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帝重回十八岁-第9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JingSeEdo,就是华夏京城、高丽首城,和霓虹国江户三座城市的英文首字母,而这个戏剧节,自然是三国联办。
94年,由“国际戏剧协会(ITI)”高丽中心原会长金义卿提出倡议,并与“华夏戏剧家协会”原副会长徐晓钟、霓虹国舞台戏剧财团演剧人会议原理事长铃木忠志,三人共同创办。
今年是第六届。
实际上,如果不是霓虹国前段时间持续半个月的大雪,今年的戏剧节早就举办了,但今年的主会场在利贺这个山村里,遇上大雪别说举办,人都进不来。
利贺这个剧场,就是铃木忠志建的。
在筹备期间,组委会一边不断联系气象部门了解情况,一边对华夏方面和高丽方面一推再推。
但这是99年的戏剧节,如果再不举行就得夸世纪了,所以跟气象部门确定,月底再没有大雪天气后,铃木忠志拍板,就定在最后一天,12月31号开幕。
尽管挂个尾巴尖,但也算99年举办了。
其实,就算宁远他们当时来的时候,山上还有大片的雪没有融化。
跨世纪的元旦,宁远他们就是在这个小山村渡过的,除了有一个小型的欢迎宴会和跟观众的联欢外,宁远也没有太过特别的感觉。
谁让他前世都在二十一世纪度过了二十年,能有啥好激动的。
反倒是孟辉他们,都兴奋得像个孩子似的,不断许愿,不断跟认识的不认识的互相说着吉祥的祝福,推杯换盏载歌载舞。
总之,最后不少人都喝爽了,喝大了。
宁远滴酒未沾,他不想喝,孟辉他们也不敢来挑衅。
吃饱后,宁远就不断的接电话、打电话、发短信,当然,话费也嗖嗖的。
1999年就那么过去了,宁远也没什么好怀念的。
至于2000年,宁远倒充满期待。
这些天,宁远也没干别的事,就是演、看、研讨会……然后再重复,一直到最后的两天公演。
今天是1月16。
宁远他们的犀牛昨天晚上终演。除了对评委会大奖的期望外,宁远更想拿到最佳男主角奖,这样在霓虹国肯定有不少的报道。
到时候再谈发行,至少在霓虹国也不算籍籍无名。
而滕汝俊,当初在《红高粱》里是男二号,这部获得过国际大奖的电影,在霓虹国的票房也不错,所以他也算一个卖点。
更何况,这些天他也认识了一些霓虹国戏剧界的人士,到时候有他们引荐,肯定也事半功倍。
所以,宁远演的分外用心,把压箱底的劲儿都用上了,当然也不可能发生用力过猛的情况,都演这么久了,这个度他当然拿捏得驾轻就熟。
他用的力,都在细节上,竭力做到尽善尽美。
而效果也是喜人的,不仅看哭了好多观众,连不少台下的评委也看得连连点头。
谢幕的时候,宁远注意到,霓虹国的那位铃木忠志大师,眼眶也红了,当时宁远就心中大定。
今天是最后一天,压轴的,就是吴刚他们的《非常麻将》。
这部剧尽管标注的是小剧场实验话剧,但演员只有三个人,在宁远知道的小剧场话剧里,好像没有比他们更单薄的。
场景也简单,就是一个麻将馆,说白了,一张麻将桌配四把椅子,再加上旁边休息的两张椅子和一个茶几。
对于舞美师和道具师来说,没有比这更轻松的活儿了。
情节更简单,司空见惯的牌局,三缺一,在等待迟到老二的时候,吴刚饰演的老大、韩青饰演的老三,和林熙越饰演的老四聊了起来,聊着聊着,就聊出事了。
那天,宁远他们刚来的时候,见到林熙越,知道他的名字后,宁远突然就想问他:“你是不是有个失散多年的妹妹在宝岛,叫林熙蕾?”
不过,宁远没问出口。
因为随后他爸就来了。
“林教授好。”宁远赶紧道,心里一阵庆幸。
这时候,宁远这才知道,林熙越的父亲是鼎鼎大名的林兆华。
在90年,人艺副院长的林兆华,就成立了他的个人戏剧工作室,而后还担任了京城大学戏剧研究所的所长,同时兼任京大、华夏传媒和华戏几个大学的教授。
前段时间,他还给宁远他们上过课。
这些年,多部轰动的话剧,要么由他导演,要么由他改编,对华夏话剧的发展,以及在国际上的地位提升付出了不小的努力。
所谓虎父无犬子,尽管林熙越比吴刚和韩青年龄更小,但在舞台上也没被盖住,依然挺突出的。
这个话剧,在这里宁远已经看过三遍了,每一次看,他都觉得自己看懂了,但下次,他又发现了新的疑惑。
实验话剧跟传统话剧不一样,传统的是观众在前方,而实验话剧,就像擂台,四周都有观众。
看了几遍后,宁远就发现,《非常麻将》表现的是现代人的生存状态,他们仨聊出来的,也都是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和矛盾。
本子写的是一桌麻将三缺一,其实……那个人被这三个人杀了,而这三个人还在等。
这种人为构成的虚假,意想出来的情境,反而回归了生活常态,谎言、欺骗……在这里表现得更狠,也让不少观众紧张。
看到今天的第四遍,宁远的佩服不仅仅在于剧本的张力和平淡处显示的功力,还有吴刚他们仨,没有任何扩音设备,一个半小时的时间,不论是吐字发音、音调的抑扬起伏,让观众从始至终都代入在情节中。
如果说竞争,宁远觉得,这才是最大的对手。
果不其然,当夜晚的颁奖晚会揭晓,也的确没有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第177章 卖电影!
在宁远看来,霓虹国和高丽的这三个话剧,虽然都是他们的经典之作,但也只是对比他们的文化来说。
但跟华夏这些年的话剧相比,论传奇,比不上《屈原》,论悲剧,比不上《雷雨》,而论文艺和厚重,更比不上《茶馆》。
连这些现代话剧都如此,更不用说历史上那些辉煌剧目,比如汤显祖,比如关汉卿。并非躺在老祖宗的功劳簿上坐享其成,也不是对自己的文化王婆卖瓜,而是戏剧界有目共睹的公认。
近年来,华夏话剧方面的精品剧层出不穷,话剧人也一代接一代的传承。
诸如赖声川享誉亚洲的经典之作《暗恋桃花源》,一举奠定他“华语剧坛不可或缺的重量级人物”。
宗福先创作的《于无声处》,使濒临绝迹的话剧再度振兴,并一度走在各种艺术形式的最前列。
82年,林兆华导演的《绝对信号》在人艺小剧场首演,开启了新时期小剧场运动的先河。这次成功的实验演出,成为转型期华夏自己的话剧先锋,并在戏剧界引发了对小剧场戏剧的探索兴趣。
以及华夏话剧院先锋话剧代表作的孟辉的《思凡》、京城人艺演出超过五百场获得巨大成功的《天下第一楼》……等等,太多了。
再怎么说,华夏这么大的人口基数,只要上面重视,中间主抓,下面使劲,不可能干不过这些弹丸小国,如果干不过,那一定是某个环节出了问题。
而这一次,如果没有暗箱操作的话,宁远相信,这些大奖绝对会在犀牛和麻将中间产生。
而最佳男主,必须是自己。
毕竟吴刚他们的麻将,就三个人,而且你一言我一语的,尽管吴刚饰演老大,但也没有在戏份上比另外俩显得突出,倒是跟群口差不多。
果不其然,晚上的颁奖典礼上:
“获得,评委会大奖的是,华夏京城人民艺术剧院的《非常麻将》。”
当时华夏的所有人都激动了,而霓虹和高丽两国也都纷纷鼓掌祝贺,差距是看得到的。
差距大了只有佩服,小了才会嫉妒。
“获得,最佳剧目的是,高丽剧社的《舞衣岛纪行》。”
掌声再次响起来,不过相较于之前的评委会大奖,就差了些意思,宁远他们都清楚,这相当于一个安慰奖。
毕竟,同是剧目奖项,有评委会大奖的珠玉在前,这是一个什么性质的奖项可见一斑。
高丽就这一个剧入围,再不给个奖,万一人家明年不来了咋办?就剩霓虹和华夏互嗨?
大奖给不了,安慰奖总得来一个吧,小弟弟乖,给你糖吃。
“获得,最佳男主角的是,华夏国家话剧院演员,宁远,代表作《恋爱的犀牛》。”
宁远脸上浮起笑意,在此之前他就有信心,但现在尘埃落定,心里也一片舒坦。
迎接他的,也是热烈的掌声。
“宁远,第三个奖了啊!”孟辉提醒道。
“我们夫妻的恩情你得有数。”寥梅在旁边补刀。
宁远呵呵笑了笑:“那回头把你们炖了吃肉,这样就跟我荣辱与共。”
“变态!”
“你能不能再恶心点?”
在两人的鄙视声中,宁远哈哈笑着,上台领奖。
而台下,无数观众,尤其是女性观众纷纷叫着宁远的名字,这几天对他喜欢的不得了的姑娘们,更是在台下声嘶力竭。
要不是安保人员拦着,她们都想冲上台去。
幸亏是现在,再往后十来年,估计就得高喊“宁远,我要给你生猴子!”
闪光灯‘咔咔咔’响着、亮着,把一身精致西装的宁远拍得煞是好看。
女记者们更是拍得美滋滋的,幻想着回家洗出来巨幅挂在卧室,吸溜~~
除了纸媒记者,电视媒体、广播媒体也忠实的记录着,这一画面,将会在各大新闻上,以及娱乐播报上传递给霓虹国,乃至高丽的千家万户。
经过了五届的努力,现在JingSeEdo戏剧节,已经在三国间地位颇高,无论民间还是官方主流,都非常推崇,更以得到这个奖项为荣。
否则,在这么偏僻的地方,在这个季节,都能吸引来数千观众络绎不绝的观看,就知道地位和影响力。
“获得,最佳女主角的是,《天守物语》筱井英介。”
当获奖者上台的时候,宁远他们有些愕然。
男的?
竟然是个男的?
不过一想,当年《天守物语》的电影,就是由霓虹国国宝级大师,有霓虹国梅兰芳之称的坂东玉三郎饰演富姬,宁远他们也就释然了。
理解后,他们就想着,可能就是这部剧的特色吧。
而那位国宝级大师,在宁远的记忆里,当年因为《霸王别姬》,坂东玉三郎就迷上了华夏京剧,还特意到华夏来学习,并费力的找到张国容。
在那之后,他俩成为莫逆之交。
这可能就是艺术家的惺惺相惜吧。
除了这些,最佳编剧被《非常麻将》的导演兼编剧李六乙获得,值得一提的是,这位是姜闻在华戏的大学同学。
最佳舞美,也被《恋爱的犀牛》获得。
还有一些小奖,也大都被华夏的两部剧囊括,可以说,这一届,华夏才是最大的赢家。
当然,这一次,霓虹国和高丽两国的戏剧工作者们,也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决心在未来扳回一局。
但这一次的辉煌,属于宁远他们的辉煌,在第二天,已经通过媒体传遍了霓虹国,乃至高丽和华夏。
因为宁远的上台照片实在太亮眼,所以绝大多数的新闻播报配图,都有这一张,甚至很多都以此为首,下面才是舞台剧的一些照片和花絮。
宁远,第一次在除了华夏之外的两个国家,有了一定的名气。
不过这种名气是暂时的,如果没有后续的作品,也只是昙花一现,只有超过两部,才会加深观众的印象,进而对这个演员有了形象和作品的记忆,很难再忘记。
恰好,宁远有《那山那人那狗》。
在结束利贺的戏剧节之后,宁远告别了孟辉他们,在于晓洁的陪同下,在霓虹国戏剧大师铃木忠志等人的引荐下,宁远开始了卖电影之路。
第178章 大牌的发行
“宁远,如果你再跟我说这些,我就真的生气了!”
看着于晓洁气鼓鼓的样子,宁远很想给她发一个捂脸的哭笑不得表情,认真道:
“现在不是戏剧节,你也不是志愿者,而是我请来处理私事的翻译,吃白食的事情,我做不来啊。”
“我说你一个大男人,怎么这么矫情,我是把你当朋友,跟朋友谈钱,多伤感情。”于晓洁没好气道。
“姑娘,你还是太年轻,跟朋友不谈钱,那才伤感情。”宁远提醒道。
于晓洁愣了一下,然后噗嗤一笑:
“我年轻?也不看看你才多大,我都上研究生了,你才本科,有没有搞错。”
听她冒出一句周星池的口头禅,宁远忍俊不禁,不过心里还是给自己提了个醒。
这好为人师的习惯,得改改了,虽然顶多被人当成开玩笑,但能不说还是尽量不说,宁远心道。
于晓洁拉着他道:“行了,赶紧走吧,再晚就赶不上地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