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状元农家妻-第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正文 第46章果然是学霸
四个人吃饱了肚子,乔宝莹把家里剩下的糖给了乔六,又从家里坛子里拿了一些腌干菜,放在那会儿新鲜菜出身的时候,这些菜根本不值钱,好在乔宝莹做的腌干菜香啊,她做了料包放里头,这会儿直接生吃都是味道十足的。
乔宝莹用麻袋把这些杂七杂八的东西装起来,由于天色晚了,就让苏辰赶着牛车把两人送回下田村去了,绕了一段路,没有经过村口,免得乔家院子里的人看到了又得说邵南。
邵南原本初二来过乔家院的,吃了一顿干巴巴的晌午饭便匆匆回去,第二日再来也是从山上下来的,不敢走村里头。
乔六新嫁过去,日子比乔家院好,乔宝莹终是放了心,想着以后若是有时间,便送一些吃的用的给乔六,等乔六学会做香辣豆花,有一门本事藏身,将来在婆家也没有人敢欺负她,她手中有了余钱,便不会这么紧紧巴巴看着主家的婆母。
以后便是乔六生下了女儿,也能硬气的说上一句话来。
苏辰回来后,乔宝莹便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他,苏辰听后同意她把香辣豆花的生意交给乔六。
着实是苏辰这次打算赶考,大部分时间他都要看书,根本不可能帮着她打豆花,也心疼小媳妇,不愿意她太过操劳,自从小媳妇嫁给自己,便没有一天过得安生的。
“这得辣豆花交给乔六打理,你也安心,你以后就在家里酿酱,我也好安心的读书。”
苏辰的话也正是乔宝莹所想的。
夜里天气太凉,乔宝莹又窜苏辰的被窝里来了,小两口一时间没有睡意,便躺在床上说着贴心话。
乔宝莹伏在苏辰的怀里,听着他的心跳,这么多个日夜,苏辰也习惯了,倒没有了先前那般迫不急待的冲动。
两人身上衣裳穿的都多,也是有些刻意,就是这样,两人才不觉得有什么。
乔宝莹问起苏辰为赶考的事准备的怎么样,那倒计时的日历还挂在书桌前,心想着苏辰多半也紧张,想起自己当年高考的时候,都紧张成什么样子,能考上理想的大学,便是高考生所有的梦想,大家都在为这个奋斗着。
这时代的科举考试万里挑一也不为过,只会比高考更紧张才是。
可是她的学霸小夫君却道:“书基本都看熟了,墨义、帖经、策问,也无非就是在这些知识点上反复做文章,唯有诗赋得露出本事。”
乔宝莹倒是没有想到这科举考试到底考什么内容,如今听苏辰这么一解释,于是来了兴致,问道:“那你可有准备一些诗赋。”
乔宝莹很想说要不要查一查历届考题,再估摸着写几篇诗赋出来,万一猜中了,就直接可以捏来,也免得临场发挥,可她出口的时候却还是临时改了口。
苏辰答道:“写了几篇,不过都不尽如人意,这几日我正在想这事儿。”
“不知历届考题在哪儿可以买来瞧瞧?”乔宝莹试探的问。
苏辰却是轻轻一笑,乔宝莹能感觉到他那胸口传来的震感,心里很是甜蜜。
“这历届考题岂是这么容易弄出来的,便是街上说有卖的咱们也不敢买,若是心怀不轨的人给骗了该当如何?这种资源也只有那些大富大贵家中的子弟或能弄到,那也是珍之重之的东西,岂会流传于外,凭白给自己增加了对手。”
苏辰说得轻松,乔宝莹却听得很不轻松,她倒是没有想到,连一本学习的教科书都要靠关系借来抄的年代,她还能指望外头卖历届考题,着实是不着实际了。
乔宝莹有些气馁,“怎么寒门学子竟如此艰辛,能出人头地的人,岂止聪明,简单非得是神童方可。”
苏辰倒是赞同乔宝莹的话,“这话你倒是说对了,但凡好的资源都握在贵人的手中,咱们寒门只能靠自己过目不忘的能力,可是即使是这样,资源还是有限,便是能跟一个好的师父,也是挤破了门坎。”
“过目不忘的本事?”乔宝莹忙从他怀中抬头,“苏辰,你不会正好有过目不忘的本事吧?”
苏辰摇头,“若真有便好了,不过我虽不能过目不忘,但抄一遍基本可以不忘,我抄书的时候精神集中,很快便能记在脑子里。”
“这法子好啊,那以后你把你要背的书就抄多几遍的,还能卖书赚钱呢。”
听到赚钱,苏辰就想笑,刮了一下她的鼻子,笑道:“你呀,什么时候都想着赚钱,当真是个财迷。”
乔宝莹笑了起来,“以后我负责赚钱养家,夫君负责貌美如花,哦,不,负责在家读书。”
苏辰被她的话逗笑,“这话可不能说到外头,不然你让我一个大男人的在外头怎么重振家风。”
在外头当然得给足男人面子,乔宝莹把小脑袋往他怀里一拱,“在外头,你是我的男人。”
乔宝莹的话说得这么顺溜,苏辰听后却是心之一怔,心里甜滋滋的,这话他倒是爱听。
大清早的,乔宝莹犯了懒,拉着苏辰睡了一个早床,太阳也才刚露出来,院子外就响了敲门声,两人从被窝里起身,有些摸不准是谁来了。
今个儿才初四,按理他们也没有什么人要来的,村里的都要初七八才走动,因为那会儿大家伙才把各家的亲戚走完。
两人匆匆披衣下床,苏辰先下了床,便匆匆出来开门了。
没想到的是门外站着的是王大业一家,手里提了一袋喜饼,上门来拜年了。
苏辰看到莫氏就想起先前新建屋子的时候莫氏再三交代小媳妇的话,那会儿他坐在书桌前自是听到了的。
所以这会儿看到莫氏,苏辰心里慌了神,想着小媳妇还在他的屋里头该怎么办。
莫氏一入门就往西屋瞥了一眼,“小媳妇还没有起床呢,这懒的,好在读书郎宠着媳妇儿。”
莫氏说完就往西屋去。
苏辰连忙上前拦住,把王大业一家引入正屋坐下,接着他回东屋把屋里的炭盆搬到正屋去,顺带告诉乔宝莹莫氏来了。
乔宝莹一听莫氏来了,吓得脸都白了,要是被她看到两人都睡一块儿去了,岂不又哆哩哆嗦的教训她。
乔宝莹在苏辰的掩护下跑西屋里头,再当着大家伙的面从西屋里开了门出来,看到莫氏,忙热情的上前打招呼,接着用布巾包了头发,转身就回了厨房。
莫氏带着犯花痴的王二丫从正屋里出来,来到厨房给乔宝莹打下手。
乔宝莹很不好意思的见到莫氏,心虚的紧。
正文 第47章借牛
她把干菊花放在水中烧了热开水,接着端正屋里去,回来后莫氏坐在灶火前的小板凳上,笑着说道:“九丫头倒是把家里家外收拾的干干净净的,着实能干,二丫你可得学好了,你和九丫头可是一年的,除了干外头的事,你在家里头可懒了。”
王二丫被自家娘亲说得脸红,她着实不喜欢干家里的家务活,再说家里的小院子破旧,不管怎么收拾也没有九儿的院子好,特别是这个新做的烟窗,简直是村里人都想不到的事儿,有了这烟窗,厨房里干净多了。
她们家每到烧火做饭的时候,乌烟瘴气的也怪不得她,把厨房里熏的漆黑,时日久了便是一层黑灰落下来,沾身上都要脏衣裳。
乔宝莹见王二丫不好意思,忙转移了话题,“婶子,你跟大业叔家里的亲戚都走完了呢。”
莫氏点头,“咱家没有什么亲戚,初一就在家里玩了一日,初二初三走一走,便没有了。”
于是三人聊起村里头的事。
接着莫氏说起开春借牛耕田的事,乔宝莹当即答应了,“婶子帮了我不少的忙,牛借去就好,不用说钱不钱的,只要把牛看管好了就成。”
“自然是要看管好的,牛多精贵,我知道的,那当真是多谢九丫头了。”
乔宝莹摆手,“村里去年帮我家建过房子的人,婶子都可以告诉他们,婶子用了便交给他们用,只是那些没帮过我家的,还有我爹娘他们,婶子就当是我说的,不借。”
莫氏自然知道乔宝莹从乔家院是怎么出来的,得了她一句准话,心里也有了底,自然不会把牛乱借出去。
王大业一家在乔宝莹家里吃了一顿饭,方发现人家一顿招待客人的饭比自家吃的年夜饭还要丰盛,六道菜,做得多漂亮,份量也是十足。
吃完饭后,乔宝莹准备了瓜子点心的回了礼,送走了王大业一家。
接下来不少村里人都来了小院,便是打听那借牛的事。
十里坡自从有乔宝莹有了第一头牛,之后苏家院再有一头牛,整个村子的人都不淡定了,不仅是十里坡村的人不淡定,便是周围几村没有牛的也不淡定了,谁要是能借到他们的牛来耕田,就代表今年的收入会比别人好。
以前大家伙都没有还不觉得,现在两相对比,个个都不舒坦。
乔宝莹派莫氏放出话了,先前帮过他们建屋子的村民都可以借牛。
这借牛的人一多,那牛不得累死去,村里人虽有怨气,但至少乔宝莹也没有像当初那样一个都不借。
这几日,牛就被莫氏拉了过去,叫王二丫帮着看牛,从正月开始到四月,只要乔宝莹愿意,王二丫都会免费给她放牛,哪怕是一整年。
夜里关在乔宝莹的牛棚下,那王家也没有这牛棚管着。
乔宝莹倒是省了一桩事,不用每天去放牛,或者割草回来。
出了正月,村里人便为春耕的事忙碌了起来。
这时苏家院里倒是发了个话,说村里村外谁要借牛耕田的,都可以,但得给钱,由苏家大房的苏长军管着牛,他给人耕地,除了牛的钱还有他的人工,算下来,一日得费三十文钱。
有些村民家里田地多的,得耕好几日,这么算下来,村里人肉痛的不得了,谁家有这么多的现钱,苏长军不是个好说话的,粮食不要,只要现钱,没钱就别叫他办事。
再看看人家乔宝莹家里,牛是免费借出来的,分文不取,早知道当初就该出人帮人家建屋子去,不但工钱分文不少,还吃得好,比镇上的苦力工钱高,开春还能借到牛,不少村里人后悔。
苏长军的这一条营生生意倒是赚得多,还是有不少人愿意来请他去耕地的。
谁知道苏长军这人按日收费,他做事便慢了下来,明明一日能完成的,偏生拖到一日半,村里人恨不能叫他走,自己来耕,可是那苏长军以自家牛的身份不让别人碰牛,村里人也没有办法。
后来有一户人家觉得这样做下去不是个事儿,于是想着把家里的田地全部包给他耕,直接谈出现钱多少,苏长军一开始挺乐意的,干起活来也麻利了,之后纷纷效防,可是到最后,也多半是苏长军生意太好,他累着了,这种承包制的,他开始毛燥起来。
人家上田地里一检查,才发现他根本就没有细心做事,而是随意的在水田里跑两趟就走,不少给了钱的村人跑到苏长军家里去闹,却被苏长军的媳妇给挡了回来。
苏长军的媳妇蒋氏是出了名的泼妇,不管来几个妇人,都没有人能吵得过她的。
于是还有不少没有耕田的村里人,受不了苏长军那德行,又见村里人今年都耕田了,没有办法,便有几家几户合起来买牛的打算,于是转眼村里人便又买了两头牛赶了回来,当真是红了村里人的眼。
有了这两头牛的加入,苏长军再也强势不起来了,大家伙都不寻他耕地,纷纷跑别的两家去。
乔宝莹守在山脚下安安静静的,也没有左邻右舍,只有王二丫每日放完牛过来坐一会儿,却老是盯着她家小夫君看,看得她心里醋的很。
王二丫说起村里的事,乔宝莹也是觉得不可思议,那苏长军借的是她公公苏长为的牛,她公公也不管管大伯一家,这样做岂不在村里坏了名声,当真想不到他小儿子要考功名的,乔宝莹就怕这大伯的做事风格连累到苏辰。
乔宝莹的顾虑不是多余的,她这么想了,有些人也这么想了,没几日,县里的苏奕怒气冲冲的跑了回来,多半是有人把这事儿传了出去。
苏长为才发现事态严重,于是与大房反目,把牛收了回来,还把这事儿全赖在大房头上,苏长军是个泥腿子,家里孩子也没有在读书的,自然是不在乎这些名声,于是便把先前与苏长为两人约定的事给抖了出来。
苏奕气了个半死,转眼这两房的事成了村里人茶余饭后的笑柄,想不到这两兄弟都是一样的货色,就想着赚村里人的钱。
苏奕平息了此事后,便来到了山脚下。
这位三弟第一次来山脚下看望二哥,初一匆匆见了一面,他初几走的都没有上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