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帝重回十八岁-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谢谢不用。”宁远客气道。
扭头就走。
大妈还不死心,快走几步撵上,挑了挑眉毛:
“有小妹哟。”
宁远当即摆了摆手,义正言辞的拒绝了:“我不是那种人!”
“来嘛,不喜欢可以换的。”大妈以为宁远面嫩,伸手就要来挽他胳膊。
宁远皱了皱眉,没有大妈想象中的羞涩,更没有落荒而逃,而是指着自己的脸:
“你觉得我这张脸,用得着花钱?倒贴钱都有好吧!”
大妈瞬间瞪大了眼睛,现在的年轻人这么彪悍吗?
在宁远的气势下,她第一次主动退缩,目送着宁远大步离开。
而宁远边走边嘀咕:“以前在街上卖鸡蛋灌饼都能卖成网红,那是跟你闹着玩儿的?”
用未来的一句话说,长得帅的确能当饭吃。
上一世,高中毕业后宁远就跟着亲戚去湘省的沙城出摊卖小吃。
鸡蛋灌饼。
信义市很多人为生计外出,大部分都是做小吃摊,鸡蛋灌饼是首选。
一辆改装的三轮车,上面焊个不锈钢棚子,车斗里面放个炉子就能开工了。
那个时候,大街小巷出摊也很少有被撵的,只要肯吃苦,大抵都能挣到一些钱。
而宁远,就靠他那张脸,在所有人不可思议的目光中,红了!
烧饼帅哥。
沙城迷妹们给宁远起的‘爱称’。
为了来买个饼,她们很多人都倒几路公交车过来。
《娱乐大本营》、《非常有约》等等节目,让宁远在当时大出风头。
最直接的体现就是,烧饼摊从十来米的排队,吓人的爆发到几百米,节假日更甚。
如果那时候有网红这个称呼,宁远绝对算鼻祖。
后来,宁远以此为契机,顺利的入了圈子。
看似一炮而红风光无限,但只有他自己知道,作为一个没上过大学、进行正经培训的草根,这一路走来,他付出了多少。
不光是拼命带来身体的影响,还有尊严的不断蔑视和践踏。
甚至有时候宁远都想,真不行还回去卖饼算了,一天也能挣几百块。
但第二天,他又生龙活虎的出现在片场。
自己选的路,哭着也得走完。
最重要还是喜欢。
到四十岁得影帝,宁远走了二十二年。
正因为此,重来一回,宁远自然不会忘记考华戏。
不说扎实的基本功和理论,学校里各种实践机会,跟大腕学习的便利,还有各大剧组来挑人,更有班里同学、校友,乃至老师的人脉,都比草根强太多。
坐公交车来到南锣鼓巷的时候,时间才刚到七点多。
巷弄还没有后世那么人满为患,但已经呈现出繁华的姿态,即使这个点儿。
各种京腔的叫卖声,包子油条肉酱的香气飘逸,让本来就饿了的宁远更饿了。
在热气腾腾的蒸屉前买了三笼包子一杯豆浆带走,宁远边走边吃,怕去晚了排长队。
尽管如此,报名窗口前,已经排出几百米的阵势,比当初他烧饼摊前还要壮观——这可是三条队伍。
羡慕的望着排在前面的学生,正嚼着包子的宁远含糊不清抱怨:“这得凌晨几点过来的?”
前面一个白净的女生苦笑:“听说昨儿晚上就开始了。”
宁远一呆,包子也僵硬在嘴里。
这么彪悍吗?
第3章 乌鸦嘴!
前世宁远没有参加过艺考,虽然听说过火爆,但毕竟是第一次亲身经历。
更何况火爆的那些新闻都是零几年以后,现在才九八年啊我的天。
就在这个时候,宁远才看清前面那个女生。
很漂亮一女生,裹着臃肿的黑色羽绒服,让脸显得更小了,脸蛋白里透红——冻的。
宁远眼睛眨了眨:“钟——嗷呜!”
下意识的就要脱口而出,不过宁远还是把“钟晓曼”仨字给憋了回来,连带着那口包子也赶紧咽了下去。
倒不是说钟晓曼未来很红,而是碰巧宁远跟她合作过。
那已经是宁远三十多岁的时候,作为同龄人,钟晓曼自然也相近岁数。
只不过,对于绝大多数女演员来说,这个年龄是非常尴尬的,演不了少女,也演不了大妈。
所以,在那部戏里,钟晓曼演宁远的后妈。
但狗血的是,两人在剧里还有感情戏,现在再见,宁远瞬间想到了很多。
“什么?”
钟晓曼愕然道,宁远刚嘴里有包子,含混不清的她也没听清。
随着她说话,一团白雾轻袅袅哈出来。
宁远擦了把嘴,呵呵笑道:“没什么,你肯定能考上。”
钟晓曼有点懵,这人长得挺端正,怎么说话完全不在调上。
不过这话倒是挺好听的。
钟晓曼客气的笑了笑:“那得谢谢您吉言了。”
宁远伸出手:“希望我们以后成为同学。”
钟晓曼再懵!
拐了一圈,原来在这儿等着?
如此厚脸皮,钟晓曼还是第一次见。
迟疑了一下,钟晓曼伸出嫩白的小手。
直到被握上,钟晓曼才想起来,这手刚擦过嘴!
你妹!
旁边的不少男生眼睛都看直了。
我擦这也行?
学到了。
宁远却没那么多旖旎的想法,再一次碰到熟人,颇有他乡遇故知的喜悦,尽管这件事只有自己知道。
钟晓曼毕业于华戏,所以宁远才会这么说。
当然,宁远如果这次考上,肯定有一个原本能考上的学生会被挤出去。
但回到十八岁这种事都能发生,谁知道现在的世界,还是不是以前那个世界,现在出现的他,跟以前那个他,有没有关系。
总不能重活一世,我还去卖烧饼吧?
前世宁远也合作过不少华戏毕业的科班生,但宁远也不会刻意了解人家哪年毕业的——
谁特么知道自己会重来一回。
要早知道,肯定先背点数字再回来。
因为还算熟悉,所以宁远有一搭没一搭的,倒能跟钟晓曼相聊甚欢。
而周围的那些男生,别看都长得挺帅,但十八九岁的年纪大多有心没胆,更何况这年月网络不普及,哪有多少撩妹经验供他们参考。
所以他们此刻,对宁远的羡慕和佩服,就滔滔不竭了。
每年华戏、京影的艺考,总能吸引一大批记者。
敢来参加华戏艺考的,男生女生模样都不会差到哪儿去,宁远在其中虽然算不上鹤立鸡群,但那种谈笑风生的的从容姿态,倒是很特别,会让人扫一眼就注意到。
所以,不少记者都抓拍了宁远几张照片,包括钟晓曼也给框进去了。
甚至还有记者过来采访。
“紧张吗?”
“还好吧,准备充分。”
“怎么会想到来考华戏?”
“很多人都说,你长这么一张脸不去演戏就亏了。”
说着,宁远耸了耸肩:“这不,我来了。”
说完他就咧起了嘴:“开个玩笑。”
钟晓曼忍俊不禁噗嗤一乐:“要脸不?”
周围跟着发出一片笑声,紧张的气氛为之一松,不过也有人小声嘀咕:“哗众取宠”。
《京城晨报》记者王向阳也笑道:“看来你是真的很有信心,这时候还有心思开玩笑。”
宁远笑了笑:“真正的艺考当然不只是看长相,再漂亮,演出来的角色不能打动人,那就是失败,所以考试肯定是针对性的多元化。”
“我不敢说肯定能考上,但对于我自己而言,尽力就好。”
换任何一个人有宁远这样的重来一次的运气,再怎么装逼也不为过,但毕竟四十岁的心态,就算装,也得谦虚的装。
一番话,说得周围学生佩服加羡慕,这个年纪的学生,有几个能面对记者侃侃而谈呢?
王向阳三十多岁,做娱记也有些年头,眼力不差,宁远这状态太轻松了。
要不是他在排队,真像华戏招生办的新闻发言人。
因为这边的围观和动静,也吸引了好几个记者,把刚刚的对话听到了,看向宁远的时候就觉得,这小伙儿不一般呐。
就在这时,身后传来一片嘈杂之声。
众人都扭头看去,一个熟脸在记者的簇拥下过来。
王宇。
童星出身,以《小王爷》中活灵活现的演绎而走红,虽然这几年的戏没那么大反响,但口碑还不错。
长大了,没有小时候那么可爱,不过也不算长残,辨识度依然很高,棱角分明,尤其是那双眼睛。
就是身高,估计一米七出头,但考华戏已经足够了。
王宇一路作着揖,带着温和的谦逊。
来到队尾站立后,王宇转头,笑道:
“谢谢各位,不过今儿不是我的主场,采访就免了吧,要不然影响到别的同学就不好了,如果有什么问题,咱们报名后再约,谢谢啦。”
打着圈的双手合十致意,王宇非常客气。
见王宇这么说,那些记者也都识趣的没再多说什么,而是专心致志的拍照,转着圈儿的拍。
钟晓曼伸手捂眼,哀嚎:“名额少了一个。”
宁远好笑:“少了一个,还有二十九个呢。”
钟晓曼手挪下来,白了宁远一眼:“你倒是心大。”
“不心大也没招儿啊,你总不能去把他干掉吧。”宁远陈述一个事实。
钟晓曼眼一亮:“你可以去试试。”
宁远挠了挠鼻头,上下打量钟晓曼。
钟晓曼顿生警惕的往旁边挪了挪:“干嘛?”
“演技不赖,我还以为你真紧张呢。”宁远撇了撇嘴。
“嘿嘿。”钟晓曼傻乐。
跟宁远这样的‘大叔’聊会儿天,钟晓曼也慢慢放松了自我,露出中二原型。
因为王宇的到来,让绝大多数学生都有了话题,一边朝他那儿望一边窃窃私语。
而王宇倒是淡定,童星的身份让他早就习惯了被围观,没记者打扰后,他就那么平静的站在那里,跟之前的宁远有几分相似。
或许,这就是胸有成竹的样子。
钟晓曼跟其他学生没什么两样,一边朝王宇那边瞅,一边对宁远道:
“你说,一会儿还会不会再来几个?”
宁远想了想,有些不太确定的道:
“罗飞轩?”
因为王宇的到来,再加上钟晓曼的提醒,宁远想起曾经发生在王宇身上的一个新闻。
王宇,跟同是童星的罗飞轩打架。
就发生在华戏上学期间。
算算时间,罗飞轩应该也是这一届吧?
人潮又是一阵涌动。
“嘿,罗飞轩也来了!”有人惊呼。
一瞬间,钟晓曼脸都绿了,双眼鼓成金鱼,死死瞪着宁远。
“乌鸦嘴!”
————————
第4章 还珠二
排队的过程很无聊,但如果有人聊,时间也就不知不觉过去了。
中午十二点多的时候,终于轮到他们。
因为挨着,所以钟晓曼是022115号,宁远是022116号。
明天上午过来初试。
这时候用手机还很少,宁远相信肯定还会再见钟晓曼,所以并没有互留电话。
留也没有。
当然,钟晓曼也没有这个意识。
作为本地人,钟晓曼刚出校门就被她爸接走了,一直到车开走,她爸那酒瓶底后面的凝视,才从宁远身上消失。
宁远无语摇头。
这些不过是小插曲,都是中年人,谁怕谁啊?
拿到准考证后,宁远出学校找了个电话亭,给家里打了个电话。
家里电话是几年前居委会帮忙装的,反正这些年很少用。
给宁大强报了个平安后,宁远随便找了家小面馆。
“老板,大碗炸酱面,多加点儿葱花!”
以前这个年龄的时候,宁远对葱啊蒜啊之类的是拒绝的。
但后来跟一个朋友一起吃炒面,一直推荐宁远就着大蒜一起吃。
咦,好像还不错。
吃饱后,宁远一路看一路找,又跑了几条街,才租到一个小房间。
从报名到三试,至少会持续半个月,住宾馆,哪怕小旅店也是一笔不菲的花销,自然是租房子划算。
华戏的初试并不复杂,也就自我介绍、朗诵,加上形体展示。
但以考官们的火眼金睛,足可以通过短暂的时间,把绝大多数不适合的淘汰下去。
剩下的这些人,才会在二试、三试里考表演。
所以,第一关的初试,宁远没有任何压力。
安顿好后,宁远就出了门。
在巷口的报刊亭里买了张地图,宁远搭公交去了京影厂。
这么长时间,就三场考试,而考完了也该放寒假,宁远哪会虚度这个时间。
当然,宁远也不是去跑龙套的。
因为京影厂聚集了太多群演,其中不乏有能耐的,所以很多剧在没有找到合适演员,需要海选面试的时候,也会在京影厂门口放榜招人。
当然,为了避免那些浑水摸鱼的群演来撞运气,浪费剧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