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执宰大人的宠妻日常 完结+番外 >

第62章

执宰大人的宠妻日常 完结+番外-第62章

小说: 执宰大人的宠妻日常 完结+番外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爷,我们回去罢,等了一夜也不见人,估摸着他们走的小道。”
  “回罢。”
  “少爷别担心,”金龙扶着他上车,自己架马,扭头宽慰,“余大公子不是说了吗,横竖小公子年前是要回来的,也就三四个月的功夫。”
  三四个月……傅成靠在车内,想这三四个月的凛冬,不知他还能不能熬过去。
  果然,这一回去便病倒了,比原先又重几分。傅尚书着人连忙请了张太医来瞧,只说是寒气侵体。傅成心里早有数,看着张太医在案上写药方,他搭着氅衣走过去,“张老,我这病到底如何,您不妨直言。”
  张太医也看过许多世家子弟,唯有傅成能入他眼,此子稳重老成,比那些纨绔不知道好多少倍。他无限惋惜捋着须,慨叹一声,“原先就叫你仔细不要伤风,你却不听,如今弄得寒气已侵入五脏六腑,你这孩子,真是不听话,非要胡闹,你可想想你一双父母不曾?”
  傅成自知理亏,靠在椅上自惭形秽,好半天才叹出一口气,“张老,还请您老人家帮我瞒过我父亲去。他年事渐高,我已然不孝,不想再让他跟着忧心操劳。您只开一些进补药方糊弄过去便罢了,若治不好,也不必费心再治了。”
  “我何尝说治不好了?”张太医瞪他一眼,略有些傲气,“你只听我的,安心静养,不要再出去胡天作地,再按我写的方子按点儿守时的吃药只怕就能好了。”
  纵使强弩之末,也当尽力医治,哪有放任不管的道理?张太医默然应下替他隐瞒傅尚书,又细细斟酌用药,拟了方子,亲自朝丫鬟叮嘱怎么煎、如何用,一日几次,事无巨细一一吩咐下后才走。
  据说这病最怕见凉,偏偏生不逢时,眼看秋已深入,一天冷似一天,不多时大京城又要积满一尺厚的大雪,怎是能防得住的冷?屋里的丫鬟听了太医的话,整日将门窗关得密不透风,只盼着来年一入春,天气渐暖后这病就能痊愈。
  傅成含笑饮一碗苦药,听天由命罢,只愿上天垂怜,还能等一等余岳阳,再见见他如蓬蒿一般活泼的身影。


第74章 
  发卖
  尚书大人眼见这个最争气的儿子日渐孱弱,似一潭幽蓝湖水缓缓枯竭,他心里自是着急,与夫人商量后,腆着脸往余家走了一遭。
  到底是同僚,又是同辈,余大人自然待之与傅成不同。一听门上小厮来报,便换了件黎色直缀袍亲自到府门去迎,将人引至正厅后,命人煎了上好的茶来。
  傅尚书是惯常的拐弯抹角,只端了茶品了又品,“还未恭贺大人长子高中,此次前来特意备了薄礼,还请大人不要见怪。”
  “不过是一甲十七名,哪里及你家儿子一举夺魁?我还未去贺你,哪还有怪你来贺的道理?”同朝多年,余大人最不喜他磨磨唧唧这性子,只敷衍客套两句,便戳穿他,“尚书大人此次前来,想必不是单单为了道贺罢?孩子们拖拖拉拉这些时日已是不成样子了,大人既然来了,不妨我们摊开话儿来说。”
  言至此,傅尚书满肚子的弯绕之词也不得不往肚里咽下,搁下茶盏,尴尬一笑,“还是余大人直爽,既如此,我也就直说了。我家那儿子来了你家两回,想必个中缘由已同大人说得清清楚楚。实不相瞒,我原先听见京城里的风言风语也是老大不痛快,可后来一想,儿孙自有儿孙福,我要是摆出父母的款儿强逼他娶位公侯小姐,只怕他余生也会怪我,将来替我烧香,只怕那纸钱张张都带着怨气。这也是后话,我暂且不说,只说天下父母之心,一则是指望孩子平安顺遂,二则指望孩子们光耀门楣,三则,不过是希望他们日子过得好罢了,故我特意上门来求一求大人,宽宏则个罢……”
  “大人说得轻巧,”余大人手撑膝盖,霎时又觉着自己语气有些重,小心扭头望他一眼,放和气了道:“傅成自小懂事听话,没让你多操一点子心,可我那孽障,书也不好好念,成日家胡作非为,我已是愧对祖宗,若是我再放任他,我将来还有何颜面去见列祖列宗?大人博学看得开,我自是迂腐,还受不起这种事儿,更受不了被人戳脊梁骨。”
  两者皆有理,傅尚书也无言反驳,一时俱静后,他抖一下袍子,朝余大人拱手,“我也知道大人的难处,可自打到您家来吃了闭门羹后,我那儿子便接二连三病倒,这事儿已成了他的心病,将养了这些日还不见好,恐怕只有与令郎的亲事成了他才能康复哩,我为人父亲,岂不心疼?只好再求一求大人,就当是救人一命?”
  余大人并未马上答话,先招呼丫鬟换了盏茶,待丫鬟退下后,他抿一口才直言,“我自然体谅尚书大人的人父之心,可我也是父亲,难道要我为了救你的儿子就赔上我的儿子不成?这天下想必也没有这样的道理。依我看,大人倒是不必在我家耽搁,只请好的太医,再到宫里请命圣上,抓一些御用惜珍的药好好吃着才是。”
  相谈至此,各方已将意欲讲明,余大人只是油盐不进,傅尚书也没办法,难道官高一级就要以势压人不成?他终归也不是这样的人,只好起身告辞罢了。
  至月末,梁家那头也是乌泱泱的鸡飞狗跳,跳得最凶的当属赵姨娘,眼见就要出府,李氏连人伢子都找来了,她死活不依,整日间不是要跳井就是要撞墙,吵嚷得李氏脑门儿直疼。
  何须问让人煎了治头疼的汤药,亲自端去榻前伺候。只见李氏歪在床上,额上戴了抹抵风肉桂色抹额,倒显得风韵更胜。她一口气将药喝了,捏着帕子抹完嘴,与他抱怨起来,“这赵姨娘生死不依,前儿我找来个伢婆子相看,没曾想她跳起来照着人手腕就咬了一口,只见血咕隆咚的吓人得很,这人未必也太泼妇了些,若不是顾及你父亲的面子,我只让人绑了她抬出去!”
  她原本是果断之人,现下左右为难,不免叫何须问好笑,将碗递给身后的丫鬟后,他便扶她坐正起来,难得过问起这些闲事,“母亲要顾父亲什么面子?赵姨娘每日闹着要死要活,可见她真的去死了?又只在您面前闹,怎么不去父亲面前闹?可见是闹过了,父亲不理的,哪里还需要顾及父亲的面子?”
  “……你说得有理!”李氏默了片刻,才想起这个道理,“我这几日叫她折腾得糊涂了,可不是呢,明儿我就让人绑了她去!对了,我想起来问你,你院儿里那谭青瑶可有闹事儿?”
  眼下谭青瑶也即要被遣送回家,李氏唯恐她跟赵姨娘似的寻死觅活让何须问操心,何须问不忍让她再添烦忧,也并未欺瞒,照实了说:“来哭了两回,让梁锦冷言冷语打发了,现下倒是没什么,听说这两日都在打点行礼。”
  李氏这才放心,也够得她这阵子忙的,为赵姨娘的事儿不说,还有那胡家来送定下聘,再有老太师门下的官眷夫人们来送梁锦高中的贺礼,吵吵杂杂一堆事儿,何须问有心为她分忧,便主动提起,“母亲,往来送礼这些事儿就交给我来做罢,您忙过赵姨娘的事儿就好好歇一歇。”
  “我的儿,难为你替我操心,”李氏在锦缎合欢被褥上握住他的手轻拍,“但这些事儿繁琐得很,既要应酬些场面话儿,又要操心礼尚往来,你是最爱清净的人,横竖我现在还动得了,能替你当一日家就算一日,等我老到动不得了,你再接了这担子去,何况田庄上那些杂物现在也是你在打理了,我也就忙这一阵。”
  如此全心全意疼着何须问,何须问哪有不动容的,一连接着几日伺候在榻前。
  且说隔日,李氏既说要绑了赵姨娘,自然就办起来,一面叫了人伢子,一面命两个小斯将她架到厅上来,那赵姨娘只是挣扎,犟得一双膀子勒得通红还不罢休,赫然见何须问坐在一边,便往地上跪下,猛磕了个响头,“少夫人、少夫人,您替我说句话儿罢,上次那事儿真不是我本意,是谭青瑶那贱人害我的!您是这府里最菩萨心肠的人,您行行好罢!”
  那哀求声夹着哭腔,一阵高过一阵,听得何须问蹙起眉,只淡扫她一眼,“姨娘严重了,实在不该求我。”
  “您发发善心,替我跟大夫人说个情儿,她老人家是最疼您的,只要您开口,我不就逃出命来了?”
  正榻上李氏端坐着,也被她哭嚷得烦闷,瞥一眼何须问,见他还是不为所动,倒不像平日里所表的那般心痴意软,叫她又放心一些。
  “姨娘,您是自作孽,我开不了这个口,”何须问在下方椅上,冷冷凝视赵姨娘,“若我替你求情,恐怕翠芝在天有灵也不能安息,她受了多少苦,遭了多少罪,又是因何而死,姨娘心里有数,难道一条人命还不够发卖你?”
  赵姨娘这才猛然想起孔翠芝从前与这男妻的交情,穷途末路之际,只见她挣脱束缚捻着膝盖朝何须问跪移了两步,“不不不,不是我害她的,她是自己吊死的啊!”
  “她吊死,是因为她没有活路,她活着时您是怎样苛待她的?”
  “我没有苛待她!”赵姨娘穷尽言词替自己狡辩,“她本来就是个山野女子,怎么配得上我儿子?是她痴心妄想毁了我儿的前程!若没有她,我儿早就娶上以为王公之女,自有岳家照拂,纵然考不中,仕途也能顺当!”
  言之凿凿间,似乎她并没有一点儿责任。何须问失去耐性,朝李氏颔首,“母亲,您裁决罢。”
  李氏听了这一车废话早就心烦气躁了,况那赵姨娘哭声凄厉,让她头疼又发作起来,不耐烦地朝人伢子挥挥手,“王婆子,你快快带走罢,我也不要你的银子,你带回去该往哪里卖就往哪里卖,不必顾及我梁家。”
  那王婆子一听,喜得豁开牙,不要银子的买卖,还得是出自这样官爵人家,况且赵姨娘年纪虽大些,却生得有几分妩媚,倒是比那些姿色平平的年轻丫头更值钱些。她走向前去,躬着腰将赵姨娘细细看去,随后朝李氏行个万福,“谢谢夫人恩赏,我这将人带走了。”
  手一挥,便有两个帮手接过赵姨娘去,哪里管她哭声震天,只往门外拖……
  这哭声盈盈绕绕,飘了好远,谭青瑶在房中似乎也听见了,她抱膝坐在榻上,只穿一件单薄绉纱掩襟长褂,下头一条蝶戏芍药的百迭裙,稍一动,那裙上的皱褶便闪出一段完美绣画儿。
  “杜翠,你听,是不是有人在哭?”她缩着肩,头还未梳,一溜乌发披在背上,又垂了些许至肩前,好一副楚楚可怜的模样。
  杜翠从台屏上捡了一见外裳替她搭上,细声安慰,“小姐别是听岔了,大白天的哪里有什么哭声?奴婢怎么没听见?”
  谭青瑶抬眉斜她一眼,“是赵姨娘,想必她已经离府了,”倏然,她又自嘲自笑,“你瞧,这就是与人为妾的下场,什么贵妾贱妾,妾就是妾,有何分别?赵姨娘在这里呆了这么多年,替梁家生了三个孩子,还不是说卖就卖了?你看老爷可曾说过什么?想来梁家男儿皆是薄辛寡义!”


第75章 
  探病
  杜翠自然无法为梁锦辩驳,只想着法子安慰她,“小姐,咱们来这些也一年了,就没瞧您过过一天安生日子,还不如回家呢,从前在家里,您不是每天高高兴兴的?”
  她也知那是从前,这好话儿没说顺,反倒击起谭青瑶心头的千层万浪,她斜上眼,正欲骂人,又忽闻外头远远有人笑谈,扭头扒着雕花霞纱的窗户往外瞧,原来是老夫人身边儿的丫鬟来了,却不是来看她的,只在对面那间屋门外与白芫笙笑谈。
  那丫鬟送了好些东西过来,南海的珍珠、大理国的玛瑙,盛在一个个小盒子里,又是金丝血燕、鹿茸肉桂,那丫鬟粲然笑着,声音连谭青瑶这头也听得见,“这些都是老夫人叫送来给姨娘的,姨娘现在身子贵重,千万要保养好,老夫人还让您捡一些往洛阳家里头稍去,也叫姨妈见了喜欢喜欢!”
  看来是母凭子贵了,谭青瑶心灰至极,怫然从眼里滚出热泪,那泪烫得眼眶发红,她绞着帕子擦擦,朝杜翠吩咐,“快收拾东西,这里一刻也呆不得了。”
  杜翠也听见外头的动静,心里提着一口气,唯恐她见了这景况又动怒,现听她吩咐后,心骤然落下,抑不住的雀跃,“哎!我这就收拾。”
  一应收拾好,也不过同来时一样,几大箱子东西。老夫人终归有点儿过意不去,又着人添了许多,只说是让她带回去孝顺父母长辈。临行前,谭青瑶路过前院儿,在廊下等了片刻,闻见屋内有梁锦与何须问说笑的声音,像是在逗弄孩子,却仿佛记不住她今儿要走,不,是她这号人从未在他脑子里停留须臾。
  乾坤倒转,不过一年,这府里流转许多,又似乎什么也没变。自谭青瑶走后,梁锦仿佛去了个心头大患,每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