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清穿之悠娴 >

第205章

清穿之悠娴-第205章

小说: 清穿之悠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胤礿大睡一场后,神清气爽的起来,便去找了胤禔。
  “四弟可休息好了?”胤禔这时表现的却颇为亲和,仿佛初时的冷淡从来不存在。
  胤礿笑道:“多谢大哥关心,休息好了。”
  “坐。”胤禔招呼他在自己对面坐下,“之前说有重要的事要说,是什么事?”
  “是这样。”胤礿沉吟了一会儿,才道,“之前收到大哥送过去的消息之后,弟弟衡量利弊,却是与那琉球王子做了一个交易。”
  “哦?琉球什么时候有了个王子?”胤禔疑惑道,“不是说那国王的子嗣都被屠戮了,还没找好继承人么?”
  “是,琉球国王确实已经没有了直系子嗣。”胤礿颔首道,“这个王子,是之前发动叛乱的国王弟弟的庶子,他在占领王都以后,自立为王子。”
  “哼,这等叛逆,也敢冠冕堂皇的自称王子!”胤禔颇为不悦的盯着胤礿,“四弟,你如何也称其为王子,这等大逆不道之人,该当除之而后快才是!”
  胤礿表情并没有变化,依然微微笑着:“大哥所言甚是。不过特殊情况特殊处理,弟弟也是不得已,还请大哥听我慢慢道来。”
  “哼,本王便听听你有何不得已。”胤禔冷哼道。
  “首先当时确实是特殊,大哥你们粮草丢了,弟弟虽然有心却无力,王都的情况我确实无法以一己之力改变。国王被软禁,他的心腹也早早的被收拾掉了,即使他想帮忙筹集粮草,也是没有办法的,如此就只能找那位王子。他虽然软禁了国王,也收拾了一些大臣,但将王都的秩序维持的还是很好的,民间也没有多大动乱,要筹集粮草,是越不过他的。”
  对于此点,胤禔点点头,也是认同的。胤礿当初来也没带多少人,其中还有不少手无缚鸡之力的文臣,不然他也不必千难万难的送信回京,请求皇阿玛发兵来收复琉球了。直接自己收拾了叛逆,带着琉球国王回京臣服不是更好?
  其实当初知道消息后,胤禔他们也觉得很奇异,这个叛逆头头占领王宫以后,居然不先一刀把琉球国王砍了,放任他一直活到胤礿回来,还让胤礿和琉球国王接触、还说动琉球国王内附送出信来,难道他不知道,大清军士一来,便是他的死期么?而今居然还给他们提供粮草,真是让胤禔费解他的脑子是如何长得。
  其实这便是胤禔不了解了,琉球说是一个国家,但其整个国家的面积其实跟京城差不多大,而其全国人口怕是还没有京城的常住人口多,至于生活水平和繁华程度,也就和西边一些县城的程度差不多。
  由此可见,这个琉球国王,差不多相当于个知县,国王弟弟也就是个凭亲戚关系爬上去的县丞,然后他的庶子是个什么水平?
  额,这实在是有点描述不出来,相比于胤礿来说,大概相当于是个地主家的(傻)儿子?
  就这种差距,你让他怎么敢对胤礿动手?甚至不客气的说,放到大清,就连胤礿留下来的那些侍卫,都比他身份要高。
  而且,这位王子当初也不过是国王弟弟的庶子,也不受宠,不然也不会被发配出去,而不是跟在父亲身边刷经验了。
  当然,阴差阳错的,他反而也因此捡回了一条命,也是他的福气。
  不过,他的这些身份,也注定了他不会有什么雄才大略、狠辣果决。
  杀了胤礿他们,琉球国灭,他死。
  不杀胤礿他们,虽然也有大清大军压下的风险,但他也有不至于身死的机会不是,而且要是他把胤礿哄好了,说不得还能叫他支持自己上位,到时候也名正言顺不是?
  这就是那位王子当初的所思所想了,而且他也并不知道胤礿说服琉球国王举国内附大清的事,甚至直到胤礿找他过去,他才知道,大清的军队居然已经在海上登陆,这个时候,他就算想做点什么都来不及了。
  “所以,弟弟才另有一个想法。”胤礿道,“大哥觉得,琉球内附以后,这国王该如何处理?”
  胤禔皱眉:“封个一等公罢。”
  “弟弟也是如此认为的。”胤礿点头同意道,“那大哥觉得,这个琉球国王是不是要到京城去呢?”
  “那是当然的。”胤禔肯定道。
  “唉。”胤礿叹气,“确实是当然的,但是经历过这些事情,这位国王的身子,却是不大好,怕是不能长途跋涉,更何况还要在海上飘荡。”
  胤禔眉头高高皱起,若是这琉球国王不能亲去京城献国,那这次事情肯定要失色不少,当然,若要强要这位国王动身,若在路上有个三长两短,那就更晦气了,说不得还要被人说是他们大清强取豪夺,强逼人家献上国家,这将会给皇阿玛的名声染上污点,到时候,他们就更没好果子吃了。
  “四弟有何高见。”胤禔问道。
  “谈不上高见。”胤礿道,“我与那王子有过几次接触,在我看来,那王子不是个能成大事的,这次会带兵围了王都、软禁国王,其实更多的是受了臣子和那个倭国人的裹挟。其实那个倭国人一直是想对弟弟和国王直接动手的,那个王子倒是一直反对,而且拦下了不少次。”
  “所以我觉得,这个王子若是处理好了,倒是还能有不小的用处。”胤礿接着道,“收到大哥的消息后,我便试探了这个王子一下,过程不谈也罢,最终结果,这个王子却是表示,如果能够保住性命和富贵,他也同意归顺大清,这次的粮草便是投名状。”
  “哼,一个小小的叛逆,难道还想跟我们谈条件。”前面后,听到后面王子想要富贵时,胤禔露出了怒容。
  “大哥息怒。”胤礿劝慰道,“弟弟是觉得,若能兵不接刃的收回琉球,总归是好的,况且虽然那王子自己组建的军队不堪一击,但另外一只倭国军队却是不可小觑的,当时候一旦真动手了,前后夹击,也是白白损失将士的性命罢了。”
  “对了,那个倭国军队到底是怎么回事?”胤禔一下抓住重点,问道。
  说起这个,胤礿也是拧了拧眉:“据说,那股倭国军队其实一直是以流寇海盗的名义在四处流窜的,颇为穷凶极恶,碰上他们的少有活口。不过我在倭国时也暗中打探了一下,应该还是倭国的正规军。但倭国跟咱们不一样,他们的军队都是掌握在各个大名手上的,说是正规军,但其实也相当于是大名的私兵。具体这股兵是哪个大名手下的,却是没有打探出来。”
  胤禔面容严肃:“如此,看来还是要有一场硬仗要打的。”
  “我也是这样想的,所以,若能把王子一脉收复,对这场仗却是大有益处的。”胤礿又将话题转回王子头上,“到时候我们不但能得到对面送来的粮草,也能得到琉球的粮草支持,而相对的,却是可以掐断倭寇的粮草,将他们围起来,等时机到了,再一网打尽比较好。”
  胤禔缓缓点头,这次倒没有再明确提出反对意见:“即使如此,这些事还是要请示皇阿玛才是,不能私自决定。”
  “这个弟弟当然明白。”胤礿笑道,“此时,不过是缓兵之计罢了。”
  两人对视,竟是有种默契之感。


第270章 仓央嘉措
  胤礿带来粮草后; 士兵总算不用饥一顿饱一顿了; 不过粮草不多; 也坚持不了多长时间,且琉球王都的事情也不能一直放着; 不然那王子久不见胤礿回去; 还不知道激动之下会做出什么事情来,而那失踪的倭寇将领也是一个□□; 要早些解决才是。
  因此胤礿胤禔和姚堂隆科多碰头一商量; 决定兵分两路。
  胤禔胤礿和姚堂带领一部分精兵,先赶往王都; 解决琉球国王和王子之事,将大后方稳固住。
  隆科多便带领大部分将士在此等待后方粮草,届时再自行前往王都。
  没办法; 行军更耗体力,他们现在的粮草没法支持全军行军之用。
  而胤礿是必须要回去的,毕竟他与琉球方面接触最多;胤禔是主管内附之事,也必须要去;而姚堂; 领统兵之职,率兵随身保护胤禔和胤礿的安全。
  苦逼的隆科多,只能留下和大家一起喝稀粥。
  大部分的粮草又被胤禔等人带上路上行军所用了。
  等胤禔大军出发的时候,关于这边最新的情报也已经在海上飘荡; 准备送回京城。
  理论上来说,在他们收拾掉倭寇的时候,康熙关于琉球王子如何处置的旨意也能到了。
  视线回到胤祒这边; 在传唤了送信回来的人,了解到海上已经没有海神发怒的迹象后,又经过一天讨论,终于决定由之前陪着胤祒闲逛的那个将军亲自负责将粮草押运过去。
  其实将军他不想去,奈何他不去胤祒就说要自己去,这能让去吗?到时候哪怕磕破一块皮,他怕都是要乌纱帽不保。
  因此当情报在海上飘得时候,这边的粮草其实也出海了,只是双方没有遇上,算是擦身而过。
  将军押运粮草走了,胤祒的权柄又大了几分,倒有些说一不二的架势。
  但他一点也不高兴,甚至有点苦逼,因为他要将此间消息送回京城,虽然大军没事,到底受了损失,当是出师不利,这消息送上去,皇阿玛指定得不高兴。
  而送上消息的他,估计也得受皇阿玛的冷气。
  哎,惨。
  胤礿惨兮兮修改了好几稿,才将折子送出去。
  在大军紧锣密鼓的时候,云荍已经开始收拾行礼,准备出门了。
  是的,还是去避暑塞外。
  为什么呢?她不是好久都没参加过这种长途跋涉的活动了么?
  因为,她偶然间听到了‘仓央嘉措’这个名字。
  卧槽,这个人居然是康熙朝的?开玩笑吧!这是个同名同姓的吧!仓央嘉措不是现代的么?
  这是她听到名字的第一反应,原谅云荍吧,她上辈子就只在网上看过仓央嘉措流传的那几首情诗,明晃晃的现代诗风格,她就默认了仓央嘉措是个现代诗人,顺便在西藏当喇嘛。
  懵了的云荍又深入打听了一下这个叫仓央嘉措的喇嘛,发现人家并不是个普通的喇嘛,人家是五世□□的转世灵童,早在五年前就已经举行了坐床典礼,成为了六世□□喇嘛。
  然而云荍却没有打听到仓央嘉措有做过任何一首她眼熟的那些诗,虽然并不确定这个仓央嘉措是不是她知道的那个仓央嘉措,但这并不妨碍她提起兴致前去看一看。
  不比身为外男、云荍始终不得一见的纳兰明珠,仓央嘉措是个喇嘛,乃方外之人,她还是能跟在太后身边见上一见的。
  说来这次出塞还是一次政治事件的缩影,去年,固始汗去世,他的曾孙拉藏汗继承汗位,却与第巴桑结嘉措的矛盾重重,虽然拉藏汗年纪轻,但人家继承的势力大啊,所以桑结嘉措的压力还是很大的,于是就想寻求清廷的帮助。
  康熙是差不多每年都要去塞外转一圈的,今年也早早的确定了时间,桑结嘉措知道后,就派仓央嘉措带人过来拜见康熙,联络联络感情,借借势。
  云荍才不管这些政治不政治的,拉上小儿子小儿媳,就随大部队出发了。
  十来天时间就到了地方,安顿好后,康熙第一时间就接见了蒙古各亲王和仓央嘉措一行人,云荍只能眼巴巴在后头望着。
  即使儿子见了,她也不能八卦的拉过儿子问,仓央嘉措长的怎么样吧啦吧啦,这就是妇德问题了,很严重。
  但是心里还是有YY的,若是这个仓央嘉措真的是那个仓央嘉措,那他还没有写出那些诗,是不是说明他还没有遇到那段让他刻骨铭心的感情来?若是如此,她岂不是能见证一场旷世绝恋?见证‘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的诞生?
  更甚至,她是不是能成为那个女主角……唉唉唉,打住打住,孙子都一大把了,想什么呢!
  云荍赶紧甩甩头,将这个可怕的念头甩出去。
  向晚在一边看着这两天又变的有些奇怪的主子,心里很是忐忑,主子这是怎么了?莫不是得了什么病吧?
  第二天,云荍终于如愿跟在太后身边,见到了这个名叫仓央嘉措的人。
  “见过太后娘娘。”仓央嘉措站在当中,双手合十,向太后行了一个佛礼。
  “大师请坐。”太后和蔼的笑道。
  云荍却是有些小小的失望,这位仓央嘉措怎么说,才十九岁嘛,有些少年气,长得还算周正,但也只能是周正了,什么温润如玉、遗世独立啊,统统沾不上边。
  而且,再配上那一身□□专属服装,额,只能说宝相庄严?
  总之云荍是一瞬间失去了兴趣。
  只端坐在一旁听仓央嘉措和太后讨论了一会儿佛法,等仓央嘉措走了,云荍也就告退了。
  在塞外的日子并没有什么新鲜感,偶尔云荍也拗不过儿子儿媳的孝顺,由他们陪着去外边骑着马溜两圈,当年的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