与平乐再进一次祠堂?”这是件险事,谁也不知道祠堂中到底有什么?只知道很危险。为了求证,让自己置身险境,殷延之很是担忧。
“万事都要付出代价的,这是父亲教给儿子的。父亲,一切都如父亲所愿,我娶了周氏女为妻,殷氏周氏联姻。殷氏稳掌半壁江山。这是我给为殷氏做的全部了。至于入祠堂之事,还请父亲不要阻止。”人活着,总想要活个清楚明白。
殷裔觉得自己现在活的很糊涂。
他不知道自己活着是为了什么?为了殷氏的强大?殷氏难道还不够强大吗?殷氏强大后呢?他又要做什么?
一切所为,他都用理智来判断。
他判断平乐对他无用,所以三年前他冷眼旁观看着平乐离去。
他判断何劲一心向着平乐,于他来说己是一种背叛,所以何劲再次拒绝他的命令后,他会对他处以私刑。
他判断娶周氏女对殷氏和他有莫大的好处,所以他默许。只是真的入了洞房,他竟然发现,有的时候光用理智无法说服自己。他无法忍受与周氏女共处一室,哪怕只是片刻……
周氏女出向高贵,教养良好。可他就是无法让目光停留在她身上。
他心中的确不在乎那个叫平乐的女郎。
可见她那么毫不犹豫的冲向何劲,他竟然心生要将她一起惩戒的冲动。
于是,他亦做了。
可做过后发现,那对于他的心情毫无帮助,相反的,他觉是心中更加憋闷,那种感觉是他近几年从未有过的。
一时间,他好像不知道什么对他来说是重要的,什么又是可以舍弃的。什么是他需要知道的,什么又是他没必要追究的……
种种情绪向他涌来。殷裔觉得脑子几乎快要炸了。
进祠堂的日子定在五日后,殷氏只有殷延之与几位长老知晓,殷延之不想多生事端,此时殷氏看似光鲜,可左右都有虎视眈眈的强敌……
【二一六章】祠堂的秘密
【二一六章】祠堂的秘密
进祠堂的日子定在五日后,殷氏只有殷延之与几位长老知晓,殷延之不想多生事端,此时殷氏看似光鲜,可左右都有虎视眈眈的强敌……
殷氏若有风吹草动,恐生变数。
平乐说可何殷裔平安出来。何况她自己出同进祠堂。五位长老还是相信平乐的,毕竟她从未做出有损殷氏之事。
若可以选择,几人其实是看好平乐的,平氏虽式微,可只平乐一。女郎,便能抵千军万马了。殷氏如果有这样一个女主人,或许才是真的福祉。最终只能感叹一句……造化弄人啊。
周芙似乎也从中感受到不一样的气氛,最近也没有找平乐麻烦。只是每日呆在房中,至于她到底想什么,平乐无从知道,便是自幼伺候她的桃儿也不知道现在周芙的心思。
想到周悠的叮嘱。平乐只得在心底一声叹息。
是她执意要走这条路的,即便旁人想拦,也是拦不住的。
现在府中下人都在传殷裔自从洞房过后便没有踏进新房一步,才过门的周氏贵女眼见着便失了g。不知是谁说出了平乐当年一人勇闯殷氏,在殷氏艰难之时以郎君正妻的身份稳住了殷氏那些居心叵测之人。随后郎君回来,又将那些人一一收拾。
三年前,濮阳被困之时,殷氏曾遣散了一批下人,知道平乐的下人大多被放出。现在服侍的这些下人多数是新近两年入府的,对平乐之事自是不知,被有心人这样一传,平乐的形像瞬间高大起来……
周氏女陪嫁的婢女小七便是平乐的消息不胫而走。平乐居住的下人院落登时变得热闹起来。
每日有婢女以各种名目来见平乐,无非是好奇当年郎君看中的女郎生的何种样子,看过后又会暗中摇头。
平乐不胜其烦,最终闭门谢客。
桃儿也从旁的婢女中听到一些只言片语,虽然好奇这个小七到底有什么本事,可以让自家郎君和殷五郎都另眼相看。可不管她是小七还是平乐,她都救过她。所以桃儿反倒是最不好奇的那一个。
平乐挑了些以前的事情说给桃儿听,桃儿听后,对平乐肃然起敬。
她不像旁的婢女那般羡慕平乐,而是同情平乐,觉得平乐太辛苦了。虽然曾经得到殷五郎的真心相待,可同样代价惨重。明明想着逃离,却因郎君的恳求,而陪着女郎嫁进殷氏。
这样一想,桃儿觉得平乐不仅不幸运。而且是个倒霉蛋。
就连她。命都比平乐来的好。
“阿乐。既然如此,你为何不拒绝郎君的提议……女郎自幼性子倔强,哪怕你说的对,她也不会听的。阿乐。听我一句劝,还是快些离府吧,反正你只是名义上的婢女,并不受殷氏辖制,你还是回周氏吧。”
桃儿相信平乐之所以决定进殷氏,定不会害自家女郎,只是自家女郎那性子,尤其是最近,变得喜怒无常。一会说什么九兄是为她好。一会又说九兄要害她。如果不是自幼服侍着,桃儿都要离女郎远远的。
平乐笑笑。觉得桃儿本性不坏,若不是跟在周芙身边,也不会养成几分恃强欺弱的性子。
只是桃儿想的太简单的。不管是殷裔还是周悠,晋毓还是楚溯。都不是好相与之人。
而乱世之间,她一个孤身女郎带着孩子。可以说是步步艰难。没有家族庇护的女郎,可以说命如草芥。
她能平安度过这三年,不得不说是何劲的功劳。
只是何劲毕竟不能护她一世,任何人无法护她一世,便是殷裔,也不能时刻护着她,便是身处殷氏,也时时会遇到危险,所以说她得变强,只有自己变强,才能不被人欺。
“我会离开的,很快……”平乐回道。
入祠堂是秘密之事,就连己经可以下地行走的何劲平乐都没有告诉。
一大早,二人收拾妥当,拿了些吃食,便奔赴城外。
殷氏祠堂建在山腰,也不知道最初是谁修建的,只知道自有殷氏族谱以来,便一直有这间祠堂的存在,哪怕殷氏族人走的再远,每年也必会回来在石门外祭祖。
这是雷打不动的规矩。
据先人说,只有这样,祖宗才能庇护殷氏族众。
事情证明殷氏也确实越见状大,现在俨然占了晋国半壁江山。可以说是家世显赫。也许有一日,殷氏真的可以执掌天下也未可知。
是不是祠堂中的先祖庇护不得而知,只是殷氏祠堂的神秘却与日俱增……
是不是到了神秘大白于天下之时?
看着一前一后走进石门的平乐和殷裔,殷延之感慨……
“真的老了,要放在二十年前,我说什么也要和那阿乐一同闯闯祠堂……可现在,也就只能在一旁干等了。”大长老叹气道。
“大伯不老,大伯身子骨硬朗的很,定还能再活个三五十年。”
“你小子不必挑好听的话说,你不如裔儿。你当了几十年殷氏家主,除了养了一院子姬妾,实在无甚建树,若不是看在你生了裔儿这个聪明郎君的份上,我们五个早就领着家人各奔东西了……延之啊,那周氏女你也看到了,虽然出身显赫,可明显不得裔儿欢心,我听说自从洞房二人见了一面后,殷儿再未踏进房间一步……
富贵险中求不假,可与周氏联姻,无异于与虎谋皮啊,周家那个九郎可不是一个好相与的人。延之啊,千万不要害了裔儿啊。”大长老唉声叹气的道,自从周氏女嫁进殷氏,妻子便每日里唠叨,说观那周氏女的面相,不是个旺夫的……
还说什么殷氏内务交给周氏她不放心。
可他们都老了,将来的天下是孩子们的。至于殷氏是衰是容,他们己经干涉不了了。
他只盼着可以安享晚年。
却不知,有没有那个福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