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影帝重回十八岁 >

第62章

影帝重回十八岁-第62章

小说: 影帝重回十八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着阳光下,稻田里一片金灿灿的景象,一块块的田野,稻穗压弯了腰,还有远处的青山,碧绿的池塘和那条小溪,蜿蜒的土路和灰白的石桥,搭配出一幅绝美的秋日山村丰收图。
  宁远当时就想唱《风吹麦浪》了,尽管这是水稻,但意境差不多。
  “好美呀!”钟晓曼雀跃欢腾,抱着手里的相机不断拍着照片。
  李光杰也被迷住了,四处张望美不胜收。
  霍建起夫妻俩也是第一次过来,虽然之前有康健民寄给他们的照片,但山村景象四季都不同,又哪是几张照片能够概括的?
  所以他俩同样被吸引得走走停停,苏小卫手里的相机也没停过。
  杨德宝则边走边介绍,咧起的嘴一直没停过,任谁也看不出一个多小时前他还要跟人拼命。


第119章 触动!
  车快到大园村的时候,霍建起就给康健民打过电话,所以他们进村没多久,就遇到迎上来的康健民。
  “你们可算来了哈哈,怎么样,这一路还算顺利吧?”
  听到康健民的话,霍建起他们几人脸上的表情就丰富起来,然后不约而同把目光投向宁远。
  康健民一怔:“怎么了?”
  回应他的,就是霍建起他们憋着笑的‘嗤嗤’声,最后终于憋不住,嘴一张开就漏气了:“噗嗤——哈哈哈哈哈……”
  这一笑,康健民更懵了:“怎么个意思,这是顺利还是不顺利?”
  苏小卫拍着宁远的肩膀:“到了人群中,我们才知道宁远有多出名,在京城火车站的时候……”
  听完苏小卫的话,康健民无语的看向霍建起:“我都跟你说了,还珠现在的影响力太大了,让你安排宁远坐飞机,你怎么就不听呢?”
  宁远转头看向霍建起,好啊你个周扒皮!
  被拆穿的霍建起,脸上有些挂不住了:“我这不是想给剧组省点钱吗,哪知道……”
  在宁远眼神的注视下,他也说不下去了,讪讪道:“好吧,我的错我的错,预估不足。”
  康健民没好气道:“我能不知道经费紧张?可我依然让你给他准备机票就是这个意思,可你倒好,幸亏没出问题。”
  霍建起苦笑道:“现在肯定知道了。”
  康健民道:“京城也就算了,在湘省,只要看过电视的,没有不认识他们还珠那些人的,很多人都看了两三遍,除了四大主演和含香、晴儿,就属宁远的箫剑最火。”
  说完后,他又转向宁远:“你说你也是,那个地方拦路吃饭我们也遇到过,你非得强出头干嘛呀,还好最后没闹出什么冲突,要不然不光你吃亏,我们整个剧组也得跟着停摆。”
  而他这番话一出,杨德宝就不乐意了:“你怎么能这么说宁远呢,他也是好心,再说那些人本来就不是什么好东西。”
  康健民以为这是他们刚刚在村口碰到的村民,所以并没有在意,但现在听这话,怎么不太对味呢。
  正在康健民诧异的时候,霍建起在他耳边低声道:“宁远刚刚就是帮他出头,正巧他也是这村的。”
  “额……”
  这下轮到康健民尴尬了。
  在人家的地头活动,结果一出口就把人给得罪了,康健民有些埋怨的看了霍建起一眼,刚刚也不介绍一下。
  霍建起心里也腹诽不已,谁知道你领导当惯了,见谁都要说两句。
  最后还是宁远笑道:“大叔,康厂长不是这个意思,他主要担心我的安全。”
  杨德宝立刻笑道:“我知道,当时的确危险,不过你这嘴是真厉害,愣是让那魏三没多吭声。”
  看着天壤之别的对待,康健民苦笑不已。
  经过杨德宝家的时候,他笑着招呼道:“一会儿来家里吃饭,我让我婆娘现在就做,一定要来啊。”
  放眼望去,他家的确是村里房子比较好的,两间砖瓦房,跟别人的土坯墙形成了鲜明对比。
  来的时候杨德宝就一直说让在他家拍,住他们家,最后还是霍建起说拍摄需要在土坯房,而且剧组在县里也定有宾馆,他才作罢。
  绥县县城离这里不远,开车二十分钟就到了。
  刚刚杨德宝一一叫了他们每个人,唯独漏了康健民,任谁都知道,他是故意的。
  康健民尽管尴尬也无可奈何,不过他心里还在想,你那饭有什么好吃的,给我吃我都不吃,我去县里吃好的!
  随后,康健民把他们带到地方。
  这是一栋老宅子,虽然不小,但一个‘老’字,就在脱落的墙皮和墙上青绿相间的苔藓上体现出来。
  村里的路都是土路,让牛踩得坑坑洼洼的,放眼望去全都是牛蹄子小坑,密集恐惧症的人或者强迫症的人看了绝对受不了。
  尽管现在天晴,路面干了,但对于钟晓曼和李光杰这两个在城里长大的孩子来说,很不好走。
  不过他们也都没吭声,因为来之前,看过电影,知道是什么样拍摄环境的宁远,早就跟两人描述过这里的情况。
  当时两人都表示尽量克服,反正又不是常住。
  而且两人的戏份少,几天的功夫就能拍完了。
  这时灯光、轨道这些设备器材都已经搭建起来,主演藤汝俊坐在椅子上,一手拿着剧本,一手拿着笔,正在认真的写着什么。
  在他旁边,饰演母亲角色的赵秀丽,也做着同样的事,连他们过来都恍若未闻。
  看着这一幕,宁远不觉感叹,他们这些演员,或者说艺术家,对工作的认真态度,实在让未来很多演员汗颜。
  光凭一点就知道,当年为了跟剧中那条借来的大黄狗培养感情,在别的演员和工作人员都去县里宾馆住的时候,藤汝俊却留了下来,跟狗一起住,自己吃饭也喂他一点。
  正因为此,才在戏中让观众丝毫不觉得别扭,就像那狗真的跟了他很久一样。
  除了藤汝俊,刘叶当时也受到影响,在藤汝俊跟狗熟悉后,他也有样学样,自己睡上面,狗睡下面,同吃同睡。
  夏天本来就热,而山里蚊子多,更何况旁边还有只狗,那种滋味,想想就让人头疼,而他们硬是一直坚持下来。
  付出总是有回报的,父子俩的精益求精,才有了这部戏的精彩。
  除了这个,戏里那个大邮包,为了真实,刘叶也主动要求装满,几十斤的帆布背包,走一段路就会累,何况戏里还要爬山。
  一个镜头不行再来一遍,刘叶就这么一直背着,没几天功夫肩膀就磨破了,而他擦点药继续。
  你怎么对待,观众可能不知道,但观众也不是傻子,能在看电影的时候看到。
  或许他们不会注意这个细节,但那种真实感,他们绝对能体会到,进而对这个电影有好感。
  而这,就是对他们努力的最大褒奖。
  “好了,我们所有人全部就位,欢迎导演霍建起、编剧苏小卫……”
  康健民一声吆喝,正在忙碌的众人才把目光投过来,而藤汝俊,第一时间就把目光投向宁远身上,带着审视的意味。


第120章 试一夜
  欢迎之后,看着器宇轩昂的宁远,和他旁边戴着墨镜,跟来旅游似的钟晓曼和李光杰,光鲜亮丽的样子引人瞩目。
  在场的人员眼神交换之后,脸上都露出莫名的意味。
  不光是藤汝俊,其他人,尤其是潇湘电影厂的员工,都对宁远和钟晓曼三人感到不放心。
  倒不是怕他们搞砸了什么,而是担心他们吃不了这里的苦。
  万一待两天受不了跑了,他们又得继续等。
  山里的环境不比城里,虽然毒虫蛇什么的现在少多了,但蜈蚣和蜘蛛依然不少。
  蚊子就更不用说了,白天就肆无忌惮在旁边嗡嗡嗡,到了夜晚完全可以用密密麻麻来形容。
  至于蛇,能不能碰到就看运气了。
  就连吃的饭,现在可没有外卖从县城往这儿送,而是专门找了几个妇女,花钱请她们做,虽说都是本地蔬菜,但毫无味道可言,只是填饱肚子。
  肉顶多在村子里买一点鸡鸭,而且大部分人还不愿意卖,母鸡得下蛋,公鸡得打鸣。
  卖你点鸡蛋就不错了,现在天气还很热,整个村子也没有一台冰箱,根本没办法从县城买肉存放。
  虽然如此,但他们暂时也没多说什么,毕竟是制片康健民和导演霍建起一起挑选的演员。
  不过有些人也在等着看他们出洋相,就像他们刚来的时候那样。
  “滕老师,您好,我们仨都是华戏的学生。”宁远带着钟晓曼和李光杰,率先来到藤汝俊跟前。
  藤汝俊笑着站了起来:“你好,我看过还珠,也看过你演的话剧,都挺不错的。”
  跟宁远握手后,他又一一跟钟晓曼两人握了握手。
  他并不是不看好宁远的演技,能破格录取还被特招进话剧院,就已经说明本事。
  但他依然有顾虑。
  无论是还珠,还是排演话剧,要么在京郊,要么影视城,那里条件都比这里强太多了,还珠剧组更是财大气粗。
  除此之外,宁远演的这些角色,跟现在要演的是两个方向。
  演员都讲契合度,你能演大侠,能演城里人,但淳朴的山里人,还是八十年代初的山里人,那个度,能把握住吗?
  虽说康健民给他打过包票,但藤汝俊对拍戏要求高,没亲眼见到前,顾虑肯定不可避免。
  连宁远他都有顾虑,何况钟晓曼这两个菜鸟。
  但该有的客气话还是要有的,再说了,宁远他们也是华戏的学生,出外代表华戏的形象,他也有责任维护好,不能让外人笑话。
  正是这种矛盾心理,让他眼神里多少流露出一丝复杂。
  能教尽量教好,真不行再说,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藤汝俊心里这么想着。
  而对于宁远来说,这些质疑他无论前世还是这辈子见多了,也无所谓,所以笑着道:
  “谢谢滕老师,既然到这里来拍戏,我们都做好了准备,有什么不对的地方您尽管批评指正,把我们当学生就行了。”
  钟晓曼和李光杰来之前也得到宁远的提醒,所以在宁远说完后,也都说了类似的话。
  不管能不能行,至少现在,他们仨的态度挺端正,藤汝俊笑着点头。
  随后,宁远又跟饰演他母亲的赵秀丽打了个招呼。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饰演五婆的老太太,叫龚业衍,几十年前曾进京演出花鼓戏,可是受到过大人物接见的表演艺术家,宁远也表示了尊重。
  除了他们,还有其他工作人员,宁远也都带着钟晓曼和李光杰,毫不露怯的一一打招呼。
  这一圈儿下来,他们对宁远三人的感官就好了不少。
  人就是这样,不熟悉的时候各种质疑,有了交流后,再有想法也不会表现在脸上。
  在康健民带着宁远他们熟悉了片场,以及主要拍摄场地后,时间也来到了傍晚。
  半个月前,他们过来的时候,还有不少村民在旁边围观,现在长时间都是准备,也没有拍摄,村民们也都懒得过来看了。
  除了一些孩童,时不时好奇的过来瞅瞅。
  就在这时,一道声音在外面喊道:“宁远,宁远你在吗?”
  听到是杨德宝的声音,宁远就知道他来干嘛了,不由笑道:“大叔,我在这里。”
  这时他们的晚饭也送了过来,知道杨德宝要请宁远他们吃饭,康健民也没留宁远他们,挥了挥手,眼不见心不烦。
  杨德宝的确是倾尽所有的款待,过年才吃的熏鱼、熏肉都拿出来了,还有他自家酿的竹筒酒。
  酒宁远就喝了点,倒是霍建起夫妻俩,喝了不少,连连夸赞,让杨德宝乐得嘴都合不拢了:
  “好喝你就多喝点。”
  吃饭的时候,他们才知道,这个村基本上都是姓杨的,要不是大园村叫了这么多年,恐怕早就改名杨家村了。
  饭后,天色也慢慢暗了下来。
  得知宁远今晚不跟他们回县里的酒店,而是在这里,康健民迟疑道:“你确定?”
  不光是他,藤汝俊也问道:
  “宁远,你可不要逞能啊,这儿可不比城里,你看现在,蚊子多得都能吃人。”
  宁远比了个ok的手势:“放心吧滕老师,这种生活我不陌生,这么多年都是这么过来的。”
  “可是,这可不是说说就可以的,你——”
  哪怕他们知道宁远同样生活在山区,家里四个孩子都是养父捡回来的,条件艰苦,但现在的宁远长得光鲜亮丽,总给人一种吃不了苦的感觉。
  要知道,就连藤汝俊,这些天也折腾得够呛,尤其是蚊子,哪怕点了蚊香,也只能管那一会儿。
  宁远笑了笑,指着地上的那捆艾蒿:
  “这是我刚从杨大叔那儿要的,一部分拿来熏,一部分泡着擦洗身子,我皮糙肉厚的,应该没问题。”
  见康健民、霍建起和藤汝俊还想说什么,宁远笑着摆了摆手:
  “人家村民都能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