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影帝重回十八岁 >

第142章

影帝重回十八岁-第142章

小说: 影帝重回十八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85年,方淑凭借曹禺经典之作《日出》的陈白露一角拿下百合奖影后,86年又跟赵中祥、王刚、姜坤一起主持当年的春晚,是第一个在春晚上用英语主持的主持人。
  在众多的盛誉,以及她漂亮的脸蛋下,方淑跟当年的龚雪、刘小庆等人齐名,是无数人家里挂的日历画报封面女郎。
  跟潘月明差不多,陈国兴和方淑那时也是被众人看好,都是丈夫有才妻子美貌,但总是拥有的不珍惜,即使被丈夫宠上天,依然寻求刺激。
  94年方淑遇到屠红钢,用未来的话说,就是脱轨小鲜肉——那时屠红钢还没有满脸横肉,又比方淑小十岁。
  一个追一个腻,很快就在一起了,方淑毫不犹豫的离婚,几个月后就跟屠结婚了。
  因为方淑,屠红钢事业蒸蒸日上,但最终,这段婚姻在屠的花心下草草收场,几年后就离婚了。
  当初为了跟陈国兴离婚和拿到女儿抚养权,方淑宁愿净身出户,而后屠为了离婚,也毫不犹豫的放弃女儿的抚养权,不带一丝留恋。
  伤心的方淑带着俩女儿过日子,而屠,很快又找了一个年轻貌美的。
  正可谓渣渣相遇,勇者胜。
  反倒是陈国兴,在离婚后安心拍戏,越来越成功。
  其实,陈国兴、方淑,就是京影78级的同学,同班还有沈丹萍、张铜林、张丰益等人。
  而同是78级其他系的牛人就更多了,导演系的陈凯哥、田壮壮、李少红、胡玫、吴子牛,美术系的霍建起、冯小宁、何群,以及摄影系的张义谋、顾长卫、张黎、张会军。
  除了张会军后来担任京影校长外,其他人,基本成了第五代导演的中坚力量。
  而现在,奖项也基本都在这些人的影片手里转悠,就像一个壁垒,当然,他们的确挺牛就是了,其他人没有那种经历和历练,更没有四年专业的学习,自然也差了很多。
  陈国兴未来的成功,也有后来同学的帮助,反倒是潘月明,真的是靠他自己的努力,慢慢走出来的。
  不过陈国兴跟潘月明都有一点,在沸沸扬扬的那段时间,他们都没有说过前任半点不是。
  即使潘月明,也是后来被诬蔑得实在受不了了,才愤怒发文:“敢不敢说实话!”
  哪怕两年后官司赢了,董白莲的经纪人拒不道歉,潘月明也没有申请强制执行,对于往事,在一个采访里,他聊道:
  “我知道大家可能会关心我的私人生活,但是其实我觉得负能量就是负能量,我们还是聊一些正能量的东西,还是聊戏吧!”
  “负能量”、“不加分”、“不聊了”,这是他对那段往事的全部交待。
  即便如此,每个人对他过往的探寻和好奇依旧是不可回避的客观存在,对于这种存在,潘月明被问及态度时,低头沉默了几秒钟,然后抬起眼皮说:“这就是我的态度。”
  在一几年那个时候,随便什么新闻都能上头条的时代,这种牵扯不清的往事是最能拨动大众敏感的八卦神经的。
  可潘月明没有摆出受害者的模样,若有若无的给点信息,做点小腔调暗示自己经历过的千疮百孔,跟董白莲前脚说不带儿子上综艺,后脚就在综艺上摆出楚楚可怜姿态,还拿儿子说事的前后不一,天壤之别。
  潘月明也没有甩励志人设,嘶吼着自己从头来又是一条好汉,把过去错怪他的人都踩在脚下。
  他就是‘不想聊,没必要,犯不着’的这种态度。
  在那之后,也没有消沉颓废,反而不断尝试新戏路,突破自己。
  因为这些种种,才让宁远对他刮目相看,不负十来年的喜欢,在这样一个机缘下,宁远才立即想到首先把他签下。
  没用宁远等太久,当天晚上,潘月明就给了宁远回复。
  “老板。”
  一个称呼,就代表了他的选择。
  宁远笑着回应:“好的。”
  宁远没有更改潘月明的称呼,或者像一些讲义气的人说“别这么见外,你比我大,叫我名字就好”,或者说“以后都是兄弟”之类的话。
  无规矩不成方圆,现在你让下属别见外,当他习惯了这些,你在他面前就没了任何威严——不是说非得让下属畏惧,而是要把关系明确,我就是你的上司。
  如果不想变成这种关系,就别签他,直接交朋友就是了。
  所以经常有人说,朋友千万别变成上下级,尤其是老板和员工的关系,因为到了那个时候,老板有话不好说,说了就容易得罪人,而下属,也不复往日朋友时的交心。
  就像丑话说在前面,宁远希望他们的合作能更长远一些。
  当然,以潘月明的性格,连董白莲那样的都不说什么不是,宁远想跟他闹翻,除非自己作妖。
  回京城的时候,潘月明跟宁远他们一起。
  一路上潘月明跑前跑后,丝毫不比夏宇他们的经纪人和助理差。
  虽然也没什么活,但足见潘月明有眼力劲儿,毕竟在圈子里历练了这么久,还当过剧务、场记,当然不是一般新人可比的,更不可能拈轻怕重。
  夏宇看了有些诧异,转头看着宁远:“可以啊你,去颁了个奖,就把人搬自己窝儿里去了。”
  而他的经纪人和袁荃的经纪人,则心里暗笑,心道宁远也是刚出道没多久,像潘月明这样的新人,娱乐圈一抓一大把,最佳新人每年都有,更不要说还有华鼎奖、白玉兰奖、京城大学生电影节等等。
  宁远见夏宇说的来劲儿,在潘月明来到身边后,一把揽住潘的肩膀,指着袁荃对夏宇道:
  “哥们,你难道不觉得,我俩跟你女朋友,也是一对儿么?”
  夏宇脸色一滞,咂巴着嘴,心里寻思着,你特么还真没说假话!
  不说宁远和袁荃已经在演《思凡》,最后有情人终成眷属,而潘月明和袁荃,也在几个月前,共同主演了霍建起的《蓝色爱情》。
  在接下来的飞机上,坐在袁荃身边的夏宇,望着另一边的宁远、潘月明,怎么看怎么不爽。
  其实,那部《蓝色爱情》里的袁荃和潘月明,他们的经历还跟现实挺贴切,袁荃饰演的刘云,就是一个话剧演员,而潘月明饰演的邰林,身份是刑警。
  虽然潘月明本身不是,但他父亲是,这也是霍建起最后挑中他的理由,除此之外,潘月明跟邰林一样,小时候都喜欢画画,现在还能拿得出手。
  说起来也有意思,如果当初宁远真接了这部《蓝色爱情》,过后的《情不自禁》估计也跟他无关了。
  因为当初《情不自禁》是先挑中女主角小黎的扮演者——邬玉君,导演询问她有没有理想人选,她就推荐了潘月明。
  当然,邬玉君并不认识潘,而是单纯喜欢他演的《蓝色爱情》。
  因为也是出演警察,导演方亮也看过蓝色爱情,就向潘月明发出试镜邀请,在发现潘月明符合他的要求后,就有了后来的《情不自禁》。
  这么看的话,邬玉君也算追星的典范了,把喜欢的演员追到一部剧。
  不仅如此,邬玉君正是宁远的同班同学,同为华戏99级表本专业的。
  回到京城后,宁远就跟潘月明签了正式合同,另外还招了助理、会计和办公室等岗位的人员,也跟之前卓杰介绍的一个律师,签了合作协议。
  但具体的管理人员,宁远可不想找外人,万一发生未来某种被卖的事情就崩溃了。
  宁远寻摸着,要不要把大姑女儿朱晓静找来帮忙?毕竟她也有经验,又靠得住。
  另外,宁远回到话剧院后,把刘叶拉到一边:“我有个影视公司,你愿意跟我干不?”
  刘叶顿时嘴就咧了起来:“干呀!听说你刚把潘月明给签了,我正羡慕着呢。”
  宁远瞥了不远处的袁荃一眼,就看到她朝自己眨眼一笑,还吐了吐舌头。
  难怪,果然是同学情深,不过他们那一届,的确感情很好。
  多年以后,刘叶还能跟梅婷、曾黎一起演《在远方》,说起来,还是跟二十年前《那山那人那狗》的回应,都是讲邮政的事。
  钱薇他们京影96级也是如此,拍《虎妈猫爸》时,还把十来个同学拉来助阵。


第277章 新剧(二合一章)
  从邕城回来后,宁远上课、演话剧之余,就是组建团队。
  这一出话剧,因为已经有三个版本,所以并不会奔着得奖,包括票房也不在意,更多是孟辉和宁远寻求突破之作。
  他们一边演一边改进调整,自然而然,在演出上并没有安排的太紧密,基本上就是一周两三场的节奏,走的是细水长流。
  除此之外,宁远又抽时间给《永不瞑目》后期补录配音——现在大部分都是用现场收音,但有些地方有瑕疵,就需要进行补录了。
  别人早就补录了,就差宁远。
  但之前赵保刚说的时候,宁远正在折腾《思凡》,随后又是金雉奖颁奖,宁远说只能晚一段时间再去。
  要放别的演员,赵保刚早就劈头盖脸骂过去了,但宁远,他还真不敢强求——毕竟宁远位列投资人第二,而且就像当初他说的,他欠宁远一个大人情。
  但宁远也没让他久等,大概一个星期后就去了,连用了几个通宵把配音搞定,不仅完成,还声情并茂的圆满完成,让赵保刚之前心里的一点芥蒂也烟消云散,只剩下佩服。
  要知道,这几天宁远的睡眠时间都是两个多小时,第二天早上又雷打不动的起来练功。
  在这种高强度下,宁远还能把声音配的跟现场表演似的,不仅仅是功力的问题,还有敬业。
  不过以宁远的身体素质,除了午饭后稍微有点犯困外,其他时间都很精神,而那个时候,宁远也不会硬撑,找张桌子趴那儿迷瞪二十分钟,再洗把脸,又生龙活虎了。
  年轻就是好,在哪儿都能睡着,还睡得快。
  在录音过后没几天,剧组就召开购片会——虽然京城电视台也是投资方,但跟央视的《三国》、《水浒》那些剧不一样,不是独立出品,自然不可能白白拿过去用。
  要么等卖出去后,那些电视台的播放周期结束,可以用白菜价拿去用,要么,也跟其他电视台一样参加竞拍,只不过,购买价格会有折扣,而且还可以从分账上扣除。
  而这部剧属于近期的王炸,自然吸引无数电视台的目光。
  导演赵保刚,主演宁远,以及暂露头角的袁荃,编剧又是写出过《便衣警察》、《一场风花雪月的事》的海岩——虽然现在海岩在观众那里知名度不高,但在圈内还是很响的,毕竟这两部都是爆款。
  强强联合,自然引来无数青睐,购片会当天,就来了几十家,包括央视都来了。
  本来就对这部剧抱有极大的期望,而试看几集后,各家电视台更是双眼放光,一番争抢开始了。
  而这,就是宁远把几年后才流行的方式拉到现在,搞竞拍,谁出价高谁拿。
  不像现在,制片方都是一家家电视台的跑。
  这个电视台出四十万,那个电视台出四十三万,另外一个电视台出四十一万……最后再跟出价高的几家商谈。
  如果是一些有追求的片方,不仅会考虑价格,还会考虑电视台的影响力,如果影响力大的电视台,即使出价稍低,也会跟他们签约。
  之所以是这样的方式,不是因为没人尝试过把电视台搞到一起竞拍,而是有人尝试过,最后不仅没来几家,而且还得罪了电视台,遭到联手挤兑——拿我们当棒槌?你还想混不?
  那个时期,还是电视台为尊的时代,再加上影视公司少,很多电视台都是自制剧,尤其是央视,属于买方市场。
  实际上,这两年的风向已经悄无声息的变了,只不过因为当初的事情,没人敢出头,真正打破这种局面的,就是01年的《情深深雨蒙蒙》。
  茕宎有这个底气,因为她的名字就是招牌,再加上这部剧背后还有央视影视中心的投资,央视都来参加了,其他电视台自然也没有意见,更何况对茕宎剧早就垂涎不已。
  而宁远之所以这么提,也是有自己的分析——两部剧的背景相近:
  在电视剧导演这一块,内地尤以郑小龙、赵保刚为首,而他们俩又关系匪浅,不说观众的印象,至少在电视圈,跟茕宎的吸引力相比,并不逊色多少。
  如果再加一个编剧海岩,那就不相上下了。
  虽然《永不瞑目》的背后只是京城电视台,但位置的关系,让他们跟央视的关系千丝万缕。
  所以这次不仅京城电视台出马,也拉来了央视。
  这两家都来了,其他电视台也就不会再觉得别扭。
  现在已经00年底,跟前世《情深深雨蒙蒙》竞拍的时间也差不了几个月,等于天时也差不多,自然也就没有翻车,顺利的召开不说,还一开始就火爆!
  之前京城电视台的电视剧中心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