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寒门状元农家妻 >

第179章

寒门状元农家妻-第179章

小说: 寒门状元农家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了。

    乔宝莹忍不住笑了起来,“你怎么知道,你又没有到五十岁。”

    苏辰面颊一红,说道:“先前毕师爷在我面前诉苦,男人之间就会说到这事上来。”

    “所以,正好乘着我年轻的时候,娘子可不准推辞,不然待我五十岁的时候,就有心无力了。”

    乔宝莹无语,明明是自己别有用心还说得这么理直气壮的。

    休养了几日两人才开始继续操练,看到那位明者的师父,两人忽然想起那日他那意味不明的笑来,所以他其实是看出来了,那他们两人呆了一日一夜的事恐怕他也知道。

    原本以为除了两人知道,没有人会知道了,于是两人对这易容之术越发的严肃起来,不是改变一张面孔就行的,不过这一次教训可是很重的,令两人好长一段时间都不敢假扮他人。

    初夏之际,南边出现涝灾,惊动了朝堂,这一日,皇上召集几位大臣在御书房里议政,里头有史部尚书于恒,还有丞相昝泊,其他工部与兵部的两位尚书也来了。

    魏国国君李清邑朝底下几位大臣看了一眼,说起了这次南边涝灾之事。

    刚才在朝堂上就讨论了这个问题,有大臣主张捐银,有的说要打开国库,可眼下正是国库空虚,怎么打开国库去?

    魏帝正为这振灾的银两烦恼,与几位大臣商议来着。

    昝泊是丞相,他说的话,魏帝多半都会听,这一次魏帝把目光投向了昝泊,“昝丞相说说看。”

    昝泊摸了摸胡须,一脸严肃的说道:“皇上,依臣之见,只能派兵镇压,涝灾过后,必涌入大批难民,若是里面有人起了反心,或是因此而怨恨朝廷,到那个时候,咱们就更难管制了。”

    昝泊倒是说到了魏帝的心里去了,历史上便有农民起义成功的例子,他岂能让这种事发生在如今的魏朝,因为昝泊的这一句话,魏帝再与几位大臣讨论的却是派兵的事了。

    吏部尚书于恒朝昝泊看了一眼,若是以前,于恒铁定也会认为昝泊身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说出来的话果然是不一样的,想得周到,可自从自家儿子去了一趟巴蜀后,他发现有些事是可以不用武力的。

    魏帝正与兵部尚书讨论兵营里的事,于恒忽然开了口,“禀皇上,臣有一位才能之士推荐给皇上,此人必定能把南边的涝灾管制好。”

    魏帝一听,来了兴致,虽然是派兵去镇压,可是也得有一个大臣去处理,而手段得温柔一点,既要管制,也要安抚。

    “于恒,你且说。”

    于恒说道:“在巴蜀眉州的梅县县令,便是这方面的人才,梅县以前每年有灾,不是旱灾便是涝灾,刚上任的那一年有不少梅县百姓逃离,十室九空,梅县的百姓都不愿意在梅县住下去了,可是这位新上任的知县却把人给安抚了,眼下才过去三年,梅县的百姓丰衣足食。”

    “梅县的水路陆路交通发达,全民皆可以把自己的农产品出售,现银的流通,促使了百姓的勤快,而且此人还找了贴手和书生在布示栏前写下和讲解当前节气、天气、以及庄户人家种植的物资之注意事项。”

    “至于梅县的商人,新任知县刚去之时,便把当地两大富绅给打压了下去,如今市场一片和谐,那里的百姓人人可以行商,而且他们还建了一个商会做为指导价格,各行专业,连种子铺也有,种子铺里有义务告诉百姓各样种子的土壤环境,并在外地进来不少种子,开了一块试验田供他们研究。”

    “这些还不算,他们把码头扩大了,来往的客商多了,他们还在山里头建了信号台,那边的杀人案,劫匪皆不见了,还有官船场的开发,百姓们可以租用官船,能得到差兵保护,行商也得到了保障。”

    于恒一口气说完,其实他还要说的太多,但他发现昝泊的脸色极不好看,莫非他知道梅县的事不成?

    按理这份凑折里只有他跟皇上看到才是,可是皇上听到这些却像完全没有看过那份凑折似的,这是怎么回事?

    果然魏帝李清邑疑惑的看着于恒,沉声说道:“如此人才,为何此次考核当中不曾写上来?此次去巴蜀眉州考核的御史是哪一位?”

    于恒面颊一红,说道:“正是犬子,他给皇上写下一封信,信里头便是写的梅县的所有变化,臣夹在凑折里,皇上可是没有看到?”

    魏帝一听,立即叫安中满把那份凑折找出来,里头着实有一封信,于恒见了,却更奇怪了,既然有信,为何皇上并不知。

    魏帝把信拿出来,叫安中满交给于恒,半途,安中满的眼神朝昝泊看去,只见他身板坐得笔直,没有半点惊慌,安中满却是忧心重重,甚至紧张得出了汗。

    于恒拿起那封信,还没有看里头的内容,便说道:“这不是犬子的信,这是眉州知州的信。”

    这一下魏帝发现了一个大问题,大臣呈上来的凑折居然还有人敢换的,好大的胆子,魏帝的眼神朝安中满看去。

    安中满连忙跪了下来,为自己解辨,“皇上,老奴没有这样的胆子,老奴什么也没有做,老奴那日拿来的时候便是这样的。”

    安中满这么说着,眼神不知不觉看向昝泊,却发现昝泊的眼神正意味不明的盯着他,吓得安中满不敢再多说。

    魏帝这一次发了大火,若是身边出现了这样的人,令魏帝有些后怕,一向多疑的魏帝,能坐在这九五之尊的位置可不是这样随意得来的,其心志之坚,其心地之狠,也非常人。

    可是有人敢在他眼皮子底下把信换了,若是哪一日是不是也可以把他这个皇上给杀了或是毒死?

    魏帝后背一股冷汗,叫人把安中满给拉了下去。

    目光却在场中的几位大臣看了一眼,这些人都是他一直信任的大臣,但这一次他却都怀疑起来,或许他们里头当中也有希望他死的人。

    思及此,魏帝沉着脸问道:“你们当中可有人参与?”

    魏帝没头没脑的一句话,却令底下几位大臣惶恐,皆纷纷跪下。

    魏帝看向几人,先是叫于恒起了身,而其他三位,他却没有叫,只是淡淡看着,说道:“你们若是有参与,现在说出来,朕可以不追究。”

    然而底下几人皆否认,看到他们那惶恐的脸色,魏帝又觉得或许他们并没有参与的想法,于是叫他们起了身。

    这些都是朝堂的栋梁,少了哪一个,他都不好受,所以他怀疑虽怀疑,却还是不能动手。

    于是此次南边涝灾之事没有商量好,魏帝便叫他们退下了,他得静一静,并叫人把安中满拖上来,他要亲自审他,安中满从小跟在他的身边,那个时候他还不是皇上,他还只是皇子。

    安中满忠心护主,有好几次有过危险,可是安中满都不曾抛下他,一直以来魏帝都很相信他,比朝堂上的大臣他都要更加的信任。

    可是眼下他却开始怀疑起来,大臣的凑折送上来,只有安中满接过手,如果安中满没有问题,那就是于恒有问题,可是于恒也是这么多年的老臣,他若送上来的信不是他所说的,他今个儿在书房里完全可以不用提及。

    这中间必定是有人把信给换了,谁能在皇宫里把信换了,手伸得长,居然伸到他的身边来了。

    安中满被拖上来的途中,正好昝泊在几位大臣之后,走得有些慢了,半途与安中满相遇,安中满的头发皆已经乱了,他目光阴沉的盯着昝泊,昝泊脚步一顿,喊住护卫。

    两人看住对方,昝泊语重心长的说道:“满公公为何要做出这种事来?简直是伤了皇上的心,也伤了安家人的心。”

    听到安家人几个字,安中满猛的看向昝泊,安家就两兄弟,大兄安中满从小被人卖入宫中净了身,而唯一的弟弟,安中满最近才认到的,不过一直受昝泊的照顾,所以昝泊早就知道他的这个弟弟,只是最近才告诉他。

    所以眼下昝泊提起他的家人,莫非是要对他的家人动手不成?

    安中满的眼中阴狠的盯着昝泊,本想要问,可是却并不是好的时机,也不是好的地方。

    可是这一次进去,恐怕他就要出不来了,安中满似很快做下决定来,说道:“都是奴才的错,辜负了皇上,多谢昝相提点。”

    说完,安中满被人拖下去了,昝泊朝安中满看了一眼,便转身离去。

    安中满伏罪,谁都没有想到,一直呆在魏帝身边的满公公会做出这样的事来,安中满说他不喜欢大三元新科状元,所以暗中下了绊子,皆是因为新科状元听到圣旨的时候没有给他贿银,所以怀恨在心。

    魏帝处置了安中满,可心情却是不好,安中满一个人,是个孤儿,身边连个亲人也没有,最后还是叫人把安中满给好好安葬了。

    昝泊和几位大臣又来了御书房,这次魏帝面色不好,却又是讨论这镇压一事。

    于恒还是建议把梅县知县苏辰召回京城任职,本来一个大三元的新科状元就该留在朝堂之上,何况此人有才。

    魏帝动摇,可昝泊却道:“皇上,依臣之见,苏辰此人恐怕难当大任,毕竟南边百姓居多,若是安抚不好,恐怕会殃及朝堂,梅县只是一个小县城,人口少,且人际并不复杂,堂堂一个新科状元要冶好梅县没有什以难的。”

    “可是要冶好整个南边却是相当的难,若是有个万一,丢的是皇家的颜面,此次南巡,臣愿意亲自前往。”

    丞相愿意亲自去,那当然是放心的了,魏帝当即便同意了,至于梅县的苏辰,他是有印象的,当初便觉得这位的文章写得极好,虽是寒门出身,却是有才的,于是叫于恒给苏辰升迁,既然能打理好一个梅县,便调回京城吧。

    皇上说完,于恒当即应下了,可是昝泊却有些疑虑,说道:“皇上,巴蜀眉州的百姓一向比较乱,若是把苏辰调回京,这边也得派一个能管得住的知州前去,刘志广此人在眉州任满六年,却没有什么作为,与其再在朝中选一位,不如就地取材,叫苏知县当上眉州知州,正好通过这三年的努力把眉州好好整顿一下。”

    魏帝一听,心中动摇,可于恒却是看明白了,昝泊是不想让他这个师弟回京呢?莫非先前把人调去巴蜀也是他的意思不成?

    于恒不动声色的看了昝泊一眼,魏帝沉吟了一会,同意了,“再给苏辰历练三年吧,升为眉州知州,梅县是眉州最富有的县那就升为首府,而刘志广此人去往南边为知县,若是连知县也做不好,就不必为官了。”

    魏帝对这个刘志广的评价很差,他向来爱寒门,这些靠荫补入士的多是没有真材实学之辈,凭着家族的势力,谋得官位,却不及那些寒门出身的士子们努力。

    虽然没能如愿把苏辰给调回京城,却至少把人升为了眉州知州,梅县还成了首府,这也是皇上对苏辰的肯定,于恒这一次心里也舒心了,呆会回去就告诉那个不知所谓,还蒙在鼓里的儿子。

    他儿子性子孤僻,在京城里头总是得罪人,没想到到了梅县认识了苏辰,这一次不但没有半点弹劾之意,还私下里叫自己呈上他的信,给苏辰好评不断,看来这位苏辰果然是与众不同的,连他的儿子这样的性格都被他的才干给征服了。

    于恒回来后,便写信告诉了自家儿子关于苏辰的事,当于时灵收到此信后,那叫一个高兴的,乘着京城下了的文书还没有到巴蜀,他先往梅县苏辰那儿去了一封信。

    当苏辰收到这封信的时候,苏辰竟觉得奇怪,毕竟考核他的于时灵忽然来信说他可以升迁了,而且京城很快下达文书,可是考核的期限过了,且先前也说了他考核不过的,那这中间到底出了什么样的问题来。

    苏辰收到这封信后,便把师爷、李易、乔宝莹等人都叫进了书房,乔宝莹坐在苏辰身边,看到那信里头的内容,想了想,说道:“莫非京城那边出了什么事情,一开始于时灵其实是支持苏辰的吧,毕竟他离开梅县的时候看不出半点不高兴,甚至还跟苏辰称兄道弟的。”

    苏辰点头,他也这么想着,只是之后又没有考核通过,这中间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乔宝莹接着一笑,“管他呢,只要咱们考核过了,苏辰也升迁了,再瞧着信里头,还是皇上亲点的,咱们还纠结啥,赶紧准备东西去往眉州去。”

    苏辰握紧妻子的手,李易和毕成良两人皆觉得乔宝莹说的对,只是眼下的眉州知州刘志广他是升迁呢还是调往外地去?

    没想当天下午,苏辰便收到刘志广的信,他要召集眉州所有知县过去聚一聚,把今年的事务再安排一下。

正文 第235章紫金楼

    这就奇怪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