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民国文豪的文盲妻子-第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且现在,上海的消费实在是太高了。
在想到赚钱的法子之前,林灯暂时还呆不起那样的地方。
……
吃过早饭,林灯按照计划,和彤云一起提着药材出门。
昨日她回娘家的时候,出门还是十分顺利的。可不知为何,今日姚家看门的门房却是不肯给她开门。
林灯问过了才知道,原来姚家有规矩,除了负责外出采买的下人之外,其他所有人进出姚家的大门,都要先得到太太的许可。
昨日是朱氏那边的人交待过,林灯才得以顺利通过的。
林灯一听就不耐烦了,自言自语道:“哎呀,都什么年代了,还搞‘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这套。”
“小姐,你说什么?”彤云没听清。
“没什么,你去跟太太说一声,就说我要出门去看病。”林灯说着,从手中的药品盒子当中挑了一个补身子的递给彤云,“把这个一并给太太拿过去,就说是我的心意。”
彤云领命去了,没过多久,就从朱氏那里拿了一个可以进出姚家的腰牌回来。
出门之时,林灯不禁笑道:“其实,婆母还是挺好说话的嘛。只要钱给的到位,她就不会同我斤斤计较。”
“听说姚太太也是穷过的。”彤云低声道:“姚老爷子、姚老太太走后,姚家的家产被姚二老爷、三老爷分去了不少。那会儿老爷在上海的生意才刚刚起步,姑爷念书又花费不少……当时姚家的下人几乎都散光了,这事儿我都听说过呢。”
“是吗?”林灯当听故事一般听完了,也没怎么放在心上。
她们先去了趟当地规模最大的药铺,把带来的几样值钱的药材给变卖了。经过一番激烈的讨价还价,统共换了七、八个现大洋出来。
林灯很满意,彤云却很是不解:“小姐,您这才刚刚嫁人,怎么就这么急着变卖嫁妆呀?”
“我这不是要读书吗,将来还要去上海生活,哪里不要花钱?”
彤云不明白:“不是有姑爷吗……”
林灯有点不耐烦了:“彤云,你不要老是跟我提姚启安行不行?一口一个姑爷的,烦不烦呀。难不成离了他,我就活不成了?”
彤云闻言不禁吃惊地瞪大了眼睛:“离、离了姑爷?小姐,你这是什么意思啊!”
“我现在还不方便跟你说。”刚成婚就要离婚这种事,别说民国时期的人会觉得匪夷所思了,就算是搁在现代也会叫人觉得奇怪的。“你就别问了。总之你记住一件事,如非必要的话,不要老是跟我提起姚启安,知道了吗?”
彤云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你家小姐我有手有脚的,不用靠他也能活,你就放心吧。”林灯摸了摸小丫头的头,“饿不着你的。”
彤云不好意思地笑了:“小姐,我不是在担心这个啦……”
……
药铺和医馆离得不远,主仆二人说说笑笑间,便走到了医馆。
这年头的有钱人家,一般都是请大夫上门看诊的。
亲自来医馆里看病的,大多都是平民老百姓。
这里头许多人都要去做工,不敢耽误时间,而且老百姓普遍有一种心理,就是赶早不赶晚。所以许多病人一大早上、天不亮就在医馆外头排队了。
由于病人众多,这时候的大夫看病都很快。
林灯她们来的时候,医馆里排着的人倒是已经不多了。
跟伙计说明来意之后,没等多久,林灯就坐到了一位老中医的面前。
在现代的时候,林灯对中医是没什么了解的。
她只知道中药很苦,而她又没有得过什么病是必须看中医才能治的。
所以她对中医,向来都是敬而远之。
不过在现在这个时代,中医也好、西医也罢,医疗行业里都是鱼龙混杂,什么样的人都有。
既然去哪儿都有可能遇上不靠谱的大夫,那么她还不如先看看便宜的。毕竟看中医只要六个铜元,看西医门诊却要三角钱,太贵了。
而且中医毕竟已经发展了那么多年了,古代人用着都挺好,总不至于到她这里就突然失灵了吧?
抱着这样的心态,林灯乖乖地按照老中医的指示伸出舌头,让他查看舌苔。还伸出手腕,让他给自己把脉。
让林灯感到哭笑不得的是,这老大夫还跟宫廷剧里的太医一样,搭了块帕子在她手腕上,避免肢体接触。
这大爷瞧着比她爷爷都大了,没想到还挺讲究的。
作者有话要说: 本章掉落10个红包~
采购
第十三章 采购
林灯说明了自己的情况之后,以为这老大夫还会多追问她几句,却不想对方听完点点头,二话不说就开了张方子给她,让她按着方子煎药喝。
林灯拿着那副药方,将信将疑地离开了。
“彤云,你真打听过了,这个房大夫靠谱吗?”
彤云点点头:“房大夫在这一片看诊都好多年了,名声向来很好的。而且这位老爷子心地还很善良,知道穷人家看病不容易,诊费还要比许多名气不如他的大夫低呢。”
“这样啊。”林灯听了,多少放心了一些,“那我就先试试看吧。”
在房大夫的医馆里抓完药之后,林灯并没有立即回姚家,而是和彤云一起去了趟当地的书店。
彤云不解地说:“小姐,咱们又不识字,去书店做什么呀?”
林灯早就想好了说辞:“我这不是打算识字了吗?先买些报纸、杂志放到家里,以后认了字,不就可以看了?”
彤云点点头,似乎被林灯说服了,可她总感觉哪里好像不大对劲。
要是搁在平日里,林灯怕是还会对彤云继续“洗脑”。不过现在,她的全部注意力都被这家书店吸引了。
说实话,她对这个年代的书店并没有抱有太高的期望。结果没想到,这家书店竟然让她刮目相看了!
首先,这间书店的面积着实不小。乍一眼看去,各种各样的图书、刊物、报纸都分好了类,摆放得整整齐齐,就是和现代的书店也差不多少了。
林灯不由地兴奋起来。
林家、姚家都是那种十分传统的家庭,家里连电灯都没有安。直到现在,她才感觉到生活中有了点现代化的痕迹!
她一口气挑了三本在她印象中比较有名的刊物,又买了最近七天的报纸——旧报纸是很便宜的,买了这么多张,统共只花了她四个铜元。
要知道买一份当天的报纸,就要两、三个铜元呢。
付了钱后,林灯从书店出来,又带着彤云进了一家卖洋货的铺子。
“小姐,咱们来这儿做什么呀?”彤云微微低着头,左右看了看,有点怯场,“听说洋货可都是很贵的!”
“我知道,不过咱今天卖药材不是得了些钱吗?”林灯说着,将目光投向货架上的那一排护肤品上去。
说是护肤品,其实就是再普通不过的雪花膏、玫瑰粉、生发油还有漱口用的牙粉,种类非常单调,跟林灯以前用的那些根本没法比。
不过在现在,这些东西可都是紧俏货,一般人家都用不起的。
林灯问了问店员,发现光是一瓶雪花膏就要一个大洋!实在是太贵了!
可她咬了咬牙,还是决定买上一瓶。
主要是现在天冷,她脸上要是不擦点东西的话,皮肤就会很干燥。
她现在倒也不是没有东西可擦,只是那种传统的面脂是用动物脂肪做的,很是油腻,林灯实在是用不习惯。
至于雪花膏现在这么贵的原因嘛,也很简单。现在是1918年,欧洲那边的世界大战刚刚落下帷幕,五四运动都还没有开始,倡导使用国货的风潮还未蔓延开来。
虽说在这几年间,已经有不少有识之士开始做国货了,有些行业还迎来了“国货的春天”,但日通化学品,也就是护肤品、化妆品行业还是没有发展起来的。
倒也不是没有人试着做过雪花膏之类的东西,只是这些企业家大多资金不足、技术落后,甚至只能采取手工制作、沿街售卖的商业模式。
所以想要买到好用的护肤品,这个时候基本上还是只能买洋货。
拿了一瓶雪花膏之后,林灯又把目光放在了一旁的牙粉上。
在林家和姚家,人们清洁牙齿的方式,就是用盐水或者茶水漱口,用手指头或者布来辅助……
林灯入乡随俗,凑合了几天之后,总觉得这样还不够干净。
这个时候牙刷已经有了,但牙膏还没有普及。
于是她就想买上一包牙粉,拿回去漱口。
一包牙粉要六角钱,够一个三口之家吃用两天了。
但对林灯来说,牙粉属于生活必需品,她不得不买。
至于用来美肤的玫瑰粉,还有护发用的头油,林灯其实都很想要。
但这些东西对现在的她来说都属于奢侈品,所以林灯只能暂时按下心中的冲动,等以后手头宽裕了再说。
原本林灯还想再买两双新式的袜子,不过彤云在得知那袜子的价格之后,便拦住她说:“小姐,这袜子好做,我看一看就学会了,回去我给你做去!”
林灯立即便答应了下来。
林灯的嫁妆中没有能做袜子的白色布料,所以两人又去了一趟布庄。
不用细算都知道,买布自己做,可比买现成的要便宜多了!
等买完这些东西之后,已经到了午饭时间了。
既然她都已经给姚家交了伙食费了,林灯不想浪费,就没在外头吃。
回到家中,吃过午饭,林灯便歇下了。
她现在这身子还是虚得很,今天上午的活动量已经“超标”了。
彤云把碗送回厨房之后,就去给她熬了药。等林灯醒来把药喝了,彤云洗了药碗,便又去给林灯做袜子去了。
看着彤云勤劳的身影,林灯忽然觉得这种有人伺候的感觉真好——果然是由俭入奢易啊,她觉得自己现在都变懒了!
趁着彤云专心做袜子、顾不上她的时候,林灯悄悄拿起了报纸,开始看上头的广告。
姚启安和朱氏有一点说得没错,她都已经十六岁了,这个年纪再从小学一年级开始读,的确有些丢人。
尽管这个时候女子读书的年纪普遍较大,但是十六岁……未免也太大了些。
而且跟着大班一起上课的话,进度太慢了,林灯等不起。
所以她现在想要起步的话,只能先请人来家里教,然后直接上高小,也就是小学四年级,最后再跳级去念中学。
上学既花费时间,又要消耗许多金钱,林灯其实也想过,要不要从姚家脱离出来之后直接去工作。
但她很快就否认了这样的想法。
如果只是为了自己糊口的话,她去做个女工也没什么问题。
可是她好歹也是二十一世纪的大学生,能满足于那种生活吗?
她只是个普通人,只想安安稳稳地过好自己的一生。可是如今生逢乱世,山河动荡,她真的能够独善其身、无动于衷吗?
林灯觉得自己不敢说救国救民,改变历史什么的,但是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内做一些对国家有贡献的事情,总是可以的吧。
所以思来想去,林灯还是决定去读书。
这条路并不好走,但她必须要坚持下去。只有读了书,有了文凭,她的未来才有更多的可能。
趁着彤云不注意,林灯把最近几天报纸上的所有招生广告都看了。
只可惜,这些老师似乎都并不适合她。
作者有话要说: 本章掉落10个红包~
找先生
第十四章
现在在报纸上打广告招学生的老师,要么是自己开私塾的,满口之乎者也,要么就是中学刚刚毕业、找不着工作的学生,给人补课补贴家用。
林灯只是想学写繁体字,接受一下这个时代的基础教育,并不想像过去考科举的那些文人一样背什么四书五经,太浪费时间了。
至于那些刚刚毕业的中学生,他们的水平给她“启蒙”倒是合适的。就是这些学生都还是些十六、七岁的少年,和林灯年纪相仿,请他们到家里来的话,容易让人产生误会。
林灯自己倒不怕人说闲话,关键是她答应了林淑德,让妹妹也来和她一起读书。
要是耽误了林淑德的名声,那可就不好了。
而且朱氏要是知道她请了个年轻男人天天来家里,必然不会同意。到时候朱氏整日来找她的茬,林灯还要花时间打发,她嫌麻烦。
林灯最理想的,还是找一位二三十岁的女老师来教她们,只可惜看遍了报纸都没找到。
林灯有点失望,不过并没有气馁——她决定明天再出一趟门,到当地报社去,请他们为自己打广告!
彤云不明白林灯为什么要花这个钱:“小姐,咱们家老爷子还有老爷,哪个不是认识许多人呀。您要找先生,托他们介绍一个不就完了?”
“你当我没有想过啊?”林灯无奈地说:“死心吧,这条路是走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