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寒门状元农家妻 >

第157章

寒门状元农家妻-第157章

小说: 寒门状元农家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毁了她的脸,叫她敢勾引人。”

    眼看着那些护院便要上前执刑,那位老人便在李易身边跪下,“侠士,求您了,救救我的女儿,她也是被逼的,她根本不曾见过什么大人,皆是我家里头那大儿子和大儿媳妇动了歪心思,把她给卖了。”

    李易无奈,也不能真的眼睁睁的看着人把少女的脸毁了,同时也毁了一生。

    李易于是抵足一点飞身跳上马车,手朝前一伸,便把那少女抓了起来,接着飞身而下,便把少女交到老人手中。

    而那位贵妇见有人相救,且功夫深厚,便指使护卫全部朝李易打杀了过来,李易以一敌百,这些功夫浅薄的护卫根本近不了他的身。

    李易三两下解决了,就看到那贵妇面色青白,咬着牙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李易却是没有理,瞧着对方这架势,莫不是还想来找他寻仇不成,李易冷笑,没把这些人放在眼中。

    那妇人见来人不报名姓,也不敢再追问,便带着人跑了。

    李易见状,没他什么事儿了,他正要走,那位老者却带着少女来感激他,周围街坊又围了过来,有人认出是刘老汉,便道:“刘老汉,你把那孩子救了有什么用,转头你大儿子和大儿媳妇又把她给卖了,只不过多了一笔银子的事儿。”

    刘老汉一听,面色白了白,于是又期盼的看向李易。

    当真是帮人帮到底,李易叫上两人先是去了酒楼,找了包间,三人坐下,李易看向少女问道:“你敢不敢自己出来自立门户,从此不受兄嫂的控制。”

    那少女从刚才的惊吓中缓过神来,听到李易这话,立即朝他跪了下去,答道:“我愿意,还请恩公提点。”

    “我提点也说不上。”李易却是从怀里掏出一个银袋甩在桌案前,说道:“你已经被人卖了,眼下只要把户籍转出来,再用这些银子把自己赎身,你便自由了。”

    李易这到说完,刘老汉却是老泪纵横,“恩公怕是不知,我家小女是被那江陵县的蒋知县看中,而花银子买走我家小女的是蒋知县底下的一位富绅,就是买下小女为着去讨好蒋知县的。”

    居然还是位知县,是江陵县的父母官,相比于苏辰,此人差远了,居然还敢强抢民女,与地方富绅勾结。

    李易问道:“那先前来的那位不会是知县夫人吧?”

    刘老汉点头,“刚才有人认出来了,正夫人如此不喜欢我家女儿,嫁入蒋家岂不是去送死,我可怜的女儿。”

    这样的女人也能做知县夫人,想起乔九,李易却冷哼一声,越发的看不上这江陵的知县和知县夫人,果然是什么样的人配什么样的人。

    “这倒好办,我有个法子帮你们办好,只是姑娘得了自由身便离开江陵吧,可有去处?”

    那刘老汉连忙点头,“有的,刘家老家在乡下,那儿不属江陵,估计她兄嫂也不会知道。”

    “那就好办了,今天你们睡客栈,明个儿天亮之时,我便把这自由身契还给你姑娘,你们乘着天亮之际便离开江陵吧。”

    两人点头,连忙跪下道谢,李易却把人扶了起来。

    接着点了一桌子好菜,又叫小二哥买了一套女装布衣交到那少女手中,换上那青布衣裳,再把头发包在布巾里,整个人都不是那显眼了,先前那一身嫁衣着实不易逃脱。

    李易试探的问那刘老汉,“不知你们住在这江陵县有多少年了?”

    那刘老汉说道:“有三十几年了,小的时候便从刘家老家搬来江陵,便不曾回去。”

    “不知刘老爹可还记得二十年前虞家的事?”

    那刘家汉却是摇头,“老汉虽住江陵却是在那贫穷的西街那边,还当真不清楚。”

    李易显得有些失望,忽然又想到什么,于是接着又问道:“那刘老爹可记知道赵家,书香门第的赵家。”

    “赵家,知道,赵家出夫子,不少人受过赵夫子的恩惠。”

    于是刘老汉打开了话匣子,不过从那话里话外李易发现着实是那个赵家便是,于是静静地听着,直到刘老汉说:“只是那个赵夫子中年时丧妻,后又娶了继室,前妻的儿子很是可怜了。”

    原来对外来说,虞氏已经死了,难怪会去尼姑庵躲起来的,再从刘老汉说的赵夫子中年的事,不正是二十年前么,那个时候正是虞家出事了,正好那年赵夫子就原配新丧。

    李易立即问道:“你可知这周围可有尼姑庵?”

    刘老汉想了想,说道:“倒有五家,这五家皆靠近江陵地带,不过我先前听说赵家在乡下有祖祠,二十年前建了所尼姑庵为他们陆家念经,也能收留那些孤寡老人,由赵家出钱,帮着赵家行善积德。”

    “所以算起来是六家尼姑庵的,不过赵家的那一处,有些偏远了,在山林里,且赵家有田地,那处不需用朝廷接济,算是赵家捐出来的一处了。”

    这一下李易寻到门路了,心中大喜,但他又有些不安的问道:“这些事可是街坊们都知道?”

    刘老汉摇头,“我呀当年帮赵夫子建过那座庙,那时把家子小儿子送去赵夫子那儿开蒙,便顺手为之,跟我一同去的还有三位家长,不过都好多年前的事,大家伙的也没有放在心上。”

    “今个儿若不是恩公问起,老汉我还不记得了。”

    李易把刘老汉父女两安排在客栈里头,子夜时分,他一个人潜入了县衙,找到了蒋知县就寝的院子,他坐在屋顶,听着里头的争吵,想不到这都大半夜了,这两人还为着今日白天的事争吵不休。

    终于两人吵停歇了,瞧着正要上床睡觉,李易便飞身入屋,一把剑架在蒋知县的脖子上,李易穿着黑衣蒙了脸,那知县夫人看到,吓了一跳,正要大喊大叫,李易却警告道:“你再叫一声,我就你夫君的人头落地。”

正文 第216章逃命

    知县夫人不敢叫了,就见李易朝那桌案前看了一眼,向知县夫人刘氏使了个眼色,吩咐道:“把那个给我拿过来,你不是不想蒋大人纳妾么,正好这身契交给我,还了那姑娘自由,以后桥归桥,路归路,人家与你们没有关系了。”

    刘氏半信半疑,来到桌案前拿起身契交到李易手中,刘氏忽然开口:“你是今日那位打伤我护卫的人?”

    李易见她认了出来,也不遮掩了,便把脸上的面纱给扯了下来,说道:“正是我,你们两人还当真是绝配,一个像个母夜叉,一个懦弱胆小却心狠手辣。”

    李易拿了身契便收回了剑,将元回过头来,正好看到李易那张俊朗的脸,他微微一愣,总感觉这张脸似乎在哪儿看到过,可是还不待他细看,李易便飞身出门了。

    县衙后院这么多护卫,却没有一个发现有人早已经潜了进来,同时也轻松的离去。

    刘氏上前,拉住蒋元耳朵,吼道:“都是你干的好事,你跟我好好的,为何要纳妾,都是些孤媚子,这衙门后院里,不知有多少富绅要往这里头塞女人,若不是我管着你,你恐怕早已经无法无天了吧,倒是说说,这一次又是哪一位出的馊主意?”

    蒋元被自家夫人拉住了耳朵,堂堂八尺男儿硬生生挣脱不出来,不是他没有这力气,而是他没有这勇气,他只好认错态度良好的跪了下来。

    “夫人饶命,我错了,你再对我动手动脚的,我当真要生气了,毕竟也是一个堂堂榜眼,一甲进士,夫人也得给我面子。”

    “面子,你算老几,若没有我刘家,你能上任江陵,人家状元郎都去巴蜀上任去了,你一个榜眼合着还比别人强了。”

    刘氏一打开话匣子,字里字外把蒋元贬得一文不值,蒋元暗恨,想想他堂堂一甲榜眼,没想到却娶了这么一个母夜叉回来,不但不准他纳妾,还时常对他执以私刑。

    再想起刚才被人夹剑在脖子上的事,心里也是郁闷的不行,明明自己看中的女子,身契便这么白白的被人拿走了,以后怕是再也见不到那位女子了,蒋元有些不甘心。

    待刘氏消了气,蒋元试探的说道:“此番大辱咱们不能不报,此人恐怕只是一个江湖人士,敢随意闯咱们县衙后院,是不是哪日要杀了本知县也可以随意杀之。”

    刘氏却冷哼一声,说道:“这样的侠士,人家有什么错,他把那女子带走更好,免得还得脏了我的手来。”

    显然劝动自家娘子是不可能,蒋元便温言温语的说道:“娘子,上次我义兄写来的信,不知娘子可有写信给岳父?”

    刘家是刘氏有持无恐的后盾,当初刘家榜下捉婿,原本是对着状元郎去的,谁知那状元朗有骨气,居然一口拒绝了史家的安排,即使史家把自家女儿的清白也给押上了。

    以至于京城里头没有人再敢去与状元朗套近乎,于是第二名榜眼,第三名探花便成了京城里的香饽饽,之后她便顺利的嫁给了蒋元,可是她却发现自家夫君除了能有一个记忆力好的脑袋外,其他一无是处,尤其是没有一点骨气,越看越是不中用起来。

    刘氏坐在长榻上,蒋元却跪坐在她身边,给她捏肩。

    刘氏说道:“蒋元,你能有苏辰一半的骨气,我也心中安慰了,当年苏辰为了自己的结发妻子,竟然拒绝了史家的安排,虽然京城里不少都认为他傻,我却并不觉得,这样的男子才是正真的男子汉,顶天立地,不忘初心。”

    蒋元暗暗咬牙,连忙说是。

    刘氏听到这话对丈夫的嫌恶又加深几分,她说道:“明年开春监察御史才会去,过年那会儿把信和年礼一并交给父亲寄过去,父亲在眉州多年不得提升,恐怕心存郁气,你明年个可以表现好一点,这一次升迁,我父亲盼着你能回京,这样也不枉我父亲当年对你的栽培。”

    “成,全听娘子的,我会仔细着的。”

    刘氏舒心了,蒋元却是心里不平静,一听到苏辰两字,心里就恨意加深,苏辰凭什么可以这么理直气壮的拒绝史家,不过是一介寒门书生,有骨气能当饭吃不成?

    这一次敢得罪他的义弟周忠义,他是不会放过他的,谁叫他好巧不巧的正好在他岳父的管辖之下。

    梅县那样的小地方,哪及他江陵来的安逸,捡来的政迹也要比他的强,明年他怕是能得到升迁了,苏辰,他却是别想了,就像他的岳父一样,就安安份份的在巴蜀呆着吧。

    蒋元服侍着刘氏睡下了,他才从屋里出来,面色阴暗,吩咐心腹去查今夜来的刺客,既然跟刘老汉有关系,自然得从这儿开始查。

    李易走后自然不知道后头发生的事,他把身契给了刘老汉,接着天一亮便把两人送去码头,看着两人坐船走了,他才回到客栈,收拾了一下,打算带着人去乡下收货物去。

    这一身商人打扮,下了乡也没有人怀疑的。

    不过李易却不是往别的地方去,也不是真正的下乡收货,而是往赵家的祖祠那边去了,果然如刘老汉说的,在村里头不远处建有尼姑庵,这里面一共只住着五人,她们平时也会下地种菜,自给自足,到荒年便充当赵家的人,为受灾的百姓布粥施医,专做好事。

    所以这处尼姑庵虽没有什么名气,却很受当地百姓爱戴,对她们很是尊重。

    李易带着人进了村口,有村里人看到,发现是几个来收毛皮的商人,便也没有存着疑心,晌午过后,一行人便在五里开外的树林里扎了营,李易准备夜探尼姑庵。

    子夜过后,李易穿着一身黑衣便去了。

    尼姑庵里还有灯火,他来到一处经堂前,看到有位尼姑还在念经,此人念完一段却停住了,手里拿着一块白净的手帕,看着那手帕却捂着脸哭了起来。

    李易疑惑,待那位尼姑哭完,起了身,李易飞身而下,手中提起剑对着那人,威胁道:“谁是虞氏?”

    那人面色一惊,看到眼前的黑衣人,她似乎明白了什么,忽然又淡然了,她说道:“正是我,你们还是来了,请不要乱杀无辜,一切罪责皆是我,我就是你们要找的人,虞家的后人。”

    李易立即放下剑来,接着“砰”的一声在对方身前跪下,拉下脸上的面纱,说道:“不知道是虞家长辈,虞家后人李易多有得罪。”

    那人一听他叫李易,她激动的问道:“你是李易?王家抚养长大的李易?”

    李易点头,那妇人再也忍不住,倾身上前把李易扶了起来,“想不到你长这么大了,我是你的姑母。”

    妇人把目瞪口呆的李易拉到一间暗室,两人在石桌前坐下,妇人给李易倒了一杯温茶,说道:“你是王家抚养长大?在眉州梅县?”

    李易点头。

    那妇人忍不住掩泪,“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