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帝重回十八岁-第9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总是这么矛盾,没到那时候总觉得自己会做到,真到那一步的时候,又有了各种偏差。
就像给自己立flag,我今天一定要早睡,等夜晚十一点多的时候,好像还不太瞌睡哈,要不再玩会儿?过了会儿,再一看时间,卧槽都两点了,赶紧睡,明天一定早睡!
“等这次挣一笔钱后,开个公司,慢慢参与投资吧,也可以提前把一些精品剧拍出来,这样时间就好掌握一点,也有时间陪他们,就算未来不拍戏了,也可以衣食无忧,保证全家的生活,还有宁雨他们的出路。”
宁远又给自己立了个flag,只是立完后,多少又有点心虚:真到了那时候,我能做到吗?
电视台的专访,可能有松岗功这种层次的大佬安排的缘故,无论主持人还是影评嘉宾都很友善。
而且宁远发现,这么短的时间,从他们说出的内容来看,显然是做足了功课。
除此之外,请来的两位嘉宾,其中一位正是《菊次郎的夏天》的导演,声名赫赫的北野武,另一位,则是霓虹国知名影评人、明治学院大学文学系教授四方田犬彦。
两人都是现如今霓虹国电影圈的大腕。
能请来一人站台就非常不容易,两个就更不简单了,松岗功的厉害也可见一斑,也让宁远庆幸,无论在哪里,都离不开人脉。
电影的确好,但如果没有这些关系,别说见松岗功,他办公室在哪儿都摸不到门。
不过,刚刚两人也都说了,他们是先看的电影,打动他们之后,才接受邀请。
以宁远对他们现在和未来的了解,知道这不是客套话,毕竟他们的地位都摆在那里。
镜头前,四方田犬彦侃侃而谈:
“在我看来,这部电影表达了导演对长度的依恋,一条山路,一条河流,一条雨后的彩虹,一个绵延不绝的回忆,一首有始无终的民歌,一个人的一生。这一切犹如盘起来的一捆绳子,被叙述慢慢拉出去,拉到了路的尽头。”
说完,四方田犬彦忽然笑了起来:
“实际上,这一段是我套作的,而且取自你们华夏一位我特别喜欢作家的作品。”
“哪一位呢?”宁远好奇起来。
四方田犬彦笑道:“余华的《许三观卖血记》自序。”
宁远恍然,现阶段,余华可是国际上华夏文学的先锋,作品虽然不多,但都声名在外。
难怪这次会把四方田犬彦找来,显然,管中窥豹,就可以知道他对华夏文化很了解。
四方田犬彦接着道:“在看到这部电影后,我惊喜地发现,余华所说的这一段,在《那人,那山,那狗》中,却再清晰而又绵延不过了。”
不仅四方田犬彦,北野武也对这部电影很喜欢。
“就像我拍菊次郎那部电影一样,我很喜欢这种情感的先抑后扬,与其说是人的自我反省和救赎,不如说是一种成长。”
北野武感叹道:“我很高兴,在华夏也看到这么温情的电影,就像世界的发展史,古希腊哲学家蓬勃发展的同时,华夏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盛况,不同的地方,却在相同的时间有着相似的文艺发展。”
“而现在,我在霓虹国,而你们在华夏,又拍出相近的电影,让我想起华夏一个成语,异曲同工,哈哈,这让我觉得非常奇妙。”
访谈就在这种愉快祥和的氛围中结束,宁远,也跟这两人有了关联。
在节目播出后,反响很大,毕竟来自于两位名家的推崇,而且他们咖位摆在那儿,不会随便商业吹捧。
所以,他们的话很让人信服,自然就把观众的胃口吊了起来。
于是,接下来的时间,往电视台致电、来信的观众络绎不绝,都在询问什么时候、在哪里可以看到这部电影。
而在这个时候,《彭建明作品集》霓虹文版,也在紧锣密鼓的翻译中。
译者不是别人,正是于晓洁,其实当初在利贺的时候,于晓洁在得知宁远的想法后,就主动毛遂自荐。
而关于电影的小册子,《旬报》已经发行,上了各大书店,乃至东和东宝旗下绝大多数电影院的关联书店。
准备就绪,电影定在3月1日,首先在岩波影院上映,进行为期半年的放映。
毕竟岩波影院的电影都是按月放的,二月份的电影上个月就已经排了,所以只能在三月。
而那个时候,彭建明的作品集也差不多可以完成。
宁远当然也不会奢望在自己走之前就上映,毕竟他来霓虹国,到现在也不过一个月,对于一部电影的发行来说,这个时间根本不够。
而这还是现在电视机非常普遍的霓虹国,要是华夏,这么短的宣传时间,受众人群连十分之一都不到。
其实就算三月一日上映,对比当年上映前将近一年的筹备,也依然快多了。
不过这都亏了铃木忠志、松岗功、于晓洁他们的帮助,还有宁远自己获奖的影响力,才能让这部电影迅速传播。
2月1号,农历腊月二十六,宁远坐上了飞回京城的飞机。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宁远充满信心。
至于于晓洁,因为翻译作品集的任务,她不能回家过年,宁远走之前偷偷给她留了一个大红包。
当她发现的时候,宁远已经坐上了前往机场的车,她也无可奈何。
第181章 三叔
霓虹国的新年,在一百多年前,被那位刽子手天皇从农历正月初一改为公历元旦。
所以在霓虹国,他们的正月是按公历一月来算的。
除了家家户户门口摆放的跟圣诞树似的门松外,也没有多少特别的装扮。
而这个门松,实际上是华夏的‘岁寒三友’传过去,又被他们加上长寿的寓意,毕竟松、竹、梅在冬天也傲然挺立,很吉祥。
倒是除夕夜看红白歌会吃荞麦面,跟华夏人看春晚吃饺子差不多。
再就是烧香拜佛了,他们也喜欢讨吉利,抢头柱香,尤其是浅草寺这种大寺庙,更是围得水泄不通。
压岁钱的传统也跟华夏差不多,而且根据年龄大小不一,越小越少,再就是正月初一,也就是霓虹国的元旦早上,人们到商场抢福袋。
这可能是霓虹国商家最成功的的营销了,福袋里装着远超售卖价值的东西,数量有限先到先得,类似于饥饿营销的手段,自然引起人们争先恐后的去排队。
整个一月宁远都在霓虹国,而在他的感触里,这时候霓虹国的新年,比他回来前的2020年的华夏,年味更淡。
正因为此,在他们相当于除夕的12月31日,还能千里迢迢往深山的利贺跑去,或者说,他们觉得在那里度过除夕,也是非常有意义的。
大概就像未来,很多华夏人的新年旅行一样吧。
毕竟那天晚上,利贺的山里,也举行了迎新年的庆祝晚会,的确比普通人家更热闹。
江户到京城很快,飞行四个小时就到了。
这次回家宁远可不敢再坐火车,于是宁远转去售票处,直接去买了明早的机票。
出来后,看到来接自己的是廖帆,宁远有些诧异:“老孟呢?”
“被他老丈人召唤过去干活了。”廖帆随口道,说完后又补充:
“哦不对,准确说是被他老婆召唤过去的。”
“干啥啊?”宁远好奇起来:“这也不像老孟的风格吧?”
廖帆哈哈大笑:“那是以前,现在一物降一物,卤水点豆腐。”
宁远意有所指的道:“希望以后你不要变成豆腐。”
廖帆脸色一僵,摸了摸鼻子:“哈哈,那怎么可能。”
看他模样,宁远就想笑,不过也没拆穿,这货未来在荧幕上一脸凶狠的胡子拉碴,但生活中,还恰恰相反。
可能,《非诚勿扰2》里大V领T恤的建国,才是他的本来面目吧。
宁远终于忍不住笑了起来。
廖帆瞥了他一眼:“笑得跟春天来了似的。”
回到话剧院稍作休息,宁远就跟廖帆一起去吃烤鸭了。
宁远当然不是为了吃,而是马上就要回家,寻思着现在老家什么都能买,也没必要带大包小包的,就带点他们喜欢吃的烤鸭就行了。
既然得去烤鸭店,索性直接在那儿吃饭得了。
宁远也没去全聚德,年底这个时候,想都不用想,肯定爆满。
其实其他的一些烤鸭店也不错,没必要图个名牌,就像未来的那些网红店,大部分都夸大了。
现在说某个地方的特产,还算作特产,而要不了几年,绝大部分特产全国各地都能买到。
然后再过几年,全世界的特产,足不出户都能买到。
这让宁远想起关于特产的笑话,一男的去晋省出差,他老婆让带点特产,然后他回家带了瓶醋,把他老婆气得够呛,这男还有点茫然:“你总不能让我带块煤吧?”
好在京城现代还没有出来,否则又是一大特产。
宁远这次去霓虹国的时候,卓杰他们也说让自己带特产,宁远差点就去买点光盘了,但一想万一机场被扣,又被曝光出来,《知名演员在霓虹国带回一批动作电影……》
Emmm……也不知道现在硬盘之类的东西出来了没有。
哦对,连mp3都没有,要什么自行车!
这就是宁远不清楚了,在前世,宁远他们这些普通人,是先经历用mp3存音乐,存word,而后才接触到U盘。
实际上,深城的朗科科技公司已经在去年创立,并研发了世界上第一款U盘。
在当时,很多外国的科技公司都不承认,甚至以色列一家公司还跑来华夏维权,但当朗科在美国注册专利后,那家公司夹着尾巴就偃旗息鼓了。
在那之后,朗科又跟美国一家生产U盘的公司打了场官司,最终——庭外和解,以那家公司向朗科支付千万美元的专利费告终。至此也正式表明,华夏的朗科科技才是U盘的全球发明者。
吃完饭后,宁远把给他们带的乱七八糟的东西交给廖帆,让他帮自己给卓杰等几个人后,就去京影厂找韩平了。
这时候康健民早已经回了湘省,因为宁远回国前就跟韩平联系过,所以去的时候,他的秘书直接把宁远带到了办公室。
“哈哈,功臣回来啦!”
看到宁远进门,韩平立刻起身相迎,跟之前在咖啡馆的态度已经有了差别。
之前东宝东和向电影的总发行,紫禁城三联进行确认版权的时候,韩平才震惊的发现,宁远这次去霓虹国竟然闹出这么大的动静。
韩平在京影厂也待了几年,所处的位置让他对国外电影界也有一些了解,而东宝东和,在霓虹国,乃至世界上的地位韩平当然清楚!
这次,一部不被他们看好的电影,能得到他们的发行,在以前简直是想都不敢想的事。
结果,宁远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给办成了!
尽管韩平依然对这部电影能卖成什么样依然抱有怀疑,但宁远的能力,却不容小觑。
现在他还不到二十岁,假以时日,那还了得?
“哈哈,韩厂长过誉了。”宁远笑道,同时在韩平的招呼下落座。
韩平听到宁远的话,笑着摆手道:“说什么厂长不厂长的,叫的生分,我跟你父亲的年龄应该差不多大吧,你要是不嫌我托大,叫我平叔,我在家排老三,或者叫我三叔都行。”
“三叔。”宁远笑道。
花花轿子人抬人,宁远也没必要装清高玩矫情,他比宁远大二十七岁,叫一声叔也没什么,之前拍完戏之后,宁远也一直管藤汝俊叫腾爸。
随后,宁远就把这次发行的情况,一一跟韩平说了,让韩平听到最后,看向宁远的眼神都是这样的——??
第182章 美女
从韩平那里离开后,宁远回到话剧院。
在路上的时候,宁远又给自己立了个flag:过完年回来,一定要考个驾照。
然后,宁远又悄悄给自己加了个前提:有时间的话。
现在冬天,戴帽子戴口罩还行,夏天也这么弄,明显是让人家注意你,但不戴的话,不仅被注意,还直接上手了。
之前从韩平办公室出来后,没来得及戴口罩,就在院里遇上一拨拍戏的,其中不少群演看到自己,就围了过来。
下个月电影就上映了,等驾照拿到手,第一笔分账资金也差不多能到,到时候也可以买辆车。
当然,前提是能回来多少钱。
这时候,宁远已经在回忆里甄选可以投资的剧集,年后回来先开个工作室再说。
回宿舍后,宁远提着买回来的礼物,敲开了李雪刀的家门。
卓杰他们的礼物由廖帆帮忙送,而李雪刀和秦莉两的,让别人送不合适。
“您戏拍完啦?”
“昨天才杀青的,要不是我赶时间,都得拖到明年了。”李雪刀笑道。
“这么急干嘛?”宁远好奇。
“回来过年呐,这都啥时候了。”李雪刀笑道,然后又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