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影帝重回十八岁 >

第260章

影帝重回十八岁-第260章

小说: 影帝重回十八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配,才符合迪斯尼的线路。
  虽然这是迪斯尼的大制作,第一部 成本就一点四亿,但德普在演这部电影之前,除了《剪刀手爱德华》外,并没有太过知名的代表作,除此之外,就是他自编自导自演的《英雄少年历险记》,获得戛纳金棕榈的提名。 
  这些成就,让他有不小的知名度,但在号召力上,比那些大咖还差很多,尤其是对于杰克船长的影响力来说。
  事实上,这部电影一开始邀请的首选是金凯瑞——在最初的人设上,就想打造一个带点滑稽感的主角,这跟金凯瑞喜剧之王的身份契合,也能跟大家传统观念中的海盗形成反差萌。
  这时候的金凯瑞,已经接连在99、00两年,分别凭借《楚门的世界》和《月亮上的男人》两度拿到金球奖影帝,尤其是前者,在宁远回来前,豆瓣都高居9分以上,达到9。3分,而且是超过百万人评价。
  实际上早在94年,金凯瑞就凭借成本仅一千多万的《变相怪杰》拿下三点五亿的票房。同在94年上映的,还有他的封神作《神探飞机头》。
  这一年也算是他上神坛的爆发年,美国票房前十五,他主演的电影就占据四席。
  自然而然,金凯瑞比德普更有号召力,而且他的喜剧形象,也能完美跟杰克船长结合。
  但可惜的是,金凯瑞同时还有另外一部让他后来声名大噪的《冒牌天神》。
  一部是前途未卜的黑暗向的海盗电影,另一部是他拿手的,也更有发挥余地的喜剧电影,金凯瑞毫不犹豫选择后者。
  这个选择,才给了德普机会。
  虽然《冒牌天神》同样成绩不俗,也更加稳固金凯瑞的成就,但跟《加勒比海盗》相比,终究相去甚远。
  当然,到底是加勒比成就了德普,还是德普成就了加勒比,这就各有判断了,但毫无疑虑的是,如果宁远真能干掉德普拿到这个角色,他势必会从华夏一线,一跃迈上国际一线。
  布鲁克海默离开的时候,跟宁远约定了到他办公室详谈的时间。
  得知宁远被好莱坞大拿制片人相中,邀请去试镜,虽然还不知道是什么电影,但足够让全剧组的人发懵。
  就连江悠悠都有些愕然的看着宁远:“你这是什么运气?”
  不过她随后就反应过来:“不是,我不是说你演技不好,只是、只是太意外了,这可是布鲁克海默啊。”
  江志强笑道:“这也正说明宁远的优秀,当然,肯定有运气的成分,因为他也是在看完这出话剧之后才起的念头。”
  关于见面的经过,虽然在场的只有李安、江志强,但过后江悠悠他们也听江志强简要说了——因为布鲁克海默的确提到,宁远饰演沈德变身后的崔达,那形象、气质,跟他新电影的角色,有很多相通之处。
  这也的确有运气的成分。
  回过神来,孟辉立刻叫道:“宁远,你自己算算,都欠我们多少顿饭了!”
  宁远哭笑不得:“我又不是故意的。”
  之前好几次欠的饭,宁远回京城的时候孟辉不在,他回来了宁远又外出拍戏,要不就是虽然都在一块儿,但在忙事情。
  虽然上次在香江一起出去吃饭,但最后还是江悠悠结账,因为她说来到她的地头,作为本地人,当然得她付钱。
  江悠悠也哼道:“你别忘了,还有我的大餐。”
  “记着,我都记着呢。”
  说完宁远摆了摆手,正色道:“不过我得说一句,现在只是邀请试镜,成不成还两说,这事儿你们先别传出去了,万一哪个媒体给捅出去,没成我丢人,就算成了,宣布也得他们首先来,我这边泄露了也同样不好。”
  孟辉没好气道:“你觉得我是那么嘴碎的人?我在圈里混的时候,你还在玩泥巴呢。”


第475章 试镜片段
  好莱坞只是一个统称,并不是说好莱坞的影视公司都在那里办公。
  就像布鲁克海默,他的公司在纽约,好莱坞那里只有一间办公室。
  宁远过来的时候,是李安陪同。
  “这次不是试镜,你放轻松一点,只是简单的聊聊,然后他会给你一点剧本,你回去研究一下,等他们的正式试镜通知,到那个时候,估计也会有不少人一起过来。”
  说着,李安耸了耸肩,笑道:“你也知道,在影视业发达的美国,最不缺的就是演员,包括好演员。”
  宁远心道,这家伙好像情商也不太高的样子。
  “你说让我放轻松,可你后面这话……还不如不说。”
  宁远哭笑不得:“如果换个人,比如刘叶,听了肯定更紧张了。”
  李安一愣,这才反应过来,笑得脸都快变形了:“哈哈哈哈……嗝……”
  海默的公司场地不算大,但影视公司就这样,坐班的并不多,除了维持公司基本运转外,其实像他这种属于中间商的公司,根本不需要太多人——
  有项目了就到处找合适的团队,比如编剧、摄像、美术……跟建筑行业的分包差不多,海默就像总包,然后再把各项业务分包出去,各做各的活儿。
  一般情况下,都是海默的公司确定一个剧本后,首先找大公司谈,然后要投资,再搭建剧组等等。
  或者,影视投资公司买来一个剧本或者创意,知道海默手里有各方面的资源,也是一个完美的执行者,有无数优良的业绩,就把他找来,然后通过海默组建团队,这个时候,海默就相当于项目经理,按照图纸指挥各个团队分工执行。
  见面之后,海默的确像李安说的那样,跟宁远聊话剧,聊表演,还聊好莱坞的拍摄模式和华夏的区别。
  甚至,海默还抽空关心了一下宁远的父母,直到宁远说他是孤儿被捡来的家里有个养父和几个弟弟妹妹,然后海默歉意的说了声抱歉。
  再然后,他双眼一亮:“你的身世,简直是传奇的主角模板呀?”
  宁远有些无语,心道要不是老子前世活了四十年,这一世又活了四年,相当于四十四岁的心理年龄,估计就会不爽甚至表现出来了。
  哪有第二次见面,还不算太熟的时候,就拿人不那么美满的身世聊生意的?
  当然,宁远也知道,这家伙只是单纯的就事论事,并没有想那么多。
  出来的时候,李安也跟宁远道:
  “我认识的很多美国人,都有些神经大条,可能对一些工作上面比较细致,但在为人处世方面,尤其是男性,很多都不会太考虑别人的感受,通俗点说,就是自我。”
  宁远想了想道:“这估计跟他们从小接受的教育有关吧,鼓励表达自我的想法,培养他们自信,但也很容易适得其反,太注重自我而忽略别人。”
  最简单的一点,就像生活中偶尔会遇到这样的人:我说话直,你别介意啊。
  有涵养的就算介意也不会说出来,但如果真介意不爽,对方又来一句:真小气。
  是小气么,当然不是,可对方只站在他的立场,就是自我。
  李安点了点头:“大概就是这样,所以他们经常争辩,最后谁也说服不了谁,不过……如果两人的三观一致,就能成为很好的朋友。”
  “看来你的三观跟很多美国人相符,要不然也不会有这么多朋友。”宁远笑道。
  “哈哈。”李安忍俊不禁:
  “我哪是三观跟他们相符,一开始是不得已的委曲求全,但另一方面,也是华夏传统观念的以己度人,用现代话说就是换位思考,说话做事之前照顾别人的想法和情绪,其实这样也挺累的,哪怕再多的情绪,很多时候也得压在心底,反而还要表现出不介意的样子不给人造成心里愧疚的负担。”
  宁远一想的确是这样,不少华夏人有一点就是好面子,宁肯自己吃亏也不愿意亏待别人,这也同样不好,有点压抑本我。
  就像别的孩子来家里玩,明明知道自己孩子最喜欢那个玩具,也不想跟别的孩子分享,但还是会让自己孩子让出来。
  如果那孩子走的时候索要,虽然注意到自家孩子可怜巴巴的眼神,但依然忍痛割爱,就跟李安说的那样,不仅给,还要笑着给,免得给人造成心理负担。
  包括很多成年人自己,也会碍于面子不好意思拒绝。
  其实两边的观念综合起来更好,好在十来年后,越来越多的八零、九零后成年了,不再像过去父母那样压抑自我,再才有了改观。
  回到酒店后,翻看海默给的剧本片段,作为前世看过成片的宁远,一眼看出这是哪一段情节——
  杰克跟伊丽莎白的一段对手戏,发生在黑珍珠现任船长巴博萨,第二次把杰克扔在无名小岛上,不过这一次不再是杰克一个人,还有伊丽莎白。
  因为上一次杰克从岛上逃走,还通过吉布斯的嘴说出杰克是通过两只大海龟离开的传奇故事,伊丽莎白让杰克赶紧带她离开。
  但杰克却表示,那都是骗人的。
  实际上,这座小岛是走私贩子储存酒的秘密基地,上次正好碰到他们过来,杰克好说歹说才让他们同意带他离开,但这一次,“看这样子,他们已经很久没来了”。
  听到这话,伊丽莎白瞬间绝望了,并对杰克恼怒异常。
  虽然只是片段,但前因后果,以及剧情梗概都有,也便于试镜演员理解剧情,了解这个时候两人的情况,以及心理感受,从而演出符合情节和人物关系的对手戏。
  不过,有前世的参考,宁远自然没有太多担心。
  虽然结果验证了自己之前一闪即逝的猜测,但现在还没有试镜,一切都未知,宁远当然不会认为胜券在握。
  接下来,就是准备的时间,因为宁远也不确定德普这一次是不是也在受邀之中,不过按照重生几年的经验,宁远觉得概率不低,那就更得用心准备了。
  除此之外,他还要继续演出,总不能他一个人撂挑子,把剧组其他人晾在那儿,更何况演出计划,早在第一场演出的时候,就公布了。


第476章 新的邀请
  美国的演出,并不像香江那样,一开始就火爆异常,这个过程是循序渐进的,通过口碑不断发酵,以及媒体和剧评家的正面评价。
  这也并不是说江志强没有起到作用——如果没了他,单靠宁远和他的公司,就算再加上华夏话剧院,以及柏林戏剧节的招牌,一开始也不会、更不可能达到满座。
  满座已经表明有了不低的人气。
  当然,这跟火爆还挂不上边,什么时候一票难求才算,不过现在已经开始有这种趋势了,每一场的票刚开售,售罄时间都比前一天要提前一些。
  口碑的发酵,和观看人次的不断累积,也推高了热度,再加上江志强通过媒体造势,打广告,也让越来越多的美国戏剧爱好者知道了,并慕名而来。
  宣传和营销的确好用,尤其是对于好作品来说,会助力芝麻开花节节高。
  现在选择太多,足够让人眼花缭乱挑花了眼,但好的运作,会让它来到你面前。
  就算是烂片,也不乏有一些作品在强大的营销上变废为宝。
  这时候宣传方式还停留在初始阶段,但当有人发现,通过狂轰乱炸式的宣传,和夺眼球的炒作、制造话题带来高收益,就让别人大开眼界。
  有利可图,自然趋之若鹜,慢慢的,越来越多人用这种方式,也形容拍戏就像捡钱——接下来的十多年正是如此,直到观众被喂多了翔,才产生了抗体。
  而现在,江志强的营销就显示出他的头脑,在香江就是找明星大腕刺激观众,而在美国,则是通过邀请一些知名剧作家、剧评家和导演站台,召开作品研究会。
  其实这还是国内已经用了很多年的方式,最早是在文学圈,但嫁接到美国后,却异常好用。
  不为别的,既然能让这些专家开始研究了,立马就会给人高大上的感觉。
  就在这些操作中,让《川省好人》的知名度迅速扩散,当形成规模后,不用江志强操作,那些看过的人,就会‘与有荣焉’的跟别人推荐。
  这道理跟奢侈品的运作有点像,我买了、我带上了这种‘大牌’,走路都带风,你没有?羡慕不?
  奢侈品的确比一般商品好,但也没有高到像价钱的差距那样,就是因为走高端路线,价格上来了,物以稀为贵,能用的人自然觉得高人一等。
  所以,江志强的第二步,就是提高价格。
  这时候的百老汇,一般演出票价基本分为三等,20…30美元,30…50,以及50…70,而江志强全都提高了10到30美元,最低一档也在30,最高一档就到了100美元。
  一开始剧院方面还不愿意,说这么一涨肯定让很多观众放弃,得不偿失,江志强于是就给他们上了一节生动的饥饿营销课,虽然这个理论现在还没有完全成型。
  结果自然让这边的人开了眼界,眼睁睁的看着在接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