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这个宫廷是我的 完结+番外 >

第579章

这个宫廷是我的 完结+番外-第579章

小说: 这个宫廷是我的 完结+番外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837章 如你所请

  看似平静的后宫,实则暗涛汹涌,波澜起伏。
  只是,身为六宫之主的皇后佟佳氏自己也被裹挟其中,故此她并不能够从实际上压伏住整个情势。
  而寿康宫,对这一切都只是隔岸观火,并不在乎。就仿佛东西六宫的波澜,半点儿都没有荡漾到寿康宫那边去——也是,毕竟东西六宫和寿康宫本是两个世界,隔着宫墙呢。
  更何况廿廿从过完了年就驻跸到了绮春园去,只逢宫中有大事儿,比如说是晋封嫔妃这样的,非得要皇太后亲自出面,且旻宁也是要奉皇太后懿旨才能下诏的,廿廿才在旻宁的跪请之下,回到到宫里来。住两天,就又回绮春园去了。
  索性隔着远,什么都看不见,眼底下干净。
  可是这样一来,竟然留恋全妃和祥嫔这样刚进宫三个月就晋封的事儿出现,廿廿却连眼睫毛都没动一动的……旻宁办法使尽,终于一点点沉不住气,底气开始一丝丝地瓦解。
  旻宁开始试探。
  他的试探是先从托津之子恒龄那开始的。
  因恒龄之妻便是那顶绿轿子的主人,曾随绵恺福晋佛拉娜一起坐轿子直出神武门正门的,故此旻宁当时便革去恒龄的内阁学士、都统之职;且革去他曾受封赏的紫缰、双眼花翎,降为单眼花翎。
  旻宁先赏了已经革职的恒龄二等侍卫的差事,命在干清门上行走。
  没过几日,又命绵恺代替他,行太庙祭祀之礼。
  按说,就凭绵恺犯下这样不识大体的错,这祭祀祖宗的差事,都不该叫绵恺来担;可是旻宁还是亲自选了绵恺来祭祀太庙,摆在众人面前的态度已然趋于明朗。
  接着,再下旨赏廿廿三弟吉伦泰为内阁学士——恰好补上恒龄革职的那个缺。
  以旻宁那个深沉的性子,他能办出这些事儿来,便是还没到廿廿面前去跪着请求小额娘别生气了,可是宫里人却也都差不多能明白了。
  可是唯有寿康宫和绮春园两边儿,仿佛春风吹不进,一星半点儿动静都没有。
  尽管,旻宁如今跑绮春园更勤,每次都要挨着饭点儿,非得等着跟廿廿一起“进膳”不可。
  进膳,没错。人家从前乾隆爷伺候孝圣宪皇后的侍候,人家再殷勤也只是“侍膳”,也就是伺候老人家吃完了就走了;可是到了旻宁这儿,都改成进膳了,他自己也非挨着这儿,一起吃。
  一顿饭下来,廿廿面色不改,目光沉静如水,按说若是换了旁人,早该如坐针毡,这顿饭绝对要吃得消化不良——又或者说,在这样两边儿憋着气儿的侍候,压根儿就不会有人来找这个麻烦,还要跑这儿来吃饭。
  可是旻宁不。
  旻宁虽说也是小心翼翼,不时偷瞄廿廿,可是他却还是稳稳当当地一顿饭一顿饭地吃完,还乐此不疲。
  ——只是,终究,是从未等来过廿廿一个投眸,或者一个笑脸。
  终究,旻宁绷不住了。
  这日借着一起进膳,旻宁小心翼翼地道,“……这回南苑行围,子臣也奉着小额娘一起去吧?”
  廿廿头都没抬,“皇帝的心意,哀家领了。只是哀家年纪大了,懒得动,免了吧。”
  旻宁有些着急,眼中不由得露出热切来,“这时节正是草长莺飞,那南苑海子里的鱼儿也都是活泼泼的……小额娘在宫里这些日子,怕是也憋闷了,不如去南苑散散,也看看皇子、王大臣们行围。”
  旻宁又小心补充一句,“三弟、四弟和五弟他们必定都一马当先……还有奕纬,子臣也准他跟前的谙达们放枪,替他打牲。那孩子必定将头牲跪献给您……”
  听到奕纬,廿廿终于缓缓露出些微笑来,“那孩子的孝心,我自然明白。不好倒不至于非只在打牲这事儿上。再说,你去了,那孩子将头牲跪献给你,就也是了。”
  “至于绵恺和绵忻他们啊,就不必看了。左右打小儿就见过了,今年就也不必看了。”
  廿廿说完吩咐撤了膳桌,淡淡道,“哀家吃完了,皇帝你自便。”
  旻宁终于食难下咽。
  他站起身来,赶忙上前,“小额娘……子臣的意思是,三弟和四弟都刚刚分府,他们两人府中情形,想必小额娘也正放心不下。子臣想着,原本正可借着南苑行围的机会,子臣也可奉着小额娘,去三弟和四弟的府中去看看,也好让小额娘放心。”
  “哦?”廿廿这才转眸,缓缓瞟了旻宁一眼,“原也不必。他们两个的府邸,是皇帝你赏给的,你替他们两个选好的,哀家又有什么不放心的?”
  旻宁又结舌,有些说不出话来。
  火候已是差不多了,廿廿这才轻轻叹口气道,“却也不急。他们两个的家里啊,我迟早是要去的。”
  廿廿这么不轻不重的一句话,旻宁却听得大惊失色,当场便撩袍跪倒。
  ——这原本是大清宫廷从前的规矩。当先帝宾天而去,先帝的嫔妃若有亲生皇子,且已经分府的,太妃们便可出宫赴王府中,随自己的本生皇子一起生活。
  廿廿是皇太后,自然在宫里尊养;可是却也毕竟,旻宁并非是她本生亲子。
  廿廿这句不轻不重的话,不啻于是在说,终有一天会放下这宫廷,搬到绵恺或者绵忻的府中去居住——这便是对这天下说,天子不孝。
  “子臣惶恐……”
  廿廿高高而立,抬眸望向天际,“皇帝起来吧,你又有何惶恐?”
  旻宁面色微白,“……子臣恳求,还请小额娘恩准了子臣所请,就让子臣陪小额娘去三弟和四弟的府中看看吧。”
  “三弟和四弟都是小额娘所出,小额娘想去他们府中乃是理所应当。只是,还请小额娘恩准由子臣相陪再去,可好?”
  廿廿站了一会子,又沉默了一会子,这才轻轻一叹息,“皇帝你仁孝,哀家如何能忍心一再拒绝你不是?”
  “也罢,那哀家就准了你这回所请。就辛劳皇帝一趟,陪哀家去绵恺和绵忻家里都瞧瞧去吧。”
  数日后,旻宁奉廿廿驾临绵恺府,命惇亲王绵恺仍在内廷行走,并免前罚俸三年。
  【今天十月初十~~】 


第838章 番外二

  道光四年,全妃晋封全贵妃。
  从道光二年十一月进宫,全贵妃一年一晋封,在大清后宫制度完备之后,全贵妃这样的晋封速度堪称独一无二。
  与全贵妃晋封一同,祥嫔也晋封了祥妃。
  两位钮祜禄氏宠冠后宫的格局,坚定不摧。
  道光五年,祥妃先在正月里诞下二公主;二月里,全贵妃便诞下了三公主。
  这二位从刚进宫始,就相继隐约见喜,在祥嫔当时是看错了脉,而全妃小月之后,两人这就又几乎是一同遇喜,终于双双产女。
  而就在道光五年的三月,原任刑部员外郎、多罗额驸花良阿之女博尔济吉特氏进宫,赐封为静贵人。
  静贵人的进宫,对两位钮祜禄氏宠冠后宫的局面有所撼动。
  次年,亦即道光六年,全贵妃再度诞育皇嗣,不过仍然是一位公主,而刚刚进宫一年的静贵人则一胎得男,终于又给旻宁诞育下了一位皇子——二阿哥奕纲,
  静贵人也凭此,今宫一年即晋封嫔位。
  虽说静嫔刚刚今宫,根基尚浅,可是就凭她诞育下了皇子,她的地位也在后宫里跃然而上,在一众新人之中,隐隐然只居于全贵妃和祥妃之后了。
  只是这样一来,便叫与全贵妃和祥妃一同入宫的两位赫舍里氏颇为难堪了。
  其中,出身最高的子爵之女睦贵人倒还罢了——毕竟虽说她心高气盛,对全贵妃一向并不服气,可惜全贵妃盛宠,在全贵妃打压之下,这位睦贵人也如同被旻宁遗忘了一样,不但没有恩宠,更在四个人之中是唯一连续多年都没有晋封的。
  珍贵人倒比睦贵人好些儿。
  道光四年九月,与全贵妃和祥妃晋封同一年,前后差一个月,旻宁奉皇太后懿旨,诏封珍贵人为珍嫔。
  第二年,也就是道光五年的八月,又晋封珍嫔为珍妃。
  至少从位份上,珍妃也算是追平了祥妃,衬得起她们四人同一年入宫的身份来。况且由于她的存在,也能为她们赫舍里是讨回些颜面来,不至于叫钮祜禄氏独占后宫春景,赫舍里氏好歹也能分一杯羹去。
  可是随着静贵人进宫,产子,封嫔,钮祜禄氏的两位虽说有所影响,却没有被撼动之时,珍妃这儿却被连累了。
  道光六年十月,静嫔诞下皇二子;一个月之后,珍妃降为珍嫔。
  从这开始,两位赫舍里氏便走入了人生的低谷,在这后宫中一步一步走入更无法自救的轮回里。
  三年后,道光九年六月,珍嫔再降为常贵人。
  从此,一直到道光帝驾崩,常贵人再也没有得到晋封。直到新帝咸丰帝登基,尊封皇考嫔妃,才将常贵人尊为常嫔。
  后,在英法联军侵圆明园时,受惊薨逝,追封常妃。
  而另外一位赫舍里氏睦贵人,是四位最早进宫的内廷主位里,母家身份最高,确实进位最晚。在道光十年,珍嫔将为常贵人之后,旻宁仿佛才想起来宫中还有另外一位赫舍里氏,这才给睦贵人晋封位份。道光十年十二月,诏封睦贵人为睦嫔。
  只是好景不长,只隔半年,就在道光十一年的八月里,睦嫔又被降回了睦贵人。
  这还没完,人走到了倒霉的点儿上,就跟被缠住了脚脖子一般,九月睦贵人又降为睦常在,十月睦常在又将为了睦答应……
  而这一年,全贵妃生皇四子奕裕殄饰遄愚日p。两位钮祜禄氏同在六月产子,前后差不到十日。
  又过了半年,道光十二年四月初三,睦答应再被降为官女子;两日之后,睦官女子落水而亡……
  入宫十年,旻宁最早的四位八旗秀女身份的嫔妃,两位钮祜禄氏盛宠不衰,而两位赫舍里氏都已经彻底退出了这一场后宫的较量,乃至整个人生的较量。
  。
  道光十三年,新的后宫格局亦然奠定。
  在后进宫的主位里头,全贵妃和祥妃不仅进宫的日子最久,且两人都各自儿女双全,地位稳固;而静妃虽说进宫晚些,可是因为连生二阿哥、三阿哥、六阿哥三位皇子,地位也更是旁人无法企及。
  这三位之下,更有刚进宫便又得宠的彤嫔。彤嫔也是进宫一年,便晋封嫔位。更何况旻宁赐给的“彤”这个封号,乃是“鲜艳美丽”之意,可见这位新人在旻宁心中的分量。
  除了这几位之外,尚且还有多位贵人、常在等,也都颇得恩宠。
  从全贵妃始,到这些贵人、常在的,个个都是比旻宁年轻三十岁左右去,个个儿都还是年轻貌美、身子足可生养的好时候儿。
  面对这样一大群进宫就得宠,且年轻又各具锋芒的新人,皇后佟佳氏原本就有些吃力,渐渐越发有心无力。
  这个后宫,虽说她是中宫,可是上有皇太后,下有风头强劲的全贵妃和祥妃等人,而她最大的短处,便是她并无皇子傍身……终于,在道光十三年四月,经历了多年的焦虑,数月的病榻辗转之后,佟佳氏崩逝而去。
  追谥:孝慎皇后。
  一个“慎”字,写明了佟佳氏这二十六年在宫中的小心谨慎,可是作为一国之母来说,又何尝不是诸般的左右掣肘,凡事不甘啊。
  。
  孝慎皇后崩逝之后,旻宁表现出了对孝慎皇后的夫妻情深,连续多日赴孝慎皇后梓宫前奠酒。
  七月孝慎皇后册谥礼成,八月十五日,旻宁便大封六宫。
  这首先自然是该为了中宫之位不宜长久虚悬,故此晋封全贵妃为皇贵妃,摄六宫事,是为皇后之选。
  同时,晋封静妃博尔济吉特氏为静贵妃,彤嫔舒穆禄氏为彤妃。
  静贵妃和彤妃的受宠自是有眼皆可见之事,这次晋封后宫,有些特别的是,祥妃不见了。
  以过去这十多年里,祥妃都能与全贵妃比翼齐飞的架势,况且她也儿女双全,故此这次的后宫晋封本来不应该没有她——可是事实摆在眼前,这一次静贵妃都能晋封贵妃,而祥妃却没在此列。
  这十年之间,旻宁的后宫真是热闹,你方唱罢我登场,晋封与降位倏忽万变。
  道光十四年正月初一,诏封皇贵妃为皇后。
  终于,这个后宫,又是两个钮祜禄氏并尊的天下了。


第839章 番外二

  第2章
  “太后,祥妃主子来请安了。”
  绮春园,敷春堂。
  廿廿刚写完一幅字,拎起笔来,一边等着墨迹干透,一边端详着。
  月桂疾步走进来禀报。
  廿廿抬眸看月桂一眼,“又是红着眼圈儿来的吧?”
  月桂叹了口气,“奴才也想劝说,只是祥妃主子这也是发了拧,说非要见您一面不可。”
  廿廿点点头,“叫她进来吧。她这是想哭一鼻子,就叫她痛快一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