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帝生存手册-第4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果可以选择的话,或许姜太后会更想让三皇子登上皇位。毕竟三皇子尚且年幼,比裴熙更好控制不说,还是个真正的皇子。
只是姜太后最终还是给裴熙出起了主意,想办法帮她保住皇位。
或许是出于真心,或许是因为扶三皇子上位的时机还不够成熟。
眼下情势危急,裴熙顾不得那许多,先过了这一关再说。
只见姜太后恨恨地说道:“华北那边的旱灾都过去这么久了,忽然间传得这么邪乎,肯定是有人背后主使的!只可恨这幕后之人极为狡猾,并不是从京城兴起的谣言,你舅舅就是想帮你查一时之间都无从查起。”
说到这里,姜太后特意停顿了一下,看裴熙的脸色。
裴熙忙道:“母后放心,朕知道此事不能怪舅舅。”
姜太后满意地点了下头,继续说道:“依哀家说,京城之外的人怎么说、怎么想暂时还不打紧,关键是不能叫这些谣言继续在京城中蔓延下去了!”
裴熙虚心地问:“母后的意思是?”
“不如让你舅舅派人在京中搜查,但凡有敢背后议论皇帝者,皆捉拿下狱。再寻两个典型当众处斩,杀鸡儆猴。”姜太后冷笑道:“那些个市井小民一旦看到有人为此而掉了脑袋,定然不敢再多言。至于两天后的大朝会……哼,皇帝放心,不是只有他们温家有朝臣支持的!”
第六十五章 国师
裴熙听了姜太后这话; 一时之间只觉哭笑不得。
没想到两宫太后暗中争斗了这么久,如今竟因为她的事情要在明面上起冲突了。
想到大朝会上两方势力唇枪舌战的情景,裴熙苦中作乐,竟觉得有些好笑——这架势怎么这么像是两伙江湖势力要火拼呢?
她只能说姜家不愧是武将出身; 姜太后这做法听着挺痛快; 仔细想来却是不大妥当。
砍掉几个传播谣言之人的脑袋; 固然能使许多平民百姓畏于皇权不敢再多言; 可他们的心底难免会认定裴熙是个残暴的昏君。
有一些不怕死的文人; 甚至还有可能冒死抨击裴熙,以求留名青史。到时候事态反而有可能进一步扩大,严重到不可控制的地步。
听了裴熙的担忧之后; 姜太后也不得不同意她说的很有道理。
只是一时之间姜太后又想不出什么更好的法子来了; 不由感到一阵烦躁:“这可如何是好啊!温氏他们可真是恶毒; 竟然想出这样的毒计来败坏皇上的名声……”
事已至此; 过了最初的慌乱劲儿之后,裴熙的心反倒逐渐镇 * 定下来。
她理了理思绪; 问姜太后道:“朕听说,大齐有一位姓公孙的国师?”
姜太后闻言心中咯噔一声,她没想到裴熙会突然问起公孙止; 脸上下意识地露出一丝尴尬之色。
但她怕被裴熙看出端倪; 很快便挤出丝笑来,故作淡定道:“是啊,现任钦天监监正公孙止; 是先国师公孙悟之子。公孙悟走了之后; 他的独子便顶了上来。只是公孙止与皇帝同岁,说来比皇上还要小几个月。他年纪尚轻,还需历练; 所以如今甚少插手朝中事务。”
裴熙曾听萧宴说起过公孙家的背景。据说在许多年前,公孙家便有一位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甚至能够预测未来的能人。
那位公孙先生被延和皇帝册封为国师之后,大齐的钦天监基本上便一直是由公孙家的子孙来把控。
他们为大齐观测星象、占卜算卦,向来为历代皇帝所敬重。
可说来邪门的是,许是历任国师都泄露了“天机”之故,他们大多活不过五十岁,往往三十四岁便撒手人寰,只留下一个儿子继承自己的衣钵。
如今姜太后口中的公孙止,便是公孙家这一代的继承人。
姜太后心里发虚,见裴熙沉思着不说话,难免紧张起来,忍不住问道:“皇上怎的想起他来了?”
“听说母后与公孙老夫人交情不错?”裴熙像是没看出姜太后的不对劲一样,看起来对母亲十分坦诚,“朕是想着能不能叫公孙止为朕、为朝廷测算一卦。若是连国师都说天灾与朕无关的话,那些朝臣们又能把朕如何呢?”
姜太后勉强笑道:“皇上真是长进了,这倒不失为一个好主意!只是这测算的结果若是不尽如人意……可如何是好呢。”
裴熙意外地看向姜太后:“母后,您不是同公孙老夫人交好吗?公孙止是公孙夫人的独子,想来寡母的嘱托他总不会拒绝吧?”
裴熙本以为以姜太后的性格早就会将此事一口答应下来,可看姜太后这般扭扭捏捏的态度,裴熙越发觉得姜太后有什么事情瞒着她。
“这……皇帝有所不知,这公孙老夫人进宫来见哀家,为的不是旁的,而是请哀家为公孙止定一门婚事。这公孙止已经二十有二,却还是不肯成亲生子,公孙老夫人担心公孙家就此绝了后,这才跑到宫里来想让哀家以太后的名义压她儿子一头,为公孙止赐婚。若是论起私交来,哀家与公孙家可并无往来。”
裴熙不大明白,姜太后为何一副急于与公孙家撇清关系的样子呢?
直觉告诉裴熙,姜太后想要掩藏的秘密……或许与她有关!
不过裴熙没有傻到直接问,她打算自己回去之后再暗中查上一查。
现在最要紧的还是解决谣言之事。
“那依母后的意思是,这事儿您是不好出马了?”
姜太后想了想,叹口气道:“不如这样吧,反正咱们现在也没个头绪,不妨 * 皇帝先私下里将公孙止召来,让他为皇上测算一卦。若是结果好的话,自然是好,若是不好……咱们再想后招,只叫公孙止不要在外头胡言乱语便是了。皇上不知道他这个人——虽还年轻,却是正经古板得很,就算是咱们母子要求,他也未必肯通融、帮着咱们编瞎话。不过母后觉着他还算知道深浅,就算测算的结果不好他也不会往外头乱说的。”
裴熙听了姜太后这话,当真是感到哭笑不得:“听母后的意思,是认定了测算的结果会对朕不利了?是不是在母后的心里,朕就是一个祸国殃民的昏君啊?”
姜太后尴尬地笑道:“怎么会呢。”
裴熙:“……”
这辩解也太苍白了点儿吧!
总之与姜太后商议完毕之后,裴熙就让人去宣公孙止来了。
姜太后则把姜贵妃的父亲姜豪召进了宫。
她听从裴熙的意思,没有让姜豪带兵在京城里四处抓人,而是让姜豪加强京城的警备,四处巡逻。
一般的老百姓看到城中情势不对,自然会选择噤声自保。
在这种情况下还敢说皇帝不是的,恐怕便是温氏一党安排的别有用心之人了。
让裴熙越发感到不对劲的是,姜太后召见姜豪时裴熙本想回乾元殿去,一来是为了让姜太后兄妹说话更自在些,二来也是为了方便公孙止给自己算卦。
不想姜太后非说裴熙不是外人,让她留下来一起见姜豪。
想到自己不久前才做主让倪皇后处罚了姜豪的女儿姜贵妃,裴熙多少有点儿不好意思见姜豪。
不过想到自己如今是君主,是帝王,姜贵妃又的确是违背宫规在先,裴熙便硬气了许多。
见就见了,正好看看姜豪对她的态度如何。
叫裴熙比较满意的是,姜豪虽然位高权重,但他对裴熙还算尊重,一点儿不像是拥兵自重的样子。
听人说在慕水寒回京之前,姜豪可是京中一霸……
想来慕水寒回朝之后,的确起到了不少制衡权臣武将的作用。
姜豪走后没多久,裴熙又见到了传说中的公孙止。
之所以说是传说中的,是因为公孙止虽有官职在身,却算是独立于朝廷之外的官员,平日里如无要事并不会去参加大朝会。
平日里他或是在观星台上观测星象,或是在公孙府中潜心研习古籍,若是有需要的话,公孙止甚至还会离开京城云游四海。
所以一般来说,裴熙是没有机会见到他的。
这会儿见到公孙止之后,裴熙发现这个“国师”和自己想象中的好像不大一样。
她以为像公孙止这样擅长占卜测算之人应当身穿黑色斗篷,头戴黑色斗笠,举手投足之间看起来十分神秘才是。不想公孙止看起来却是与常人无异,为见皇帝,他甚至还穿上了大齐的官袍。
公孙止的长相也是普普通通,不好不坏。五官周正,方脸小眼睛,不像是中原人,倒有点儿像是西北那边的汉 * 子。总而言之,公孙止的外表就是搁在人堆里都找不出的那种普通。
不过裴熙找公孙止是有要事的,又不是选美,自然不会在意他的长相如何。
见到公孙止之后,裴熙表面上在和公孙止说话,不过她留了个心眼儿,时不时地观察几眼今日格外反常的姜太后。
姜太后却没有看她,而是将目光黏在了公孙止身上,好像有什么要紧的话急着同他说一样。
裴熙装作没发现的样子,请公孙止为自己测算一卦。
公孙止最擅长的就是这个,来之前也猜到了这种可能,所以在听到裴熙的请求时他并不感到意外。
只是在两人相对而坐之后,公孙止盯着星盘看了许久,迟迟没有说话。
就在裴熙紧张得下意识地屏住呼吸之时,公孙止忽然间皱起了眉,抬眼直直看向裴熙。
裴熙心中一揪,不由问道:“可有什么不妥之处吗?”
公孙止不点头也不摇头,只道:“皇上最近几月可是受到过重创?”
裴熙不假思索地掀起自己额边的碎发,将额角的那道伤疤露给公孙止看:“是啊,景王之乱时朕伤了脑子,还失去了记忆。”
她本想夸国师料事如神的,可这件事……就算不说是人尽皆知,但也绝不是什么秘密了吧,公孙止竟然不知情?
裴熙心中疑惑,想着不是什么不可说的大事,便忍不住问了出来。
公孙止闻言歉然道:“皇上恕罪,微臣于半年前闭关了几个月,前几日刚刚出关,因此对于皇上的近况并不了解。只是从星盘上来看,皇上的命格发生了极大的改变。从原先的……”
裴熙正好奇地听着,不想公孙止话未说完,便被姜太后不耐烦地打断了:“公孙大人,皇上请你来是让你测算这次的天灾可与皇上有关的,不是叫你说这些无用之事,你还是直奔主题为好!”
此时的姜太后还不知道,她如此急切地掩藏什么秘密似的,反倒使得裴熙疑心更重。
不过裴熙并没有揪住这一点不放。
倒不是因为她不好奇姜太后正在拼命掩藏什么,而是从公孙止说出她的命格有所改变开始,裴熙心中便已经隐约猜到了。
果然,公孙止的话进一步地印证了裴熙先前的猜测。
看来她先前的确是有过一个双胞兄弟的。
只是不知出于什么缘故,先帝和姜太后选择了将她这个女儿隐藏起来,对外只宣称他们有一个儿子。
那个名叫小光的男孩子作为先帝的独子,顺理成章地被册为太子、继承皇位,生儿育女。
在不久前的景王之乱中,小光意外离开了人世。裴熙这个见不得光的女儿便被姜太后拉了出来,冒名顶替原先的皇帝。
裴熙先前还不知道该怎么查先帝和姜太后这样做的原因,现在她好像误打误撞地找到了一丝头绪。
从姜太后提起公孙家的态度来看,这件事情很有可能与公孙家有关。
裴熙不准备当着 * 姜太后的面追查真相,反正等解决了眼下这件事之后,她有的是机会追问公孙止。
见公孙止被姜太后责骂之后面露赧然之色,裴熙含笑打起圆场道:“公孙爱卿不必介怀,母后也是关心朕才会如此。命格之事暂且不提,你还是同朕说说这华北的灾情是否与朕有关吧。”
第六十六章 天道
两日后; 大朝会当日。
裴熙早早起身,用了之荷与之蓓反复检查过的早膳,穿戴整齐后去往宣政殿。
谣言经过发酵之后变得越发厉害起来,这几日不光是京中; 就连宫里都已隐隐有了传言。
现在他们不仅仅是说华北旱灾乃是裴熙无德招致天谴所致了; 甚至还有人说裴熙已然违逆了天道; 若是再不赶紧退位的话; 老天就会降下更大的惩罚于世间。
一时之间宫中人心惶惶; 颇有山雨欲来之感。
倪皇后经过裴熙的提点之后倒是长进了不少,知道出面管束宫人了,还严惩了几个多嘴的太监。
宫女太监与官员、文人甚至普通老百姓不同; 他们是皇家的奴仆; 自然不可在宫中议论皇帝的是非功过。
杀鸡儆猴这一招在宫里倒是很有效的。华阳本以为在大朝会之前宫中的情势也会变得像宫外那样不可控; 没想到倪皇后的反应这样快; 没过多久就将宫中的谣言压制了大半下去,多少破坏了华阳他们的计划。
不过他们谋划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