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侯爷的原配 >

第116章

侯爷的原配-第116章

小说: 侯爷的原配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于是,满朝文武之间变得更加微妙。
  这些事情,就连内宅的郁云慈都有耳闻。
  当然,她是听景修玄说的。
  他说这些话的时候,面无表情。但是她知道,他的心里一定是有打算的。朝中的事情,她不是很清楚。
  她隐约能猜到一些,无论是太子还是宁王,应该都不是他的人选。
  「夫人,卫姑娘来访。」
  正当她在想事情时,采青进来禀报。
  卫青英?
  「快请人进来。」
  上次那件事情之后,卫青英一直没有登门。一来是碍于自己的身份,二来是郁云慈刚怀上身孕,她不便来打扰。
  算日子,公主的胎相应该已经坐稳,她才敢来道谢。
  一进花厅,她便跪地。
  「臣女冒然登门,还请公主恕罪。」
  「起来说话。」
  郁云慈脸上带着笑,命人给她端来春凳。
  卫青英自是又感谢一番,然后侧身坐着,「臣女此次登门,是来谢谢上次公主的恩情。若不是公主,恐怕青英…」
  「你不必谢我,要谢就谢庭生。」
  「匡少爷是好人,臣女心里感激不尽。」卫青英说着,眼里泛泪。
  「你们都好孩子。」
  「多谢公主夸奖,臣女愧不敢当。」卫青英心里泛苦,自己已是不洁之身,担不起公主殿下一个好字。
  郁云慈知她心中所想,微微一笑,「你从未害过别人,有什么愧不敢当的。你看那些心肠歹毒之人,到最后还不是遭了报应。」
  这个歹毒之人,指的自然是成冰兰。
  成冰兰死后,成国公府没有追究半分,可见成冰兰的死因并不光彩。想来也是,那样的人,若不是作恶太多,怎么会疯癫?
  卫青英何尝不是这样想的,成冰兰处心积虑的害她,现在终于死了。她觉得压在心里的一块石头落地,以后她一心报答匡少爷的恩情。
  「公主抬爱,臣女感激不尽。」
  「你和庭生…以后要相互扶持,只要齐心,没有过不去的坎。」
  「臣女明白。」
  两人之间除了匡庭生,并没有多少话题。再加上郁云慈知道,一般有过不幸遭遇的女子,心思都比较敏感。
  一时间有些冷场,卫青英应该也不是善谈的人,见公主不说话,站起来喃喃地告辞。郁云慈有心挽留,却见到院门外行色匆匆的修长身影,忙命采青送她出门。
  卫青英心里自卑着,出了门口,迎面碰到景修玄,忙行礼。原来公主急于送自己走,是因为景侯爷回来,如此一来,她心里好受许多。
  郁云慈一看他的脸色,就知道必是有事,朝传画使眼色。
  传画和采青都出去后,她自己上前,替他换衣。
  「侯爷,可是出了什么事?」
  「嗯,些许小事。」
  小事?
  「什么小事?」
  他看她一眼,平静地道:「宁王遇刺。」


第103章 笑泪
  宁王怎么会遇刺?
  而且是在这么微妙的时候,谁不知道太子和宁王一起理政,宁王一旦遭遇什么不测,首先被怀疑的就是太子一派。
  太子与宁王相争,最坏的结果就是两败俱伤。到那时候,即使皇后被降位,太子被废,依照无嫡立长的惯例,顺位下来的是韩王。
  韩王同为程皇后所出,是太子的胞弟。
  如此明显的行径,昭然若揭,程氏一派应该不会那么蠢。
  「是谁做的?」她问道。
  太子眼下最重要的是小心谨慎,只要平稳渡过这段时间,不再被人挑出错处,陛下未必会另立太子。
  所以,这事应该不是太子做的。
  景修玄已经换好衣,坐在桌子边,喝了一杯茶水。慢悠悠的品着,似乎并不把宁王遇刺的事情放在心上。
  「来,坐过来。」
  他拍拍身边的位置,郁云慈抿嘴一笑,坐到他的身边。
  「天下人都以为宁王遇刺,是太子所为,其实不然。」
  「那是谁做的?」
  她疑惑地问道,能猜到不是太子做的,但猜不到究竟是何人所为。毕竟现在宁王挡的是太子的路,对太子最有威胁的也是宁王。除了太子,其他几位皇子不会这么做,也没有理由这么做。
  除非…有人想渔翁得利。
  她怀疑的眼神看着身边的男人。
  他脸一沉,睨她一眼,「不是我。」
  虽然他原计划也是如此,但还未付诸行动,便被宁王自己抢了先。先前,宁王曾对他再三表示过无意皇位。
  然而人心难测,宁王伤得不轻,却并无性命之忧。谁能保证这不是一招苦肉计,目的就是拉太子下水。
  「不是你?」
  那还能有谁?
  她凝眉细思着,后宫三足鼎立,除了程成方三派,那四皇子的生母不过是个嫔位,且一直不显。总不可能是四皇子吧?
  「那会是谁?」
  他眉眼深沉,这女子居然第一时间就怀疑他,真是欠收拾。眼神瞄到她的腹部,自顾地再倒一杯茶水。
  见他如此态度,她脑子里灵光一现,喃喃道:「不会吧,是宁王自己做的?那可真够狠的,他就不怕有什么闪失,假戏真做?」
  都说通往皇位的路是鲜血铺就的,没想到,不光是有别人的血,还会有自己的血。宁王这招够狠,此事一出,所有的怀疑全部指向太子。
  太子便是喊冤,也是百口莫辩。
  事实上,太子真的觉得冤枉。
  宁王出事,不用想,他都知道所有人都会怀疑自己。他立马跑到正康帝的宫外,哭诉着自己的无辜,指责着有人蓄意陷害。
  最近这几天,他处处小心,生怕出错。父皇安排他与宁王一起理政,分明就是动摇了心思。这般处境,他哪里敢踏错一步。
  谁知,再是谨慎,还是出了事。
  正康帝靠坐在龙榻上,脸色有些黄。身体一直不见起色,加上心胃处的苦痛,令他心情越发的暴躁。此时听到太子的声音,更是怒不可遏。
  他脸颊瘦得厉害,从发病到现在不足一个月,就像换了一个人。
  太子还在殿外喊冤,声声泣血。
  「让他滚!」
  因为对自己的身体有预感,更是易怒。
  「陛下,您莫气坏了身子。」安妃温柔地劝慰着,对张东海使着眼色。
  「孽障,全是孽障…」正康帝怒吼着,忍不住剧烈咳嗽起来。
  听到他急咳出声,忙递了一杯水。
  殿外面,张东海弯腰站在太子的面前,低声道:「太子殿下,陛下正在气头上,您先回去吧。等陛下气消了,您再来。」
  「张公公,孤是冤枉的,孤一定要和父皇说清楚,二皇弟的事情真的不是孤做的。还请张公公代为转告父皇,就说孤…真的冤枉。」
  「殿下,陛下圣明,您若真是冤枉的,陛下一定会还您公道。只是眼下,陛下怒气未消,您无论说什么,恐怕都于事无补,不如缓个几日。
  太子沉思一会儿,无奈地起身,「多谢张公公。」
  「殿下折煞老奴了。」
  太子张了一下嘴,想问张东海父皇的病情如何。但一想到张东海只忠心父皇一人,便是问,也问不出什么。
  「如此,孤就回去了。」
  太子回去后,日日关在书房中。太子妃几次求见,都被他拒绝。那个费尽心机得来的妾室,自是香消玉殒。
  若不是那个妾室,他何至于落到如今的地步。以前有多宠爱,现在就有多恼怒。
  他坐在桌案后面,想起最近发生的事情,烦躁不已。
  要是二皇弟遇害而死也就罢了,偏生保住性命,害得自己被泼一身的脏水。究竟是谁干的?他头疼地想着,莫不是程家那些蠢货帮了倒忙?
  真是一群废物,自打外祖父去世后,程家那些人没一个可用的。他心火一起,手一扫,把桌子上的笔墨砚台全部扫到地上。
  犹不解恨,跳上去,拼命踩着,直到地板上一片狼藉,全是墨迹。然后他一屁股坐下来,也不管衣袍上有没有沾到墨汁。
  原想着,过个几日等父皇气一消,再去求见。
  却没想到等来程家老大的消息,且还是坏消息。宁王遇刺一事,陛下交给顺天府去查。顺天府尹秦大人原是程家的外甥,程家出事后,秦大人却未受波及。
  秦大人大公无私,并未因为与程家的关系而避讳。
  最后查到程家老大头上,证据证明宁王遇刺一事,正是程家老大所为。秦大人立马上了折,不出一个时辰,折子送到正康帝的寝殿。
  正康帝一阅之下,雷霆大怒,猛咳之中,带了血丝。一看到咳出的血,比前些日子要多,更是当下就命人拟了旨。
  程皇后被降为妃,连个妃号都没有,唤作程妃。而太子则成了平王,平者平庸也,这可不是一个好字。
  如此一来,事情比之前更乱。
  中宫无主,若是再立太子,应当立长。可平王就是长子,真要再立,储位还是落在他的头上。于是众臣猜想着,恐怕陛下会再立皇后。
  这个皇后的人选,良妃自认为她自己当之无愧。
  她还没有高兴太久,就传来平王遇刺的消息。而且平王这次遇刺,虽然伤得没有宁王重,可是却废了一条腿。
  平王腿被废,良妃是很乐意看到的。
  只是在这个节骨眼上,所有人都会觉得是宁王做的,包括之前宁王遇刺的事,都有人开始怀疑宁王施的是苦肉计。
  若不然,为何宁王虽然伤重,并未丢失性命。而平王虽然伤势不重,却成了残废。一个身体有残缺的皇子,是不可能被立储的。
  正康帝同样生疑,这样的结果,他根本不愿意看到。做为先帝的独子,他自小无兄无弟,顺风顺水地长大登基为帝。他没有经历过兄弟相残,不知夺嫡的残酷。
  所以他不能接受自己的儿子们,为了皇位自相残杀,一个重伤在床,一个成了废人。几乎是一夜之间,他的病情急转而下,整夜咳血不断。
  无论是什么吃的,他都入不了口,一吃就会吐出来。
  殿门口,跪着所有的太医。
  几位御医在内寝,面色沉重。
  「你们告诉…朕,朕是不是…限将至?」
  「陛下,微臣等无能!」
  御医们同进跪着,伏地不敢起身。
  安妃咬着唇,「真的没有法子了吗?」
  「回娘娘的话,臣等无能为力。」
  龙榻上的正康帝紧紧地闭着眼睛,他脑子还清醒着,却能感觉到身体仿佛不是自己的。那种身体抽离的痛,让他恍惚觉得魂魄都在离体。
  室内静得吓人,成太后和方太后都在。
  「你们这群庸医,宫里养着你们难不成是吃闲饭的?不是说风寒吗?哀家不信,怎么就治不好了?莫不是有人心怀不轨,授意你们欺君?」
  方太后的声音尖细,听得正康帝越发难受。
  方母后到了现在,都还不忘诬蔑成母后,可见在她的心中,皇位权势胜过一切。
  这么多年,成太后和方太后算是首次见面。方太后年纪本就小许多,自是看着比成太后年轻。加上抹了淡妆,气色尚佳。
  相反,成太后本是先帝发妻,年岁已高。最近日日吃斋念佛,身穿素色的简单衣裙,脂粉未施,都能看到眼底的青影和眼角的皱纹。
  两下一对比,正康帝的心就偏向了成太后。
  成太后听完方太后的话,眉头皱起,跟着问御医们,「方太后虽然心急,但她问的话哀家这里同样有一问,陛下一向身体康健,怎么会因一个小小的风寒就能病到如此地步?」
  为首的御医小心地半抬着头看了一眼正康帝。
  「但讲…无妨…咳…」
  得了正康帝的话,御医才敢把陛下得的是反胃之症的事情告诉两位太后。成太后惊得倒退一步,嘴里喃喃:「怎么会是反胃之症?陛下…皇儿…」
  她扑到龙榻边,泪如雨下。
  方太后反应过来,也跟着扑过去,嚎啕大哭起来。
  比起成太后隐忍的低泣,方太后哭得很大声。正是因为声音太,显得有些假。正康帝实在是不想看到她,倘若她不是自己的生母,早就命人拖出去。
  「母后,朕…无事…」
  这声母后,不知是唤谁,方太后想凑过去应着,不想听到成太后接话,「你一向懂事,哀家记得…你八岁那年发烧,烧得脸都通红,还跟哀家说没事。若不是哀家非让太医给你瞧,只怕你就要生挺着。」
  正康帝小时候的事情,方太后一无所知。
  「朕记得…母后彻夜守着朕…都没有闭眼…」
  「皇儿…你若是难受就告诉母后…」
  「母后…」
  方太后早就停止了哭声,干瞪着眼看着他们母慈子孝。明明是她的儿子,为何却成了别人的儿子?
  她看着成氏拉着陛下的手,听着对方轻轻地说着那些她不知道的往事。
  这一刻,她觉得自己是个外人。
  安妃早已泣不成声,垂首立在一旁。方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