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田]重生农家-第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是怎么一个情况,难道王青同也要去念书?
还没等王青辰回答,就听田氏道:“你这孩子,还没去念书就先问苦不苦?你三婶家青义才六岁,人家不也照样去念书吗?人家都不说苦,你都这么大了,还怕吃苦。”
“学明他们也没去念书啊,你咋就让我去呢?”王青同不满道。他口中的学明就是经常和他一起玩的张学明。
“他哪儿能和你比啊,你去念书,以后就是有学问有身份的人了,他一辈子也就是土里刨食儿的了。”田氏道。
“我就是不想去念书……”王青同态度很坚决。
“你再说,小心我揍你,念书咋就不好了,有些人家想念书,家里还供不起呢,身在福中不知福!”王友良呵斥道。其实本来他们两口子是不会供孩子念书的,那得花多少钱啊?不过昨儿个他和媳妇去镇上杂货铺打听过了,老二家的铺子只租了一年,想到一年后铺子就是他们家的了,两口子心里说不出的高兴。正好这两天二房和三房都将孩子送去念书,王友良和媳妇难得大方了一回,准备也送孩子去读书。
王青同虽然不愿意但是也不敢再吱声了。
田氏看了后很满意,转过头对王友富和杨氏道:“你们两房送孩子念书这么大的事儿都没和我们大房说一声,今儿要不是听村里人说,我还不知道呢!唉,你们两房如今相亲了,都和我们大房生分了。”
杨氏尴尬道:“大嫂,这都是孩子自己想去念书,我和当家的都是土里刨食儿的,哪儿能想到这些。”
“呦,这还是青辰自己想去念书的啊,倒是个有成算的,”田氏说着对着王青同道,“青同,你看看你,还比青辰大一岁呢,整天就知道玩,人家青辰都知道要挣钱要念书,你就只知道捞鱼摸虾,以后一块念书了,要多跟青辰学学,知道不?”
王青同一听念书的事是王青辰自己提出来的,不由地瞪着王青辰,就知道祸害人。
王青辰一看王青同瞪着自己,无奈地摸了摸鼻子,自己这是躺着也中枪吧。
不过自己这大伯和大伯娘到他们家来,不会就是来说王青同要念书的事儿吧?刚这样想,就听大伯王友良道:“老二啊,这孩子念书是好事儿啊,指不定就能光宗耀祖呢,可惜啊,大哥现在手头紧,要不青同念书的钱你先借点给我?”
王友富一脸为难道:“大哥,不是弟弟不帮你这个忙,实在是我手头的钱只够给青华说门媳妇,没有多余的钱了,要不然我咋不把青华也送去念书?”
“是啊,可怜孩子都被我们给耽误了。”杨氏说着还拿帕子抹了抹眼角。
王青辰看了后赶紧低头掩饰嘴角的笑意,原来自己娘也不是一味地不说假话啊。不过令王青辰没想到的是,杨氏说出来的效果相当的好。本来嘛,杨氏多不会说话的一人,让她说假话那可是自己就能露馅的,因此,杨氏说的话可信度那是相当高的。
就像现在的王友良和田氏,听了杨氏的话后就没怎么怀疑。而且王友良和田氏还思忖着老二家的钱如今只够王青华说门媳妇,看来是别想借到钱了,因而没说几句话就带着王青同回去了。
好在王友良和田氏没说什么话就走了,要不然准得看到杨氏揪着帕子的手在不停地抖。虽然还是会紧张,不过这对杨氏来说已经是一个不小的进步了。
果然在第二天,王友良就将王青同送去了学堂念书,也是和王青辰在一个班。王青辰见了忍不住地想,看来他是引领了王家念书的潮流啊。
正文 第二十四章 王彩霞的亲事
杨氏出了小月子后,王友富带着她去了镇上的医馆找林大夫又复查了一遍,让林大夫把过脉后得知杨氏恢复的很好,两口子这才真正放下心来,好在那三十两银子没有白花。
当然,杨氏身子好了也没忘了答应给婆婆做的衣裳。杨氏到锦绣坊扯了几尺布,打算给婆婆做一身衣裳,想了想,又买了一些大一点的碎布头,准备带回去教女儿做针线,毕竟女儿已经五岁了,可以开始学做针线了。
由于杨氏经常和桂婶子一起来锦绣坊卖绣品,因而锦绣坊的人大多都认识她,见了她就问到了上一次拿回去的绣品好长时间都没有送过来的事,得知是因为杨氏身子不好,一直在调养身子,也就不好意思再催了。
买完东西后,王友富又带着杨氏去看了自家买的铺子。看着眼前的三间铺面,杨氏心里是非常激动的,虽然之前在家时听王青辰给她描述过自家铺子的样子,可毕竟知道是一回事,看到又是另外一回事儿了。
看到杨氏这么激动,王友富心里也是无比自豪的,自己能买下这个铺子,这在许多庄户人家中就已经是拨了头筹,再加上还有那十五亩的水田,许多人一辈子都赶不上他。
王友富和杨氏待心情平复了才准备回去,不过,刚走没多久,就看到王友良站在一条巷子口不停地往里张望。两口子疑惑了,自家大哥这是在做什么?
两人走过去,“大哥,你在这儿做什么啊?”
王友良被突然来的声音吓了一跳,这才发现老二家两口子已经在他跟前了,愣了一下后笑道:“呵呵……没干什么呀,噢,不是,我在这里等人。”
“等人?大哥你在等什么人啊?”王友富疑惑道。
王友良眼珠转了转道:“呃……这不是我以前开铺子时认识的嘛,我想着以后你们家铺子借给了我,我肯定是要做生意的,就来找他取取经。”
王友富和杨氏一听王友良的话,这铺子还没准备借给他呢,就已经在谋划要干什么了,两口子心里特不舒服,就好比自己养了一头猪,还没准备宰杀呢,就有人在旁边说要吃炖猪蹄。
两口子心里不舒服,也就不怎么想搭理王友良了,好在王友良也没准备和他们多讲,巴不得他们赶紧走,双方都想尽快结束对话,说了几句话就分开了。王友富被借铺子的事弄得烦心,也就没细想王友良站在巷子口的事儿了。
学堂里的王青辰此时正在接受夫子的夸奖,其实王青辰心里倒真觉得没什么。你想啊,他们班也就王青同比他大一岁,还是个不爱学习的,其余的都是比较小的,好多都还定不下性子来学习,他要是还比不过他们,那还真不如回去卖萝卜了。可夫子不这么想啊,夫子想的是,这王青辰是中途进学的,比之前已经学过半年的小子学的还好,而且受到夸奖时也不骄不躁,孺子可教啊。王青辰此时还不知道夫子已经将他列为重点培养对象了。
坐在王青辰旁边的王青同本来和王青辰关系还蛮好的,不过自从知道了是因为王青辰的缘故自己才要来念书后,就一直不肯和他讲话。而王青辰只觉得他是在闹小孩子脾气,也不与他计较,弄得王青同更加别扭。
王青同现在的日子可谓度日如年,班里的小孩子他又玩不到一起,又别扭地不想和王青辰说话,还要天天听夫子讲这些枯燥无味的东西,背不下来还得打手板,他现在是无比怀念以前不上学的日子,可惜都被王青辰给毁了。想到这,王青同又瞪了王青辰一眼。瞪了一会儿,发现王青辰根本就没发觉有人瞪他,不由的心里更气了。
中午时,王青辰和李云泰带着王青义去吃饭,王青同又不好自己跟着去,不由地又开始生气了,最后又转向了委屈,觉得自己现在这么惨可不都是王青辰害的,结果他不来说几句好话也就算了,还直接不理他。王青同越想越委屈,又抹不开面子将自己的委屈说出来,只得自己找了个角落哭了一场,因此一个下午,王青同眼睛都是红红的。
王青辰看到王青同红红的眼睛后,倒是有点过意不去,怎么说自己也是一大人了,咋能跟一孩子计较呢?
于是下学后,王青辰拉着王青同哄了好一会儿,给足了王青同面子,王青同觉得王青辰的认错态度还不错,至少他心里不是那么难受了,这才别别扭扭地答应“原谅”王青辰。王青同对于自己委屈到哭的行为也是很不好意思的,还好,李云泰和王青义两人都很体贴地不提这事儿,免了他的尴尬,这才让王青同松了一口气。
令几人没想到的是,回去的路上遇见了张文兵,这小子虽然也在学堂念书,不过经常逃学,在学堂很难碰得到他。而且这小子不是在镇上租了房子吗,怎么今儿个下学又回家了?王青辰一时没注意,把心里的疑惑问了出来。
“他平时都在镇上,基本上都不回家,除非是钱花完了,这次估计钱又花完了,回家要钱的。”李云泰对于张文兵这样的行为作风很是鄙视,平时也是不屑与之为伍的。
“我听我娘说,他们家很剩钱,他上面的三个姐姐都被他爹娘卖掉了,卖了好多钱。”王青同在一旁补充道。
王青辰听了后点了点头,这事儿他也听说了,这家人得多不把女儿当回事儿啊,居然会连卖三个女儿。
那边张文兵貌似没有注意到他们几个,也难怪,张文兵比他们几个都大,平时又玩不到一起,搞不好张文兵还真不认识他们几个。不过王青辰对于张文兵的爹娘很是不理解,张文兵读书又读不下去,考功名肯定是无望了,本身又不学好,整天在镇上混,在这种情况下怎么还会白花钱供他读书呢。
王青辰不知道的是,其实张文兵的爹娘也不想再这样无止尽地供下去,和张文兵提了好多次不再读书的事,张文兵都不肯,而且张文兵今年已经十五岁了,两口子也都奈何不了他了,更何况两口子还指望这儿子养老呢。
王青辰回去没多久,桂婶子就来找杨氏唠嗑,原来是听村里人说张文兵回去后就和爹娘吵了一架。
一旁的王青辰听了后不禁感叹村里八卦传播的速度。
“这张云柱家真是作孽哦,前面三个女儿都被卖掉了,现在留下的这个小儿子又是送去念书,又是在镇上租房子的,没成想这儿子是个不学无术的,整天和那些镇上不学好的人混到一起。”桂婶子感慨道。
“是啊,这自己家的亲闺女疼还疼不过来,咋就舍得卖了呢?”杨氏不解地摇摇头。
“你以为这张云柱媳妇像你这么心软啊,人家卖了三个女儿都没见掉一滴泪,就只记得儿子了。”桂婶子十分不屑道。
“希望她们能卖到好人家吧!不过文兵那小子现在就这样瞎混,家里人又管不了,以后还不知道会不会犯下啥事儿呢。”杨氏忧虑道。
“可不是,我听说张云柱两口子现在都不肯再给他钱了,到时候他没钱花,又是个不事生产的,可不得学那些歪门左道的。”桂婶子一脸赞同道。某种程度上来说,桂婶子真相了,没过多久,张文兵就牵出了一件事。
两人唠了一会儿,又约好了下次什么时候去交绣活,桂婶子就回去了。
桂婶子走后,杨氏感慨了一会儿也就放下了这事儿,毕竟现在家里又是买田又是置铺的,而且王友富也和她商量了,给大儿子说门媳妇后,家里还要重新盖房子,生活还是很富足的,没必要感叹别人家的事儿,现在最要紧的是给大儿子说门媳妇。
王友富和王青华去看新买的十五亩水田去了,回来后,王青华就被杨氏拉到一边,问他中意啥样的姑娘,结果王青华结结巴巴了半天,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反而自己越说脸越红,王青辰在一边看了都替他急。
杨氏没问出个结果,也有点急,不过看王青华的样子,估计也说不出啥有用的来,就准备先按照她自己的标准找。
不过还没等杨氏找到,就传来了张氏的娘家哥哥替王彩霞在镇上找了户好人家的消息。
这几天张氏可谓是满面春风,自己娘家大哥帮女儿在镇上说了户好人家,村里不知道有多少人羡慕。这高兴劲使得张氏即使遇到眼红说酸话的,也不会呛回去了,毕竟吃不着葡萄的可不都是说葡萄是酸的。
也不怪张氏这么高兴,她哥哥给王彩霞说的这户人家姓赵,家里很是富足,在镇上有个三进的院子,开了两家铺子,家里有三十亩水田,十五亩的旱田,还有丫鬟伺候,在镇上算是富户了。最关键的是,这赵家只有一个儿子,在镇上学堂念书,学业也是不错的,指不定哪天就能考取功名。
王青辰听杨氏说,张氏的哥哥与那赵家十分要好,本来两家是准备结成儿女亲家的,无奈张氏哥哥家的女儿还太小,于是张氏哥哥就将亲事说给了王彩霞。毕竟张氏没嫁人时与娘家哥哥关系是极好的,她哥哥有什么好事也都不会忘了帮衬她一把。
两家合过八字后,张氏就开始张罗起了几天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