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状元农家妻-第15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易点头。
那妇人忍不住掩泪,“想不到我有生之年还能见到你。”
于是那妇人赶紧起身,往内室去了。
李易却坐在这间密室里头,才知道妇人不仅在尼姑庵里落发修行,还长年住在这地下密室苟且偷生,李易想到自己的姑母过的是这样的日子,他就忍不住胸口的滔天怒意。
他握紧了拳头。
妇人又从内室里出来,手里拿着一包东西,她把这些东西放在桌上,从里头打开,首先是一封信,上面落款人是虞嫣。
虞嫣,李易的母亲。
李易一看到两字,便拿起信来,妇人含泪道:“你读读,这是你母亲最后一次从宫里好不容易传出来的信,我当年没想到她这是在交代后事,不然我们也不会没有一点儿防范。”
李易拿起信细细读,信很短,却是他母亲交代这位从小一起长到大的姐姐代为收着那块认亲的玉佩,玉佩是当年魏帝微服江陵时遇上了虞嫣,接着送给她的定情信物。
难怪他姑母一听他叫李易便知道他是谁,因为易字是他母亲所赐,并说如果她在宫中有事,孩子必定会给王家家主抚长长大,王家家主祖籍巴蜀,将远离京城。
虞氏说道:“当年我收到这封信没两日,京城里便来人了,说虞家造反,私造武器,原本书香之后的虞家却这样的被莫须有的罪名而抄了家。那时候我已经嫁入赵家,我夫君收到消息后,便把我送来祖祠这儿,我便一直躲在地下室里,直到上面建了尼姑庵,我才能在夜里出来行动。”
李易眼眶含泪,他小心翼翼的把信收起来,接着拿起那龙形玉佩,他便忍不住流下了眼泪。
“孩子,这些人的势力越来越大,前不久赵家也被拖累了,都已经过去了二十年,这些人还不让我们活,你快带着这些当年你母亲与皇上的书信往来和玉佩去往京城认亲吧,那样的话,你还能有一线生机。”
李易却要带着虞氏一起走,虞氏却是摇了摇头,说道:“孩子,姑母原本是虞家的下人,小的时候与小主子一起出外游玩,小主子被人拐走,由于我机智,把小主子从人牙子手中救了回来,主母念及恩情,便认我做义女,十五及笄后嫁给了书香之后的赵家,夫君对我百般宠爱,为了护住我一人,置整个赵家于不顾,而今赵家的人都死了,也不知我那儿子如何,但是我不会离开赵家祖神祠的,我要在此为夫君给赵家祖宗赎罪。”
说起赵远,李易连忙解下身上的包袱,可是放到石桌上后,他又犹豫了。
直到虞氏看到那包袱里一套熟悉的衣裳,她忍不住伸手上前打开一看,吓了一跳,“你怎么有我儿的衣袍?”
李易面色一暗,只好如是的把事情经过说了出来,虞氏一听唯一的儿子也死在了这些人的手中,当即差一点哭晕过去,看来就在陆家遭罪的同一天,连陆家唯一的血脉都不曾留。
都是她拖累的,她无颜面对陆家的祖宗。
虞氏把儿子的衣袍收了起来,便催着李易快走,这一次得了儿子已去世的消息,她在这个世上再无留恋,恐怕以后李易也不会再见她了。
李易拿着所有母亲的遗物,在虞氏身前跪下,行了三个大礼,才转身离去。
虞氏交代他,叫他去往京城,早日认回父亲,为虞家为陆家,为所有人报仇血恨。
李易心思沉重,刚走出村口回头一看,却发现那尼姑庵起大火,李易忍不住往回跑,可是跑了几步后,又反应过来,心已经死了的人,怎么能劝得回来?
李易跟虞氏一番话得到当年不少内情,虞家是书香门第,家中藏书不少,虞家被灭之后,虞氏便把所有的书集全部运往梅县交到王家家主手中,从此两人再也不连络,除了两人知道对方的存在,连身边的枕边人皆是不知道。
包括之后赵远来梅县赴任,王家家主却并不知道赵远的身份,为了保全李易,赵家在两年前全家被灭,恐怕是虞氏的存在被人发现了,可是却一直找不到虞氏,那处尼姑庵里明着是住着五位尼姑,其实是六位,虞氏长年呆在地下密屋里忍辱偷生。
李易背付着仇恨,他回到客栈后却一直左右摇摆着,是先回梅县见了苏辰再从长计议,还是直接去往京城呢?
却在这个时候,江陵知县蒋元的属下捉住了刘老汉父女两人,再加过往船运,终于被蒋元查了出来,李易是从巴蜀赶来的,此番前来是去要找一处尼姑庵。
再根据刘老汉的言词,将元发现这处尼姑庵正是赵家所在的祖祠,瞧着这位去了那儿,然而当蒋元派人去查尼姑庵的时候,却发现尼姑庵里已经放火烧了,他首先想到的李易杀人灭口一事。
然而在现场没有看到尸首,再想起赵家几年前那桩命案,蒋元觉得李易此人存疑,想起当年杀了赵家人的组织,蒋元计上心来,便来到书房往京城去信一封。
李易带着行礼,打算往京城而去,没想到才上商船,船行到水域中心,忽然从水底飞出数条身影,直接朝他杀来,这些人可不比县衙里的官差,个个功夫高深,李易对付着有些力不从心。
刺客太多,李易察觉自己难逃一劫,便想着跳水逃走,可是他的包袱里有不少母亲与父亲通的信,他舍不得,于是咬着牙坚持着,身上中了数刀,目光却朝前面临近不远的客船看去,于是飞身而下,踏着水逃到那船客船上,一把剑架在东家脖子上,劝着船返航登岸。
谁知道这一艘客船里头却坐着全是刺客,这些人飞身而起,把李易包围了起来,原本的商船已经被破坏,没想到到了这客船又落入了别人的套圈来。
李易边打边退,最后身中数刀落入江中,那些刺客也是纷纷跳入江水中追杀,只看到那水底冒出血水,触目惊心的,过了好半晌才停住,接着河面上飘上来一具尸体,背上背着一个包袱,包袱里头的书信却慢慢的被水冲了出来,飘在水面上。
而客船和商船皆已经离开此地,江面又恢复平静。
……
过年了,外头下着大雪,乔宝莹把自己裹成了肉包子,跟在苏辰身后两人却在雪地里堆雪人。
一男一女两个雪人,乔宝莹正在做画,没想到苏辰却又堆了一个小雪人放两个大雪人身前。
乔宝莹一看,有些心虚,莫不是苏辰想要孩子了。
苏辰把小雪人画成了一个女孩子的模样,连身上的衣裳也刻得栩栩如生,乔宝莹看到那小雪人,试探的问道:“你这个是?”
“咱们的第一个孩子,一定是个女儿。”
乔宝莹心虚不已,其实她一直有在吃避子药丸,此事只有莫情知道,连喜姑和齐氏都不知道,苏辰就更不用说了。
“苏辰,咱们在梅县还不安稳,咱们的孩子晚一点儿出生岂不是更好。”
苏辰却是笑了笑,“生儿育女讲究的是缘份,缘份到了,孩子们有了,咱们便生下来,不管我是在梅县还是在京城,皆是一样,没有哪一个地方是很安稳的,咱们顺其自然。”
可是乔宝莹却并不这样的认为,梅县不安稳,时候存在生命的危险,何况他们马上就要赴下一个地方上任,若是这个时候她有了孩子,到时便不能跟着苏辰走动了,她一个人带着孩子在梅县的话,她心里头没有底。
或许等到了下一任的地方,她便赶紧怀上孩子,这样等他三年任期蒋满,孩子也大了些,便能跟着他们一起行走了。
乔宝莹便暗自决定了,看着一脸期盼的苏辰,只好垂下头去,默默的道了歉。
玩了半日,乔宝莹手中都冻紫了,便跟苏辰进了屋,一身冷气的来到屋里头,看到喜姑和齐氏两人正在烤火,于是挨着坐了过去。
“你们啊,就是年轻,使不完的精力。”
喜姑笑道,乔宝莹和苏辰有些不好意思了。
正文 第217章监察御史来了
没想到喜姑却说到了这孩子上的事来,乔宝莹默默地听着,只有苏辰一直在解释这缘份之说。
今年过年就没有去年热闹了,李原离开了大半年了,末了到年底又来了信,得回燕北陪着妻儿过年,乔宝莹只好同意了,反正在梅县的生意也已经稳定下来,有了李家的掌事,倒也不必李原时时呆在这儿。
年底几日,没想苏辰还收到了汪子渔的信来,信里头汪子渔报了一个喜讯,他被调回京城户部做了正六品主事,以后在京为官。
乔宝莹和苏辰都替他高兴,感觉这个时候但凡有权有势的世家里头,子弟不读书也能出仕为官,若还能像汪子渔这样勤奋的权贵子弟,那就更容易被提拔,官运也鸿通,哪像寒门出身的士子,除了自己努力学习之外,做官也得一步一步的来,三年一任的政迹考核一样不能落下。
汪子渔的书信后头还有说到眉州这次来考核的监察御史姓于,名时灵,此人虽是七品官员,于家在京城却是世家,看来跟他汪子渔一样,又是权贵世家,还有如此有才的人物,将来前途无量。
然而令乔宝莹和苏辰不舒服的是此人与昝泊交好,于家与丞相昝泊还有一些渊缘。
汪子渔自是不知道个中厉害,还恭喜苏辰,但凡他大师兄昝泊说几句好话,再加上他的政迹,此番入京为官不成问题。
可是乔宝莹和苏辰听到这个消息却整个人都不好了,先前还对升迁有些期盼的,眼下却担心被人下绊子,这儿山高皇帝远,若是此人不正直,与昝泊一伙的,那他们就麻烦了。
汪子渔的确有手段,这监察御史才定下来,他便有手段知道来的是什么人,以及该走的门路,偏生他们没有这样的门路了。
“咱们还是小心谨慎为妙,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开春御史就要来了吧。”
这一个年两人过得并不开心,就是因为知道即将来的是什么人,才使两人心里不是滋味,当初来这梅县也是昝泊的一句话。
眉州知州刘府上,刘志广收到江陵女儿的信,以为又是抱怨蒋元的信,刘志广有些不高兴,没想到展开信一看,却是说梅县苏知县的事,苏知县利用自己职务之便,打压周家行商,却提高李家生意。
刘志广皱眉,想了想,说道:“怕是这一点上冶不了他的罪,眼下监察御史就要来了,梅县被苏辰冶好了,可不能让他如了愿,当年压他女婿一筹,还敢拒绝史家的姻亲,京城里也有不少要打压他吧,别想这么快就升迁。
想想他刘志广在巴蜀都呆了两任了,至少苏辰在梅县也得呆两任来。
于是写下一封密信却是写王家灭门惨案的事,苏知县无能,两年未能破案,此案虽已经移交臬司,但终归怠工的还是苏知县。
写完后刘志广满意了,有这样东西交到监察御史手上,苏辰再无翻身之地。
不想在梅县任满两期,别想离开。
阳春三月,万物新生,眉州城里,来了一队商船,这一队商船却与一般的商船不同,他们船上只拉了一点点货物,带着人手也少,像是来要侦查商机的。
商船靠岸,在码头下了船的有十几个人,前头两位主仆显然很低调,后头十几位护卫却面色严肃,一般的百姓不敢往几人去看。
这眉州码头也算是一州之府,怎么几年不曾变化,还是如此的萧条,于时灵扫了一眼码头,大小没有变化不说,连来往客船也只能停下五六艘的样子,那些苦力有部分是等在那边没有事做的。
一但商船来了,这些苦力却纷拥而至,于时灵亲眼看到一群苦力为了争夺一单而打得头破血流。
瞧着这些苦力似乎还分了帮派,有几个头目,各看各不顺眼。
于时灵站在岸边朝底下看,只不过站了一会儿,来了一艘商船,便能看出是哪几个头目了,在乡里间这样的地头蛇最是多,当然也跟当地的官员管制有关。
于时灵带着人接着往城里去,倒也没有坐马车,这儿隔得并不远,他们一行人走在路上,也没有人敢搭理的,入城的时候,于时灵几人居然轻轻松松便入城了,也没有人来查问,便是他们入住客栈,那掌柜的收了银子便做数,也不问其来路,报了名姓,更不登记在册。
这一套要是在太平的城镇倒还说得过去,可是在这偏远的巴蜀,这样做的话,一但遇上歹人,杀了人便往山里头一跑,谁能查得到?连入城的记录皆没有,要从何下手呢?
眉州底下几县有两处是布有巡检司的,眉州首府这儿并没有,按理会做得更好才是。
于时灵带着人先入住了客栈,接着大部分护卫留了下来,只带了一仆一卫,主仆三人便来到了热闹的大街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